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人是故鄉美(1 / 1)

沒一會,池塘裡的魚兒,看到了水中有人投放“美食”。正當它們饑腸轆轆時,麵對如此美味的“誘惑”,這些魚很快就“圍攏”了過來。   看到水麵上冒出來的氣泡,楊高知道,魚兒已經在集體“進餐”了,這也是拋網的最好時機。   楊高從地上拿起拋網,用左手把網線移到右肩膀上,做好了拋網前的準備工作。   然後,他右腳向前弓著,左腳在後蹬。   隻見他把拋網稍微轉到身後,一甩手,拋網在一瞬那間,便通過慣性的作用,快速的沖向魚塘……   頓時,拋出的漁網在空中形成一個大大的“圓圈”。   從漁網在空中形成的圓圈狀,據知道楊高他能把網拋出這樣的水準,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練成的。   楊辰記得,初讀中時,老師在上物理課的時候,曾經講到過:“一根線性的物體,當它呈圓形時,其麵積是最大的!”   楊高的魚網墜子一落到池塘的底部,水麵上就出現了不斷湧起了陣陣“水花”。   這是水下麵的魚被楊高撒下的“天羅地網”給罩住了。   很快,套在他右手上的網繩就傳來了信息,拋網有了不小的動靜。   “好,有大家夥被網住了!”   楊高本能地說了一聲。   在還沒有拉緊繩子收網時,楊高就能通過池塘的水花大小。還有,網繩被魚碰撞魚網的力道,他就能判斷出網裡麵的魚,是大還是小。   隨著楊高手中的繩子慢慢收緊,被網住的魚也愈發掙紮得厲害。   隻是,楊高並沒有馬上地把拋網拉出水麵。   他到底在等待著什麼?   現在已經臨近傍晚,時間可不早了啊!   家裡還等著拿魚回去煮來吃呢。   “楊高哥,你乾嘛不拉網了呀,家裡麵可是在等著你網的魚回去吃晚飯呢?”   此時的楊辰,倒是有點急不可待的樣子。   可是,楊高好像沒聽到楊辰對他說的話一樣。   隻見他扭過頭來,看著楊辰說道:   “急事慢來,拉網不差這一、兩分鐘的時間。現在正是魚在水下慌忙逃竄的時候,要等到它們都鉆進底部的網兜時,這個時候你再慢慢地收緊繩子拉網。此時,被困在網中的魚一條也逃脫不掉。”   聽到楊高這麼一說,楊辰覺得自己在無意中又撿到一“招”。   這也讓楊辰再一次領悟到,人無論做什麼事情。掌控恰當的時機,把握合適的分寸。這對於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也是至關重要的。   果然不出所料,楊高這漁網一拋,就一錘定“乾坤”。   也難怪,楊高剛到魚塘邊時,楊辰就看到他很淡定,有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   原來,對於這樣的“網魚”,他心中早早就有一種“勝券在握”的自信。   楊高網到的這些魚,把一個大臉盆堆得滿滿的,看上去至少有十多斤重。   被網到的這幾條大魚,被放到大臉盆裡麵時,還是活蹦亂跳的。   有三條還直挺著粗大的腰身,硬是從大臉盆裡跳了出來。   它們怎麼也沒有想到,上一秒自己和同伴們還在追逐打鬧,玩著遊戲,   誰知道,下一秒,就被莫名其妙的弄到了池塘的堤岸上來。   岸邊上可不是它們的世界!   可是,它們並不甘心啊。   它們,從小到大都是“海軍”,而不是“陸軍”!   那三條跳出來的魚,一條是草魚,一條是鯉魚,還有一條是鰱魚。   這條草魚,身體粗圓壯實。   一眼看上去,這條魚,就像是一艘“潛艇”一樣,躺在它陌生的地麵上。   也許憑著自己身強力壯,或者是平時在水下橫沖直撞慣了。   此刻,卻躺在這兒,它還是不甘心地蹦跳著……   陽光照射在它潔白的魚鱗上,反射出一道道銀光。   鯉魚的“力道”不是很大,但是,跳躍卻是它的“強項”。   要不然,也不會有“鯉魚跳龍門”這一說法。   而在此時,它跳的不是“龍門”,而是臉盤!   鰱魚呢,平時在水裡可是“跳水冠軍”和“跳遠冠軍”。   如果你是用拉網到水中去捕魚,就算你是八十厘米到一米的攔網,它一樣能輕而易舉的“飛”過去。   現在,它落到了楊高的手裡。就算是再插上“翅膀”,這時,它也飛不起來了。   ……   今晚的菜肴,不用說,肯定是很豐富的了。   網完魚回來,楊高一刻也沒有停歇下來。   他把這一大盆的魚整好內臟後,然後再把魚砍成一塊塊的放進另外一個盆子裡。   接著,他把魚放在一個大塑料盆裡。   然後,他再把鹽放進去攪拌均勻。   這樣,等到烹飪的時候,煮熟的魚肉才會更進味,吃起來則感覺到魚肉和魚湯會更加鮮美。   今晚料理的這隻大閹雞,楊高打算把它用來做“白切雞”。雞肉砍好後,再配上沙薑和白芝麻香油做蘸料。   這種自己散養的土雞,吃到嘴裡,定會香氣四溢。   楊高網到的鯉魚和草魚個頭也足夠大,鯉魚拿來做紅燒,草魚用來熬一鍋魚湯。   為了增加花樣,楊高還做了一個韭菜煎雞蛋。   今晚家裡有人來,光吃飯肯定過不了“關”。   鄉下的風俗,無論你的餐桌上的菜肴再多。缺少酒來敘舊助興,反而顯不出主人的熱情和誠意。   既然桌上要喝酒,炒一大碟花生米是少不了的。   “楊高,你煮那麼多菜,吃得了嗎?”   爺爺打趣地說道。   “二叔,今晚的人不少,連你們算在一起,有十個人呢。”   楊高告知了爺爺一下,今晚吃飯的人數不少。   楊高是大伯家中的老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下麵還有五個兄弟姐妹。   大伯家三男三女,楊高是大哥,他比楊辰大三歲。   別看楊高的年紀不大,無論是做農活,還是烹飪。再到弄吃的水準,每一樣,也都能夠拿得出手。   今晚,哥哥楊高做“大廚”,妹妹楊燕就打下手,幫助哥哥燒火。   幾個人前前後後,忙乎了將近兩個小時。   豐盛的雞肉、魚肉擺滿了一張大圓桌。   桌子太大,白切雞分為三個碟子。   草魚煮湯分為兩個大盆來裝,每個湯盆的口徑三十多厘米大。   香煎鯉魚,也是分成三個碟子,交叉擺放在桌子的三個不同位置。   花生炒了兩碟,主要是放在一些喝酒男人的前麵。   有了一大盆的魚湯,青菜湯的盆子就稍微小一些了。   青菜湯是用煮白切雞的高湯來做底料的。   雞湯裡,再放上一些苦麥菜來“清火”。   為了增香,青菜湯裡也配有韭菜放在裡麵一起煮。   家裡來了人,除了桌子上有肉菜之外,酒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謂“無酒不成禮儀”。   不知道什麼時候,大伯父已經到商店,買了兩斤半的米酒回來。   用來盛裝米酒的是那種鋁製的“軍用背帶式水壺”。   平時,大伯一家人到遠一點的地塊去勞動,就是用這種水壺帶上涼開水出去的。   主要是這種水壺攜帶方便,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經久耐用。它不僅可以用來裝開水,也可以用來裝酒,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