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兵煞(上)(1 / 1)

道辟紫霄 棄還真 3540 字 2024-03-17

陳少文既想辦成事,又不想沾是非,尤其在這關鍵節點上,上麵知府、同知、通判幾家爭權,全都睜大眼睛,等著對手犯錯。或許一個錯失,隨之而來的就是東觀之殃。   國朝雖有禮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之說,但當今時勢禮壞樂崩,兵家縱橫,武夫當道,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殺性一起,誰管誰是誰,無不可殺。   所謂士大夫之禮,那是天下承平後的事。如今世道擾攘,不隻黔首百姓朝不保夕,就連郡望世家之流,也都如履薄冰,生怕一朝不慎,落得身死族滅,香火斷絕的下場。   在這個渾濁亂世,除當世門閥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外,誰不是戰戰兢兢,在夾縫中求生存。陳少文現在人前風光,但若陳真慶事敗失位,那他的結局定然不會好。   就在陳少文靜心品茗時,府中老管家行色匆匆,快步奔走,跨入後圓花廳,不顧主人被擾清靜後的薄怒,躬身一拜,沙聲道:“少爺,家裡來信了,是大老爺的親筆信。”   “大老爺,親筆信?”本有些嗔怒的陳少文,聽到這話,如冷水澆頭,心頭那一點火氣當即就滅了。過了一會兒,他嘴唇似哆嗦了一下,道:“把信箋呈上來,你下去吧!”   “是,”這老管家忙從袖中取出信箋,雙手捧著,輕放在一旁的茶幾上。但,在臨退出花廳時,這老奴小心的瞥了一眼陳少文,隨後心頭猛的一跳,緊忙低頭,不敢再看。   不怪老奴驚懼,實是陳少文此時臉色,著實讓人發怵。身為一方百裡侯,治轄一萬五千戶,自有城府,喜怒不形於色,如今卻因著一封信箋失色,隻怕是出了要命的事。   待老管家退下,陳少文手指微顫,還是拆開信箋,看著信上內容,低聲道:“果然是大爺親筆信,雖早有準備,可沒想到,形勢會惡化的這麼快,快的讓人猝不及防啊!”   陳少文口中的大爺,不是旁人,正是他當前最大靠山,彭城陳氏家主、彭城知府陳真慶。因陳真慶在同輩中排行,故而陳家人皆稱其為大爺,下人仆從則是尊稱大老爺。   而陳真慶這信來意很明確,就是催促陳少文加緊籌備軍資。隨著府城時局愈發緊迫,各方已劍拔弩張,一旦到了不得不起兵鋒的時候,陳真慶需要甾丘縣錢糧作為撐持。   彭城府治下諸縣,就以甾丘縣最為豐足,陳真慶當時為讓陳家人任甾丘縣令,亦是下了不少功夫。若非那時國朝威嚴尚存,不似現在這般喪盡,陳家人絕難染指甾丘縣。   陳少文之所以貪暴,也是為籌集錢糧。隻是此前形勢還不算蹙迫,所以陳少文對大戶們下手前,難免有些顧慮。如今的那份顧忌,在接到陳真卿親筆信後,徹底消失了。   此刻擺在陳少文眼前的就一件事,不惜一切代價,在最短時間內,籌措到足夠陳真慶平定彭城府的錢糧。哪怕官逼民反,陳少文也要盡快榨乾甾丘大戶身上最後一滴油。   對陳少文而言,官逼民反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陳家失勢,這才是切實要命的事。陳少文身家性命,全都壓在這上麵了,若有個閃失,最先死的就是陳少文的妻兒老小。   在死自己全家,還是死大戶全家上選,是個正常人都知道怎麼選。陳少文幽幽道:“要想個辦法,把這些當家人一網打盡,沒礙事的,處理這些大戶家小或許會容易一些。”   …………   城西,太平巷,   趙家老屋,庭院內,趙孟坐著木塌,靜靜的看著刀客們演練刀術。雖經過一番推心置腹,這些刀客已能為趙家下死力,但關內刀客究竟有多少斤兩,趙孟還是要知道的。   不隻是為歷劫,趙孟也想看看這方小千界超凡之道,有何精彩之處。能否借鑒一番,最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成就自身道途資糧。若能如此,趙孟成道之路必是坦途。   有趙孟在旁,這些刀客自然是竭盡畢生本事,隻求在趙孟麵前搏一個眼緣,最好是能得趙孟倚重。但他們不知,趙孟本身家學淵源,見識廣博,等閑人物已入不得他眼。   能入他眼的,最少是刀術至極,練就刀炁的人物。世上學刀之人,皆有術、法、道三重境界,隻通刀術者,周天寰宇數不勝數,唯以術演法、以法演道,才是大道正途。   整個小千界,能讓趙孟高看一眼者,也就隻有那幾個絕頂刀手了。以凡胎肉骨練就刀炁,抵達近乎煉精化炁的層次,這是得小千界氣運所鐘,才得機緣窺見的神異境地。   “以血養刀,以殺煉心,煞氣入體,百煉成鋒!”在趙孟仔細看過幾遍,又琢磨片刻後,對刀客們視若性命的功訣,乃至此方小千界正統的修行路數,都已盡數了然於心。   無怪乎此世刀客,盡是些亡命之輩。這方小千界的修行路數,說穿了隻一個字,那就是‘殺’。僅一個以血養刀,就道盡了個中的殘酷,要想刀術有成,手上就必需沾滿血。   凡能在此道浸淫的人,不是軍中大將、官家鷹犬,就是大盜匪寇,悍賊兇屠,個個刀口舔血,殺人如麻。不如此,根本不入其門,也無從以血養刀,以殺煉心,成就血煞。   “這條路,是一條養蠱路,不是殺人,就是被殺,殺到最後,就是此界頂點,有幾分血河教主以殺成道的味道。或許這方小千界,最初最古老的修行法門,就是來自血河。”   “血河!”   若非趙孟看過飛廉手劄,知道許多仙凡不知道的密辛,乃至禁忌。怕是他都不知道,有血河教主這位大人物的存在。這是一尊極其古老,極其顯赫,極其強勢的大神通者。   其血河教主的名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雖不似正道中人,但確實是道門有數的大人物,為道門一支。仙道之上那些有名有姓的殺神、煞星,不少出自血河教主門下,是血河教主的徒子徒孫。   當然,所謂的血河教主,也隻是那位大神通者的諢號,道門中人達到教主級數,一般該稱天尊。隻因血河教主兇名太甚,所以宇內共尊的天尊之號,倒不如祂諢號傳的廣。   但,寰宇之內三千六百道法正宗,有七十二道法出自血河教主,就可知血河教主分量。宇內三千六百道法正宗,能稱得上正宗者,都是直指大道根源,堪為無上的大神通。   而血河教主能在三千六百正宗中,得占七十二之數,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一般的教主天尊,古今唯一,也隻十數道法正宗,與血河教主七十二道法根本無從比較。   趙孟若有所思,看著院落中的刀客,暗道:“這個小千界,若與血河有關聯,那這小千界的價值,便非比尋常了。不說可能存在的血河道統,隻世界本身,就有不少講究。”   “隻是,這些刀客的殺法,真的是源自血河?”   這些刀客的功訣,雖和血河的路數很像,但也隻是很像而已。除非趙孟出身血河,自小修習血河神通,才有把握,從刀客身上那點根本功訣著手,確定是血河一脈所傳。   不然,就憑趙孟在飛廉手劄上,看到的那點血河密辛,還真就不能確定,刀客們的殺法,就能與血河扯上關係。   或是此界有高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走上了與血河教主一樣的道路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