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汴京留守(1 / 1)

奸宋 腦裡有個洞 4976 字 2024-03-17

趙九龍一身疲憊回到府,方萬常給他帶來一封信。   看到信,趙九龍滿血復活。   信是李如意所寫,汴京形勢不好,趙九龍怕李如意回來。   讓方萬常帶信,讓李如意暫時不要回來。   “李小姐的奶娘病逝,準備送其遺體回南邊。到時回來,汴京之危應該解了。”   趙九龍鬆了口氣,現在他們的處境很不利。   梁敬帶幾千人駐守鄭州,他們雖兵馬更多。   怕金國會帶兵打來,一個兵都不想損失,不敢去討伐。   南邊的朝廷軍、和北方的義軍,不知什麼時候到。   李如意去南邊,遠比留在這裡更安全。   “派些人保護她們,汴京沒徹底安全時,別回來。”   趙宣和回來後,已不鬧去皇宮了。   聽完趙九龍的帶信,大怒:   “這幫烏合之眾,本事沒有,爭權奪利倒是積極。”趙宣和大怒:   “他們誰都不能當首領,這個首領的位置,你來坐。”   “我?”趙九龍睜大眼睛瞪著趙宣和:   “你可別害我,當了老大,忙得比牛還累。萬一金國大軍打來,還不能先逃。”   趙宣和說得輕鬆:   “哪有那些事?真要是汴京不可守,你隻管逃,沒人會怪你。”   趙九龍沒聽趙宣和忽悠:   “以前趙佶和趙桓就是老大,他們那麼怕死都沒能逃走,我還能逃?”   趙宣和無語了,還有些事,趙九龍沒想到。   當時趙佶和趙九龍的心思,出奇一致。   趙佶傳位給趙桓,就是不想當老大,好先行逃走。   結果金軍勢如破竹,來得太快。   一些州府的守軍又投降,趙佶連逃走的時間都沒有。   “你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我們的努力白費?劉將軍他們白死?”   趙九龍來到皇宮,一群官將正在大殿爭吵。   現在仍是孟太後垂簾聽政,隻不過除孟太後外,誰都沒敢坐中間的位置。   朝殿,張邦昌帶著一群文官站左首,曹宏帶著一群武將站右首。   趙九龍到來,兩邊的人都很熱情。   “趙大人與張大人共同攜手,誅奸賊,收復汴京城,當來左邊。”   “趙將軍乃武將,豈能與文官一排?來右邊。”   爭鬥到如此地步?趙九龍直搖腦袋,他來到中間:   “各位,太上皇有最新指示。”   趙九龍拿出一封信遞給孟太後,孟太後大喜:   “大家都不要再爭了,太上皇任命趙將軍為汴京留守,總管所有事務。”   “他為汴京留守?”大殿炸開鍋。   “他官非官將非將,有何德何能,能為汴京留守?”   “論聲望,曹將軍勝他多矣。這汴京留守,該由曹將軍勝任。”   張邦昌和曹宏倒沒多話,兩人的手下堪憂。   張邦昌一黨的人更多。連唐恪投降的不少人,也都支持他。   曹宏的人也不少,全是雷公山的人。   現在兩幫人總算精誠合作,共同對付趙九龍。   這幫人如此離心離德,趙九龍本就不想當老大。   被趙宣和一番忽悠,才不得已而為之,懶得和他們廢話。   邵青看不下去:   “笑話,趙九爺都沒資格,誰還有資格?他就是殺死完顏宗望的趙九龍。”   全閉嘴,大殿靜得能聽到呼吸聲。   這事,孟太後也不知道。   “你說什麼?”   “趙將軍是殺死完顏宗望的趙九爺,他隻是不願公布身份而已。”   “邵將軍說得不錯,”曹宏站出來:   “他的確是趙九龍,當汴京留守,我贊成。”   有曹宏證實,所有的質疑都消失。   一些人看趙九龍的眼神不一樣了,帶著滿滿的崇拜。   趙九龍嘆道:   “誰當留守都沒什麼,最重要是要齊心協力,渡過眼前的難關。”   終於沒人再反對,趙九龍殺完顏宗望的名聲,大得足以讓他們信服。   張邦昌看趙九龍的眼神,也充滿崇拜:   “趙將軍有何命令,隻管下達,我們一定遵從。”   難得大家齊心,趙九龍看到一點希望:   “趁金軍到來之前,我們將鄭州那幫官兵解決掉,減輕我們的壓力。”   曹宏擔心:   “我們雖能勝他們,他們若死守城池,隻怕損失不小。”   張邦昌也勸道:   “當下,我們盡量保存實力,那些人以後再收拾。”   趙九龍倒不是真要消滅那幫官兵,他想將那幫人招過來。   壯大他們,削弱金軍。   “許多將士聽說唐恪要投金,紛紛棄之。鄭州那些官兵,同樣是我大宋人,想來不會同意他們投金。”   ……   鄭州,梁敬正為此事發愁。   汴京官兵投宋之事,已傳到他們軍中。   那些官兵本就是被他們欺詐而來,一聽他們竟然有投金之意,全都不淡定了。   已快引起嘩變。   梁敬不愧是軍師級的人物,他猜到趙九龍要保存實力,不會來攻他們,想到一法。   軍營校場正在操練,帶來一男子。   “張邦昌派人麵見大人。”   “帶上來,”梁敬當著眾人的麵開問:   “張邦昌派你來有何事?”   男子遞上一封信:   “金國大軍就要打來,張大人希望能與梁大人和談,一起投金。”   全呆住,梁敬不解:   “張大人為何有如此想法?他們不是投宋了嗎?”   男子冷笑:   “投宋隻是權宜之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當時唐恪勢大,想借此扳倒唐恪。金國勢大,張大人豈會做自掘墳墓之事?”   “張邦昌這狗賊,居然打的這主意?”   “我就說過,張邦昌卑鄙無恥。好好的皇帝不當,豈會當別人的臣子?”   一個個馬後炮,將張邦昌罵得死去活來。   梁敬嘆道:   “天下竟有如此卑鄙之人?要我和這種人為伍,絕不可能。”   男子被梁敬大義趕走,梁敬流著淚忽悠:   “我本想帶大家投宋,誰知張邦昌竟然如此?前有張賊,後有金軍,大家說說,我們該何去何從?”   一將領聲援:   “大人不用擔心,我們哪怕拚死一戰,也絕不向他們低頭。”   “我等願拚死一戰。”   梁敬爽了,他的軍心終於歸位。   “多謝大家,我們就拚死一戰,也絕不低頭。”   “沒必要白白犧牲,”一文官勸道:   “我們不投張邦昌,如果金國打來,我們可假意投之。到時?再找機會投回大宋。”   如此秘密之事,當著大家的麵說出,許多人居然都信了。   梁敬的軍中險情,被他輕鬆化解。   “大人,有數千汴京大軍,向我們這邊趕來。”   梁敬的緊張感還未消除,又傳來一消息:   “大人,那些汴京大軍,又返回去了。”   梁敬呆住:   “他們在搞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