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何去何從(1 / 1)

魚遵看錯了楊翀,奪下長安後,楊翀可沒有耽於享樂,而是立即投身到了戰後建設以及擴軍的工作之中。   在這個時代,隻要你有錢糧,有名望,兵馬是從來不會多缺的,長安保衛戰一結束,楊翀的威名震於關中,四方豪傑來投效者不知幾何,還有大量流民軍也開始轉投楊翀的麾下。   到七月中旬的時候,楊翀已經擁眾二萬,騎兵千餘,對外號稱十五萬大軍,但就其真正實力而言肯定是遠低於紙麵數據的,楊翀的軍隊大多都是臨時征募的流民軍以及投降的趙卒,這些人作戰經驗不足,士氣不高,忠誠度更低,所起的作用不過是震懾而已。   楊翀手裡真正稱的上精銳的,隻有由楊氏部曲和義軍改組,經過長安之戰鍛煉的三千步卒,以及呼延毒原先所部和收編的一些羯趙軍中胡人組成的五百騎兵。   但就這些兵馬,足可以震懾關中了,畢竟麻秋王朗兵敗後,關中本地的勢力大部分說是土雞瓦狗也不為過。   在這種時局背景下,未來的戰略發展自然就成為了首要的議題,究竟是繼續推進,做大蛋糕,還是先穩住長安穩步推進也成為了擺在楊氏眾人麵前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將軍,仆臣以為如今大戰過後,滿目瘡痍,長安百姓十不存一,如今正是招攬流民,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長安被圍半年有餘,已經誤了農時,此時不組織百姓搶種,隻怕來年長安必有大饑。”   原紹雖然已經有些被楊翀冷落,但名義上還是家臣第一人,率先出列向楊翀勸諫了起來。   楊氏的家臣大多也都是這個意見,他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隻想守著楊氏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什麼關中乃至天下,他們是不敢奢望的,能勉強守住長安已經是意外之喜,如何還敢奢望更多。   楊翀聞言微微蹙眉,他沒想到居然這麼多家臣想要偏安,不過想想也可以理解,這幾月圍城下來,不少家臣都已經精疲力盡,自是不願意在沙場用命,若是不動兵戈,他們便可以在長安享受勝利的果實,如此取舍之下他們的選擇自然不言而明。   “杜公的意思呢?”   楊翀看向杜洪,出言詢問道,杜洪的位置在諸將家臣之上,跪坐在楊翀身側,地位之尊崇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將軍,原子興這話倒是也不無道理,長安才遭戰亂,又逢大疫,是得要與民休息的時候了,要我看不如先行罷兵,修整一年,待到明年開春再行征伐尤不為遲。”   杜洪也是主張持重為先,打仗是要死人的,杜氏的部曲已經在王朗對長安的圍攻中折損很大了,若是再行征伐,那就真剩不下什麼人了。   “將軍,關中豪傑亦未可輕啊!”   幾個家臣也都紛紛應和了起來。   楊翀聞言神色微滯,看樣子家中家臣們已經頗為厭戰了,念及如此他心中也不由得有些動搖,現在掃蕩關中自然有現在的好處,可壞處也不小。   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對外擴張,順利倒還好說,萬一不利,隻怕到時候長安都保不住,此外,如今長安一戰摧二虜已經讓天下豪傑側目,若是他動作太大,難保不會引來其他勢力的乾涉,不說其他的,就是涼國便已經遣使前來索要好處了。   就在楊翀舉棋不定時,一聲暴喝傳來。   “要我看,凡是言不戰者都當斬!”   眾人都被這一聲斷喝所驚,紛紛扭頭向聲音的源頭望去。   隻見一個身著灰袍的少年站了起來,闊步走出隊列,然後拱手朝著楊翀一禮,正色說道:“今日擊破王朗麻秋二賊,關中豪傑無不側目,百姓無不翹首以待將軍,若是此刻不能興王師一舉復關中,反而坐困長安孤城險地,既傷關中百姓之望,又是置自己於四戰之地,豈是智者所為?”   杜洪有些不滿的望著這少年,也大概認出了此人,此人便是楊氏近來冉冉升起的軍界新星,朱肜。   外寨一戰讓朱肜一戰成名,後來擊破麻秋王朗時,朱肜斬殺趙將三人,被楊翀順勢提拔為了幢主,幢主在楊氏部曲中妥妥的高級軍官了,更何況朱肜如今指揮的還是楊翀的嫡係部曲。   也正是這個原因,楊翀甚至特許了朱肜出席隻有核心家臣才能出席的關於本家未來的軍議。   “小兒無狀,你雖然有些勇武,但如何能知道這些大事?何敢如此插話?”   杜洪的鐵桿張先立即出言罵了起來,他年歲比朱肜長,自詡比朱肜戰功更多,如今卻與朱肜並列而坐讓他心中極為不平,當即出言斥責道。   見兩人要掐架,杜洪猛的咳嗽了一聲,給張先遞了個眼神過去,張先這才作罷,隻是狠狠的看了朱肜一眼就不在言語。   比起張先的魯莽,杜洪老練的多了,他和顏悅色的對朱肜開口問道:“朱將軍久在行伍想來不知道這治理一城之地的難度,我且問你,若當真要收復關中,大軍靡費的糧草輜重從何而來?難道要從百姓口中奪食嗎?再說,如今長安人口逃逸,不足昔日之三四之數,若是戰勝還好說,若是戰敗,兵員補充又從何而來?”   “杜公此言差矣!”   朱肜卻絲毫不懼,針鋒相對,大聲說道:“我聞昔日衛霍用兵所重不過‘因食於敵’四個字,長安疲敝這是事實,但其餘諸郡卻未見得疲敝反而因為二胡圍困長安,導致商旅百姓多往逃奔,今我往取,得其輜重糧秣,不僅大軍糧草之難立解長安也可以以他郡之糧補足,一舉兩得,如何做不得?”   杜洪倒是沒想到朱肜會這麼說,頓時有些不悅說道:“那若是敗了呢?關中豪傑豈能輕視?如今士卒多為新募,戰力低下,關中又多堅固城,萬一落得二胡的下場,隻怕如今大好局麵又會毀於一旦!”   “未言戰先言敗,豈非是自擾軍心?”   “狂妄!”   朱肜的話激起了杜洪一派的人的憤怒,不少人已經指著朱肜罵了起來,楊翀眼見局勢要失控,連忙用手中的環首刀重重杵地,沉聲警告道:“軍議隻有政見之別,不可言及私仇!”   楊翀發話眾人這才稍止,但為究竟是維持現狀還是積極進取又爭做了一團,武將都是希望積極進取的,戰爭可以建功立業這沒什麼好說的,而文臣則都是希望先消化勝利的果實,畢竟這場勝利來的還是太僥幸了。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斥候快步入內,將一封急件遞給了楊翀。   楊翀看到上麵熟悉的雞毛標記,連忙接過來瀏覽了起來。   未幾,將木牘放下,用平緩的語氣對著家臣們說道:“叔父和呼延毒已經在長門亭再破二虜,斬麻秋二子,如今已經班師回還,二虜於長安已經再無威脅!”   家臣們聞言都大喜,紛紛交頭接耳的交談了起來,麻秋王朗兵敗後並未徹底潰散,而是收集潰軍萬餘合兵屯於長門亭,或許是還想有所作為,一直在長門亭待了半個月。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楊翀當然不會允許他們在此處窺視,便令楊集、呼延毒率兵八千前往討擊。   這八千士卒多是新募的流民和農夫,楊翀對於他們的戰鬥力還是有些懷疑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過事實證明長安之敗過後,麻秋王朗兩軍的脊梁已經被打折了,哪怕麵對楊集、呼延毒率領的並談不上精銳的兵馬都難以招架,被打的潰不成軍,麻秋的兩個兒子也被擒斬。   長門亭之敗算是徹底把麻秋跟王朗的野心打的粉碎了,二人再不敢在關中停留,收集為數不多的潰兵後就向關東逃亡,當然,二人本就有矛盾,兵敗後矛盾更是激化。   麻秋的狠毒這個時候就展現了出來,他以冉閔的“屠胡令”為借口,居然設計坑殺了王朗麾下殘存不多的羯兵,讓王朗徹底淪為了光桿司令,麻秋甚至還想收殺王朗,幸虧王朗機警,帶著護衛星夜出奔,前往襄國投奔石祗。   而麻秋則收編了王朗的軍隊,準備前往鄴城投奔冉閔,可惜他的行蹤被楊翀的斥候偵得,旋即又被苻蘊所獲。   苻蘊當然不會讓冉閔增加力量,於是秘密傳信苻洪,苻洪便讓苻雄半路伏擊了麻秋,麻秋全軍覆沒,本人也被苻洪活捉......   麻秋跟王朗的事情,楊翀管不到了,畢竟他們已經逃去關東了,但長門亭之戰的結果算是徹底讓楊翀下定了決心,如此看來,關中的所謂豪傑隻怕也是菜雞互啄,或許自己真是高估了他們呢?   念及如此,楊翀便力排眾議,在軍議上宣布:“我意已決,光復關中刻不容緩!大軍休整一月,下月出兵!”   就在楊翀下定決心出兵的時候,另一個好消息也傳了過來,那就是一直在南方遊擊的鄧羌送來了書信,已經帶著千餘兵馬前來與楊翀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