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張士誠的文化戰略(1 / 1)

周林就假借有人在采石發現優質鐵礦礦脈。周林就購買了這個礦脈圖。   什麼時候,什麼朝代都有能人,有能人會看礦脈,這個話當然李績得信。   就是認錯能人,礦脈圖有錯,廢紙一張,那也是周林的笑話。   李績有錢賺,又不用擔風險,當然肯定願意。於是就愉快的答應了。   接下來,周林也沒興趣再聽曲了,倒是走之前和羅貫中打了招呼。   回到小院的周林,見到了從滁州過來的福叔。   福叔這次是送“黑石寨”釀酒老師傅才來金陵的,釀酒是和李績合作,這是雙方早就敲定的。   最重要的是送來了“黑石寨”的情報搜集人員,這個情報搜集不光是軍事情報,包括社會情報,商業情報等等吧。   聽著玄乎,其實就是摘抄朝廷邸報並分析,然後整理文武官員的信息。市麵上的大道,小道消息並分析真偽。   去偽存真,一件件瑣事,最後匯總,才能成就一則情報。   聯絡站也得趕快建立,“扯虎皮做大旗”現在呢在“果酒工坊”的基礎上,“復興商會”也得開展業務。   不管是采購原材料,還是擴大銷售渠道,都得一步步來。   福叔來的目的也是接受張士誠兄弟張士德送來的第二批糧食,有了前麵的合作,後麵就順利多了。武器換糧食,武器換粗鹽都在有序進行。   朱元璋在滁州搞得紅紅火火,在周林多方籌集的糧食的加持下,穩定住了人心,得到了全城的擁護。   並且,不斷派出徐達,常遇春湯和周德興四麵擴張,穩固地盤,再也不用和在濠州一樣,戰戰兢兢。   福叔對朱元璋是誇不絕口,不但認可了朱元璋的能力,對朱元璋的擴張計劃也是贊不絕口。   在李善長的引薦下,朱元璋收服了占據定遠妙山的馮國用,馮勝兄弟。   馮國用是一儒將,謀士。其喜歡讀孫武兵法,深有謀略。而其弟馮勝也勇多智略,自幼喜愛讀書,熟讀兵法,驍勇善戰,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   文有李善長,馮國用的加持,武有淮西二十四將加上常遇春,馮勝等人,滁州可保無憂。   倒是福叔對周林在金陵多有擔心,周林就講到現在和“木華黎”家族的李績在合作,不光有“果酒工坊”,馬上就有采石的鐵礦開采,安全問題倒是無憂。   現在不光合作“果酒工坊”,金陵上遊采石的鐵礦也等到合適機會,就去實地勘探,當然,周林也是希望越快越好,地盤大了,義軍人多了,那就更需要武器,需要更多的鐵礦。   不過,有個消息不怎麼痛快,並且還得周林來頭疼。   濠州城的郭子興想移兵滁州,為了試探。還派人將郭子興的“義女”朱元璋的老婆馬桂英送來了滁州,這當然是打感情牌。   原來,這一陣濠州城內的五位大帥又開始內鬥起來,上一次孫德崖慫恿趙均用抓了郭小寶,扣留了郭子興,並且將郭子興暴打一頓。   最後都開始火並起來了,要不是元將圍城,真的不好收拾。   然後現在外敵解決了,又開始摩擦不斷,趙均用倚老賣老,向郭子興索要糧食,不斷打壓郭子興,郭子興的日子不好過,就試探想帶兵離開濠州,前來駐紮滁州。   最主要的是濠州城的糧食也不多了,五位大帥不思進取,也不外出想辦法,坐吃山空,當然糧食就不夠了。   到底讓不讓郭子興來滁州?   朱元璋讓福叔把這個問題帶給了周林,周林現在也頭疼,如果答應吧,還怕鳩占鵲巢,這不是有例子嗎。   本來,趙均用從山東逃下來,濠州城收留了他,現在弄得雞犬不寧,連郭子興都要讓城別去。   如果,郭子興來到滁州也來這麼一出,作為郭子興原來部將的朱元璋該如何處理,周林的“黑石寨”該如何對待郭子興。   這個問題想了一夜,到中午周林還是頭疼,就出門走走,清靜清靜。   想著,昨天羅貫中說他借住在玄武湖旁的朋友家,周林就和鐵牛走著去玄武湖散散心,順便拜訪一下羅貫中。   沒成想,羅貫中一早就坐船去了泰州,說是接到他的老師施耐庵的信才趕去泰州的。   遮遮掩掩中,周林也知道羅貫中為啥去泰州。   施耐庵是泰州白駒場人,和張士誠兄弟是同鄉。   張士誠起義打泰州,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行動,算是張家兄弟的謀僚。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斥,遂辭官回家。   至正十三年(1353年),與張士誠等人一起起義反元,算是張士誠起義的重要幕僚,張士誠優待文人,重視文化。   張士誠雖然鹽販出身,但東南地區自古文人輩出,文風鼎盛。   張士誠聽從施耐庵的建議“凡知名之士取用之!”讓這些文人來“興教化,固人倫”。   現在聽說張士誠重用施耐庵建造“禮賢館”,招募天下文人士子來東南。   聽說還準備大興科教,張士誠下令治下各縣興辦學校,還提供寬鬆的政治環境。   在張士誠的占領區存在一股文人結社,名叫“玉山雅集”,其頭目是江蘇昆山大儒顧英。   現在寫信給羅貫中肯定邀請“共圖王事”,而早就“有誌圖王”的羅貫中接到信立刻啟程趕赴泰州。   為啥遮遮掩掩,因為金陵還是元朝廷的屬地,而周林的目的不明,羅貫中的朋友不知道作何回答。   人各有誌,羅貫中追求他的理想,遠走泰州無可厚非。   一番折騰,周林也想通了。   元朝廷現在還很強大,不是那一個人或者那一路義軍能夠撼動的,這個是事實,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所以,隻要是反元的,都應該支持,隻要是不支持朝廷的,都應該拉攏。   把朋友弄得多多的,那敵人就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