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個多月,這天張知縣正在衙內翻看近些年的卷宗檔案。忽見劉瑾泉跑來報告:“老爺,我父親和太老爺他們到了。“張知縣大喜,忙起身到衙門口相迎。隻見接家眷的馬車剛到,劉知事正忙著扶老太爺下車。張聯奎快步來到車旁,邊走邊吩咐安排家宴。夫人鐘氏看到老爺喜極而泣:“老爺一向可好!“張老爺忙扶夫人下車。兩位公子和小姐也都下了車,可不見幼子張家芹。張老爺預感有事,望著家人和劉知事。夫人又哭了,張老爺忙說:“先回衙內後堂再說。“ 一行人來到後堂,張知縣轉身對劉知事道:“感謝老哥不辭辛苦護我家眷來博山,等下你和嫂夫人一起來用歺。你先回家見嫂夫人,她也四月未見老哥了,嫂夫人是望眼欲穿。“劉知事說道:“那好,我去去就來。“ 劉知事他們走後,張知縣得知,原來在他進京趕考一個多月的時候,幼子家芹便得了重病,不幸早夭。張知縣是心痛不已。 安排好家眷,張老爺又來到老太爺張克孝的廂房拜見父母。老太爺說道:“凡事有得有失,你一路走來不易,遇事要看得開,你派去接我們的劉先生真是不錯,事無巨細想的周到,真是難得。'張老爺道:“父母這一路辛苦了,孩兒不孝,不能一路侍候!“老太爺說:“也不算太辛苦,來時先坐船,一路從興國到富池口,再從富池逆江而上到漢口。這才改坐馬車到博山。“正說著,劉知事和劉夫人到了,先拜見了太老爺和太夫人,又拜見了夫人鐘氏。這才坐下來聊些家常。暫且不表。 話說有一天,張知縣劉知事父子和李捕頭外出。此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到處是鶯歌燕舞,好一派祥和的氣象。說是出來踏青,一行人來到離城不遠的九龍峪紅葉嶺,嶺上有座楓林禪寺。寺中的住寺方丈聽得縣老爺要來,便親自到山門來迎。張大人見住寺四十多歲,額闊耳垂,滿麵紅光。住寺方丈法號幻慈。幻慈方丈領著張大人一行參觀了大雄寶殿,送子觀音殿。在送子觀音殿傍還有兩間密室。 出得密室,張大人和劉知事就隨幻慈方丈來到方丈室,方丈甚是殷勤,先是泡了一壺好茶,又拿來水果和點心。張大人道:“幻慈方丈,寺院打理井井有條,香火旺盛,方丈治理有方啊!“幻慈回道:“哪裡,哪裡。托縣老爺的福,縣泰民安,一派祥和,方可百業興榮。“ 張大人望著方丈,見方丈說話點水不漏,善於奉承。隻是淡然一笑。不意間,見方丈腰間有一玉佩,似曾相識,一時記不得在哪裡見過。喝過茶後,張大人和劉知事就起身告辭。一行人出得寺來,就向山下走。其實張大人這次出來有一些心事。 張大人邊走邊問劉知事:“劉老兄,我在查閱往年案宗的時候,發現紅葉嶺楓林禪寺發生過一樁命案,為何不了了之呢?'劉知事回憶道:“說起這個案子我有些印象,在四年前的秋天,有個外地來博山做珠寶生意的客商。好象姓朱,對叫朱方貴。他在來博山的路上,在楓林寺借宿。因秋天層林盡染,風景極佳。朱老板留連忘返,不意在後山因貪景色,失足掉下懸崖而亡。“ 張大人忙問:“可曾聽說有何財物。“劉知事回道:“不曾聽聞。“張大人說:“我在查卷宗時,還查到,後來朱太太來收屍時,說丟了不少珠寶,其中還有一塊帶特殊花飾的玉佩,一共有兩塊一模一樣,朱太太身上的那塊玉佩在案宗留有圖案。“說到此,張大人心中一動,不再言語。 一行人又走了一段路程,便在山腳下的涼亭休息。張大人問:“你們知道楓林寺為何香火鼎盛?'李捕頭回道:“聽說送子觀音十分靈驗,隻要在密寶住上一夜,十之六七就能懷孕,故而香火旺盛。“是呀,張大人心想,可剛才看了密室,室內隻有一床,室內連窗戶也沒有,房門是來求子的香客從外鎖上的,難道送子觀音真這麼靈驗?這定有蹊蹺。 回到縣衙,張知縣留下李捕頭。待眾人走後,張大人要李鋪頭去怡紅院找兩個小姐,如此這般安排。 第二天,兩位小姐和兩位衙役扮成兩個有錢家庭,坐著轎到楓林寺拜送子觀音,來求子了。好在兩位小姐都住進了密室。 次日一早,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張大人和李捕頭帶著十幾名捕快,快速的來到楓林寺,叫開寺門,沖進了大廳。張大人叫李捕頭把幻慈和寺內的五名和尚全部帶到大雄寶殿。 張大人端坐在堂上,不多時眾人帶到。張大人大聲喝道:“所有和尚把上衣脫了。“和尚們不知所為何事,隻得照做。隻見兩個和尚的背上有紅色油漆。 張大人冷笑一聲,令人把這兩個和尚挷了。又令人把那兩位小姐帶來問話。兩位小姐就跪下回道:“昨夜在密石裡睡下,到了下半夜,床下的地板有響動,隻見一個和尚鉆了出來。嘴裡嘟囔:送子來了。……我就按吩咐在其背上留下了印記。 張大人怒喝道:“把這夥淫徒都挷了。'眾人一齊動手,把這些和尚,一個個捆得嚴實。張大人盯著幻慈,一步步走近,一把扯下他腰間的玉佩。冷冷的問`道:“幻慈,你還記得四年前的朱方貴朱老板嗎?“幻慈聞言,滿臉驚恐。張大人威嚴說道:“你也無須抵賴,這塊玉佩原有一對,世上近此一對。另一塊在朱夫人身上,衙內的案宗上有朱夫人那塊玉佩的印圖。隻要對上圖案,你就是謀財害命殺死朱老板的兇手`。 張知縣又對李捕頭說:“搜查整個寺院,把所有財物一一登記造冊,全部充公。把這些禿驢全部打二十大板,關進死牢。擇日候審。“ 眾人立即行動,一切辦妥後,押著犯人回衙。 真是: 為人莫做傷天事,世道輪回應有時。 作惡多端終須報,孰知來得早與遲。 欲知後事,請聽後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