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我想入世(1 / 1)

南宋有仙 陸追潮 4744 字 2024-03-17

仙仁堂內。   經過一番細致入微的清掃,王璟山終於得空,開啟今日的引氣入體修行。   隻不過,他一夜未曾合眼,又歷經數場激烈的鬥法較量,此刻身軀疲憊至極。   當文升按照他留下的地址,尋至北青安街時,少年早已懷抱木劍,沉浸在夢鄉中,睡了近四個半時辰。   文升的手尚未輕觸門扉,那柄木劍便如身具靈犀一般驟然顫動,驚醒了熟睡的王璟山。   “咚咚咚——”   起身時,王璟山詫異地發現,自己體內的靈力幾乎已經回滿。   就過去幾年的經驗而論,他在打坐中引氣入體,從無到滿恢復靈力,根據所處環境的靈壓與靈氣類別的不同,需要一到兩個時辰。   相較之下,若他身處未入冥想的自然狀態,即便在夢裡過上整整一天,靈力也未必能恢復半成。   王璟山略一思索,便找到了答案。   “是禦劍訣!”   原來,陸師父傳下的這七招劍法,每一式都如同一部深奧的經卷,蘊含著如《正道練氣功》般的修煉功法。   使得他在自然熟睡狀態下,體內有八條引氣經脈交替運行,極大地提高了轉化靈力的效率。   不僅如此,隨著王璟山的思緒愈發深入,那禦劍訣附增的七條引氣經脈,宛如七條靈動的絲線,在他體內交織、纏繞。   時而平行流淌,時而交錯碰撞,竟隱隱有連成一部更為深邃、更為精妙絕倫的功法的趨勢。   “難怪這二十年來,無人入門《天上劍宗禦劍訣內門弟子用》。”   王璟山昨夜所施展的那幾招劍法,縱使敵人目不轉睛,將每一步動作都銘刻於心,模仿的結果終究是形似神離,無法發揮出零星半點的威力。   “誰能想到,所謂劍法,竟是劍形與功法的配套?九十六招劍法,便是九十六部《正道練氣功》……”   此刻,近在咫尺的敲門聲,仿佛來自遙遠的彼岸,微弱而模糊。   隻因少年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如同被卷入了一個幻境般困惑不已:   “我是如何掌握的?陸師父僅僅在內室中舞了一番劍招,短短片刻,尚不足以燃盡半炷香,根本沒有機會傳授引氣口訣與步驟,如何使我迅速練成七部功法……”   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山門,天上有靈河落下,群峰高懸於蒼穹——   回憶戛然而止。   一陣虛無縹緲的鈴音,從腦海深處響起。   少年的思緒被無比絲滑的重新組接,如同畫麵在一瞬間切換,取而代之的念頭是:   “師父們回來了?不對,隻有外人才會這樣敲門。”   他略帶失望地打開門,隻見文升提著好幾人份的酒菜,笑道:   “宮城之火午時盡滅,璟山,你……你怎麼這幅表情?”   “兩位師父走了。”   “唉,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據說今日一早,便離開了成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與師父們重逢是遲早之事,且先與我痛飲幾杯!”   戰事已過,文升嘴角掛著一抹輕鬆的笑意,熱情地攬著王璟山的肩膀,引領著他踏入室內,仿佛他才是此地主人。   “昔年,放翁先生寓居成都,有‘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之佳句傳頌於世。今有文遜誌,越州王璟山,幸得繼其遺風,口福大飽,誠哉快事也!”   文升嫻熟地將酒菜一一置於案上,雞、魚、蟹等美食皆在其中,每道菜品皆散發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芳香。   王璟山本想在失落的負麵情緒中,多沉浸一會兒。   奈何實在太餓,隻好盛情難卻,與文升大快朵頤起來。   “文兄,右相呢?”   “上午睡了半個時辰,醒來之後重整軍隊,安撫百姓,協調殿前司,一直忙到天黑。”   文升托起酒壺,為自己與少年各自斟上,酒香隨之四溢。   “家父操勞過度,為人子者,隻得勸他早些安歇,若有何言語,我自會代他傳達。”   王璟山執筷之手微微一頓,“可是殿前司再次發難?”   “那倒不是。”   文升聚起酒杯,杯口朝下,與王璟山交盞相擊。   “你那招隻聞其名不見其影的劍法,把這幫禦前親衛的膽量都捅破了。如今,南城百姓都在傳‘劍仙’下凡,拯救黎民於火熱之中。最遲明日,王璟山之名便將成為街頭巷尾的佳話。”   少年聞言,猝不及防地被酒氣嗆得連聲咳嗽,   “百姓怎會知道我的名字?”   “因為是我傳的。”   “咳咳咳——”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文升撚起幾顆蠶豆,逐一剝離它們的外衣,每個動作都透露出一絲不茍的鄭重。   “璟山,唯有你功成名就,天下皆知,我等才能重聚匡扶社稷之勢!”   王璟山知曉文升之意,但心中卻泛起層層顧慮,唯恐自己年少輕狂,智慧尚淺,難以承載任何沉甸甸的承諾。   他默然思索,片刻之後,方才緩緩開口道:   “實不相瞞,趙昺割地換法之事,正令璟山心灰意冷,尚未有明確抱負。”   文升苦笑道:   “我與父親何嘗不是?”   他自小在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的教育下長大,將關愛蒼生視作畢生追求的使命,從未放棄踐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但文天祥鄙薄“無邪盛世”,又見多了仙朝官吏對百姓變本加厲的盤剝壓迫;   不僅拒修《正道練氣功》,與蔽日無邪真君名下的仙道劃清界限,連帶著對自家子弟也做出同樣要求。   然而,他們那執著至深、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捍衛的信念,在仙朝官家的眼中,卻顯得如此微不足道,輕如鴻毛。   ‘叫我怎樣忠下去……’   文升強行咽下這句話,對王璟山講述起自己為何沒有官身,以及荊湖軍馳援府城這一路上的些許見聞。   中間不可避免地提到過去的一些往事。   “我爹與陸相公,始終期盼終有一日,世間仙凡平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前些年發起了一場正源變法。本想不碰觀念,先從其他方麵入手,例如分地……咦?”   文升以筷子夾起螃蟹,使勁夾了許久,終究沒能將那堅硬的外殼分開。   “吃點好的都這麼費勁……璟山,你能搭把手嗎?”   他將螃蟹遞給對麵的少年。   後者先是用筷子試了試,沒能成功。   然後,他舍棄筷子,親手掰開了螃蟹的外殼。   文升盯著那孤零零的兩根筷子,笑道:   “瞧,我費了好大勁都掰不開,你一出手就解決了。”   “正常……”   王璟山無奈地攤開手中的蟹肉,表情復雜難辨:   “在裡頭加這麼多漿糊,怎會不難掰?”   “咳咳咳——為兄不過是想講個隱喻,豈料璟弟心直口快,當麵拆穿。”   “文兄無需拿話試探我,更不必為我揚名。”   少年雙頰微紅,明知自己酒量不濟,卻仍提起酒壺,再度傾杯,聲音中透著一絲堅定與迷茫交織:   “我離親別友,南歸而來,本已懷揣著憂國忘家之誌。   “雖不知如何評價這樣一位帝王,不知如何幫助右相實現仙凡平等,但有一點是確定的……   “我想入世。”   迷茫散去,王璟山的音色重新明朗:   “我想親眼目睹大宋仙朝的眾生百態,目睹那些欺壓百姓、陷害忠良的仙人,是怎樣一副眾正盈朝的嘴臉。”   聽到那期盼已久的答復,文升如釋重負,輕籲一口氣:   “如此,那便隻能去臨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