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不知循著清水河在米店和私塾之間來回走了幾遍?幾百遍?幾千遍? 當年不過十幾的小孩子已經二十出頭了。 四月份,草長鶯飛,正是好時節,李書達和李江二人在張懷民的建議之下參加了府試。 不出意外,兩個眼界和見識以及知識都具備的孩子順利完成府試,考取童生。 米店和李河家熱鬧了些許。 又幾月,兩人並肩參加院試,考取功名,稱生員。 這一日,二人共同在私塾學習,李河和李大米共同而來,帶著幾條肉,拿著幾隻禽畜,又帶了許多大米來拜謝張懷民。 張懷民也沒有推辭,欣然收下了。 後幾年,兩人參加鄉試,鄉試時間固定在秋季,故又稱“秋闈”,鄉試算是到了真正考取功名的階段上。 鄉試會場設在省城中的貢院內,提前幾天,李大米和李河便安排好了家中事務,帶著二人趕路去省城。 貢院分割成許多小院子,每個小院子又分成許多小房子,稱號舍。 每排號舍有門,門額懸掛粉牌,上書字號。字號來源用於《千字文》中的字,但避諱“天”、“玄”、“帝”等稱號。 號舍既作為考生答題的地方,也作為考生休息的地方。由於空間狹小,考生晚上需要屈膝而臥,故民間戲稱其為“鴿籠子”。 考試期間,考生便在其中度過,吃喝拉撒皆在其中解決。 考場後放一隻糞桶,供考生大小便,高溫之下,臊臭難耐,蚊蠅亂飛,身處附近的考生實屬煎熬。 故而靠近糞桶的號舍叫做“臭號”受到考生們的排斥。 其次還有一處便是靠近做飯地方的號舍稱“火號”也不受歡迎。 進入其中,可以說是提前宣布了考試的結果,曾有一位成績超群的考生,因為坐在“臭號”中考試,被氣味熏得發揮失常,不但沒有考中,回家後還大病一場。 故而,選擇號舍有“搶號”之稱,考場龍門一開,早準備好的考生急忙往裡沖去,將站位置用的空考籃放在號舍桌子上,這號舍便有了主。 龍門大開,李書達和李江常年在家和私塾之間來回反轉,也練就了一副好腿力。 但來考試的考生又有誰不是這樣的? 故而即便是胖乎乎的李江也發揮最大的體力向裡沖去,龐大的體積反而占據不少優勢,沖勢異常兇猛。 未出意外,李書達跟在李江後麵,一起搶了個隔壁的位置。 離糞桶和做飯的地方不是很遠也不是很近,算是絕佳的好位置了。 離糞桶和做飯的地方太近顯而易見的不好,但離得太遠也不行,上個廁所都要跑老遠,飯菜運到這裡也涼了。 對於前幾次府試、院試,考上的人大有人在,但到了鄉試,便進入實實在在的全省人才中海裡挑針一樣了,再中的幾率便小了許多。 李家莊所在的縣稱為粟縣,縣在省城之下,粟縣有縣誌稱《粟縣誌》。 縣誌是用來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物、物產等專書。 《粟縣誌》載明帝四年,粟縣李大米之子李書達、李河之子李江鄉試考取舉人,其中李書達考取解元。 李家莊沸騰,米店和莊主家集滿了來道喜的人,李大米、李河笑的臉皮抽搐,但心中依舊喜悅。 次年二月,各省鄉試中試的舉人入京參加會試。 會試,由士子會集京師參加考試而得名。又因是在春季由禮部主持,亦稱“春闈”、“禮闈”。 由於李家莊離京城太遠,李河、李大米二人並未隨行。 二月已到,李書達、李江二人帶著包裹到了京城,同國子監的監生一同參加會試。 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 李書達被分到第一場,李江被分到第二場。 初八日,考場口 “書達,別緊張,以咱們這肚子裡的墨水,考個貢士簡簡單單。” 近幾年的考試,李江倒是瘦了不少,但那大肚子依舊。 幾年下來,李書達個頭竄高了不少,樣貌也俊朗了些。 “嘿嘿,你這肚子可不是墨水,而是油水吧。” 李書達撇著李江的大肚子說道。 今年來,二人共同趕路,共同學習,又是粟縣唯二考取舉人的,兩人關係日益親密,似親兄弟一般。 “嘿,你小子,這叫宰相肚裡能撐船,你倒是不緊張,還有閑心看我這肚子。”李江捧著大肚子說道。 旁邊眾人也紛紛交流著。 “嗬,就你們這些鄉野土鱉,還考個貢士簡簡單單?” “不過是走了運才考上的舉人,還不知足?” 旁邊國子監的人聽到二人的對話不屑說道。 “看你這樣式是國子監的吧?倘若國子監全是你這種人,那這貢士對書達來說確實是手到擒來了。”旁邊李江聽到那人講話大聲反駁。 “嘿,你這土鱉……”尚未說完,一群人國子監的人便帶著他離開了。 隨說他們中大多數都看不起他們這些來自下麵的舉人,但也不會這種自掉身價的嘲諷,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丟臉的。 “嗬,朋友,別跟他們這些人見識,不過是我國子監的害蟲罷了。”一位錦衣玉服的男子帶著一把扇子與李書達和李江交談著。 看樣子並無任何低視,反而顯的很平和。 “放心,我們並沒有與其見識。”李書達平視著那男子,眼神平靜。 “這時候也差不多了,我看你也要參加會試,不如你我一起進去吧”那男子微笑著打開扇子邀請,好不飄逸。 李書達並未拒絕,和李江道別後便隨那男子進去了。 …… 幾日無事發生。 十二日,李江在李書達的送別下進入了考場。 值得一說的是,李書達在和那男子交流中發現二者興趣相投,便互報字號,成為朋友。 錦衣男子名為沈逸飛,乃是京城沈家小公子,其上表姐便是那皇宮中的一位妃子,家中又有許多在朝廷為官。 這日沈逸飛同樣來到送李江,兩者關係也逐漸加深。 若說堂堂沈家小公子為何會對二者如此,一方麵是見李書達、李江二人談吐不凡,其次是他本身就喜歡與人交友。 後麵在深入了解後才發現李書達和李江能力驚艷絕絕,很對他胃口,便與其交友。 看似滿漫長的考試真正參加進去,卻感覺如此迅速。 不久,李河也結束考試出來。 會試完等放榜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沈逸飛看二人住在客棧便邀請他們去沈府自己的房子去住。 二人已經將沈逸飛當作真正的朋友,倒也沒有拒絕。 沈府對於二人如同一處小城池一般,李河的李家房子放在這裡簡直算不得什麼了,即便是見多識廣的李書達,李河二人也一番震驚,站在沈府一處門前看著下巴仿佛要掉到地上一般。 沈逸飛拿著他的扇子微微敲了敲站在門口發呆的二人,微微笑著。 “嘿嘿,怎麼樣,咱這家境震驚到了吧。”放開了的沈逸飛也開起了玩笑。 平常在自家人眼前,他是沈家小公子,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規矩,即便在外人眼裡也要立著個人設,免的在外麵被嘲笑。 但在李書達和李江麵前卻沒有這些要求,他們二人內涵極其豐富,為人也大方,飄逸,是他想成為的人,跟他們一起盡可以流露自己的內心。 “走了,進家門嘍。”沈逸飛用手將二人的嘴和上拉著二人進了家門。 想象中惡仆攔路瞧不起的門路並未出現,仆人看到沈逸飛便開了門,三人很順利的便進去了。 畢竟主子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這些仆人可以隨便打聽的。 進入了沈府大門,二人下巴不自覺又掉了下來,眼睛不爭氣的左右看看,顯然一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情形。 倒也不怪他們,雖然二者出身都不算太差,但要說出身高也還差著十萬八千裡呢。 不過一會兒,兩者便到了沈逸飛的住處,是一片大院子,有的是地方給李書達和李江住。 後麵一個月的時間裡,三人也不曾去讀書而是在沈逸飛的帶領下四處瀟灑,他們曾經登上城墻,與高樓處對月飲酒;也曾去河邊柳樹下吟詩作樂;也曾專門等了個下雨天,打著油紙傘,尋了處湖心亭對弈,李江對著兩人的棋術喋喋不休的點評引起二者大叫“閉嘴”,觀棋不語真君子。 反正是撫琴、焚香、聽雨、品茗、酌酒、對弈、尋幽、侯月、蒔花、讀書、書法等雅事做了個遍。 甚至還去了一處青樓,和花姬們對詩。 古代青樓並不全是世俗所言的淫穢之地,反而是許多文人墨客才會去的高雅之地,其中美姬大多數皆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之人,大多賣藝不賣身,騷人進入其中,聽曲作樂,好不快樂。 瀟灑一個月餘,無論沈府還是外人皆對三日有些不滿,這對他們來說明顯不符禮儀。 但三人卻更加逍遙自在,甚至心念都異常通達。 …… 放榜日終於到來,李書達和李江穿著沈逸飛給他們買的衣服和沈逸飛站在一起緊張的看著正在貼的幾張紙。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即便三人都有底氣能有個好名次,但真正到了時候心跳加快,仿佛要跳了出來。 《粟縣誌》明帝七年,有才子李大米之子李書達,李河之子李江登榜,會試考取貢生,有大誌。 沈逸飛同樣榮登會試大榜,甚至考取第一名會元。 值得一提的是,李書達參加會試那天嘲諷的人也在,看著榜上無名,直呼不可能,對此,三人也不過微微笑笑,未起什麼波瀾。 京城裡對沈逸飛等人有些不滿的人皆閉上了嘴。 其他人直誇沈家又出了一個大官,這大族的繁華不出意外至少能再延續個百年。 會試不過二月便到了殿試,這期間,三人皆沉下心來沉浸在聖賢書中,為殿試做最後的準備。 兩個月的時間飛速而過,三人皆著都穿著提前準備好的衣服,沐浴、焚香,敬畏的等待這一刻的到來。 這一天終於到來,禮部眾人帶著幾日進入內閣,由明帝出題,眾貢士在尚書監考下完成試卷,由文官和陛下共同鑒定。 一起闡述觀點,最後由陛下決定。 並在其中帶著部分收到陛下賞識的考生進入大殿,拜見陛下,由陛下出題考問。 三人先後被叫去了大殿。 在多番詢問下來,陛下微微點頭,麵露笑容,對著臺下眾多層層篩選下來的國家人才很是滿意。 這些人才不出意外都會在未來進入大殿成為他臣子中的一員,為他的國家出謀劃策。 眾人完成答題便隨著禮部離去,等待著皇榜的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