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品嘗了那道主食之後我就一直對那些肉念念不忘,糯米或許是湯圓的主體,但其中的餡料才是最能夠凸顯菜肴美味程度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江文堪先生似乎並不打算將這種肉提供給我一些,或者告訴我從哪裡購買的,他隻是說這是經過他獨家秘方配製的。 除了像小牛排一樣的味道之外,它並沒有類似鹿肉,山羊等肉類的獨特特征,鮮肉湯圓內的餡料比小牛排要老一些,纖維感較強,但是沒有到過分的程度。 第二道菜肴據說也是他家鄉的菜係,叫“油麵筋塞肉”,與原先有的菜譜步驟不同,江先生可能在處理肉類的時候,手法顯得有些不嫻熟,塞入那叫“油麵筋”的物體裡時總是會遺漏掉一些肉餡。 經過湯汁澆淋,外表並不是很可觀的菜肴也終於在他的手下誕生。 我品嘗過一枚,除了外表不算好看之外,味道與鮮肉湯圓可以相媲美,一樣美味且帶著江文堪先生獨有的風味。 第三道菜肴,也就是這次聚餐最後的一道,我曾經聽說過這個名字,但那是經由日本所改進的中式料理,隻不過這一次江先生告訴我,他用的是家鄉的烹飪方式。 麻婆豆腐。 夾雜著同樣誘人的肉沫,殷紅色的辣椒,與蔥花一同點綴在鮮嫩的豆腐上,湯汁沸騰,堆料勁爆……撲麵而來的首先是一股濃鬱的香氣,再配合著米飯,簡直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江文堪先生還跟我分享了烹飪豆腐時的小知識,加入適量的油可以幫助豆腐更好的塑形,並維持其本來的形狀,避免破碎。」 這篇日記看似是在講著美食。 ……但是草葉隻要一想到桌麵對方是江文堪,他就有些莫名的反胃以及惡心,縱使文字描繪的菜肴有多麼可口,他還是懷疑其中的原材料。 「飯後,我跟他聊起了復活儀式的必要流程。 首先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祭壇來讓神明感覺到足夠的信仰,他向我展示了一棟別墅的設計圖,並且告訴我這是他的作品,也是目前他覺得最適合最恰當舉行復活儀式的地點。 其次便是需要在一些小細節上的虔誠,必須讓神明知道信徒在這種小事情上都能夠做到額外的信奉,那樣更會讓神明憐憫我,賜予我真正的機會。 而這種小細節就是祭品與祭品之間等候的時間,我們將其定為了六十六天,這個數字有著特殊的含義。 最後就是祭品,我本來想著一次性屠殺多個人,然後分批次獻祭。 但江文堪和我說…… 以廚師的角度來說,很少有人會喜歡凍肉,大家都想要選購新鮮的肉類,在有著足夠多錢財的前提下……神明也是一樣,祂絕對不會喜歡已經腐爛許久的心臟,這是生物的本能,除了一些食腐類動物,大家都在追尋著“新鮮”。 所以……祭品的獻祭,必須在當天進行。 然後從溫熱的人體中摘取鮮活的心臟,向神明獻以最高的忠誠,便能夠大大的提高復活儀式的成功率。 我對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