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主持(1 / 1)

劉全心中歡喜,看向張仨的眼神充滿感激,張仨卻隻是笑著點點頭,仿佛渾不在意。   “對了,張仨你前日大婚,我也沒送什麼物件”,朱楨摸摸下巴自言自語道:“賞你些什麼呢?”   劉全在一旁插話道:“王爺,我瞧張大人新宅家具陳舊,前幾年建楚王府,打南邊運來不少好木頭,剩餘不少還擱在內庫裡蟲吃鼠咬的,不如賞給張大人些,打幾樣像樣的家具。”   “嗯,不錯”,朱楨笑道:“這事你來辦。”劉全笑著應承下來。   熊百瞳看向劉全滿眼羨慕,他何嘗不想早日抹去“副千戶”裡那個“副”字。   朱楨看向張仨,問道:“過幾天就是募捐大會了,你可有把握募集到十萬兩銀子?”   張仨道:“我自有安排,就是蛤蟆也得給它攥出泡尿來。”   朱楨笑道:“好,讓老熊給你打個下手,也得給老熊個機會對吧?”熊百瞳大喜過望,如何聽不出這話裡的意思,看來他去掉那個“副”字有望了。   兩天時間一閃而過,轉眼到了第三天。   這天天上流雲飄動,又淅淅瀝瀝下起了蒙蒙細雨。張仨早就放出風去,歡迎全城百姓前來珞珈山觀摩募捐大會。   這不,才一大早,十裡八鄉的百姓就長龍般匯聚而來,將半山亭前的大石臺圍得裡三層外三層。   大石臺上,府衛軍正在維持秩序,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手中拿著的不是刀槍,而是一張張油布。   “我們王爺說了,今兒雲層有些厚實,諸位領一張油布先披上,可別淋雨著涼了”,熊百瞳拿著一張油布,慈眉善目地親自給一位老大娘披在身上。   如此愛民之舉,眾百姓打心眼裡感到溫暖,有些人甚至將油布折好,舍不得頂在頭上擋雨,熊百瞳等人看後,啥也不說,又暖心地送上一張油布。   募捐臺前,搭起一溜草棚,棚內整整齊齊放著三十六把太師椅,眾商紳相互寒暄著一一入座,人人都神情放鬆,在他們看來,今兒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人人懷裡都隻揣了千把兩銀子,待會按慣例捐出去就是了。   誰知商紳們左等右等,卻不見楚王朱楨露麵。   朱楨沒上臺,七八個顫顫巍巍的老人,卻被軍士先後攙扶上了石臺。這些老人登臺後,早有軍士就地支起一個大大的牛皮喇叭,而後,老人們就聲淚俱下地回憶起,十幾年前城墻崩裂的慘狀來。   “天上烏雲黑壓壓看著嚇人,大雨嘩嘩直下,城墻像娃娃嘴一樣裂開了,大石頭砸下來,城墻根下的房子就像紙糊的一樣,嗚嗚嗚,還有護城河,眼看著河水不停地上漲,邊上最後崩壞開個大口子,水直沖出來,牛呀羊呀都跑不及……”一名老漢講到動情處痛哭起來,真是聞著落淚,聽者傷心。   七八個老人輪番在牛皮喇叭前回憶從前的慘狀,大石臺周圍的百姓們麵色凝重,不少人都偷偷抹起了眼淚,三十六名商紳們雖然心知肚明,這不過是楚王朱楨安排的“暖場戲”,但誰敢不耐煩?隻得乖乖坐著等待。   足足小半個時辰,七八名老人憶苦完畢,一人身著華服登上石臺正是楚王朱楨,四周百姓見到楚王朱楨,紛紛跪下行禮,朱楨微笑著示意免禮。   朱楨朗聲道:“父老鄉親們,今日感謝諸位前來,一起見證咱們武昌府上下一心修繕城墻興修水利的大事,要事……”話音未落,臺下百姓一片轟天叫好聲。   朱楨兩手虛按,臺下慢慢安靜下來,朱楨又道:“如今本王就藩武昌府,一定要讓咱們老百姓安居樂業才是。”   眾百姓又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朱楨又道:“皇上體恤百姓,已然撥下重金專門為咱們修整城墻,但是國家那麼大,需要用錢的地方多如牛毛,所以咱們武昌府得自籌一部分才是,這就好比鋤地,皇上把鋤頭都給咱們送到地頭了,咱們自己安個鋤頭木把總成吧?”   眾百姓笑了,鐵貴木賤,一個鋤頭木把算什麼,這道理誰都懂。   臺下,廖權不禁撇撇嘴,心道還“鐵鋤頭”呢,戶部連個鐵渣渣也沒撥付下來,朱楨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呢,不過他又怎敢當眾拆臺反駁呢?   他把眼睛斜看向一旁,卻見張仨正在臺下一角與兩人談笑,正是常茂和馬盛,他心頭一驚,心道這兩人身份特殊,常茂是常遇春的兒子,馬盛是馬皇後的娘家侄,這兩人在臺下,那皇上呢?他瞇著眼睛細細查找,終於在一棵大樹下看到了朱元璋,朱元璋一身便服正坐在一塊山石上,身後福清公主為他撐著傘,仿佛一個看熱鬧的老財主。   朱楨在臺上說道:“百姓之事,耽誤不得,幸得武昌府各鄉紳願意慷慨解囊,上為國分憂,下為民興利,下麵由觀風使張大人,全權主持這次募捐大會。”   張仨一身布衣,滿身泥水,赤著腳登上臺去,臺下百姓“哄”的一聲,交頭接耳起來,這人如此模樣,難道就是張大人?   張仨這般模樣,可是在家精心“打扮”過的,是肖黎兒這兒灑點水,那兒抹點泥生生造出來的,形象一看就辛苦之至。   張仨卸下身上油布,向周圍作了個羅圈揖,朗聲道:“諸位父老鄉親,這幾天江水猛漲,護城河也漲水不少,我剛從護城河邊上回來,大家莫怪呀!”   四周百姓紛紛點頭,別的不說,張仨這一身泥水就足以打動人心。   “咱武昌府可是個物華天寶的好地方”,張仨朗聲道:“不但物足糧豐,更重要的是人心齊,現在王爺已經查明,武昌府城墻和河渠共有二十一處需要修繕,這不,咱三十六名商紳就站出來,為國為民分又來了。”   臺下叫好聲如雷。   張仨接著叫道:“我打個比方呀,這三十六名商紳,就如同三十六名金身羅漢,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擁而上,還能有辦不成的事兒?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呀!”   張仨這話說得接地氣,把三十六名商紳捧得高高的,臺下百姓又是一陣歡呼聲,就連微服而來的朱元璋也嘴角上揚笑了起來。   張仨趁熱打鐵,一本正經地拿出一張名單朗聲宣讀起來:“第一名商紳醫藥起家,他就是邱家堡堡長邱成機,請大家鼓掌,讓我們對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姓叫好聲一片,這種大力吹捧之下,邱成機隻得訕笑著起身向大家招了招手。   張仨又道:“第二名商紳行船萬裡,他就是趙靈風趙員外,讓我們也對他致以崇高的敬意”,臺下又是一陣歡呼聲,趙靈風也隻能硬著頭皮站起身來向大家招了招手。   張仨一個個念出三十六名商紳的名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全場氣氛在一浪浪的歡呼和吹捧聲中一漲再漲。   趁著張仨念名單的工夫,一排軍士吃力地搬上一張兩丈多長的大桌案來,桌案上用沙土泥石堆砌成一圈城墻,外圍還留著一條護城水渠,有軍士提來幾桶清水,呼啦啦一聲倒進水渠。   這座沙盤,正是朱楨後院紫藤架下那座沙盤,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此沙盤正是武昌府城墻模型。   百姓和商紳看著這座沙盤,誰也不知道張仨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張仨跳下石臺,從一名軍士手裡接過一把小黑旗,來到沙盤旁,高聲叫道:“諸位父老鄉親,二十一處城墻需修繕之處就在這插旗之處”,說著,將一麵麵小黑旗依次插在沙盤上,一邊插一邊叫道:“過一會兒,咱們就看三十六名商紳齊心協力,一起將這些黑旗拔了去,換上咱們大明的日月旗”。   張仨話音未落,熊百瞳親自捧著一個托盤上場,托盤上正是一麵麵明黃色的日月小旗。   日月合而為“明”,這寓意再清楚不過了。   “好”,肖泥兒第一個站起來應和叫道:“張大人您放心,我肖家糧莊相信,這日月旗定能插遍沙盤。”   肖泥兒這一表態,其他商紳可算氣歪了鼻子,誰都知道張仨是他妹夫,但肖泥兒這話誰能不接茬呢,誰又敢不接茬呢?   眾商紳已經感到有些異樣了,看張仨的一臉壞笑,這種異乎尋常的吹捧過後準沒好事。   張仨心頭暗笑:“奶奶的,你們這些家夥就算是鐵公雞,今兒也得給老子下出顆大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