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莫說凡間塵世擾,隻道流雲昏芳沉(1 / 1)

同生太平天 離陽殘血 3122 字 2024-03-17

天色似乎陰了下來,風聲愈發緊了,好像拉了一張巨大的簾布,讓人有點難以呼吸過來,寒風好像長了冰刺一般,一頭紮進所有人的衣褲中,原本是有些單薄的的衣物粘上雨水,讓人隻覺得更加寒冷了些。   路上有些長,坐在驢車上的劉長青砸吧了一口嘴巴,就著手上的粗餅啃了一口,在看看有些發黑的小餅,味道有些餿,好像是十幾天前剩下的,不過劉長青也不嫌棄,直接一口吞下,這年頭,能有口粗糧吃就不錯了,總比稀可見底的草粥要好的多。   劉長青心裡暗想,這鬼天氣,倒真是不讓人輕鬆,唉,也不知道還有多久才能到全恒縣,於是轉頭問後麵的兵卒道,“諸位大哥,蒙小弟問上一問,此去全恒縣還要多少時辰啊”,幾位兵士吃著尚好的軍食正是津津有味,聽到這句話,其中為首的兵士給了旁邊的人一個眼神,旁邊那人像是讀懂了般木木吶吶地回答道。   “唔,原本是要上十日,如今下了雨,到處都是濕泥,路不好走,怕是要晚些時日了。”   “是極是極,小哥兒不必緊張,這是慣有的事”。   其中還有人不假思索地應聲道。   其實原本兵士是不用回答劉長青的,按照慣例,服押兵役平日是不準私下和監役交談的,更何況是在有限製的押送期限裡。   不過大家之前受過趙黃功的賄賂,自然是對劉長青要和言悅色一些,畢竟誰也不會和錢過不去。   何況大夥都知道劉長青這次去是當戍長的,高低是個小官,也沒人會不長眼地在這個節骨眼上故意刁難劉長青,自然是會回答的了。   劉長青對此是心知肚明,這次去統戍監期雖然實際上是個討死活,不過那幾個士卒初到此地生不知曉,好不知道自己和趙黃功的事情,還以為是個好差事落在劉長青身上了,自然客氣許多。   不過看之前兵士裡表現有點異樣,劉長青總是感覺他們有什麼事在瞞著自己,一種說不上來的不安感總是縈繞在心間,劉長青也沒多說什麼,隻是輕生言謝,便風卷殘雲般把剩下的餅子吃光了。   不過劉長青倒是知道這幾個士卒是輪監到郡的,剛來固河城人生地不熟,其實倒也正好,劉長青總歸不必擔心這幾個人在路上明麵上給自己下辮子。   若是押送的士卒知情,恐怕他們就不會這麼好說話了。雖然趙黃功給了不少銀兩,但人心都是貪婪不滿足的,你老趙給了那幾個兵士銀兩,那幾個士卒就會認為劉長青身上有利可圖,弄不好是被鎖拿的商販,在監付路上自然是竭盡一切手段從劉長青身上榨取錢財,手段也必然是兇狠的。   反正敲詐完錢財就我們就能想法調走,你劉長青就算真的翻身發達了,是想回來報復,卻也找不到我們幾個,便也無從下手。   再者就算找到了那幾個士卒,隻要他們死不承認,劉長青也拿他們沒辦法,弄不好被他們幾個反咬一口,被安上誣陷軍士的罪名,恐怕也是有理說不清。   其實某種程度上,劉長青還反而希望押送兵士真的會壓榨自己的,至少說明對方和趙黃功沒有什麼太深的瓜葛,也就不會參與到此事之中。   畢竟自己要做的事要是被捅出來弄不好就要掉腦袋,那幾個兵士要是知道實情,即便再傻也不會為了這幾個銀兩丟了性命,哪裡會像現在這般態度模棱兩可。   劉長青卻是琢磨不透,他其實還有很多事在出發前沒有布置妥當,其實他應該去守理司去問問往日全恒縣的往來運務。   之前他和守理司的司長還算有一點交情,雖然先前他送給於楓翰詩來上位的事失敗了,但是他給於楓翰也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於楓翰對劉長青還算不錯,可能真的認為劉長青是河陽劉家的人,平日裡做事也會時不時照拂劉長青一二。   一來二去,他的族侄,也就是守理司的副執書於工竇和劉長青也有了一麵之緣,平日裡他們兩個也曾一起探討過詩文。   不過兩者之間的交情也僅限於此了。劉長青很快被打發走了。   於工竇一直認為詩文是小道,如果你不是世家貴子的話,探討詩文太多容易被別人記恨和猜疑,一不留神沒人舉報送命也是大概率的事情,所以實際上兩者平日裡真正說話的時間也不多。   劉長青其實覺得這些不是世家子弟的普通豪族反而比普通百姓更接底氣,平日裡待人接事更加注意細節,也不會因為你是官員還是平民就對你有什麼特殊的待遇。   可能是因為他們常常在官場裡打交道,普通豪族的地位和權利沉浮地非常快,一不小心得罪了某個高官,就會很容易被打落凡塵,因而做什麼都會收斂很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之前劉長青偶然間見過一些當地有名的豪族派後生子弟到役樓體驗生活,還美名曰“辛苦終身事,莫惰寸光陰”。   可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結果,或者是想要故意邀買名聲,豪族子弟也不會有太多的恃權淩人的表現,在當地的風評往往還算不錯。   “唉,要是自己去問問,興許還能得知一些有用的消息,主要是當時趙黃功給自己的壓力太大,自己一時緊張卻沒有想到這方麵。   再說趙黃功也沒有留下口頭下的把柄,自己空口無憑,即便是真到了守理司又能怎樣,於工竇也不可能僅僅因為有一點小交情就無視事實幫劉長青說話。   不過現在想這些事也沒有太大意義了,人的智力謀劃也有限,總不能時刻想出盡善盡美的辦法,隻能說盡人事知天命了。   劉長青看了看後麵的糧箱,大致是那幾個兵士胃口比較大的原因,才出發了八日,帶出來的餅糧已經吃完了一半,劉長青心裡哀嘆,若是按正常的時間,倒還能湊合趕路了,現今時間一長,恐怕後麵幾天要吃桑餅了。   也許是注意到了劉長青的目光,幾位兵士吃完飯後便很快整理好甲胄,為首的兵士快速駕著駑馬到了隊伍前麵,可以看到其腰上的彎刀發出了鋒利的反光。   隻是劉長青注意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兵士軍用的駑馬來監期合適嗎,他好像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沒想到事情越來越不尋常了,自己是不是最近太出頭了,劉長青想到。   也算是“世事多艱,兇險不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