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宇已經在吳家地牢裡待了許久,若不是每天有人給他送飯他都快以為吳家把自己遺忘了,但雖然吃食管夠但自被關入地牢後就沒人跟自己說話了。 劉方宇聽著腳步聲從遠處傳來本以為是吃飯的時候到了,正當他在思考今天會吃什麼時,隨著一陣讓人牙酸的吱吱聲自己的牢門竟被拉開了。 吳越發對其身邊的家將李建慶問道:“這人骨頭這麼硬嗎?這麼久了還不招?” 劉方宇與李建慶聽到吳越發的話都瞪圓了雙眼,一時說不出話來。 李建慶說道:“少爺就讓我把他關在這別弄死弄殘就成,沒交代過問什麼啊。” 劉方宇說道:“我倒是想招.......”說到這他深吸一口氣喊道:“可你們他娘的倒是問啊!!!” 吳越發更是疑惑的說道:”要不是那渾小子寫信讓我把他隨著江南備倭營帶到京城,我還不知道我們家地牢還關著他呢!這都多久之前的事了。” 李建慶:“.....” 劉方宇:“.....” 吳越發:“.....” 吳越發說完這話也是沒臉再待在這了,他對李建慶說道:“既然那混小子要這人有用,那之後就由你負責把他送到京城去。”說完吳越發就出去了。 李建慶聽到這話也隻能無奈的帶著劉方宇往外麵走去,沒過一會兒就出了吳家地牢與吳府,由於許久沒有見到外麵的陽光劉方宇被陽光刺的睜不開眼睛,過了好一會兒才適應下來。 但這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劉方宇也不管李建慶有沒有理他,他似乎隻是為了將以前在地牢裡麵沒說的話給一口氣說完。 李建慶一開始也不搭理他,心想著沒過一會兒他就會停下,可是劉方宇自己一個人自顧自的說,就硬是說了半個時辰,終於在他說到自己三歲時是如何偷看隔壁風韻猶存的王寡婦洗澡時李建慶忍無可忍的讓他停下。 李建慶為了堵住劉方宇的嘴他摸了摸口袋從裡麵摸出十多兩碎銀,還有一張正麵印著玉軒館後麵印著吳府專用有著精美花紋的紙幣。 因為玉軒館的成立少不了吳顯在背後的支持,所以這是玉軒館給吳家的家將,以及一些地位較高的人的福利,憑著這張紙片可以在玉軒館裡麵消費十一兩的銀子,當然了這東西每個人每月隻有一張,過期作廢,每個月也最多隻能使用一次,並且不可以折現成現銀。 當然其他世家裡的人也有不過不多,物以稀為貴這波饑餓營銷在玉軒館建立的初期吸引了不少其他的達官貴人進去享受。 畢竟那些達官貴人從古至今的怪癖都是這樣,一個東西,哪怕再好但是隻要商家主動東西產量一高,那麼這些個達官貴人就會看不起它,絕得它配不上自己。 但如果有東西哪怕品相再難看,隻要背景說得好,產量少,再來一個每個人限製購買,這些個達官貴人就能把這毫無價值的東西給炒成天價並且千金不換。 由於李建慶比較疼老婆用另一種說法解釋就是有那麼億點俱內,所以哪怕自己的月例錢很多,但是真正交到自己手上的也沒有多少,再加上平時自己老婆也看得緊,平日裡也沒有機會去玉軒館玩耍一番。 今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托了劉方宇的福再加上自己平日裡好不容易攢的十多兩銀子可以好好的去裡麵享受一番,雖然最頂級的服務是肯定沒有了,但玉生館內有不少中層價格左右的套餐很適合自己,這也從側麵反映了玉軒館裡麵的消費並不低,畢竟在同時期一個一家三口農民一年的消費也不會高於五兩銀子,而李建慶攢的十多兩銀子也隻能在玉軒館裡麵玩個半天而已,而且還隻是那種中低層的套餐。 隨後李建慶把那張紙片一臉肉疼地塞給劉方宇對他說:“拿好了,爺帶你去個好地方。” 似乎是男人之間的默契,雖然李建慶什麼話都沒有對劉方宇說,但劉方宇在接過紙條後便脫口而出道:“去勾欄聽曲?你確定到時候我用這個紙片結錢呢,老鴇不會把我轟出來?” 李建慶聽到這話噗哧一聲笑了出來,自從有了這玉軒館以後不少曾經紅火的青樓與勾欄都倒閉了,裡麵的姑娘差不多也都加入了這玉軒館裡麵也就那秦淮河邊上附近的幾家有名的生意還算紅火。 李建慶說道:“這玉軒館可比勾欄聽取高端多了,走,今日爺帶你去裡麵好好耍耍。” (二個半時辰後) 李建慶與劉方宇與互相攙扶著揉著腰子從玉軒館出來,其身後店小二還笑盈盈地對他們說:“二位客人下次還來哈。” 李建慶向後揮了揮手算是回了店小二的話。 過了一會兒,劉方宇對李建慶說:“他娘的,還是你們有錢人會玩兒哈。” 李建慶聽到這話對他說:“這算啥?這裡麵可不僅有女子,還有樣貌清秀的男子呢.....” 隨後環顧了四周,李建慶貼在劉方宇的耳邊對他耳語道:“我跟你說件事,你可別說出去哈,聽說城東孫家小少爺在前幾日叫了兩個男的和一個女的,讓其中的一男一女在自己麵前那啥,然後自己再跟另一個男的......” “後來這事傳到了孫家老爺,聽說孫家小少爺已經被打斷了雙腿了沒個半年下不來床。” 劉方宇聽到這話對李建慶速度豎起了大拇指。 在他們倆回吳家的路上遇到了穿戴齊全裝備的江南備倭營,劉方宇看到眼前這支訓練有素且自帶殺氣的隊伍好奇的問問李建慶:“這是什麼部隊?這是乾嘛?要打仗了?啥時候咱們這的衛所兵看起來這麼厲害了。” 李建慶沒好氣的說道:“這哪是什麼衛所兵啊?這是江南備倭營咱們家少爺建立的,聽說最近遼東建奴又有異動,我們家少爺跟當今皇上請了旨,要領江南備倭營,戚家軍,三千浙兵,還有西南那邊的那什麼白桿兵一起北上去支援遼陽。” 劉方宇聽到遼東那邊的建奴又有異動眼珠子都紅了,但聽到李建慶說的吳顯之前乾的一些事情,又是一愣,對李建慶說到:“你家少爺倒像是個好人。” 李建慶聽到這話自然是昂首挺胸的說道:“那可不?那可是我家少爺!除了會試不是第一位,其他五元皆是第一差點就成為咱們大明朝第二個六首狀元,人又長得好看,又有才,你是不知道咱們家少爺最近發明了不少好東西。” “這江南備倭營的練兵之法也是我們家少爺創建的,你別看這些兵丁是新招募的,但是其拳腳功夫可不差而且幾乎每人都用死因與盜賊之類的見過血,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估摸著這次少爺叫你也是為了遼東那邊的事情。” “今日好好休息,明日一早你就跟我和其他幾個家將一起往京城那邊趕,爭取在五天之內趕到京城。” 劉方宇聽到這話也是默然的點點頭,心裡想道:若是那吳顯真是為了對付遼東建奴的話,自己也不是不能為他效力。 (五日後) 隨著朱由校下達的旨令京城中也逐漸煩忙起來,吏部與戶部開始計算此次北上支援遼東所需的錢糧與需要征召多少民夫來運送糧食,而兵部....好吧兵部並沒有什麼作用。 自從土堡之變之後兵部的權力基本都被吏部與戶部所瓜分,至於禮部與刑部更是萬年的沒有存在感,工部也通常是受吏部與戶部調遣。 朱由校則在宮中不斷地批閱奏章開始逐漸熟悉任務以及研讀吳顯出宮前給他留下的自己編撰的數書,朱由校感覺當了皇帝以後更累了,現在每天能讓自己做木工來放鬆的時間隻有可憐的半個時辰,他已經開始懷念起了以前當太子的時候了..... 而原本應當處於漩渦中心的吳顯則悠閑地在自家府邸中,喝著李建慶帶來的自己愛喝的茶水,看著跪在地上的劉方宇,他揮揮手讓趙德,李建慶與其他家將下人都退了出去,隻留下自己與劉方宇在正廳內。 在沉靜了一會後吳顯突然開口道:“你應該知道我為何突然叫你過來吧?” 劉方宇回道:“為了遼東一事對吧,你知道我曾經在遼東那邊生活了一段時間,並且也殺過建奴也知道那邊漢人會在什麼地方藏匿,你想讓我趁機趁這次在遼東那邊潛伏下去,聯合那邊的漢人,在你率軍北上的時候來個裡應外合?” 吳顯笑著點點頭說道:“你很聰明不用我費勁解釋了,既然如此,你應該知道怎麼辦吧?” 劉方宇回道:“我在來的路上看到過江南備倭營,說實話這比我見過任何的部隊都強,即便是建奴那邊的八旗軍也隻比你稍強一些而已,更何況你還有戚家軍,白桿兵,再加上遼東那邊的衛所兵,你何必如此擔心?” 吳顯聽到這話隻是笑著回答:“連你都知道我將會率領什麼樣的部隊,在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跟建奴打仗,你憑什麼會認為建奴會不知道的?” “我估摸著如今努爾哈赤已經開始派人聯係遼陽城內的人準備開始裡應外合了,我如今就算再快也不可能會比他們快,也就是說遼陽大概率會淪陷,而我必須率領著步兵在野外野戰八旗軍,那麼你認為現在我們的勝算有多少?” 劉方宇沉默不語吳顯繼續說道:“不要光看紙麵上我們占據優勢,此前薩爾滸之戰,我們的優勢可比這大太多了,可結果呢?仍然是一敗塗地,所以我必須做好萬全的打算。” 劉方宇在思考了一會兒後對吳顯說道:“我需要一些能在遼陽就能兌換的銀票,以及五十兩左右的散銀,還有一套好的軟甲與兵器,如果有好的火槍的話那就更好了,以及.....之後我要你給韓佑正明與事成之後給我一百兩現銀!” 吳顯笑著說道:“如你所願。” 劉方宇又問道:“那我去遼東的任務是什麼?” 吳顯說道:“我需要你在遼陽城內潛伏起來,若建奴真的要裡應外合拿下遼陽城,你必須阻攔他們登上城墻,情況危極時,拚死也要把城防炮炸了,如此一來我才能贏下建奴。” 劉方宇,李建慶與其他幾名家將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待劉方宇隨著李建慶去挑選裝備後,吳顯見趙德欲言又止似有話要說,吳顯就讓其他家將散去讓他們去準備校場,軍營來迎接江南過來的部隊。 吳顯對趙德問道:“說吧什麼事?如此扭扭捏捏的可不像你的風格。” 趙德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的對吳顯說道:“少爺,是老爺那邊傳來的消息,他說他已經知道這場仗你是非打不可了,所以讓我們在戰場上多要保護你的安全。” 吳顯噗笑一聲說道:“恐怕不僅如此吧,否則你也沒有必要如此扭扭捏捏的,依我看他老人家的意思是待到打仗的時候讓其他世家的作戰小組頂在前麵與要害的側翼,而至於真正的精銳護在我旁邊。” “並且他根本不考慮這場仗的結果能贏自然是最好的,他告訴你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兩家的家將損失到一定人數且我有生命危險時便可拋棄部隊主力主要目標是營救與掩護我,我猜的沒錯吧。” (由於江南備倭營獨特的作戰方式一萬一人的大軍是被平均分成二百個左右的作戰小組進行作戰的,由吳,章兩家的家將與其他世家的家將或者極為優異的新招募平民士兵擔任組長,由各家家丁擔任副組長,以這種模式來進行統領作戰)。 趙德默然的點點頭又補充道:“您也不要怪老爺子,畢竟我們兩家在江南備倭營裡占的家將數已經占了咱們兩家總體家將的五分之四了,萬一真出了什麼事那可真是元氣大傷了。” 趙德原以為吳顯會跟自己進行爭辯可沒想到吳顯隻是輕笑一聲對趙德說道:“我之前提前吩咐下去讓各大世家帶的東西,有沒有跟隨部隊一起北上?” 趙德雖一時疑惑吳顯為什麼突然會問到這個點上但還是如實的回道:“東西也都隨著隊伍在來的路上了,各大世家都準備好了最好的醫官,藥材,備用武備,酒水,糧食,肉食還在籌備中,但想必也快了,他們也按照您的要求搜羅了一批妓子。” “各大世家的辦事效率怎麼樣?”吳顯問道。 趙德先是一愣便回憶起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抬頭看向吳顯。 吳顯繼續開口道:想明白了?那些世家雖然依然會按照我的要求繼續辦事,但是他們的態度是不是越來越高傲?且效率是不是也慢了下來,跟以前相比拖延了不少。” 趙德聽到這話點點頭。 吳顯繼續說道:“這也正常畢竟雖然我們兩家出了需要籌備江南備倭營的銀兩,但是其所需的武備,場地以及上下衛所的調換與打點都是其他江南世家做的,這可沒少用其他世家的人情與人脈,這便是世家集團的劣根性了,雖然我已經幫他們贏得了很多利益但是歸根結底他們的眼光的局限性就在這兒,一但獲得了巨大利益,便希望能停滯不前永遠不做出改變。” “我此前提出的各項商業改革對他們而言犧牲的隻是中小型世家的利益,至於那些大型與頂級世家的利益不僅沒有受損反而更加龐大了,至於那些中型世家雖然也多有損失但是能向下吸收由於小型世家與地主鄉紳破產導致的權力真空,其實力也僅是削弱了一點,同時在未來也有了保障,所以每當我要提出什麼商業計劃的時候,他們總是會第一時間的擁護我。” “至於我想要籌建江南備倭營時,他們則是隻認為我是為了世家對皇權有一張底牌而已,根本沒想到我是真的想去遼東整治建奴,也亦是沒有想到我會讓他們付出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來組建江南備倭營,好在葉家在一開始出了不少的家丁家將與銀兩,其他江南世家才出錢,出力,出人。” “更何況我最近在京城的所作所為,更是奪了原本應當屬於東林黨的政治聲望而他們並沒有得到什麼,即便遼陽之戰打贏了也隻是我個人獲得聲望而已,對他們來說就是他們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了許多的人情與人脈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在看在以前我提出不少能讓他們獲利頗豐的計劃的麵子上,他們還能象征性的投資我一點,但隨著我近期對他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已經表現出了不耐煩,若不是我有先見之明,提前確認了商會會長之位與選撥規則,隻恐怕如今我們早已被他們踢出去了。” “但我也能理解他們,對於他們而言遼陽那邊的世家雖被建奴屠戮一空是一片不錯的商業白地,但是呢這塊地如今還在建奴的掌握下,再加上距離的原因他們想謀略那邊還是難上加難,更何況在他們眼裡麵那片土地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價值,所以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興趣來支持我攻略遼東。” 這就是屬於吳顯的無奈,他是借世家之力來獲得如今的地位的,如今自然也會被世家的力量所約束。 吳顯繼續說到:“不過呢老爺子雖然做生意是把好手,但對於軍隊上的事情就沒我看得深刻了,我懂老爺子的意思,他害怕這場仗我們是慘勝乃至失敗,如果我們兩家的家將家丁損傷殆盡,那麼我們兩家也就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守衛這龐大的基業,剩餘的江南世家也會趁機在江南備倭營裡麵摻雜屬於自己的人手。” “而我們兩家在沒了如此龐大的家將家丁的守護,再加上江南備倭營裡麵的權柄逐漸被其他世家所瓜分,恐怕連我江南商會的會長的位置都會不保。” “但是爺爺他估算錯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戰陣之上的事情是不能用商業上的事情來解讀,我們如果要贏得士兵的信任就必須用足夠的威嚴與功績來讓士兵服從,如今江南備倭營裡麵的士兵全都是從我們家那些佃農裡麵招募的再加上我們家平時對他們就不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就是說那些士兵對我們兩家有著天然的親切感。” “再加上平時的訓練裡麵也是我們兩家對士兵最體貼關愛,平時有訓練也是跟著他們一起練,所以士兵早已經習慣被我們兩家所指揮,即使別的世家添加人手其但是其底下的士兵依然不會聽命於他。” “但反之如果在這次初戰中,我們家的家將就如此軟弱的話,其底下的士兵自然就會看不起他們,平日裡麵訓練時一個個都吹噓自己英勇無比,但實戰時是卻讓別人頂在前麵自己護在主將旁邊,這怎麼能讓底下士兵信服他們呢?” “久而久之即使我們的家將一個都沒有死,但我們兩家也會逐漸失去在江南備倭營裡麵的地位,所以說這場仗我們不僅要打,我們還要打得越慘越好,並且還要由我們兩家的家將率領部隊在最危險的地方堅守,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收服那些士兵。” “而至於之後的事情我自然會把那些幸存下來的士兵提拔為中高層乾部,而那些士兵就是我們潛在的支持,其他世家人手的傷亡在我的安排下自然也不會輕,而他們為了繼續維持自己家在江南備倭營裡的地位,也會不斷的增加人手這亦是在幫助我們。” “所以我們別無選擇,此仗我們必須打而且還要打的漂亮,隻有這樣我們兩家才能真正的興盛!這亦是我在士兵中建立威信的大好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下去吧,再給劉方宇與李建慶他們安排三個好手,人手由你挑讓他們盡快啟程。” 趙德聽到這話也隻能下去按吳顯的吩咐照辦。
第1章 布局(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