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麵涅將軍(1 / 1)

有位叫狄青的將領每次沖鋒陷陣,都要披發帶銅麵具,隻因臉上被刺字,年輕時曾因事被刺字充軍。   狄青從一名小兵開始,奮鬥了十多年,依靠不斷獲取的戰功做到了節度使,這之中固然有個人的才略與努力,更離不開伯樂們的推薦和培養。   尹洙做狄青的上級時,與其談論兵法,覺得這個小夥子不錯,於是推薦給經略使韓琦、範仲淹,誇贊“狄青是一個好苗子”。韓和範一見到狄青是什麼反應?“奇之,待遇甚後”,韓與範都是西北久經沙場的老將,能得到其一致賞識說明狄青的巨大潛力。範仲淹給了狄青一本《左氏春秋》,並要求他了解兵法和歷史,不然隻能成為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狄青於是潛心熟讀歷代兵法,名聲也越來越大。   狄青的威名也讓宋仁宗重視,狄青臉上刺字的創傷過了十多年還在,皇帝要求狄青敷藥把臉上的字除掉,過去的刺字不符合狄青現在的尊貴地位。狄青表示自己臉上的刺字反而能給朝廷貼金,說明朝廷提拔人才不拘一格,狄青也正是因為刺字充軍才開啟了自己傳奇的軍旅生涯,留著刺字能激勵廣大士兵為國效力。總之,刺字早已不是狄青的恥辱,而是榮譽。隻要肯拚,刺字充軍都有機會成為將軍,更何況其他人呢?   皇祐年間,嶺南地區土著儂智高造反,攻陷了南寧等很多地區並包圍了廣州城。狄青主動請纓為宋仁宗解憂,隻是要求在原有大軍的基礎上增援幾百騎兵和一些禁兵,此時狄青心裡已經有了破敵的計策,騎兵是他的王牌。皇帝大受感動,在宮殿置酒為其踐行。   此時儂智高已撤回來占據南寧,並把守著城北的昆侖關,昆侖關外便駐紮著狄青大軍。   之前有兩個將領因為輕敵兵敗身死,導致大軍士氣低落。狄青要求各將領聽他號令,不能擅自行動交戰。廣西有個將領趁著狄青本人還在來的路上,帶八千步兵攻打昆侖關,結果部隊潰敗,一起的其他將領見狀果斷開溜。這些老六立功心切,失敗後想著法不責眾,至少命還保得住,結果狄青早上開大會時,直接在堂上把涉及的三十個將領都拉出去斬了。前一秒還在開會,下一秒就拖出去斬了,震懾效果顯著,還在堂上的將領嚇得腿都在抖。   隨後狄青下令軍中休整十日,被假象迷惑的探子回報賊軍首領,以為大軍不會立刻進軍,放鬆了戒備。第二天狄青立刻率大軍沖過昆侖關,無險可守的儂智高也率大軍出城列陣。   狄青的前鋒在戰鬥中犧牲,許多將領開始恐慌,這麼長時間沒拿下賊軍說明對方還是有實力的。狄青動用自己帶來的王牌騎兵,從兩翼奇襲,最終大敗賊軍,賊首儂智高燒了南寧城跑了。狄青進城後,該安撫的安撫,該收繳的收繳,該處決的處決。   清理時賊軍屍體中有穿金龍衣服的人,大家就認為這是賊首儂智高,想上報表功。儂智高這個老六摸準了軍人立功心切的心理,找個替死鬼穿自己衣服冒充,自己好躲過朝廷的搜捕。狄青此時並沒有順水推舟,表示寧願承認讓人跑了,也不能貪圖功名而騙朝廷。   出征前,宋仁宗專門派人告誡狄青小心身邊,防止出現刺客和下毒。打仗隻要能勝,各種老六都會不擇手段,毫無下限。   狄青自身也明白,伯樂對於自己的大恩與重要性,當初賞識自己的尹洙被貶官死去後,狄青盡心籌備尹洙的家事,以報當年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