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統領身形如同鬼魅,既輕且快,封薑根本不及反應,已經要被他製住。他分明看到趙統領的手如同鷹爪般在自己的眼裡逐漸放大,直取自己脖頸而來了,卻半點動彈不得。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洞觀的身影也飄然而至,浮塵輕輕一揮,已將趙統領的手彈開。 “趙統領好大的火氣,這是我帶在身邊的小徒孫,十幾歲的孩子,也值得你親自出手嗎。” “原來是洞觀道長親自調教的門人,我還以為是偷聽的宵小,是在下唐突了。”趙統領臉上仍舊掛著笑,嘴上卻是暗暗帶著刺。洞觀假裝沒有聽懂: “親自調教倒談不上,不過是他師父如今出遊,我讓他住在我山上罷了。” “既是個無關痛癢的小童,請出去便是了,不必耽誤了諸位英雄討論正事的時間。”這時,一個少年越眾而出,插進話來,這人衣冠楚楚,頭上冠帶溫潤精致,身上衣服纖塵不染,顯然是一富貴人家的公子,手中一把長劍,卻又像是江湖人,他氣場十足,身後還有一對持劍而立的少女,應該是隨行之人。 見眾人將目光投向這少年,趙統領出麵介紹道:“眾位可能有的還不熟悉,這位程繼業公子乃是程思忠程大將軍的獨子,自幼便隨劍心山莊的萬劍前輩學習劍法,不僅藝業不凡,而且俠肝義膽、嫉惡如仇,此番追擊叛逆時萬劍前輩不便前來,特派他的這位高徒代師出行的。” “原來是小侯爺。” “原來是萬劍前輩弟子,小侯爺氣度不凡,果然是名師出高徒。” 眾人與程繼業一番寒暄,互相道幾句“久仰。”程繼業年輕氣血,對江湖上朋友的恭維也頗為受用。 “萬劍的徒弟自然高明,但我這小童倒也不必出去了。既提到了清霽,與你也算有關,你去那邊站著聽聽吧。”洞觀卻不太買這位小侯爺的賬,先是對封薑吩咐一句,後又轉頭對趙統領和站出來的程繼業道:“二位都是朝堂貴胄,名滿江湖,翠屏山方外偏僻之地,不敢勞動貴客上門,你們口口聲聲說我門人勾結外族,行兇殺人,要討個說法,老道我卻不知所謂何事啊?” 聞言,程繼業麵色頗為不悅,趙統領卻不動聲色: “此事說來話長,需從去年六月間說起,當時我影壁衛的暗探,在齊州南方地界探聽到了顧黨餘孽的蹤跡。” 聽到顧黨餘孽,翠屏山眾人麵色也都凝重起來。天下九州之地,原本北方涼州、燕州在修羅族手中,南方六州除連陰山一帶煙瘴之地有鬼族出沒外,大部分是在人族的控製之下,唯有東北的朔州,人族與修羅族各執一地,彼此攻伐不下,連年征戰,歲歲烽火,兩族之仇也越結越深。 十四年前,大晉王朝坐鎮朔州的守將顧仲康背叛朝廷,與修羅王暗通款曲,約定引修羅族進關,入主中原,修羅王則允諾,事成之後,裂土封王,兩方商議已定,各自準備,定計於九月動兵。沒想到事情卻有疏漏,顧仲康的心腹護衛趙誌成不顧家小,趁隙逃出朔州,日夜兼程的奔赴中州王庭,將陰謀麵呈晉帝。晉帝原本並不見信,然而趙誌成本就是顧仲康心腹,又盜有顧仲康與修羅王往來書信為證,而且自前一年的秋天,兩方便已罷戰,顧仲康放棄兩郡之地退回山海關,上書說要修裝整備,一擊而中,修羅王竟也不再攻,像是互有默契,這一修整,便有近一年時間,兩方未動刀兵。可顧仲康向朝廷索要糧草的奏折卻是越加頻仍。 這樁樁件件,晉帝不敢大意,下旨讓顧仲康出兵,並且直言,他若畏懼修羅族悍勇,朝廷可以換將。顧仲康卻回復:“陣前換將是兵家大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不出擊,也不交權。晉帝才知他反意已決,急怒之下,隻能詔書陳兵齊州的程思忠和中州護衛京師的將領,發兵朔州,另外又派出自己最心腹的影壁衛暗中配合,經與朔州守軍血戰,影壁衛十幾員好手合圍暗殺,終於將顧仲康斬殺,這才阻止了一場大亂,趙誌成也是憑此次首告大功,進入影壁衛,成了如今的趙統領,但他家小皆遭顧仲康報復殺害,為人行事也更加陰鷙了幾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修羅王見事情敗露,趁著大晉處理內訌,朔州軍民亂作一團,無暇分心多顧之際,大肆出兵,一舉攻占了整個朔州,殺得朔州百萬黎民流離失所,死的死,逃的逃。 此事之後,人族在朔州山河盡失,因而中原百姓提起顧仲康,無不恨之入骨,他事敗身死,但追隨他的諸將黨羽卻未伏誅,當時局勢甚亂,他們各自四散逃逸,有的隱姓埋名,有的落草為寇,如飄萍一般,散落天涯,這些年來,影壁衛暗中探訪,誅滅了其中不少人,但仍有很多叛黨的餘孽逍遙法外。 “那是一夥上百人的逆黨,他們一路跋涉,一直是往南方走的,取道泊州方向,我得知此事後不敢打草驚蛇,一麵讓暗探繼續跟蹤,留下標記,一麵傳信給程大將軍借兵,務求四麵合圍,一網成擒。” “暗探一路跟隨,都未露出根底,直走到齊州南邊交安郡,我們布下的合圍之勢將成之際,卻有一手段奇高的年輕道門,勘破我們的埋伏,指引著這群人改轉方向,徑往楚州去了。我們的暗探不敢露麵,隻能將探明的情況回來如實報我。我趕緊與程將軍的軍伍匯合,一同朝西南楚州方向追擊,但被這道士以奇門之法耽擱,奔了幾日也未能追上,被他們逃到楚州去了。” 說道這裡,上山的眾人都忍不住嘆氣,雖此時事情過去已年餘,還是感嘆“可惜可惜。” “你說那阻攔你們的道門就是我清霽師弟了?”清罡聲如洪鐘:“卻有什麼證據,紅口白牙,總不能你們說什麼便是什麼吧。” “道長勿急,聽我仔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