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代地4載(2 / 2)

  人口不足,尚且對於官員們來說,並非致命問題,不是影響他們在代地任職積極性的主要原因。

  畢竟長安朝廷那也知道代地的情況,哪怕賦稅上交得少一些,隻要賬目沒有問題,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過分苛責。

  最讓代地官員牙癢癢的,是時不時南下叩關,在邊地掠奪的匈奴人。

  那些匈奴人在漢匈之戰中被打痛了之後,學聰明了不少。

  他們明白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小股騎兵部隊的靈活性,在漢軍得知消息,並調動過來之前,就將村落和縣城劫掠完畢,快去離去。

  大規模的軍團作戰,那是根本不碰。

  匈奴人每次犯邊的軍隊人數,不會超過三千人,造成的威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畢竟三千輕騎兵,想要進攻代城以及大一些的縣城,都沒有什麼可能。

  但對於城墻薄弱,士卒裝備落後甚至沒有的小縣城來說,等同於滅頂之災。

  不過在代地為官的那些官員們,卻是在心裡罵起了娘。

  上頭沒管稅收多少的問題,但不會坐視匈奴犯邊啊。

  比起賦稅情況拉胯,治下縣城被匈奴劫掠過一次,那等同於政治前途全毀。

  大漢當下的統治思想偏向於黃老,因此你與民休息,輕徭薄賦,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隻是將匈奴拒之國門外是大漢的底線,底線被觸碰了,那任由你有誰充當關係網都不好使。

  人丁稀少,耕作難以恢復是代地困境的內因。

  匈奴犯邊,長期騷擾地方則是代地困境的外因。

  這兩個問題就如同大山一般,壓在代地上方,不將他們解決,代地想要高速且安穩的發展,根本是無稽之談。

  陳洛來到代地的第一年裡,在代城內待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兩個月。

  除了必要的節日,他需要回來拜訪問候劉如意,順便考教考教他在夫子處的學習情況,再在對方的央求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講上兩三回的《秦末英雄演義》。

  隻是最近自己有些卡文,沒有想好熊心、張耳、劉邦三足鼎立後,自己該怎麼編下去,好讓三家歸漢。

  比起曹操,熊心的逼格就低了太多,還不如黥布給劉邦造成的威脅大。

  但一路平推的話,又體現不出先輩篳路藍縷創業之艱辛,起不到對劉如意的教育作用。

  陳洛倒也不急,畢竟目前他講述的劇情還在“宴鹹陽扶蘇賦詩,使囚徒巨鹿用武”,一邊講故事一邊想倒也來得及,畢竟有原型以及三國作為自己的參考。

  何況他每次回到代城,不會待上很久,就需要去往地方上進行考察。

  實地了解過當地的情況,才能明白代地目前的困境。

  代地結癥不少,想要將“內因”和“外因”恰當地總結出來,陳洛怎麼可能沒有花費一陣功夫呢?

  不過他第一年的奔波是值得的。

  當發現問題之後,想要解決問題就比毫無頭緒的亂撞大運,要靠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