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車後,爺爺把行李放在肩上擔著。 他邊走邊看,向路人打聽著哪裡有商店。 “爺爺,你還打算去買什麼東西呀?” 楊辰一時想不起,爺爺要到商店去乾嘛? 他又不是一個抽煙的人。 如果說是“煙槍”的話,說到商店買一包煙那倒是說得通。 “從樂慕街到弦鑼村老祖居,還有十公裡遠,大概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就要到家了,幾個家庭的小孩子那麼多,我們總不能空著手進去啊。” 爺爺說出了他要找商店的理由。 兩人東彎西轉,走了好幾分鐘,才找到商店。 他對著商店老板說道:“給我來二十顆硬糖吧,一分錢一顆的那種。” 爺爺好像對糖果的價格了如指掌似的。 “爺爺,到別人的家裡去做客,還是買這種兩分錢一顆的‘高粱怡’軟糖比較好吃一點,口感軟糯香甜,又有麵子。” 老板娘當然想推銷這種價位高出普通硬糖一倍的軟糖。 “不用了,就要我剛才跟你說的那種硬糖。” 爺爺說完,就把兩毛錢隨手遞了過去:“要二十顆吧。” “爺爺,幾家人有二十個小孩子嗎?” “怎麼沒有,三家人,哪家不是五、六個小孩的。大一點的就不分糖果了,小一點的才分。我是考慮到有隔壁鄰舍的小孩子在場,到時,要是糖果不夠分就不好了。” “那你不可以多買幾顆嗎?留下一點餘地也好啊。” “買多了也是浪費,你以為不要錢買的嗎?糖果又不可以當飯吃,隻是表麵上做一下‘人情’而已,給小孩子高興一下。” “我的好爺爺,真不愧是做小生意的料。當節約的就節約,該花的就就花,不該花的就盡量不花!” 楊辰算是再次領教了爺爺的精打細算和良苦用心。 積沙聚塔,滴水成河。 任何一個偉大成就的取得,無一不是從小事小節做起的。 …… 回到弦鑼村老祖居已是下午的五點多鐘了。 住宿的地點,自然是大伯家了。 因為,他是這裡的“老大”。 昨天晚上,爺爺和楊辰住在大米廠二伯父那裡,他在家裡排老二。 二伯父下麵還有兩個妹妹。 在村裡麵,有一個五叔,名字叫做國憑。 老大國琪,老二國勵住得比較近,兩家相距也是五十多米這樣。 老三,即五叔。他住在離兩位哥哥有三百多米遠的西南方向。 看到爺爺和楊辰來到自己的家裡,大伯娘碧珍滿臉堆起笑容:“二叔,楊辰,進屋裡坐。天氣熱,先歇一下再吃粥吧。” 大伯、大伯娘家裡的生活雖然也不富裕,但是她還是顯示出主人待客的那份熱情。 都是同宗的兄弟,把來人稱呼為客人,就顯得有點“見外”了。 可是,按照他們這裡的老規矩,人一旦進了別人家的門口,就算是客人了。 何況,爺爺和楊辰又是遠道而來。 爺爺坐在竹椅子上,一手拿著葵扇搖著,一手拿著毛巾擦汗。 此刻,就是天氣再熱,也難於掩飾他心中的喜悅。 他帶著微笑向著大伯娘碧珍說道: “都是自家同宗叔侄兄弟,太客氣就見外了,還是隨意一點好。” 大伯和二伯家的幾個小孩子,看到叔公從口袋裡拿出了糖果。根本就不用叫,他們停止了正在進行的“過家家遊戲”。隻聽見“呼”一聲,小孩子一下子全都圍攏了過來…… “叔公,我要吃糖,我也要一顆糖!” 爺爺的還沒有完全張開,五、六雙小手就齊刷刷地把他的手掌掰開,生怕自己搶不到糖果。 “每個人都有,不要搶!” 爺爺麵帶微笑勸告著掰開手掌的男孩子。 女孩子個頭小和力氣也稍微遜色一些,自然搶不過大一點的哥哥。 爺爺的手剛鬆開,就有一個力氣大一點的小男孩伸出手抓起了兩顆糖,他轉身就跑到遠處去獨自“享用”了。 旁邊暫時還沒有搶到糖果的女孩子委屈的帶著哭腔: 剛才那個劍明哥哥手裡拿了兩顆糖跑了—— “他不給我吃糖!” 說完,她就“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爺爺見狀,就轉身走到她的麵前,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頭發說道:“小妹妹,別哭,叔公口袋裡還有糖果呢……” 說完,爺爺把一顆糖果放到她的手中。 她用手接過糖果,瞬間便破涕為笑。 她用衣袖抹去眼角的淚水,對著爺爺說了一聲:“謝謝叔公。” 然後,她就高興地離開,跑去找她的同伴玩耍了…… 孩子們剛散去,大伯就從田裡勞動回來了。 “二叔、楊辰,你們到這裡有多久了?” “到了有半個小時了。” “家裡的國平和麗榮還好吧!” “我爸和我媽好著呢,他們遇到有好菜時,還會喝上二兩酒呢,每餐也吃得兩碗滿滿的飯。” 楊辰搶著替爺爺回答著大伯父對自己父母的關心和問候。 大伯顧不上把身上沾著泥巴的衣服換掉,他一邊抽著自己卷成“喇叭筒”的旱煙,一邊對著大伯娘說道: “碧珍,你安排好今晚的菜譜了嗎?” “我叫楊高去燒水了,等下就可以先處理一隻大閹雞了,有六、七斤重呢。” “二叔好久不下來我們老祖居這裡了,何況他這次還把楊辰一起帶下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我正琢磨著多做幾個菜,到晚上,再讓他倆喝上幾杯酒。” 大伯對這爺孫倆的到來,顯得很高興。 大伯、二伯以及五叔他們這幾家人由於分到的旱地和水田不少,每年收獲的稻穀和其他旱地作物種植的雜糧人都吃不完。 多餘的糧食除了拿到街上賣一部分之外,家裡也養有豬,以及不少的雞鴨鵝。 生活水平在當地屬於中等偏上。 要說大伯家裡麵,雖然大錢拿不出來。但是要解決全家的溫飽和小孩子的上學讀書,還是沒有問題的。 楊高料理好了閹雞以後,大伯娘又吩咐他,再到自家的魚塘裡去撒網。到晚上吃飯的時候,多幾個菜譜。 她要好好的款待一下這兩個遠道而來的爺孫倆。 池塘裡養殖有草魚、鰱魚、大頭鱅魚和鯉魚等四大家魚。 至於,像塘角魚、泥鰍、藍刀魚等雜魚一般是打不上來的,隻有等到清塘時,才能將它們全部“一網打盡。” 楊辰和爺爺去網了幾次魚,對網魚或是撈蝦之類的事情慢慢產生了興趣。 現在,他聽見楊高說要求網魚,也想跟著去看看。 “楊高哥,我跟你去塘邊,幫你拿魚。” “好呀,我正愁沒幫手咧。” 來到自家的魚塘邊,楊高來到一個沒有樹枝和雜草的地方。他對池塘周邊和水下的情況自然很熟悉,在哪裡拋網最合適,他早就心中有數。 隻見楊高從一個小塑料桶裡,拿出了用飯團、玉米粉和米糠捏成的“誘餌”拋到池塘中。
第四十五章 遊子歸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