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北狄之爭(1 / 1)

“少狼主,咱們追擊吧。”   耶律部少主耶律龍成正騎著他那汗血馬,身後跟著耶律部的士兵,他們駐足在一處山坡之上,正望著山下一隊隊井然有序撤退的羌族士兵。   耶律部的士兵看著羌族士兵撤退後留下的堆積如山的輜重,不自覺的流著口水。他們已經向他們那位年輕的統帥請令好幾次要追擊山下正在撤退的羌兵了,可他們的那位統帥好像沒聽到一般,隻是對著請求追擊的士兵們微微一笑。   山下羌兵丟棄的輜重已經快堆成一座小山了,雖然眼熱,但沒有耶律龍成的命令,誰也不敢貿然率兵追擊,隻能乾瞪著眼看著山下的羌族士兵一個個的從容撤退。   耶律龍成看著山下撤退的羌兵,心裡不禁感嘆:早就聽說楚國的護羌校尉楚桓是位善於用兵的將領,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耶律龍成早就注意到羌兵雖然是在撤退,但是陣型整齊,前隊後隊相互掩護,近萬人的隊伍竟絲毫不見一絲混亂。丟棄的也都是一些難以攜帶的輜重,兵器、盔甲這些一件也沒有丟,一點也不像潰敗的樣子。因此耶律龍成判斷羌兵是在按照計劃撤退,此時追上去是占不到什麼便宜的,反而還有中埋伏的危險。   真正帶兵打仗的將領知道,潰兵裝不成按計劃撤退的樣子,潰兵之下,號令不通,潰兵們爭相奪路而逃,又怎麼能做到如此整齊。同樣,按計劃撤退的士兵也裝不成潰兵,一旦潰兵裝的太像而讓指揮失靈,那就會變成真正的潰兵了,真正的將領不會如此誘敵的。而且向來以悍勇著稱的羌兵,卻是一觸即潰,這也讓耶律龍成狐疑這是不是護羌校尉有意為之。   更令耶律龍成擔心的是劉知進率領的楚軍主力目前還不見蹤影,也許他們就埋伏在羌兵撤退的道路上,等著追擊的北狄軍隊。   耶律龍成不是穿越者,不知道歷史發展的走向,把羌兵趕出狼居胥穀就是他本來的目的,現在已經做到了,也犯不著再去冒險,不追擊才是如今最好的選擇。   看著羌兵慢慢的退出了狼居胥山,耶律龍成率軍來到了被羌兵廢棄的營地。他來到這裡也隻是想看一看讓外族聞風喪膽的護羌校尉到底帶兵如何。   護羌校尉營地左右互為犄角,前後相互貫通,步兵騎兵營地也相互配合,就連做飯,上廁所的布局都經過精心考量,營中不僅有士兵們的營地還有用來專門養馬的馬廄,哨卡、柵欄、壕溝應有盡有,看過楚桓所立的羌兵營地,耶律龍成也不禁在心中贊嘆:楚桓果然是世間名將。   看著這堪稱傑作的營地,耶律龍成竟然感覺到一絲遺憾,遺憾不能與這名滿天下的護羌校尉交一次手。不過現在似乎也不是交手的好時機,他們千裡迢迢從草原東部來到西部並不僅僅是為了幫西部北狄來抵禦楚國的進攻,他們有著更為重要的目的。   人們說到北狄總是與楚國相比較,但楚國是一個統一的帝國,而北狄卻隻是幾個草原上數十個部落的統稱,楚國能夠聚集起全國的人力物力來為帝國服務,而草原上的幾個部落卻互不統屬,在沒有一個共同的君主居中調和各個部族利益的狀態下,不但不能集中北狄的力量,甚至各部族之間還經常相互攻伐,這就導致在與楚國的對峙中,北狄一直處於弱勢,僅僅依靠著草原民族騎兵的機動優勢才勉強自保。   耶律部的族長耶律胡,這回並沒有按以往的做法作壁上觀,而是在得知了大楚軍隊進攻完顏部時,將耶律部的長老聚集在一起,向大家宣布他將要帶領軍隊支援完顏部,並說動了沿途的大小部落一起派兵支援。   耶律龍成當然知道耶律胡的目的,救援完顏部是一個統一整個北狄的好機會,他要借這次機會促成北狄各部族的會盟,共商北狄統一的計劃。   耶律龍成率兵回到北狄各族首領的駐地,一到山口便看見蕭慕漢正在等著自己。   蕭慕漢所在的蕭氏一族是北狄中的一個小部族,但蕭慕漢卻並不是在自己部族中長大,而是在耶律部與耶律龍成一起長大,因此二人便成了無話不談的異姓兄弟。   “小狐兒,裡麵還沒談出個結果?”小狐兒是蕭慕漢的小名,蕭氏一族駐地與中原漢族距離最近,雖為北狄人卻漢化十分嚴重,蕭慕漢更是對中原文化十分推崇,又因性格狡猾,因此他也經常被人們稱為北狄的外表,漢人的心,狼的身子長著狐貍的腦袋,也便有了小狐兒這個小名。   “哪有這麼容易。”蕭慕漢點點頭說道,“這幾十年來,各部族相互攻伐,如今要選出個可汗來統一號令,各部族自然是誰也不服誰,都想著當這個可汗,自然也就討論不出個什麼結果。”   見周圍都是耶律龍成親信,他又壓低聲音對耶律龍成說到“不過,也許今天可能會有一些進展。”   “祖父肯聽你的意見了。”耶律龍成聽到蕭慕漢如此說,立刻興奮起來,便知耶律部的族長終於還是采納了他們的意見。   “北狄各族之間多有仇怨,僅憑坐下來談一談是不可能統一的,要想統一北狄隻能依靠手裡的刀劍,用武力來一個個的征服各個部族。”蕭慕漢看著草原各部首領會盟的帳篷,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到。   正如蕭慕漢所說,帳篷裡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了,各部互不相讓,都想當這個可汗。   耶律胡看著正在爭吵的一家家部族首領心想蕭慕漢這小子果然猜對了,談判無法讓北狄統一,隻有刀劍和戰爭才是北狄統一的唯一手段。   戰爭,戰爭。耶律胡心裡默念著這統一北狄的唯一手段,但戰爭也有太多顯而易見的缺點,首先發動戰爭的部落會成為眾矢之的,強大的部落或許能夠很容易的征服第一個部落,但當你征服下一個部落時,你就會遭到幾個部落聯合起來的抗爭,強大的部落會乾預你,弱小的部落會聯合起來反對你,草原上的部落最終又會成為一種互相製衡的穩定狀態。   耶律胡看各部族圍繞著大汗的位置爭來爭去,各不相讓,最終下定決心,看來還是蕭慕漢的辦法最為可行,戰爭之外還有政治,用漢人的辦法來試一試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諸位首領,既然大家都想當這個可汗,又都各不相讓,再這樣討論下去,隻是多費口舌而已,既然這樣,大家不妨聽聽我的意見,大家可否同意?”耶律胡瞅準時機開口說道。   “耶律族長有什麼意見,可盡管說來。”   其餘首領正在為誰來當大汗苦惱,聽到耶律胡有好辦法,便齊刷刷的看向耶律胡。   “既然誰當這個可汗,都有人不同意,那索性就誰也不當了。”   此話一出,在座的北狄各部族的首領都是一驚,耶律胡是這次會盟的召集者,統一北狄也一直是耶律胡努力的目標,怎麼現在又說不選可汗了。   耶律胡不管吃驚的眾人,接著說到:“以前,咱們北狄也曾統一過,那時也沒有一個共同的大汗。”   “九王議政。”   熟悉北狄歷史的部族首領們脫口而出。   “沒錯,就是九王議政,咱們可以恢復九王議政的傳統,一切大事均由九王議政決定,這樣也不需要一個共同的可汗了。”耶律胡順著眾人的言語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蕭慕漢的分析中,通過戰爭完全統一北狄的難度太大,北狄各個部族加起來共有數十個之多,雖然大部落吞並小部落並不是什麼難事,但當你真正要吞並一個部落時,另一個大部落便會出來阻止你,因為誰也不想看到草原上出現一個比自己強大的部落,因此草原上一直是耶律、完顏、拓跋三大部族和其支持下的數十個小部落共存的狀態。   因此蕭慕漢建議耶律胡倡導首先實行九王議政,通過團結大部落的利益來間接實現北狄的統一。   九王議政顧名思義,要在北狄內部設立九個王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作為整個北狄的最高行政機關,但這九位王爺不可能待在一起,因此九王議政實際上名存實亡,隻是賦予了九位王爺管理本地區而不受外在影響的權力。   恢復九王議政,就意味著幾個大部族可以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吞並小部落,而不必擔心其他部落的反對,大部族合理的獲得了征討小部族以壯大自己實力的權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北狄就不再是幾十個部族林立的局麵,而是會形成幾個較大的部族,這就在客觀上為整個北狄的統一製造了條件,進行幾場戰爭總比要進行幾十場戰爭要容易的多了,至於到最後哪一個大部落可以成為北狄最後的統一者,這就要看各自部落的實力了,而耶律部自信自己是有這個實力的。   這九王議政明顯對草原上的幾個大部族是有利的,因此耶律胡的提議一出,草原上實力最為強大的幾個部落便紛紛贊同,那些小部落自然是沒什麼反對的機會的。這次由耶律胡發起的會盟可以說是終於取得了應有的成果,草原之上也必將迎來改變。   羌族的部隊也在護羌校尉楚桓的帶領下,成功退回到了羌族的聚居地,善戰的羌族將士們,馬上便變成了父親,兒子,丈夫和兄弟,狩獵,放牧,采集。   不過鬥穀力拓卻敏銳的感覺到,戰爭似乎還未結束,楚桓和羌王徹夜會談,西域的使者來往不絕,雖然他們都經過了一番精心偽裝,但作為偵察兵出身的鬥穀力拓還是認出了他們和自己一樣是楚國的外族番兵。   校尉在謀劃些什麼,做的如此隱秘,鬥穀力拓實在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