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風歺露宿馬蹄疾 聯奎趕考赴京城(1 / 1)

上回說到張聯奎中了舉人,一家人甚是歡喜。   這些天,親朋好友,地方名人俱來道喜。秀才中式中得舉人賜舉人出生,同進士一樣,入仕者正途出身。依例有賞賚,除繼續參加會試外,亦可授職。新科舉人均有旗匾銀及冠服之賞。旗匾銀又稱牌坊銀。專供中舉者豎旗,製匾、建牌坊之用,以示榮耀鄉裡。冠服之賞,或為實物,或為折銀。張聯奎領得旗匾銀二十兩,冠服之類折銀十兩。張聯奎還清了借債,又備好十餘席酒菜答謝滿門叔侄以及親朋好友。   到了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戊辰,過了正月半,張聯奎準備進京參加會試.張夫人鐘氏,便收拾好行囊.備好馬匹和銀兩,送張老爺進京趕考.送到大路邊.兩人戀戀不舍,夫人望道老爺,兩眼含淚道:“這一路路途遙遠,山高水長,你定要萬分小心“。   老爺回道:“夫人請放心,到了武昌府,沿途盡是官道,每隔一段路程又有驛站,你就放心吧.   “夫人眼睛紅紅的,又說道:“家裡有我,一切你放心,我們是窮讀書,寒門出生,此番一去,若能得中,即用最好,也能早些報答鄉親們的恩情“.   老爺答道:“放心,一切依夫人便是。“   二人揮淚而別。   張聯奎騎馬向武昌疾奔,不日來到,黃鶴樓下.黃鶴樓乃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見有不少遊人在此遊玩.他將愛馬寄於山腳下的驛站,讓驛站管事,好生喂養,自己計劃在此休息一晚,便訂好房間.此時約摸申時,他便走出驛站,拾級而上,來到蛇山之巔.映入眼簾的是“天下第一樓黃鶴樓“.黃鶴樓四套八邊形體,木質結構.樓外有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築環繞.此時,日已偏西,初春的陽光灑在這金碧輝煌的黃鶴樓上,熠熠生輝。張聯奎進得樓內,拾階而上,來到頂樓,望著滔滔江水向東奔流.逆流遠眺,水天一色,又似無數的,灰白色峻馬從天上奔騰而下,浩浩蕩蕩滾滾而來。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思及平生之際遇.便有感而發:   黃鶴一飛空,白雲天際中.一江流似練。處處有哀鴻.   張聯奎回到驛站,已是掌燈時分.   第二天一早,使繼續趕路,這些天風歺露宿很是辛苦,雖是開春,越向北走,天氣越冷.歷時近近兩個月,   這天終於到了京城.張聯奎找了間客棧,住了下來.離會試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張聯奎更加用功溫習,現在天氣也一天天轉暖.街邊園林的花草樹木,也慢慢抽枝散葉.李樹有的已經開花,桃花含苞待放。北方的春天到了.張聯奎內心深處   在萌動,春天是希望的季節,我的春天也該到了.   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舉行第二場在十二日舉行.第三場在十五日舉行,三場所試項目,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每個考試所十分小,叫單問.每個考生在進去前先搜身,每人發三根蠟燭,進去後房門馬上封鎖,考生在裡麵答題,晚上也在裡麵休息。   正式考試的時間終於到了,全國各地會集到京城的考生,都來到了考場,在主考官的主持下完成考前的規定要求,一一走向各自的單間。   張聯奎也在自己的單間裡,書寫自己人生中最壯麗詩篇.   三場考試結束,張聯奎走出考場.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就回到了客棧休息.   在等待放榜的這些日子裡,張聯奎是徹底的放飛了自己,哪裡熱鬧就往那裡去,什麼帽兒胡同、南鑼鼓巷.紫禁城前門街逛了個遍.   到了放榜的時候,張聯奎終於金榜題名。戊辰會試進士,殿甲五十八名,即用.調任山東青州府博山縣知縣。   欲知後事,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