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鹽縣(1 / 1)

一路乘著小周花費接近2個時辰,於修終於到達了了鹽縣碼頭,因曾經河水改道,所以新修的碼頭離著鹽縣縣城還有一段距離。   靠近縣城,前些天下的雨導致路上因馬車壓過,產生了一些坑,路麵也高地不平,偶爾還有個水潭,於修隻能繞著點走,越往前人越多,時不時前方便聚集了一群人在修補著路麵。都是各村各鎮召集而來的役工,還好修路什麼的官方還是提供鋤頭,鎬頭之類的。不然用自家的鋤頭,前來服徭役者怕是得心疼死,畢竟鐵器可不便宜,巴掌大的鋤頭便需要上百文,算下來就是接近50斤穀子,那是下田接近一半的產量,上田的4分之1。   路過徭役們身邊,於修又滿懷期待看了看,發現好似都不是同村之人,也就自顧自的趕路了。   又走了一段路程,走過了一座石橋,石橋屹立在河道兩旁,但是河水早已乾涸,偶爾豐水期河中才會有改道的沱江河回水進去。   走過石橋便是鹽縣的城墻了,城墻不高也就1丈多一點,通體用黃土磊成,唯有靠近城門的這一段才用青磚修飾著,同時城門上方有一座樓臺,用以駐守的軍士修整所用。   且因為是東門,所以便有了兩個城門,互相之間間隔十米,一個門進,一個門出。於修排在入城隊伍之中,輪到自己時,於修先是將自己的身份牌遞了上去,然後拿出了1文錢放到了收取入城費的桌麵上,守城小兵收下之後才將於修放了進去。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但是因為之前進城是考取童生之時,且坐的牛車,牛車進出並不在這個門,導致於修並不認識路。   剛一入城,城門口便有小廝上前。“客官尋親還是打尖住店?”   “抱歉,不用。”於修緊了緊身上的包袱,掙脫了來人的手。   那人見於修不搭理他,也不生氣,依舊笑著走向另一人。   還好鹽縣縣城並不算大,城墻每段邊長也就6裡左右。抬眼便能看見城中的唯一標識物,那是一座高約10丈的木樓,也是縣裡最大的酒店,兼娛樂場所,歸屬於一位隱退的舉人家族名下。   城中從東門直到縣衙府邸都是由青石板鋪成的主路,但是東門卻不是最繁華的一片區域,因為東門除了主路之外大多地方還是由泥土路為主,上麵鋪了一些碎石子,哪怕是下雨天也不會讓鞋底沾滿泥土。同時排水的溝渠卻是做的極好,越往城中走,坡麵慢慢的變高,這是為了排水方便。   於修先是走到了,吉豐樓下,對於繁華的吉豐樓也不做留戀,同時也不是於修能消費的起的,聽說裡麵都是用銀子結算。   順著吉豐樓往北走,於修終於開始熟悉起來,因為上次來縣城時走過這段路,所以於修反倒是不那麼緊張了。   吉豐樓隔了3條街便是於修的目的地,這是官辦的書院,以於修童生的身份,進去是不需要給束脩的,收回身份牌,告別了門房,於修在另一位,碰巧遇到的同年的帶領下,安定下了自己的住所。那同年領著於修到住所之後,笑著拜別了他。   房間很小,但是裡麵床鋪,書桌,書架都有,但是上麵都是空的。於修熟練的從行囊中拿出了筆墨,又拿出河水的竹筒,倒了一點在硯臺中,待墨散開之後,拿起桌上的木片寫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後便將寫有自己名字的木牌懸掛在了房門前。   之後將筆清理乾凈之後才,關上房門離去。於修並不怕自己財務失竊,丟失了財務,你丟多少書院便給你多少,但是偷竊財務者不但會丟失學籍,同時還會被縣衙判去服勞逸,對於讀書人來說這是得不償失的。至少鹽縣目前還沒有發生先例,也可能是書院年代不久導致,因為這是新縣令這些年才新修建的,包括於修前來書院也是縣衙給予的通知。至少這幾年是不用擔心的,但是包住之外,吃穿還得自己負責,所以於修也隻能將錢財緊著點用。   還有兩年於修便16了,雖然朝廷規定16歲之前的男丁不需要服徭役,但是於修也想努力這次把秀才功名給考到,到時於修直係親屬便不再需要服徭役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但是若有兵役還是少不了,但是一般情況下,朝廷是不需要有功名之人服兵役的,大多也隻是其親屬,父輩或者兄弟。但有功名者多是家有錢財之人,遇上這些事,大多多花費一些錢財也就有人前去頂替,一般是安家費3兩,若是因此服役期間死去,便少不得大出血一次再給10兩,人命是不值錢的,至少底層人的人命不值錢,但是活下來的機會值錢僅此而已。   有了錢,家中老幼便不再挨餓,有了錢便能買田,買地。便有了傳承,人生在世不就是為了這些繁瑣而活著嗎?   書院外,多是販賣書籍所在,同時附近也有幾家私塾,一般是給初學者啟蒙所用,官辦私塾隻是為了讓名下學者能有更好的學習之地,若是其中出個舉人,進士什麼的,坐臺的縣令名下便是一份履歷,日後升遷少不得輕鬆些許,同時這些舉人,進士高中之後,日後同朝為官,互相間少不得便有了一份天然的聯係,無關人性,也無關報恩,社會便是如此,同鄉,同年,之間自有的先天優勢擺在這,互相間也容易聯係,聯係多了自然就熟絡了,暗地裡便成了盟友。   原本於修出門的同時也是打算看能否應聘私塾的先生位置,但是別人見他年少,所以便婉拒了他,說話間很是客氣,並無因於修穿著樸素惡語相向,同為讀書人,且於修是少年人,說不得日後那天得了勢,萬一呢?均是給他說少年人安心學習,成了秀才公,便給予高祿,歡迎他來座管。   對於此於修雖然有些棄累,並不能多說什麼,隻能草草買好了,被子便返回了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