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刻苦攻讀(1 / 1)

從落魄到教授 教澤 2478 字 2024-03-18

因為我是本校教師,讀研期間要承擔少量教學任務。張建達老師為了照顧我,隻讓我承擔一部分實驗教學工作,我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生學習中去。   我雖然是教師,但此時更是學生,我要自律,要用學生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堅持參加研究生集體活動,按時進教室聽課,課上認真做筆記,並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最難的課程是外語,由於年齡大了,口語和聽力都反應遲鈍,但我堅持每天早起朗讀,晚上聽錄音,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   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我的外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明顯的證明是我研究生畢業後,能到一個外語學校兼課,課堂上尚能流利的說外語,能清晰透徹的給學生講語法知識,學生們還以為我是專業外語教師。   讀研期間,最大的收獲是每天不斷接觸新的知識,每天近距離接觸學識淵博的專業教師。   天天與年輕的同學們在一起,覺得自己年輕了很多。   課程學習主要在研究生的第一年,有十幾門課程,我都順利通過了考試,並取得了較好成績。   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我的導師就與我討論畢業論文的事。   我的科研方向心中早有打算,一定以小麥為研究材料。   我在農村生活多年,深知農民生活的艱辛。作物產量低,糧食不能滿足生活需求。從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有個願望,一定要盡自己所能,改善人們的吃飯問題。   袁隆平先生曾在采訪裡,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他說:“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扳倒一個國家。”   吃飯是日常生活的首要問題,常言道人是鐵飯是鋼,隻有吃飽了才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向導師提出我的想法,導師非常支持我,也很欣賞我的決定。我和導師商議後,決定先從小麥施肥問題著手。   肥料有硝態氮和銨態氮兩種形態,硝態氮對作物是安全的,但價格昂貴;銨態氮價格便宜,但施多了對作物有一定傷害。當然也有硝酸銨肥料,價格也很昂貴。   我的研究內容是兩種形態氮肥,在氮素代謝變化中的差異,特別是銨態氮對作物傷害的臨界點及傷害原因。   研究生課程考試一結束,我就進入實驗室,開始了我的課題研究。從此,我早出晚歸,周末也不休息,基本沒有暑假,寒假隻休息過年的幾天,最晚正月初六就進入實驗室。   為了觀察小麥施肥後的代謝變化動態,我在學校四號樓前麵左邊的實習園地裡種了小麥,長大施肥後,我幾乎每天都到地裡去觀察、管理,細心做記錄。   於銘豪教授的辦公室在四號樓,他從樓前走過時,總看到我在小麥地裡。那時我和他還不熟,我認識他,他還不認識我。   他是小麥專家,對研究小麥的人自然有興趣。有一次,他看到我在地裡,走過來詢問我是哪個專業的研究生,研究什麼內容,怎麼研究的,什麼時候畢業等,我一一做了回答。   從此,我和於教授成了知心朋友,每次見麵後,總要聊聊科研上的事。   我研究生一畢業,他就從他的大課題中,分出了一部分內容讓我做,並劃撥給了我充足的經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有這筆經費支撐,我不僅通過研究發表了幾篇水平較高的論文,更為我以後進行科研奠定了基礎。   我要感謝於銘豪教授對我的幫助。   於銘豪教授是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SD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團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長期從事小麥栽培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和實踐,係統研究小麥產量、品質生理和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持國家級課題多項,並多次獲獎,為我國小麥連續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讀研期間,導師讓我參加了兩次全國學術會議,一次在鄭州,一次在天津。使我了解了最新學術動態,領略了前沿學術成果,提高了學術視野,培養了學術思維和創新能力。   我把自己的實驗結果總結、分析,撰寫發表了幾篇有一定價值的學術論文。後來,這幾篇論文被許多同行引用,我的科研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通過整整兩年的實驗室研究,我撰寫的畢業論文順利通過答辯,並取得碩士學位。   我覺得讀研是一個科研訓練的過程,使我深深體會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意義。   這個訓練過程使我在項目選題、查閱資料、實驗設計、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撰寫論文等各環節培養了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上更加全麵和科學性,使自己對科研產生了濃厚興趣。為自己後來能默默地沉浸於教學科研中,對官場、金錢的誘惑毫無興趣,也為自己後來晉升為教授和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