第43章 澶淵之盟—寇準的名場麵(1 / 1)

契丹入侵北方各地的告急文書一天送來五回,寇準談笑自若,頗有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架勢。第二天才給真宗匯報,把皇帝嚇得不輕,問寇準怎麼辦,寇準當然提前準備好了答案,五天內就能搞定,就是需要皇帝去下澶州前線。   真宗內心真是無數個羊駝跑過,找個寇準當宰相,就是圖個安穩,結果一上來就讓自己知道啥叫前所未有的刺激,上一回老爹太宗親征還是二十五年前,戰敗狼狽逃離後獲得高粱河車神的響亮稱號。   在場的所有人都因寇準的建議感到恐懼,想退下,被寇準製止,並要求立刻給皇帝出行做準備工作。真宗也想溜回內宮,寇準直接放狠話,你要是回去的話我肯定就見不到你了,咱們都得玩完。真宗隻得商量禦駕親征,把群臣喊過來問辦法。   當時的澶州分為南城與北城,中間隔著黃河。等到皇帝到達南城時,契丹軍隊兵鋒正盛,隨行的所有人都要求先在南城觀察形勢,心裡就是在盤算如果宋軍在北城被打崩,至少有條黃河給在南城的自己爭取一下逃跑時間。寇準堅持要求真宗過黃河,過了黃河宋軍因為皇帝前來督戰肯定士氣大振,如果不過黃河大家都會有樣學樣,找好自己的退路,無心死戰。結果隻有寇準一人堅持,會議陷入僵持,皇帝也在猶豫。   此時寇準出來遇到了太尉高瓊,馬上就給老將軍戴了個高帽子,太尉您世受國恩,今天該您表現的時候到了。於是高瓊鼎力相助,寇準在澶州多了一個關鍵幫手,而畢士安因病沒有隨同前來。   兩人直接又來到皇帝麵前,寇準厲聲說道,陛下覺得我說的不對,那問問高太尉。高瓊上奏簡單明了,寇宰相說得對。寇準說,那就立刻走起。高瓊也是個爽快人,馬上安排禁軍護送真宗過黃河,在北城的城樓上打起了黃羅傘蓋,前線將士們直接沸騰,山呼萬歲的聲音響徹數十裡。將士們在麵對最嚴峻的對峙局勢時,皇帝的到來給所有人吃下一顆定心丸,居於廟堂的寇準對前線與基層依舊了解得非常透徹。寇準與高瓊的配合快得出奇,契丹人都沒搞明白怎麼對麵突然就出現了鋪天蓋地的歡呼聲。   真宗也意識到寇準的見解是正確的,直接把現場的軍事指揮權委托給寇準,把寇準留在城樓上看場子,寇準本來就專斷又剛直,恰好也對宋軍的胃口,士卒都很擁戴寇準。皇帝隨時安排人去盯一下寇準,回報說寇準在吃喝玩樂,皇帝一下就放心了,看來這把穩了。   遼軍幾千騎兵到城下挑戰,結果被迎擊的宋軍斬獲大半。又過了十幾天,遼軍坐不住了,打仗是要計算成本收益的,日費鬥金可不是誇張,更何況遠征中原腹地,綿延的後勤供給消耗也不能拖太久,宋軍住在城裡,遼軍隻能在野外住軍帳,綜合考慮下拖得越久遼軍越虧。   遼軍統軍蕭撻覽坐不住了,他深知遼軍此時拖不起,在督戰時卻中了宋軍伏弩重傷而亡。名將蕭撻覽對於遼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遼軍也意識到打不動了,立刻派使者求和,寇準想在談判中多爭取利益,最好能讓契丹稱臣,並把幽州地區要回來。   真宗隻想快點達成合約,來澶州這次幸好沒出差池,不然宋真宗要比徽欽二帝提前一百年定居東北。他知道寇準不同意這麼輕易講和,於是安排老六告寇準的狀,汙蔑寇準手握兵權有想法,寇準知道這是皇帝的意思,沒辦法隻能妥協同意和談。   皇帝派曹利用去拿錢換和平,每年給的錢不超過一百萬都可以。出使遼軍前曹利用又被寇準喊過去,小曹啊,雖然皇帝說一百萬內都行,但我得告訴你,三十萬內搞定,超過了皇帝那過得去,宰相這可要斬你哦。那小曹果斷在契丹軍營不辱使命,以每年三十萬的歲幣成交。   “澶淵之盟”裡寇準居功至偉,也誕生了許多名場麵供大家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