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下了一場暴雨,幾日來悶熱之氣終於被洗滌一空。 當方可換上璦執事的服飾,與阿稌一同到達的時候,大雨已停。糴老與俠潁踩在泥濘裡,正被兩群佃農圍在中間,雙方都拿著農具,麵色繃緊,一觸即發。 “究竟出了何事?”方可沉聲問道。 “璦執事,俠氏太不講理。” 回話的,正是卜家佃農。 “如何如何?你們卜家的人就講理麼,這壅堤本是無恙,昨夜你卜家之人經過之後,才出出的問題,難道非爾等所為?!” “壅土昨夜出現潰漏,幸好俠老及時發現,命人將洞口補上,否則潰漏再加上方才的降雨,後果不堪設想。”糴老附在方可耳邊輕聲地說。 壅土……,方可皺了皺眉,偏偏在這個時候。 “璦執事,此事你如何解釋?”俠潁淡然地問道,看不出其態度。 “如此斷定是卜家所為也未免武斷。”方可說道。 “璦執事這是明顯的偏幫。我等不服。”俠氏幾人拿著農具向前逼近了兩步。 卜家之人亦圍在方可身旁,與俠氏之人相持,氣氛愈加緊張。 “我亦非就說與卜家毫無乾係。事情總得查得水落石出才可。爾等聚眾滋事,就不怕耽誤農忙之嫌?若是農忙趕工不成,爾等可是要提頭去見俠大人?” 方可看到眾人縮了縮腦袋,很好,至少還知道害怕。此事若是處理不好,便會導致雙方大動乾戈,這並不在方可的計劃之內。方可必須將此事壓下。 “卜家商月還剩半月,在此之前,卜家定會找出答案。現在大家都散了,去忙該忙之事。若是讓我和潁老發現爾等稍有怠工,絕不輕饒。”不管俠潁如何表態,方可已決定將他扯下水。否則,單靠方可一人,無法鎮住俠氏之人。 卜家,俠氏眾人心不甘情不願,亦隻能訕訕地應諾,三三兩兩地互瞪著離開。 “璦執事倒很善人事。”俠潁挑了挑眉。 “潁老見諒,此事光是卜家不能解決。”現下不是講究客套的時候,不想在這等事上耗費精力,方可直接挑明了說:“潁老如何看待此事?” “這個嘛……”俠潁領著方可走至潰漏之處,指了指新上的泥石,說道:“的確是有人動過手腳的痕跡。無論如何看,這些洞口都不像是泱水滲透過多而致。隻不過,這一切也未免太過於巧合。” “願聞潁老詳解。”方可與糴老一同走近。 “近日來我觀泱水測石,其水位上升程度遠遠超於這季節應有水位。據我推測,應是上流水係出現變動而致。而此時偏偏有人在壅土上大動手腳,一切也過於巧合。依我之見,此乃人力所為。” “潁老所說甚為合理,準確地掌握水位上升時間動手的,必定是有備而來之人。隻可惜泱水上流綿延幾千裡,無法知其準確方位。” “那倒未必。隻要知道水漲幾何,漲幾日,如今水流,折合一算,便可知泱水上流何處出現問題。”俠潁掐指一算,便說道:“約莫泱水上流三百裡外,水道出現改變。” “潁老真能人也。”方可笑笑地說。此人觀察入微,又對水利如此了解,僅從觀測便可知水位變化之多少,進而測算出水道之事。此人乃實乾之人,想想先前糴老對此人之評斷,“好財”,果真如此麼? “泱水北上三百裡……”糴老思索了片刻,說道:“不正是段氏與俠氏封地交界之處?” “正是。”俠潁點頭,此事若是細查下去,恐怕絕不簡單。 “若是老奴記得不錯,那裡應該正是鄭家村所在。” “鄭家村?可是當年被送入秦國修渠的鄭國所在的村落?”方可突然想起當年天下引為笑柄的“水工疲秦”案。那時方可年紀尚幼,隻略微地聽說了鄭國第一水工之名。為了讓秦國忙於內務而無力攻韓,韓國君臣突發奇想地出了一條“水工疲秦”之策。 讓鄭國入秦,名為俢渠,暗裡卻為奸細,命其讓秦苦於水工,消耗秦國國力物力卻不得將渠修成。提出此策之人正是當年的太子如今的韓王,至今方可都忘不了他當年誌得意滿的神情。當時是如何記載入廟書來著?天佑吾韓,降此奇策…… 十年後,方可入了衛莊旗下,秦國傳出鄭國渠大成,灌溉秦地4萬頃,旱地變豐田。韓王安聞之,廟堂上錯愕進而惱羞成怒的傳言,亦不免地在後宮傳開,讓方可不屑地冷笑。韓安自是不會讓鄭國好過,這點無疑。可明麵上判了鄭氏叛國罪之後卻奇跡地不了了之. 此等結果讓方可疑惑了好些時日。實在不明,從何時起韓安竟如此寬容了。廟書後來如何記載的?好像是“王怒於鄭,段斷其族”。 “段”斷其族?! 當日方可不明就裡,隻道韓安許是賜“緞”於鄭氏一族,讓其族人自縊;如今想來,“段”指的應是段家,那麼當年段家必是牽扯入了鄭國一案。雖然後來韓國皆知鄭氏全族被秦王接入秦境,但恐怕其間還少不了王族與段氏對鄭氏做有齷蹉之事。 鮮為人知,想必鄭氏一族當日一走,亦是付出極大代價。若是憎恨段氏而進行報復,方可自是可以理解。但是如何又與俠氏扯上關係?其中莫非還有他人所不知的因由? “璦執事也知鄭國?”俠潁微微一笑。 “在下也是聽坊間傳聞罷了。鄭國在韓可曾是名噪一時。”方可微笑地說道。 “那是,數韓立國至今,能犯此叛國大罪者,不出幾人。怎不教人恨之。更何況最後還舉族遷入秦境。”俠潁笑了笑又說到。 “倒也不能如此苛責鄭國。”方可不自覺地喃喃地說出口。要怪就隻怪韓國大政落入方可糊塗父兄的手裡,出的卻都是些自以為聰明,卻貽笑天下的策術。 “哦?在下還是第二次聽如此言論。”俠潁貌似不在意地一笑。 “咳咳。” 糴老咳嗽兩聲,讓方可立刻意識到自己方才言論似有不妥,沒去深思俠潁所言的第二次,旋即又笑了笑地說:“走貨之人,粗淺見識,讓潁老見笑了。如此說來,水位變化是與鄭家有關?” “未必。正如方才所說,鄭家之人已經悉數入秦,此刻鄭家村應是荒蕪一片,又怎會有人故作手腳。”俠潁說道。這正是讓他疑惑之處。 “鄭家村內會否仍保留著些許水工機關?”糴老問道。 “這就難說了。莫非璦執事和糴老想去三裡外的鄭家村一探究竟?”俠潁輕笑地說道。 “鄭家曾是韓國第一水工。沒人能比鄭家的人更清楚明白韓國水係。若是其中族人動了什麼手腳,沒有通曉水工之人相助,就算是到了鄭家,我們也是極難明白其中奧妙……”糴老說道。 方可瞥見幾步之外有一道細微的痕跡,早先雖有過一場暴雨,卻因被壅土上突出一方的巖石,遮住了大雨的沖刷,看起來依稀可辨。有幾分像是蛇行留下的,痕跡卻有些怪異,在一兩步間,總有些淺淺的坑痕,像是刀刃隔著皮革留下的。 方可沒再留心潁老和糴老交談,跟著蛇走的痕跡,來到五米之外一個洞穴,方可看到一條百花蛇癱死在洞中,腹中鼓漲,露出一小節亮白。方可從懷裡取出短刃,剖開蛇腹,發現裡麵竟有一田鼠,一小截殘刃從田鼠背脊一直穿破田鼠腔腹。 看來像是殘刃紮在了田鼠身上,田鼠還未斃命之時,又被百花蛇一口吞噬,田鼠在百花蛇腹中掙紮,百花蛇腹腔擠壓之時,利刃便同時刺透了田鼠和百花蛇的腹腔,一刃兩屍。 方可取出殘刃放入懷中,將土填平了百花蛇洞,然後說道:“我看不必前去鄭家。此人還會再來。” “咦?”糴老和潁老停止了交談,兩人同時回頭看著方可。 方可拍掉手上的泥,又說道:“糴老,你和潁老且去準備俠大人招待兩位貴客的晚宴,此事我自有安排。” 方可換上了小琴的服飾,躲在暗處。 有人在方可肩上拍了拍。方可正想抽出赤虯鞭,回頭看到是衛莊才鬆了一口氣 “你為何在此?”方可有些驚訝地看著他,小聲地說道:“今晚俠岑不是為你和屠岸臣專門準備了晚宴,你怎麼來了?” “就那將門末座也配和我同席?”他冷笑一聲。 “可惜了一案的好菜,卜家準備得必定不易。”方可嘆氣說道:“大人不知您這一來讓卜家有多勞民傷財。” “卜家不會埋怨,卜思霽自有辦法在羊身上把毛給拔回來。”他說道:“倒是你,發現什麼了?” “大人如何得知?”方可轉身,眼睛動也不動地監視著前方,瞳術讓方可在黑暗之中也能將事物看到一清二楚。 “壅上出事,璦執事卻一直未歸,你定是發現了什麼。” “嗯,這個,”方可從懷中取出殘刃:“我看這像是刀劍上斷裂的刃尖,應是有人在毀堤之時不甚砍斷,正好紮在了一隻田鼠身上。幸得這隻田鼠又被一隻白花蛇吞噬了帶回蛇洞,否則補堤之時人多手雜,便難得尋到線索。” “哼,竟有如此易折之劍。” “不知此劍出自何處。”方可說道。砍泥沙也如此易折,真不知還能有何用處。 “有人來了。” 他出聲,率先躍上了樹叢。方可一甩開赤虯鞭也跟了上去。他們兩人在樹上等了片刻,便有兩人來到了壅堤之前,一老一壯年,其中老者略微的駝背瘸腳,拄著鐵拐杖。 “前輩如何此刻才到?” “要躲開工坊裡的護衛可非易事。”老者說道。 “兩日前前輩曾經說過,按你說的去做,便有成效,可著兩日已過,壅既沒塌方也沒損壞,反而引起俠家和卜家人的注意,現在讓我回來此處又是何種用意?”壯年人厲聲問道。 “老夫且問你,當時用來毀壞壅堤的是何劍?”老者說。 “自然是刻有軍徽之劍。” 方可皺了皺眉,那破爛兵器竟是軍中之劍? “昨夜老夫回去檢查刀刃,你帶回來的刀劍中的一把缺了刀尖,若是被人找到,便會明白此事非農具所導致,你移禍卜家之計便會被揭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你說需不需找回。” “那還不快找。” “哼,老夫一身鑄劍術,竟然用來毀堤練這些破爛貨……”老者憤恨地說著,卻在看到堤土之時,愣了愣:“這是……鄭氏水家之術……” “什麼?” “此土石混合之配比,嗬嗬嗬,時過境遷,沒想到我與鄭家之人竟會緣份未盡,甚好,甚好。”老者突然撫掌而笑。 “鄭家?不是都遷往秦國了?況且鄭家是韓國頭號通緝之人,又怎會有人冒險潛伏?前輩你敢肯定這是鄭家之人?” “不會錯的。昔日,鄭國大人曾助老夫在棠溪尋過練劍之龍泉,老夫曾親眼見識過鄭家鑿眼補堤之術。如今這補壅之術與當日如出一轍,老夫絕不會錯辨。” “果真是鄭家之人,我等就得想辦法將此人盡快找出。有此人在,便無法破壞俠氏水係。隻要水係仍在,工坊便不會停歇,被滯留此處的棠溪劍工便無歸鄉一日。” “雖然答應助你,找出鄭家之人卻不是老夫分內之事。我隻想練就絕世好劍,出關來俠氏也不過聽你說俠氏或有妖劍下落,多日來,不見任何消息,你卻讓我做些破壅毀堤之事。而白日裡俠氏給我們鑄劍的,又全是些下等材料,隻求數不求量,盡讓我們在短時日之內打造那些供給軍隊的次品,實在掃興。老夫再無耐性與你在此窮耗。” 妖劍?方可挑了挑眉。 “前輩想如何?!” “當然是離開。” “徐夫子前輩讓我們前來俠氏解救棠溪劍匠,目標尚未達成,怎能說走就走?”
第三十七章 奇策(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