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的癲癇好了,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好了! 村子裡是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的,關於李義的病好了這件事,可以說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傳遍了整個村落。 對於李義的病究竟是怎麼好的眾說紛紜,有說是講迷信講好的,有說是吃藥吃好的,還有說是在醫院治好的,反正說什麼的都有。 村子裡的消息傳的快,消失的更快,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李義兩輩子的記憶中,他的癲癇就是這樣莫名其妙的好了,就像他莫名其妙病發一樣突然。 不同的是上輩子關於這一年,李義是沒有任何記憶的一年! 你沒聽錯李義上輩子確實沒有什麼關於這一年的記憶。 雖然說李義才三歲,許多孩子記事都是五六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確實不該有什麼記憶。 但上輩子李義還能模模糊糊記起來一兩歲的事,四歲五歲的事也能清晰的記得。 就是對於三歲的事,腦海裡一片空白,就好像自己不曾有過三歲的人生一樣,可以說很不正常。 上輩子李義也曾問詢過姥姥姥爺,聽姥姥姥爺說自己小時候特別聰明,也特別省心,基本上學說話,學走路什麼的,都要比同齡的孩子快的多。 就連三歲前從不尿床這個事也被家裡人拎了出來說道,聽的當時的李義那叫一個尷尬。 拋開尷尬,李義當時還是有一絲絲的自豪,畢竟年少時總是希望自己異於常人,結果還不等李義暗爽一下下,就被後麵的話語雷成了狗! 家裡人說三歲的時候李義得了一場癲癇,時不時的就會發作,口吐白沫,全身抽搐,那叫一個嚇人。 整整一年,整個小縣城和省上大大小小的醫院都住過了,各種化驗治療,什麼中醫西醫,什麼打針吃藥,都試過了,花了不少的錢,病情卻沒有一點起色。 也是那一次的談話,李義終於弄清楚了自己屁股上麵兩個小坑的由來,那是打針次數多了,農村衛生條件不好,化膿了後留下的傷痕! 後來家裡人實在沒有辦法了,病急亂投醫,什麼拜義父、土方子,各種農村的土辦法等等,反正啥都試過了。 到最後就連講迷信這一傳統特色都用上了,畢竟對於李義的姥爺來說,當過兵上過戰場的人,要不是逼到了絕路上,根本不可能去講迷信什麼的。 但是沒有辦法,隻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也不知道姥爺從哪裡請到的一位年老的道士,給李義講了迷信。 最後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反正病就那樣突然好了。 隨後姥姥姥爺笑嗬嗬的告訴李義,自從病好了之後,李義就沒有以前聰慧了,尿床那可以說是家常便飯,都不知道尿透了幾個床氈,讓當時還有一絲驕傲的李義聽了那叫一個尷尬。 不同於上輩子,這輩子李義再怎麼說也是有著一個成年人的思想,怎麼可能讓尿床這種事發生。 當下李義覺得這輩子自己一定不會像上輩子一樣讓尿床的黑歷史延續下去! 結果李義還沒來得及續寫自己三歲不尿床的傳奇,就被發生的事情弄的焦頭爛額。 李義所謂的癲癇好了,不過比你好了之後卻非常嗜睡了起來,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地方,總會莫名其妙的昏睡過去! 就算李義再怎麼努力的去克服,還是會莫名的睡過去,李義也是醉了!感覺老天爺這是玩自己那!這重生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李義的嗜睡剛開始幾天家裡人都沒怎麼當回事,一家人沉浸在李義已經好幾天沒有發病的喜悅中,還覺得小孩子嗜睡一點沒什麼,說不定身體還在自我恢復階段,過段時間就好了。 直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義嗜睡的時間越來越長,一個月後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睡覺,怎麼叫也叫不醒,家裡人這才慌了起來。 不僅家裡人慌,李義其實更慌,根據李義上輩子聽到的,自己病好了之後根本就沒有什麼嗜睡的癥狀,現在的情況可以說已經完全超出了李義掌握的情況。 按照這個情況,別說達成李義不久前保持不尿床的決定,可能到最後連床都下不去,說不定那天就會睡死在床上! 這段時間,家裡人又帶著李義去了醫院,檢查做了無數,得到的結果和當時的癲癇一樣,都是李義非常健康,全身上下沒有一點毛病。 沒辦法家裡人一商量,決定還是去請老道士來看看,畢竟李義上次得的也是這種沒有頭緒的病。 看著本來就因為自己癲癇花費無數,現在又滿臉焦急的親人,李義已經決定在再最後賭一把,要是不行就自我毀滅,真的他累了!愛咋咋地吧! 其實對於那給自己講迷信的老道士李義兩輩子都很感興趣。 這個年代的孩子,那個沒有過武俠夢,李義上輩子就特別喜歡看武俠小說。 對於唯一接觸到的老道士,在那段時間對於李義來說,那就是小說中的高人,李義對他不是一般的感興趣。 李義上輩子還幻想過老道士是那種退隱山林的高人,自己可以繼承他的衣缽,成為新一代的大俠什麼的。 所以不止一次的向姥爺打聽那道士的下落,但是對於李義關於老道士的問詢,姥爺從來就是含含糊糊的過去了,問的多了就是一句從路邊看到拉過來應急的。 在李義的意識裡,姥爺在家裡小輩心目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那種一言九鼎的存在,所以上輩子李義聽了姥爺的話就沒怎麼問過了。 不過李義每年暑假都會去周圍的山上瞎轉悠,就是為了能把老道士找出來,然後拜師學藝,結果每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李義也慢慢懂事了,知道那種傳說中的高人隻是存在於小說畫本中,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李義參加完高考去了職校後,有一天早上還在睡夢中被母親的電話吵醒,然後聽說姥爺走了。 立馬請假趕回姥爺家,在姥爺的葬禮上,看見過穿著道袍的老道士來吊唁。 聽當時的家裡人說,那就是曾經給自己講過迷信的老道士,還讓李義等會去見一見感謝一下人家。 當時的李義已經傷心過度,沒有任何的心情去考慮其他了。 老道士也隻是祭拜了姥爺之後,和同樣來祭拜姥爺的幾名老戰友聊了會天,轉眼就離開了! 葬禮結束後,說起老道士,才從姥姥嘴裡聽到那老道士也是和當年爺爺一起上過戰場的戰友,有著過命的交情。 後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是因為有著這一關係,李義莫名的對道教感興趣,不僅翻閱背誦了大量的道教書籍,後來還想加入道教,做個入籍弟子! 李義去了所在省會的道觀中,詢問了加入的條件就為這事李義當時和家裡人差點鬧翻了,不過那時候的道觀可不是你想進就能進去的,就一條需要本科學歷的規定,就把李義拒在了門外。 這次重生回來,李義因為當時頭疼昏睡了過去,清醒時分老道士已經離開了,在加上當時以為自己在夢中,所以根本就沒有見到老道士。 但是不管自己的病出於什麼原因好的,總歸是在老道士一通操作後好的,所以當時李義還想著後期再去感謝一下老道士,結果沒想到自己直接就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 在嘈雜的聲音中嗜睡的李義睜開了眼,李義終於再次見了老道士。 隻一眼李義就覺得老道士確實不一般! 上輩子李義的記憶力特別出眾,一些自己比較在意的事,都能記的特別清楚,甚至會在腦海裡形成特定的影像,李義有時候去老家轉轉時,對於各種記憶腦海裡總有一種放幻燈片的感覺。 所以李義雖然隻見了老道士一麵,但現在還能清晰的記的當時老道士的樣子。 姥爺離世的時候李義已經二十多歲了,當時老道士除了穿著的道袍和眼前這個老道士不一樣之外,其他的一切就和李義現在看見的一摸一樣,一樣的白發,一樣的麵色紅潤,可以說時光就好像從老道士身上掠了過去,沒有產生任何的作用。 這就能說明一個情況,老道士確實是有真本事的人。 對於自己的病情李義突然就有了希望。 不去管李義內心充滿希望,坐在遠處沙發上的父母還有姥爺正在和老道士爭論著什麼。 李義離的比較遠,沒有聽清楚什麼,除了看見家裡人情緒比較激動的訴說了一陣之後,就看見老道士在哪裡一個勁的搖頭。 看著搖頭的老道士,李義剛才還激動的心情瞬間被澆了一個透心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經過這段時間的事態發展,李義已經沒有剛開始確定自己重生之後大展宏圖的想法,他現在隻想保住自己這來之不易的狗命。 現在看到被家人還有自己視作希望的老道士搖頭,李義心裡那叫一個難受。 李義從土炕的一側滾到了土炕的另一邊,想要死個明白!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他的精神會增長這樣迅速,但是他的身體已經承受不住迅速增長的精神,所以才會陷入沉睡。” “不是老道士我非要拆撒你們,是他歲數太小了,想要迅速增強身體的強度隻能通過長期藥浴,所以想要救他的命隻能拜我為師跟我回去經過長期治療。” 心如死灰的李義聽著老道士的話,心裡那叫一個激靈,瞬間有種抓到救命稻草的感覺。 他就知道這個老道士不一般,再者有著上輩子記憶的李義還知道老道士和姥爺的關係,所以安全問題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可能這個歲數的孩子都舍不得離開自己的親人,但是作為有著成年人思想的李義,是懂得取舍的,再說了這段時間待在親人身邊那叫一個別扭,還不如直接離開一段時間。 最重要的是李義都打算好了自我毀滅了,現在有希望治好日益嚴重的嗜睡癥,別說是拜師了,讓李義當孫子都沒什麼問題! 趁著自己為數不多的清醒時光,李義二話不說,直接從土炕上爬起身來,下了炕,來到老道士的身邊,對著坐在沙發上的老道士,直接一個頭磕了下去。 “師傅再上,徒弟給您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