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7級禮(1 / 1)

史書境。   傳說中的境界。   數十萬年來,未曾有開元境的史書境出現。   若非當今還能有凡塵境的書界最重踏入史書境,與現世融合,人們已經開始猜測史書境是否真的存在了。   以季家“季問川”為首的靈植世家,以七級上等“賓禮製”迎接駱烆,需要滿足七個條件。   其一:迎客主持者的實力不得低於玄階五級,同時七書之一必須達到生書境,且最差也得是該書界的執書者———每多一書,可令禮製提升一毫;每多一書執界者,可再提升一毫;若有一書界之主,則可提升兩毫。   所統計書界層次必須為開元境書界以上,書界層次每多一層,可令禮製提升兩毫。   也就說,再不考慮造化境書界的存在,一位實力在玄階五級的修行者,最多可令禮製提升二十八毫。   而每十毫,可令禮製提升一等,也就說如果禮製主持者是一位擁有七枚萬象境書界,且均達到了書界之主的層次的修行者,便可令該禮製提升到接近九級下等的層次。   但這樣同時擁有七枚萬象境書界,且又都達到了近乎修行終點的書界之主層次,他早就可以通過其他條件達成九級禮製了,無需通過這種方法提升禮製。   其二:禮製舉行必須持有由長秦五姓七域聯手特製的印璽,通過印璽,勾連禮製所有參與者,一切參與物。   同時禮製的等級高低,也是由這種被稱為“禮印璽”的玉石衡量出來,但它絕不僅僅是一種衡量測算禮製等級的工具。   事實上,長秦“九禮十八分”製度並不純粹是為了固化階級,穩固統治,而是因為這種以“禮製”為載體的儀式,是長秦為數不多的與氣運相關的手段。   首先對於受禮者而言,承此禮後,就將自己的一縷氣運氣運與行禮者勾連,但這種勾連對於受禮者而言沒有任何壞處,可對於行禮者而言,則需要承擔受禮者氣運的部分因果。   這般因果於行禮者而言,既可能是喜事,也有可能是禍事,但無論何種結果,均是由行禮者及其參與者承擔,且每一位參與者承擔的結果也不相同。   因此在這種不平等的禮製下,行禮者舉行的“賓禮製”等級越高,與受禮者的因果牽連越大,由此可見官田靈植世家此舉之意義深重。   而同時,在儀式雙方者氣運勾連的同時,還會與“禮印璽”煉製方,即五姓七域七大家產生聯係,將整場儀式十分之一的力量均分到七大家。   其三:儀式需要一件承載物,比物既可以是“妖”,也可以是“器”,甚至可以是“藥”,但無論其形態是什麼,都是作為整場儀式的氣運以及能量的核心樞紐。   以“儀式”蘊養後的“妖”被稱為“禮”,根據“妖”的種類分為“禮獸”、“禮靈”、“禮精”;而器也就簡單了,統稱為“禮器”;藥則稱之為“禮藥”。   儀式結束後,這些“禮”的承載物,則可以成為牽連二者的樞紐,行禮者往往可以借助“禮”的承載物,在一定情況下借取到受禮者的力量。   長秦開國之君,便是以一隻“妖獸”作為“禮”的承載物,行九級“朝禮製”,於是這隻“妖獸”便成了如今長秦的鎮國神獸。   隨著禮製越高,對於“禮”的承載物的品質越高,若承載物無法完全承載儀式全部力量,則會崩壞,直接影響到儀式的成功。   其四:參與儀式的人員,除了核心的行禮者外,還需要與他境界有關的修行者。   以當下靈植世家為首的“季問川”的實力便恰好是玄階五級,這便意味著隨行參與儀式的修行者實力不得高於季問川。   同時季問川七書中有四枚萬象境書界,三枚開元境書界,且僅有一枚萬象境書界達到了執書者的層次。   而這個時候則需要用到一種最簡單的計算方法,開元境問書境取一,化書境取二,生書境取三,萬象境問書境取四,化書境取五,生書境取六,則季問川的禮製點數可達二十一,   而一枚萬象境書界取十,一枚開元境書界取五,季問川又可得禮製點數五十五,   合算七十六點。   禮製點數七十六,則意味著參與儀式舉行的隨行人員最多七十六人,一旦超過這個數量,則會遭到氣運反噬,輕者書界受損,重者當場殞命。   以至多七十六名三書七錄修行者為“禮製”部分,則可承擔“禮製”過程中的龐大的能量。   其實所謂“禮製”,也是修行六藝中陣的一類,但“禮製”屬於最為復雜的級別,需要配合其他六藝、諸多手段才能施展開來。   其五:龐大的資源。   “禮製”運轉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而其中十分之一將盡數歸於七大家,而餘者則會由行禮者、受禮者、陪禮者以及“禮”的承載物分擔。   至於如何撥分十之九的龐大能量,每一場禮製也不盡相同,還與受禮者以及陪禮者自身的實力有關。   支撐“禮製”運轉的龐大物資隻能有行禮者一方準備,所以沒有底子厚重、家境殷實的大勢力,一般不會輕易以“禮製”儀式對待受禮者的。   季問川攜靈植世家諸多核心人物,以七級上等之禮對待駱烆,已然向世間宣布———西南官田靈植世家,在未來將以駱氏駱烆為首。   在長秦暗潮詭譎初現之端,西南官田靈植世家率先站隊,這無疑是一場巨大的豪賭!   不說駱烆未來能否超越他的父親和兄長,僅僅是達到與他們相同的高度,都足以庇護靈植世家在未來的長秦變局中,保存祖宗基業,甚至謀求進一步發展。   其五:特定的禮材。   隨著禮製等級的提升,操作流程也是越來越復雜,僅以季問川此次準備的七級上等之禮而言,首先季問川要提前七日,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每日日升之時,攫取旭日紫氣。   同時還需於每日日落之時,摘得暮露。   一些特殊的植物,在一天大日照耀下,會在日落前夕凝結出蘊含大日力量的露珠,這些蘊含大日力量的露水,會在陰陽交替之際,經由未知規則洗禮,將露珠內蘊含的大日力量,盡數轉化為太陰之力。   行禮者需在每夜子時,以旭日紫氣為線,串聯暮露,直至露生混沌,紫氣乾枯之時,方可得到“禮製”儀式所必備的材料。   而這僅僅隻是諸多材料之一,其他諸如以埋葬地下三千尺百年之久的耀銀,輔以八千米高的雲端捉到的炙熱雷電,以浩瀚天威之力將耀銀化作銀水融入雷電之中,最終使炙熱閃電化為銀色枝叉,永恒的處於一種半銀半虛的狀態。   諸多“禮材”最終遵循冥冥之中既定的天理循環,在規範的儀式章節中,構建出龐大的浩瀚空間。   其六:任何儀式都有特定的運行流程,“禮製”同樣不例外,相反還非常嚴格,比如行禮前七日內不得有身外之物入體,不得沾染生靈血液,七日之內每行一步必須遵循四十九公分。   除了這些對“禮製”效果有絕對影響的規範外,還有一些經年累月形成的風俗習慣、製度框架、道德準繩、律法明文等等。   其七:一枚完整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書界。   在這個以三書七錄為修行體係的世間之中,幾乎所有與修行有關的事物,都離不開書界,書界才是構成這個世界修行的核心。   沒有書界,其他天理機製,便如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