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時欲休而勢不待(1 / 1)

同生太平天 離陽殘血 3407 字 2024-03-17

全恒縣雖然地方偏僻,但畢竟是官府認定的服化之地,不可能因為賦稅收不上來就撒手不管,再者,昔日的鎮遠將軍杜嗣明尚在朝,對全恒縣的態度一直都是隻要當地土民願意臣服朝廷就可以了。   朝廷大臣們也沒想過全恒縣能給出多少賦役,畢竟全恒縣的人口就隻有那麼多,連戶口都統計不齊全。   至於徭役錢糧,戶部官員更沒想過能收多少了,在當地的統治成本太高,因此他們更多的還是想著開疆擴土的功績。   雖然朝廷規定全恒縣屬於涪陵郡管轄範圍之內,但是其實全恒縣的地域體量極大,可以說實際跨地數郡毫不誇張,但是由於其地廣人稀,所以一直都沒有劃分郡府。   朝廷這麼做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控製峰夷州,當然也還有一個政治上的考量。   大盛太祖打敗漠北大汗後,曾經派平國公蘇烈恭遠征過此地,結果由於當地諸部的抵抗異常強烈,三次征伐都無功而返,太祖曾大怒言,“若後世子孫奪此地,必削其等置”。   所以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當地州郡其實都很在收服這裡後都很重視全恒縣的治理,不僅僅是重視,更是多的是在慎重考量政治上的影響。   畢竟嚴格來說,果佀四十七蠻算是大盛開國初期僅次於漠北的死敵,加上累年戰端宿怨,不可能說朝廷給了其經濟自治權還要承認他的原本的政治體量,朝廷歷來特別關注每個被征討後歸化土地的政治架構的穩定。   全恒縣各部也不管這般許多,仍然繼續以部,司分派勢力內部範圍,對此,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平時全恒諸部不找事,朝廷也懶得去管。   這次郡司非要下死命令,其實不止是劉長青,就連其他郡縣負責的官吏都覺得詫異,這不是一件小事,弄不好容易引發民變,要是上麵沒人兜著,誰敢亂動全恒縣。   先前的於工竇也知道這件事,得知消息的時候,他就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或許是猜到了一些端倪,也許是不想惹事上身,他也隻是老實地傳達了上級官吏的命令而已。   州郡縣上上下下,攏共官職就隻有這麼多,想要當官撈銀的人卻有一大群。   能在豪強大族的環伺之中生存下來十分不易,他漸漸就形成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錯”的行事方式,當然其實大多數在職官吏也都是這麼做的,誰也不想丟掉這得來不易的飯碗。   誰都知道,關南世家雖然一直都在和朝廷對抗,但是兩者都不想大動乾戈,即便隴西勛貴和關南世家撕破了臉,但也僅限於最高層次的權利鬥爭。   本朝立國兩百餘載,不管是隴西勛貴,涼北軍事集團,還是關南世家和景元望族,都在數百年的聯姻和推舉親疏關係中變得分割不開,不可能因為朝政變化就完全對立開來。   其實在隴西勛貴擁立四皇子郭元墐登基後的三個月內就很快明白了,這次政治反擊最多也隻能針對那幾個頂級的關南世家的政治領袖,別的世家都是不能亂動的。   要不然京城一大半的的政務最後都要靠誰來處理,就算隴西勛貴勉強湊齊了足夠的官吏,可是朝野之外的事情又該怎麼辦。   沒有地方世家的背書,朝廷政令下達到全國各級府衙根本就不通暢,相當於中央朝廷對地方官府的控製力減弱了,這樣的結果大家都不想看到。   所以剩餘的關南世家該聯合的要聯合,該安撫的還是要安撫,因為政治打擊範圍一旦過於擴大,就容易引起連鎖反應,其他世家就會聯合起來抵製你。   畢竟隴西勛貴從剛開始就破壞了大家約定俗成的政治底線,現在再發動這麼猛烈的政治進攻,不講原則地排除異己,時間一長,要是不去阻止,等關南世家倒下了,誰知道你會不會把算盤打到其他人身上。   隴西勛貴當然知道自己做的過火了,隻是開始的姿態已經擺出來了,肯定氣勢上就不能輸了。   過了差不多半年,靈州和幽州的亂勢越來越難控製,大家都知道事態不能繼續擴大下去,不然爭了半天,讓那群賤民得了天下,到時候說什麼榮華富貴都成了泡影。   大夥再找誰說理去,本朝太祖就是這麼得來的天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要不然為何榮國公府一直到現在還安然無恙,以隴西勛貴的尿性,如果不是真的有別的政治傾向,甭管你是誰,都得一棍子打死,哪像現在這般,還活蹦亂跳,隻不過是禁足而已,雷聲大雨點小,平日裡榮國府的俸祿可是沒缺過分毫。   和隴西貴勛鬥了兩百多年,關南世家可以說是最為了解對方,榮國公一上書請辭,關南世家就知道隴西勛貴態度軟下來了,想要重新示好,政治鬥爭失敗是常有的事,大家都會留條後路,隻不過有沒有用就不知道了。   不過該趁機反攻也得反攻,隻不過程度沒有那麼嚴重罷了,所以關南世家趁機在朝廷上扶持了幾個代理人,之前致仕的政治領袖紛紛返朝,叛亂也僅僅局限於臺州。   沒看到呼延都章在關前一直都是猶猶豫豫,態度模糊不定,兵馬都沒怎麼動過,作為涼北軍事集團的重要人員,宦海沉浮數十載的老將,他哪裡還不知道上麵打的是什麼算盤,雙方政治大佬的態度都在不斷變化,所以現在還打不起來,犯不著去得罪人。   話說到劉長青身上,涪陵郡官府本來的意思是隻要求全恒縣的兵士到達目標地點就可以了,也不奢求太多,全恒縣本來就是非常特殊的存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動亂,大家在處理相關的政務都表現的很謹慎。   不過即便是處處注意,也有官員為了邀功上官,想要一味減縮期限,這次固河城的縣令林符汎是河陽林家的後生子,還是郡守林旦舒的嫡子,林家和河陽劉氏都屬於世代聯姻交好的望族。   林符汎算是剛下來郡縣基層體驗生活的官員,平日裡仗著家族勢力作威作福,很多手下的掾屬私下都說他不懂政務,偏偏他喜歡自作聰明,常常鞭打下級官屬,時間一長,惹得眾人怨氣叢生。   如今他急功近利,為了博得上位,一味減縮期限,全恒縣的押送要是出了簍子,就算林家勢大也沒法保他,當然也沒誰會去提醒他,大家巴不得他滾回河陽,省的給大家添亂。   全恒縣的幾個土部司接到調令更是一臉懵逼,這怎麼和我們之前商量的不一樣,不都說好了隻要我們不反叛朝廷,官府也不會乾涉我們,最多我們就是平日裡上供一些特產和壯丁,用的著定死期限的壯丁去服役嗎。   不過幾大土部在林符汎那裡得到了不少好處,也就沒說有什麼,即使出了事最後也不是他們的責任,也不過就是多給些多餘的勞力罷了,反正最近糧食收成不好,也養不活這麼多壯力,還不如交給官府來養活。   所以當地土司也就給郡府一個麵子,雖然表麵上說隻派了五百多人,實際上真正派的多達一千多號壯丁,全都交由官府當然,各個土部也不會是專挑老弱病殘,不然傻子都知道你在敷衍做事,可不能真惹惱了官府,大家還想多撈幾筆好處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