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滅魏之戰(1 / 1)

廉頗:他最後居然栽在郭開這種卑鄙無恥小人手裡,真是憋屈!   李牧:唉,他和這嶽飛還真是倒黴,遇到這種君主,無論怎麼做都難逃一死。   司馬尚:唉……   嶽飛:連發十二大金牌,北伐之事如何?   秦朝將領們滿目熱切地看著始皇帝,還是他們的陛下好,若遇到趙王或者趙構那樣的君主,那真是太心塞了。   【秦滅六國的第三個目標是魏國。因先滅亡魏國,有利於秦國集中全力來殲滅楚國。】   楚國國君們:不知道魏國國君們現在是什麼感受,反正他們聽得挺難受的。   魏國國君們:……   隻有秦國國君們:哈哈哈哈哈哈~   【三家分晉後,魏國的第一位國君是魏文侯,他率先實行社會改革,重用士階層出身的如李俚、吳起等文臣武將,開創了戰國時的變法運動,使魏國成為戰國初年最為強盛的國家。   其子魏武侯繼位後聽信讒言,解除了吳起的職務,使魏國的有識之士寒心離去,魏國在對秦戰爭中屢屢失利。   魏惠王即位後遷都大梁,修水利鑿鴻溝,開創選拔“武卒”的製度,令惠施製定法令,在魏國再度實行社會改革,曾一度復強。   然而魏惠王後期,魏國在同齊國的桂陵、馬陵兩次大戰中慘遭失敗,軍事實力大損,再也無法恢復元氣。   之後,信陵君公子無忌專權,賢能之士在魏國已不再得到重用,因此在同秦國的軍事鬥爭中接連失利,尤其是在秦昭襄王時期。】   [戰國人才輸送基地——魏國。]   [我知道的就有商鞅、孫臏、公孫衍、張儀、範雎、吳起,其中四個去了秦國,一個去齊國,一個去楚國。]   [魏國:是我幫助秦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   魏文侯魏斯:苦惱,他做再多,也抵不過子孫不爭氣啊,心裡怪不是滋味的。   此時的秦國政治腐敗,秦人對秦君很失望,現在還能趁勢滅了秦國,以後就不會有這機會了。   隻是……唉,趙、楚等強國在魏後麵虎視眈眈,如果魏對秦出兵,他們定會趁虛而入。   至於天下諸侯聯合,魏文侯壓根不抱希望,各國根本不可能齊心。   但就這麼白白放過這機會,他又不甘心。   難搞。   【在呂不韋任秦國相國期間,秦軍先後攻取了魏國一些重要戰略要地及城池,形勢對魏國十分不利。   秦王政親政後,重創趙國軍事實力時,魏國懾於武力,被迫將部分土地獻給秦國。   韓、趙兩國被滅,魏國無力同秦軍抗衡,滅亡魏國又有利於滅楚國。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王翦之子王賁攻打魏國,魏都大梁城被包圍。   王賁用水攻的方式,引河溝之水淹灌大梁城。   河溝就是從黃河引水的灌溉水渠。   水圍三個月後,大梁城的墻壁壘全被侵蝕塌陷,在滅頂之災下,魏王假隻得出城請降,魏國滅亡。】   [司馬遷用“屠魏”來形容水淹大梁城,大水應該淹死了很多魏國百姓。]   [不管什麼戰爭,隻有百姓是最無辜的。]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幕下許多人點頭,是啊,隻要打仗,他們這些普通人就是最慘的。   李世民深以為然,他就是從隋末亂世中走出來的,知道百姓有多苦。   【秦滅六國的第四個目標是楚國。   楚是秦兼並六國的又一大強敵。   幾代秦王都曾多次投入大量兵力,為此付出過巨大的代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就是楚國的。]   [楚漢爭霸,秦末楚的存在感是六國中最強的。]   [西楚霸王項羽!]   [如果按疆域分漢高祖劉邦也是楚國人!]   [看來秦末楚國存在感滿滿的。(狗頭)]   屈原抬頭看了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秦朝眾人不由想起這句楚人謠,雖然最後的勝者是那個漢,但楚國殘餘勢力絕對不容小覷。   “去查。”嬴政利索下令。   楚國姓項,很大可能是項燕的後人。   泗水郡的一個院落,少年項籍扔下手中的竹簡,興沖沖對著叔父道:“叔父,是楚!是楚!”   項梁看了眼散落的竹簡,氣不打一處來:“我沒聾,你把竹簡收好。”   這臭小子就是不想讀書識字。   心裡卻很是擔憂,他給侄子準備好的字就是羽,那個西楚霸王十有八九就是他侄子了。   天幕這麼一透露,項氏危!   劉邦咂舌:“項王似乎還挺受歡迎。”   張良搖頭不語,西楚霸王雖有勇無謀,但人氣質非凡,有人喜歡不奇怪,但當皇帝還是有很多缺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春秋時期,楚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南方大國,與晉國長期爭霸中原,是領土遼闊、勢力雄厚的強國。   戰國初年,楚國的疆域在“戰國七雄”中依舊是首位。   公元前391年前後,楚悼王重用吳起在楚國實行變法,一度富國強兵。   吳起變法失敗後,屈、景、昭三家宗室貴族一同把持著楚國軍政大權,使楚國政治腐敗,在對外戰爭中接連失利,丟城喪地。   在秦昭襄王時期,白起在對楚戰爭中取得一係列勝利,使楚國領土和軍事受到嚴重損失。   但楚國依舊是東方大國,仍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   [“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橫成則秦帝,縱成即楚王”。]   項籍撇嘴,暴秦無道,亡他楚國,將來他一定會滅秦復楚的。   【所以在韓、趙、魏尚未掃平時,秦國不會貿然發動滅亡楚國的戰爭,以免幾國聯合攻秦。   滅魏後,秦國正所向披靡、銳氣正盛,即將對楚國發起全麵進攻。   秦王政很重視這場戰爭,召集秦國眾多武將,商討方案。   秦國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李信自信放言:“隻需20萬人,便能平定楚國。”   老將王翦則言:“非60萬人不可。”   李信年少壯勇,秦王政對他頗為欣賞。   又見王翦說要60萬大軍,覺得他有些鐘鳴漏盡了。   秦王任命李信及蒙武率20萬大軍南下攻楚。   王翦見此向秦王請求告老還鄉,回到家鄉頻陽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