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離開(1 / 1)

道人又問向少年道:“貧道雲中子,不知少年郎姓甚名誰。”   少年答道:“雲叔叔,小子姓許,單名一個遜字。”少年卻不知雲中子乃是道號,不是姓名。終是少年心性,少年還是按捺不住問道:“叔叔,你自稱貧道,可是乾什麼的?”   道人哈哈一笑,更覺滿意,這少年肯定不曾走出大山外麵,未經雕琢。於是便耐心解釋起來,道:“貧道是道人自稱,道人便是修道修真之人,修道修真可能你不能明白,通俗的講,便是修仙,就是要學些神仙手段。”   “神仙!”少年瞪大他那小小的眼睛,卻是震驚了,眼前這人莫非竟是一個神仙。   “你是神仙?”少年納頭便要拜下,口中喊道:“神仙老爺在上,小子有眼不識泰山,您大人有大量,可不要怪罪小子。”   道人趕忙托住少年,道:“貧道不是神仙。”   少年連忙便站起,道:“你不是神仙?你不是說你有神仙手段嗎?”狐疑的看著道人,竟有點被欺騙的意思。   道人忙解釋道:“貧道不是神仙,但還是會一些神仙手段的。”   “真的嗎?”少年又欣喜起來,按捺不住少年心性,道:“那叔叔給我看看可好?”   道人知如不施展幾分手段,少年便不會相信他。道人可不想一把年紀,還被人認為是騙子。   道人看了下草地,便要將手一揮,但又覺得這缺些神仙風采,便取下背後拂塵,往身邊草地一揮,便見約有三四分大小的草地變得青綠起來,像是見春長出。   少年手足無措,連連道:“哎呀哎呀。”卻是沒有其他言語形容他的驚訝。   那牛兒看到這草地突然變得綠油油,也是驚奇,雖然有點懼怕這道人,卻是抵擋不住青草的誘惑,走到這邊吃了起來,大口大口的。   道人看那少年驚訝模樣,便知少年已被他的手段鎮住,有些洋洋自得起來。他也不急著說話,就等著少年說話。剛才那和少年套話,使這些手段,明眼人都能看出,道人是想要收少年入門的。   不過,半響,少年站在那裡傻傻呆呆的,就是不說話。   道人臉上有點掛不住了,不過自恃身份,他還是耐下性子沒有先開口。   又過了半響,少年還是沒有反應,估計是被震驚傻了,不敢開口了。   道人想明白了這茬,感覺麵子又回來了。他也知道等不來少年開口,便半彎身子,探頭向少年道:“你可願學這手段?”   聽聞這話,少年真是又驚又喜,連忙道:“雲叔叔,不,雲神仙,我可以嗎?”   道人頷首道:“當然可以,隻要你願意隨我學習,為師自然傾囊相授。”許是對少年喜愛得很,尚未拜師,自己便先以師父自居了。   少年聽聞真是喜出望外,不過,很快,他便冷靜下來,向道人問道:“神仙師父,”這少年是一聰穎的,知道打蛇隨棍上,也稱師父起來了,“我是和您離開這裡嗎?”   道人回道:“是的,為師是青龍峰清涼門弟子,你是我的弟子,自然也要與我回觀裡學習。”   少年又問道:“青龍峰是哪裡的?也是齊山的嗎?離這裡遠嗎?”   “不,青龍峰在九龍山,離此地約八千餘裡。”   “八千多裡?”未走出過外麵的少年根本想象不到這八千多裡是有多遠,完全超出了他的思考能力之外,“那我父母怎麼辦?我還能天天回來嗎?”   道人有點氣滯,心道:“你還想天天回來,我修道多年,我也才能做到日行八百裡。”不過,想想畢竟是天真少年,他耐心向少年說道:“這個真不能,得三五年才能回來一次了。”   “那我父母怎麼辦?我走了,誰幫他們乾活?家裡本就困難,我走了,他們不就更不好過活了。”少年囁囁道:“神仙老爺,我不學了。”   “你還不想學?我收你為徒你就偷著樂吧,你還不願意學了?我還沒見過不願意的。”道人心裡也是有點惱了,不過膝想想,終是這少年自己實在喜愛得很,便向少年說道:“這個不妨事,為師可留些銀錢給你父母度日,還會留些手段,雖不足以富足,也可保你父母衣食無憂。”   “那好吧,便依了師父。”少年終於應承下來,不過這語氣,似是有些勉強。   道人麵子又有些掛不住了,強按住氣惱,心道:“罷了罷了,終是難得。”   少年突然又道:“不過,師父,我還是得稟報父母,請得父母同意才行。”   “依你,便依你。”道人這樣說道,不過他也不信他對付不了山野村夫村婦。   少年牽牛回村,牛兒可舍不得這冬天的綠色食品,費了好的勁才把牛拖走。道人也隨同過去。   少年父母看樣子和道人差不多,三四十歲模樣,許是終日勞作,甚是勞累,俱有些病懨懨的樣子。許母一個質樸的農婦形象,許父看著有些斯文,談吐也得體,似是見過世麵。   剛好早飯已造好,便一起吃了午飯,菜式甚是簡單,隻有一個兩個青菜,沒有肉。道人修道有成之人,飲食並非必須之物,為不見外,隨意吃了一點。   席間,少年把道人欲收徒之事和許氏夫婦說了,許氏夫婦聽聞是神仙收徒,哪有不應承的,自然是一千個答應一萬個答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過想想少年遠離八千裡外,始終悲傷,最後強忍著讓少年拜了師父。   道人留下了百兩銀子,他始終是神仙人物,用不著銀子,隻是為行走世俗,未免驚世駭俗,才備用了這銀子,現在都給了許氏夫婦。   道人又對著許氏夫婦肩膀各拍了一下,許氏夫婦頓時感覺整個身子都輕鬆起來,不復那病懨懨樣子。   道人對許氏夫婦說道:“貧道方才對賢夫婦施展了一手段,可令你們身體康健、益壽延年。”   許氏夫婦自是口稱神仙千恩萬謝。   道人擺手道:“我既已收令郎為徒,我與賢夫婦自是同輩兄弟,不需見外。”   道人命許遜跪拜許氏夫婦,也不讓他收拾行囊,別帶他出村來。許氏夫婦不舍得兒子,跟著出來,雖知兒子前途光明,但眼淚也是不住的流。許婦甚至都要啼哭了,隻是想著兒子,硬著唇忍著。許遜看著也傷心,腳步有些躊躇。   道人終不是個無情的,見此,也為安少年的心,便從袖子裡拿出三道符籙,對許氏夫婦道:“這是三道符,後麵如遇到難事,拿出一張符來大力拍一下,口喊雲中子三聲,我就知矣,便會趕來相助,不過需十來時日。”   許氏夫婦又是千恩萬謝。   走到村外兩三裡,道人再三相勸,許氏夫婦留下不再前行,揮淚送別兒子。   許遜一步三回頭,終是漸漸走遠,再也相看不到。   少年許遜就此離別了生養他十三年的父母,離別了陪伴十三年的牛兒,離別了生活十三年的村子,帶著未知帶著憧憬走向了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