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令狐興晟(1 / 1)

晚唐餘暉 雪地貓熊 4159 字 2024-03-19

延綬也就罷了,兩人為嫡親兄弟,而且延綬自幼習文,無論是在軍營中參知軍機,亦或是留在肅州處理政務,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延嗣就麻煩了,不光是因為其人頗為驍勇,這點倒不需在意。   而是因為前世,張淮深死因之謎,碑文中有句“豎牛作孽,君主見欺,殞不以道,天胡鑒知。”   “豎牛”一詞,出自《左傳·昭公四年五年》,講的是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與庚宗婦人所生之子,號曰“牛”,官為“豎”,稱“豎牛”。   後來,叔孫豹病重,豎牛餓死其父,殺掉嫡子,立叔孫豹庶子繼承權位,自己做相,以便於操縱,但隨後被叔孫豹庶子所殺。   而後世根據這兩句碑文,推測張淮深之死與其庶子張延嗣、張延思有關。   就是這點記憶,讓張延禮對兩位庶弟的感情頗為復雜,對他們仍帶幾分防備。   “兄長。”   又是一聲呼喚,讓張延禮回過神來,看來張延禮剛才的沉思讓幾人頗為詫異。   “多日不見,想不到如今汝等皆來。”   張延禮打了個哈哈,把剛才的愣神應付過去。   “延綬、延嗣,汝等來的正好。”   “如今肅州官員短缺,延綬正好處理州內政務,能解肅州官吏短缺之難。”   “至於延嗣,不如先入軍營,先為親兵,待立功後,再行安排。”   張延禮揮手間將兩位兄弟安排妥當,剛剛思考片刻,他算是想明白了,連慕容渾這樣的吐穀渾酋長和回鶻降兵都敢用,何況是自己的兄弟。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躲避就能免除的,應該一視同仁,人盡其用,隻要自己足夠強大,即使前世張淮深之死真與張延嗣、張延思兄弟二人有關,這一世,有自己的在,他們也生不出二心,翻不出什麼花來。   “謝指揮使。”   “謝刺史。”   不同的稱呼,卻是張延禮身上兩個不同的職位。   “此刻非在軍中,稱呼我二兄即可。”   “但軍中、府中,需盡心做事,不可因身份有所疏忽。”   “否則,某不留情麵,按法處置。”   張延禮繼續說道,先把醜話說在前頭,免得後麵處理起來太過難堪。   “好了,此刻不在軍中,不必像訓練軍士一般。”   安再晟打斷道,不想在此多言,而張延禮也順勢結束了這個交談。   接下來,墨離軍入城,張延禮將安再晟父女與墨離軍安排妥當。   而他兩位弟弟,同樣做出了安排,張延綬目前年幼,不敢給他具體的職務差遣,隻是在刺史府內處理文書事宜,雖然繁瑣,但是具體事務不少,接觸到的事情也多。   至於能到哪一步,看他自己的悟性了。   而張延嗣,更簡單,直接交給安敬思統領,作為張淮深的庶子,張延禮的庶弟,不可能從大頭兵走起,也當個管理三個小隊的中隊長,不算啥官職,但也能管理十來人,同樣看後續情況再行安排。   但是軍中頗為危險,張延禮自己的親兵又是精銳,幾次作戰,都是將親兵作為核心力量做最後一擊,危險程度並不低。   但也沒太好的去處,軍中哪有不危險的,安敬思等人均知他的身份,若是如此,他仍遇危險,隻能說造化如此。   而安排好兩位弟弟後,張延禮才有空召集沙州而來的官員,為首一人正是安再晟提到的令狐興晟。   “堂下何人。”   張延禮居高臨下的問道,頗有些壓迫感。   “河西節度營田判官令狐興晟。”   令狐興晟對答倒是不卑不亢,營田判官也是節度使所兼營田使的屬官。   “可知兵事。”   “不知。”   “即不知兵事,何言遣散兵士。”   張延禮雖認可他的戰略,但也想探探下他的底,故而言語頗有壓力。   “某雖不知兵,但知農桑。”   “若農時出兵,雖勝猶敗。即使獲勝,來年無糧,則所損傷者比戰死者更多。”   “故而需勸農桑,不可戰時出兵。”   “而回鶻亦需提前準備牧草,以備牛羊過冬。”   “此時已近秋末,回鶻多歷大戰,人馬疲敝,不會在此刻入侵。”   令狐興晟對答如流,看來思慮良多,早有準備。   張延禮滿意的點點頭,令狐興晟雖然不是什麼名人,也非大家族出生,但表現讓張延禮非常滿意。   而其之前擔任的營田判官也是實職,多歷事務,不是誇誇奇談之輩,說明所做所為也得到張淮深認可。   自唐設置節度使以來,通管軍政,其中節度使、副大使知節度事、行軍司馬、副使、判官、支使、掌書記、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同節度副使十人,館驛巡官四人,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親事各一人,隨軍四人。   節度使封郡王,則有奏記一人。   節度使兼觀察使,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兼安撫使,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兼支度、營田、經略使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支度使復有漕運判官、巡官各一人。   而目前張淮深除了自稱留後,還兼支度使、營田使、押藩落使。   其中押藩落使,是朝廷授予管理境內胡部的官職。   而支度使、營田使則是藩鎮的民政事務,藩鎮都以軍隊為首,所以這些官職都由節度使兼任。   能擔任營田判官,實際上管理歸義軍境內營田具體事宜,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職位不算低,而且職責頗重。   “可願任肅州判官之職。”   張延禮直接拋出了手中最大的籌碼,這個籌碼不低,每州設刺史,刺史之下有長使和判官。   州判官在州內部,已經算的上三號人物。而且刺史之位由張延禮兼任,長史之位被許諾給龍菩薩,州判官是張延禮手中能任命最大的官職,實際上管理州內民政的第一人。   不過,唐末以來,軍隊為首,武夫位置高,文官地位低,實際上州判官的職務,在歸義軍內部地位並不算高。   “固所願,不敢請爾,願為刺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次,令狐興晟沒有推辭,引用出師表中名句來表明自己的忠心。   對於他而言,不是出自大家族,又不是武夫,很難出頭,張延禮給的橄欖枝已經是他難以企及的高度了,故而他直接表示忠心。   張延禮滿意的點了點頭,有了令狐興晟替他度田料民,管理州內事務,他可以完全解放出來,將精力放在軍隊訓練上。   雖然內政非常重要,隻打仗不種田,無論勝多少次,隻是越打越弱。   但若隻會種田,沒有一支強軍,那這田也隻是給別人種。   故而,軍隊為根本,內政為輔助,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不過,張延禮也不會一開始就全部放手,而是慢慢將政務轉移給令狐興晟,過程中考察他的執行情況,免得出現問題。   將諸事安排妥當,張延禮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大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