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金園故事(4)(1 / 1)

百年歌:折戟 胡覓 3054 字 2024-03-17

“且金穀園那亭臺水榭,不可計數。假山怪石,河湖流水,交錯其中。極盛之時,滿園長五十裡,寬五十裡,占地之大堪比洛陽的皇宮內城了,比這如今的上官若水莊,還有從前的李家平泉莊,可都要勝過一籌。”   眾人聽了,許多小孩子搖頭不信。說書人哈哈大笑,道:“看官可莫道小的胡編亂造,史書上可是說了,王愷和石崇鬥富,可鬥出了不少好故事來。   那王愷是王親國戚,晉武帝都來幫他的忙,將國庫裡的一株兩尺高的珊瑚樹賜予了王愷。那珊瑚樹兩尺高,樹乾均勻伸展,枝葉繁茂,著實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說著便伸長手,比著小臂,擺了一個大半圓,和眾人比劃這珊瑚樹的大小。   眾人大多有見過珊瑚枝,大多手指大小,取自海底珊瑚礁,長成珊瑚樹型,且伸展均勻,實屬不易,當真是稀世的寶貝。   “而那石崇,當時手拿著一個如意,取王愷的珊瑚樹看了,隨手一個如意便砸那珊瑚樹。”眾人都是一驚,“珊瑚樹應手而碎,散成滿地殘片。王愷又惜又怒,正想揪住石崇厲聲大罵。石崇隻說,“不值得氣,我拿別的賠你。”便叫人從金穀園中拿出所藏的珊瑚樹來。   這下可不得了了。石崇的珊瑚樹不是三尺的,就是四尺長的,都快及得上一人高了,並且有六七株光耀奪目,條乾絕俗,竟完全把晉武帝給的珊瑚樹比了下去。王愷悵然若失,直接走了。”   眾人都喜獵奇,先聽著不是說晉梁戰事,本有些不喜,但聽得金穀園富饒,黃金萬兩的吸引力不亞於千軍萬馬,逐漸又擠在凳上一塊聽著。   “石崇聰明有才,任俠而行為不檢,在自己荊州刺史任上,便以兵搶劫遠行客商,奪取財寶,加之善於逢迎,因此逐漸累成巨富。”   有人道:“這不就是荊南高賴子嘛?”多人哈哈大笑,看起來也頗有認同之意。   “王愷和石崇處處攀比。王愷出行,直接鋪以四十裡的紫絲布步障遮除閑人,石崇出行時,便做五十裡的錦步障來壓他。   在金穀園裡,石崇更是以錦繡為墻為蔽,甚至廁所處都極豪奢。晉朝的官員劉實向來清貧節儉,他到金穀園拜訪石崇,途中如廁。進了屋子,隻見大紅紗帳,居中擺著大床,有兩名侍女手捧托盤侍立,盛著錦衣華服,香膏香囊,屋中墊子褥子華麗莫名。   劉實一溜煙的跑了,找到石崇說,抱歉了石大人,誤入了你的居室。石崇聽了哈哈大笑,說那就是廁所啊。   劉實聽了,才又回去如廁,那兩個錦衣侍女是守廁的奴婢,拿著托盤便服侍劉實如廁。劉實蹲了一會兒又跑了出來,把頭擺成破浪鼓一般,嘆道:“不行不行,一介貧士,上不得此等良廁。”隻得另外尋了尋常的廁所方便了。”   眾人又是笑,又是嘖嘖稱奇,交頭接耳,全然忘了前麵的不快,絳霄都兩人也聽得入神。說書人見此,清清嗓子,忽然一拍驚堂木,“然而石崇王愷之富,金穀園滿載琳瑯,都從民富民財,民脂民膏中搜刮而來。如此富貴紛奢,用如泥沙,也著實不是一件長久的事情。”   隨後說書人慨嘆一聲,緩緩吟道,   “繁華事散逐香塵,   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此詩為大唐的大詩人杜牧所作,詩名為金穀園,說的就是金穀園其景其人,其事其遇。”   “所謂繁華事散逐香塵的香塵,便說的石崇在家中教練愛妾,先在廳中放上白玉象牙所製的大床,再將名貴的沉水之香的沉香木磨為碎屑末,鋪在整張象牙床上。   然後石崇再讓自己的愛妾在象牙床上輕歌曼舞,若能在這香塵裡不顯足跡踏痕,則賜以愛妾南海的珍珠。若是留了痕,你說將會如何?”   顧無言弱弱的道:“不會是直接殺了吧?”說書人哈哈大笑,道:“非也非也。公子可得多憐香惜玉則個。這可是石崇的知心愛妾。奉如珍寶,倒不至於下毒手,隻是令其節食瘦身,使身體更為輕盈細弱,下次再試香塵。”   說著又道,“石崇眾多愛妾,以一個叫綠珠的,容貌歌資,俱為妙選,便如那洛水的神女,淩波微步,不染香塵,最得石崇的專寵。石崇在園中專門為她起了一棟綠珠樓,在樓附近種那雍容華貴的牡丹,植以高潔傲岸的蓮蕊,以博佳人一笑,可以是說是榮寵無雙了。”   “而綠珠之名,自然也傳遍了晉朝的權貴。趙王司馬倫有嬖臣孫秀,家世寒微,得司馬倫賞識後向石崇索求綠珠,石崇不許。   之後司馬倫專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誅殺賈南風皇後及皇親賈謐,控製朝堂,便如那曹操曹丞相輔漢,司馬懿司馬太傅忠魏一般故事。孫秀此時權勢如日中天,石崇則是賈謐一黨,倍受打壓。孫秀色心不死,遣使者向石崇索求綠珠。石崇把四十餘名姬妾悉數帶到使者麵前任他選擇,隻把綠珠藏著不讓露麵。使者屢次說奉命隻要綠珠。石崇說,綠珠是是我摯愛姬妾,豈容他人搶奪?那孫秀聽了使者回報,便咬定石崇要對司馬倫不利,力勸司馬倫誅殺石崇一族。   當那軍士到金穀園抓捕石崇時,石崇還在聽曲賞花,石崇看著綠珠說:“我這次可是因為你而獲罪了。”綠珠大哭著說:“綠珠命苦,隻能以死報效君恩。”隨後轉身上樓,從綠珠樓上跳下,摔死在漫天花海之前。   而石崇被帶去下獄,過了幾天,與母親兄弟,妻妾幼子共十五人一起在東市問斬。”   “可嘆可嘆,石家滅族,金穀園便衰敗下來,加上八王之亂社稷蒙塵,借太白詩人的話說,可謂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當年明園千頃,如今剩下偌大的匾額,及小半的樓閣,供人憑吊……”   這一下午,說書人絕口不再提二十年內的故事,隻說那:大漢初成,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淮陰侯殞命長樂宮。   大唐定鼎,兄謙弟恭,玄武門下,李世民箭送親手足。   盛極衰始,霓裳羽衣,漁陽鼙鼓,安祿山叛傾唐社稷。   這幾個有名有典的故事,那說書人聲情並茂,娓娓道來,再經加工處理,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聽眾聽完,有喜有憂,逐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