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奏對(1 / 1)

吳顯繼續說道:“同樣的也需要有人在東廠內製衡他,此職可讓陛下奶娘萬氏當之,魏忠賢可指揮太監負責在朝堂上撕咬群臣保護陛下的安全,而萬氏則可指揮宮女保證陛下平時吃的食物等不會出問題。”   “但.......恕臣直言萬氏對陛下執念過深,日後若有後宮妃子懷有生育恐萬氏會對其不利,加之若無人在上製衡魏忠賢與萬氏,恐這兩人會合作起來。”   “所以需要一位身份高貴之人與皇上一起統領他們,但如今皇後張氏雖沉穩有度,但其年歲未夠,依臣之見先帝之貴妃王氏可擔此重任。”   朱由校聽到吳顯對魏忠賢的評價也是頻頻點頭對於魏忠賢的名聲他也是有過了解,當吳顯談起萬氏時他則老臉一紅,好在吳顯並沒有過多的討論他便放下心來。   他仔細地思考著吳顯對他說的話覺得說的也有道理,而今日王思慧為他解圍之爭他也是記著的,再加上魏忠賢與萬氏也對他忠心耿耿亦是自己熟悉之人,他便同意了吳顯的想法。   “那既然已經確定了以後說宮內的安全那朝堂上的事老師該怎麼辦呢?”朱由校問道。   那既然已經確定了以後宮內的事,那朝堂上的事老師又該怎麼辦呢?朱由校問道。   吳顯說道:“如今大明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字沒錢,而如果想要有錢在不激起民變的情況下就隻能從商賈上獲取,但如今江南士族的勢力仍然龐大故隻能旁敲側擊,為解燃眉之急臣有二策。”   “一策是借遼東邊患糜爛之由讓朝中官員不斷出資,這亦可測試官員是否對皇上與朝廷忠誠亦可從另一方麵知曉其家境情況,可知其是否有貪腐。”   “二是可以授於商家一些權利,隻要繳納一定的銀兩便可身穿綾羅綢緞上街到一定程度亦可見官不拜,當然這必定是要繳納巨額的銀兩才行。”   是的由於朱元璋製定的規定,從法理上來講凡是商賈之人是不能身穿綾羅綢緞穿上街的隻能穿粗衣麻布,而給予商家一定的權利這也在吳顯自己的計劃之內,所以這兩者並不沖突,而前兩種之策隻能解一時之憂。   “再之後便是開海禁,開海禁對江南士族百利而無一害,他們自然是非常支持的,在那時候在再適宜的提出針對海昂收取八稅一的商稅,這麼重的稅額江南氏族必然會反抗,屆時皇上再退一步改成十五稅一。”   “雖然這等稅額對比此前的三十稅一仍然是很大的提升但在開海禁的麵前江南氏族也沒有反抗的理由而光海貿的商稅就是一大筆銀兩,能讓朝廷在一時半會之內暫再無後顧之憂,而開了這個口子後之後在收取其他的商稅時,朝臣就無反對的理由。”   “在這之後便是臣率領江南備倭營向遼東與草原進軍,爭取七年之內平定北疆異族之患練就一天下強軍,在西南白桿兵,浙江與戚家軍攜大勝之威聯合京營促使陛下有改革的資本之後便是推行真正的整體商稅十稅一與反腐行動。”   “在這之前若海貿的銀兩無所支撐朝堂所需可收取茶稅,種茶之人多在兩廣,福建與雲南,而江南隻有少量茶產,故當陛下要收取茶稅時,江南士族不會太多阻攔。”   “在製定完這一切之後便可休養生息按照太祖祖製在各地多修建常平倉與義倉等四倉,讓即使農民在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也能保證餓不死之後亦可以工代膳安撫流民,廣修天下之路使天下暢通。”   “均分田地賜於流民,尋海外良種提升田地產出,修建皇家軍事院陪養勛貴之力重建五軍都護府平衡文官,修建皇家科學院廣開天下民智,引儒學內部之爭,再改立孔家南宗(孔家於宋時北南兩宗)分為衍聖公讓孔家內亂!”   “再伺機而動,邊患平定之後可並李氏朝鮮,亦可攻略日本,南下取南洋,讓此三地成為我大明貿產傾銷地與原產料之地,如此三十五年可成盛世,遠邁漢唐!”   吳顯說完之後看向朱由校,而朱由校也被吳顯說的激動不已,情不自禁下上前握住吳顯的手說:“老師還需要什麼一並說出來吧!”   吳顯則回道:“臣需兵部尚書之位,內閣首輔之職,戶部,吏部全力相助,陛下信任與三十五年的時間!”   朱由校大笑道:“這又何之難?待時機一到朕便把這些位置給你,你我君臣二人定可開創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   吳顯心想道:“如此一來大事可成!”   朱由校又開口說道:“那老師如今你下一步該怎麼辦?”   吳顯在思索了一會後開口說道:“陛下近日可還在製作木器等物嗎?”   朱由校聽到這話還以為吳顯要訓斥自己不務正業便支支吾吾的話:“近日.......朕沒做多少........”   “陛下何必遮掩,此乃愛民之舉啊。”吳顯說道。   “欸?”朱由校疑惑的看向吳顯。   畢竟自己因為這事沒少被朝中大臣與父親爺爺所訓斥就連自己弟弟也時不時阻攔一二,自己也習慣了被別人批評做木器,所以聽到吳顯說自己是愛民之舉也沒有反應過來。   而一旁的信王朱由檢則是皺起了眉頭忍不住出口說道:“汝這是要當一個媚上的奸臣嗎?”   吳顯聽到這話自是眉頭一皺,朱由校看到吳澤臉上的表情連忙開口道:“弟,別說話。”   朱由檢隻是撇了撇嘴,而朱由校剛想開口跟吳顯解釋就聽見吳顯對自己拱手道:“臣,賀陛下。”   這下無論是朱由檢還是朱由校都奇怪的看向吳顯。   吳顯繼續開口道:“臣賀殿下有一賢良的弟弟,信王賢仁有德,故提醒殿下防止被臣一家之言所騙,這是天家之幸亦是百姓之福。”   朱由校聽到這話哈哈大笑著,畢竟自己還是很喜歡這個弟弟的,此前自己父親的太子之位又不確定,在後宮之中隻有自己與弟弟相依為命,他們兄弟二人自然是親密無比。   吳顯繼續說道:“臣之所以說陛下這是愛民之舉是有原因的。”   朱由校這下也被吳顯勾起了好奇心連忙問道:“何由?”   吳顯開口道:“如今京中百姓因二位先帝接連去世,民心不穩,臣請陛下演一場戲,陛下初登大寶之後微服私訪,見連京中百姓都貧困不已,家中器物損壞也是沒有閑錢可以購置,痛定思痛為減百姓負擔,遂下旨永不加賦詔並親手製作了一批器具送往貧苦百姓手中並號召諸臣要關心民事,如此一來民心可用也。”   聽到這話朱由檢也是沒有反對,而朱由校意識更加興奮了,隨即便同意了吳顯的計劃,而在太子東宮之中自然是常備著製作木工的工具的。   除卻之前朱由校在閑時製作的一些器具,他又當場製作了一些鍋碗瓢盆並且他心中充滿了驕傲感與成就感,畢竟以前自己做這些事可是偷偷摸摸的被發現還要被一頓訓斥,而如今自己不僅能光明正大的做還能獲得百姓的稱贊,這是一件美事啊~   朱由校一邊做還一邊說:“不愧是老師,如此老奸巨......呃........朕的意思是老謀深算。”   而吳顯則黑著臉抽了抽嘴角開口說道:“臣謝陛下稱贊,陛下日後也可時常製作一些精美的器具可賞給朝中大臣,這亦是一種陛下對群臣的恩寵可好好利用。”   朱由校則佩服的對吳顯點點頭。   在第二天的朝堂上朱由校便發布了永不加賦詔的指令,朝堂上的眾臣聽到此連忙都跪倒在地直呼陛下仁慈,畢竟這是自帝製二千多年來第一條永不加賦詔。   無論未來朱常洛在歷史上是怎麼樣的評價起碼自己這一批人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更何況這減的是你皇帝自己收上來的錢,又不是咱們的你愛咋樣咋樣。   至於之後的向貪苦百姓贈送皇帝親自製成的木工器件則是讓當時朝堂上的任何大臣都挑不出任何毛病,畢竟這算得上是皇帝體恤民情,哪怕是最閑的蛋疼的禦史都挑不出任何毛病來出班反駁。   之後又有兵部侍郎出來說道:“陛下根據錦衣衛與遼東傳過來的軍報,關外的建奴似有異動貌似他們試圖直取遼陽。”而朝堂上的大臣聽到這話自然是炸了鍋。   在這時吳顯便出班道:“稟陛下,臣受先帝之托構築江南備倭營,一是為了防止江南被倭寇侵勞,二也是為了在必要時刻領軍北上抗擊建奴,如今新軍已成還請陛下準請臣率領江南備倭營北上支援遼陽。”   而朱由校在故作沉思了一會兒便答應了吳顯的請求,並加道:“愛卿的江南備倭營隻有一萬人選,朕恐人數不夠便調戚家軍,西南白桿兵一統北上吧。”   這當然也是吳顯在昨日跟朱由校商談的,而朝中大臣大多也都是京直隸商會的成員,自然也就同意了吳顯出兵的請求。   “哎,李大娘你聽說了沒?那新皇帝所發布的那甚麼勞子永不加賦詔?”   “哎,聽說了,聽說了,要咱說這新皇帝可是個好人哪,登基第一件事便是免了咱們這些苦苦哈哈的賦稅。”   “你還聽說沒?好像皇帝他老人家還把自己親手做的木工器物送給城東那些連鍋碗瓢盆都用不起的流民。”   “哎,聽說了,聽說了,聽說啊,這可是皇帝在忙完一天的政務中抽出時間好好做的,那些木工器物啊可比市麵上賣的好太多了,那雕刻的圖案栩栩如生(有一說一朱由校的木工是真牛逼,放現在起碼一個特級木工)。”   “聽說啦已經有好些的富商與朝中大臣開出一個一百兩的銀子來收購了,原本那些流民賣了還怕皇上皇上責怪,可你知道皇上的貼身太監怎麼說的嗎?”   “咋說的,咋說的?快告訴我。”   “那貼身太監說受了皇上的旨意跟那些流民說,這些器物要用的上就用,如用不上實在缺了銀兩盡管去賣也算是改善了自己家中的情況,若是還要隻需跟那些錦衣衛或太監說,自己再抽空做一點,要咱說這皇帝可真是個好人啊。”   “哎呀,是嗎?”   “可不是嘛這幾天街坊鄰居都在傳,有板有眼的事據說已經有一些個流民已經在城中買了院子了!天天往皇宮的地方磕頭!”   “哎呀,這皇帝可真是個大好人啊,我這就回家親自給他做長生牌位立在家中,希望能他長命百歲.....”   “哎,你這正好提醒了我,我也回去去做一個。”   而在人群旁穿著常服陪著吳顯真正過來微服私訪的朱由校聽到這話心險些笑出聲來,但臉上的得意之色卻是怎麼也瞞不住的。   而心中對吳顯的欽佩也是預發的高了,明明隻是自己隨手做的小玩意兒,卻能如此的籠絡人心,老師可真是厲害啊。   於華夏紀1840年(新歷法由秦始皇稱帝的那一年為華夏紀0年0月01日)發生在太子東宮中的奏對被視為整個明代及至整個華夏歷史上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吳顯對當時的明烈宗朱由校充分的說明了自己的目的與政治觀點,獲得了明烈宗朱由校的支持與信任,並且促使了自己與明光宗朱常洛的妃子王思慧,魏忠賢、客氏組成了政治同盟,保證了明烈宗朱由校的安全。   在有記錄的史料中這個政治同盟避免了數次來自其他土族集團的暗殺有效地保證了吳顯在此期間實施的數次重大且對後世影響深重的改革,同樣的他也對明烈宗朱由校隱瞞了他代表著當時江南士族集團與北方士族集團代表的身份。   以及所謂的永不加賦與賞賜給百姓與大臣由皇帝親手製作的木製器具在經過後世史料的解密後,被普遍認為是一場作秀,但這在當時極其穩定了各地的民心。   在不久之後的遼陽之戰也徹底奠定了吳顯在當時的朝堂與士族之內無與倫比的地位,雖然隨著近些年來越來越多那個時代的史料被挖掘與解密之後發現吳顯與數位當時皇帝的死亡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   幾乎可以被證實的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死亡極有可能是當時的明光宗朱常洛已經猜測到吳顯以其背後代表著世家集團,但被吳顯識破並先下手為強,僅僅幾月後變去世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並且有數位史學專家推測王思慧也是在那時被吳顯送入皇宮前就早已結盟,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之後的一係列事件中,王思慧會對吳顯有著諸多的幫助,這同樣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時候吳顯在離京城很遠,卻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有關皇帝與京城的消息,這就代表至少在萬歷年間他就已經在開始謀劃後續的一係列事件。   對於吳顯這個人的討論從古至今就沒有停息過,有人說他是一個忠臣,雖數次獨權但是也為明朝的中興與再次強盛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並且對明烈宗朱由校的皇位傳承問題上作出了極為重要的決定,也有人說他是一個弒君奪權的奸詐小人。   但從客觀上來講他所實施的一係列行為極大延長了明朝本身的壽命,並且他提出的一係列製度都非常領先,並且如若沒有他創建的江南備倭營,我們無法想象當時官吏腐敗,製度腐朽的明朝政府將該如何麵對關外的建州女真,並且在後續的數十年內天災頻發該如何麵對那數百萬流民?   亦有專家推測如若沒有吳顯此人的話,明朝大概率將會在1860年至1875年內由流民組成的叛軍或被當時關外的建州女真消滅並取代,而至於這兩股勢力,無論誰取勝都會浪費非常長的時間,極有可能會被當時還是落後於明朝的歐羅巴泰西人所取代。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感謝這位雖然離我們有二百年之遠卻在思想上幾乎與我們相同的古人所做出的貢獻。-----<<華夏百位人物代表吳顯篇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