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曾國藩大辦湘軍(1 / 1)

太平軍圍了長沙,兵臨城下,大清慌了,危險!也顧不得防漢人了!   鹹豐病急亂投醫,開始允許各地辦團練,抵抗太平軍。   沒有辦法,太平軍無往不利,指不定哪天就打到北京,鹹豐帝向前任取經,讓地方大員搞民兵組織,給防禦加碼。   鹹豐也沒指望曾國藩就把事情給辦了,他向10個省的43位大員,同時發布了辦團練的命令。   這些人要麼是退休回籍的前高官,要麼是丁憂(守喪)在家的前大員,鹹豐普遍撒網,重點捉魚,搏一個成功率。   其實這時候,他對曾國藩是不怎麼指望的。   要知道曾國藩是有主子的,不是皇帝的忠犬,這時候還是個討人嫌的人。   曾國藩生於1811年,他比左宗棠大一歲,比李鴻章大12歲,比張之洞大26歲,收到皇帝辦團練的信件時,已經41歲了。   他出生於離縣城130裡的偏僻山村,爺爺曾玉屏性格豪邁剛烈,靠刻苦勤勞累積田地百餘畝,在當地很受尊敬。   父親還是本村第一名秀才,但他的起點上限極低,能中個舉人就是祖墳噴火。   曾國藩在父親嚴格教導下,四歲啟蒙,八歲讀完五經學寫八股文,他也就是考秀才不怎麼順利,從十三歲考到二十二歲,連考七次才過關。   他第二年就中了舉人,28歲中進士並進翰林院讀書,起點就是市高官級別。   進翰林院(中央黨校)有多牛逼,還沒去正式讀書的曾國藩,請縣高官辦事,隻需要遞個條子就成了。   他在北京城當官也異常順利,得穆彰阿提拔,“十年七遷,連升十級”,是北京官場的傳奇人物。   38歲時就乾到了正二品禮部右侍郎,有點相當於今天的文化教育部副部長。   曾國藩打一開始就是天才,學習能力異常強大,就是擅於偽裝。   賞識曾國藩升職的是道光,鹹豐剛上臺,曾國藩就跟他起了沖突,主要是上了篇《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當中有數落大清的地方。   曾國藩當著同事的麵,把奏疏念了出來,氣得鹹豐將折子怒擲於地,要問他的罪。   軍機大臣祁舊藻和季芝昌,替他求情辯解,曾國藩才逃過一劫,另轉任刑部侍郎,但鹹豐內心深處,始終是不太喜歡曾國藩的。   曾國藩對搞團練,一點把握都沒有,直到第二年1月26日,才離開家鄉見巡撫,商量怎麼弄。   曾國藩這個人,能說會道,好話說盡,壞事做完,他是大清的大功臣,力挽狂瀾,扶朽木而不倒。他也是漢人百姓眼中的劊子手,殺人狂魔。   石達開也收到了左宗棠的信,關於曾國藩的,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   曾國藩原名子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   他走通門路,被大清重臣看中,成為滿清貴族忠實走狗,升遷內閣學士,兵部侍郎和禮部侍郎。   鹹豐二年(1852年),他奉命前往南下主持鄉試,途中其母去世,獲準還鄉,丁憂守製。   鹹豐三年(1853年),他奉諭組建湖南鄉勇,即“湘軍”。次年於田家鎮大勝北伐的太平軍。   曾國藩善於偽裝,可以說是典型的偽君子,他滿嘴道德仁義,對程朱理學推崇備至。   周樹人先生評價過曾剃頭,此人滿嘴仁義道德,心裡全是男盜女娼,做的都是吃人的事。   石達開舉雙手贊成周先生,不愧是有風骨的文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大清的記載不一樣,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一個耕讀家庭。   曾國藩為長子,家境富裕,是當地大地主,祖輩就在此地,生活寬裕。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國藩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曾國藩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   道光十三年(1833年),曾國藩考取秀才。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國藩進入長沙嶽麓書院,同年參加湖南鄉試,中試第三十六名舉人,並動身入北京準備來年的會試。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北京長沙會館讀書。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於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有了後臺,自然就開始蠅營狗茍,他一切都很順利。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二十年(1840年),散館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7月,欽命曾國藩為四川鄉試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曾國藩充文淵閣校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轉侍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3月,任會試同考官。5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9月,轉左庶子,不久升侍講學士。12月,充日講起居注官。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充文淵閣直閣事。道光二十七年,大考二等。6月,升任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稽察中書科事務。道光二十九年正月,授禮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   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也是靠著好話說盡,在他的主人賞識下,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華夏元年1月,太平軍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事。鹹豐帝詔群臣言得失,曾國藩進言“今日急務,首在用人”,又推薦李棠階、吳廷棟、王慶雲、嚴正基、江忠源五人。   大清無人可用,再加上後臺給力, 5月,他署刑部右侍郎。10月,充順天武鄉試正考官。   華夏二年正月,署吏部左侍郎。6月,充江西鄉試正考官,途中因母喪歸家。   這時太平天國運動已席卷整個南方,盡管清政府從各地調集大量八旗軍、綠營官兵來對付南京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已不堪一戰。   走投無路之下,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希望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太平軍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提供了一個機會。   據曾國藩自己記載,曾國藩“既入詞垣,遂毅然有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誌”,“尤究心方輿之學,左圖右書,鉤校不倦,於山川險要、河漕水利諸大政,詳求折中”。   胡林翼少有“經世誌”,在陶澍等的指導下,他以民生為念,博覽群書,對山川要塞、兵政紀要探討尤力。   他們兩人不僅互相交往,討論時務,而且以類相求,在他們身邊集結了一批大清忠臣,漢人地主。   曾國藩因仕途順利,青雲直上,更成為湖南士人爭相結識的對象,影響很大。於是在當時的湖南,就形成了以曾國藩為中心的小團夥。   11月,清政府命令曾國藩和湖南巡撫張亮基辦理團練。   當太平天國的勢力逐漸崛起,清朝江山日益動搖。原本在家守孝的曾國藩,對於局勢的變化,並非完全不知。   但他並不是真的有骨氣,也沒有憤然離家報國,相反,當鹹豐皇帝多次下旨令他組建團練,曾國藩都拒絕了。   直到好友郭嵩燾的親自到訪,才令曾國藩改變主意。組建地方團練,並非從曾國藩開始。   乾隆、嘉慶年間,為應付叛亂,都曾借用地方團練的力量。太平天國興起初期,羅澤南就曾組建湘勇與太平天國交戰。   曾國藩雖然多次拒絕了鹹豐皇帝的旨意,但對於練兵,他一直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鹹豐年間,過去被朝廷仰仗的綠營、八旗,都已衰敗無能,不堪再戰。它們的風氣極差,平素忽視訓練,臨到戰時,才匆忙披甲上陣。   遇到險情時,隻會退縮。弓馬射箭的本事,早已丟得一乾二凈。武器盔甲也有各樣的問題。綠營、八旗的糟糕情況,都讓曾國藩對自己的練兵方式,更為執著。   在他看來,組建軍隊應該先招募將領,再招募士兵。對於將領、幕僚的人選,曾國藩側重文人。   他招攬的文人,並非全是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的儒生,他還招攬許多對西方文化,有很深了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他派人去請李善蘭,巧了石達開也派人去請。李善蘭數學極有研究,在這一領域有一定建樹,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這一局,曾國藩勝。   曾國藩和石達開還同時看上了徐壽,他翻譯了大量西方科技的書籍和刊物,創建了一所中國近代第一所教授科技的學校,格致書院。這一局,石達開勝,打成平手。   容閎,中國最早留學美國的人,曾獲得耶魯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這種融貫中西的人才,大家都很喜歡。他選擇黑旗營,石達開以二比一,取得勝利。   曾國藩確立的湘軍編製,以營製為基礎。每個營五百人,設立營官。   曾國藩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組建起一支由十三營兵力,六千五百人的陸軍,十營五千人的水軍。   必須承認,這支軍隊凝聚了曾國藩多年練兵思考的心血,也是湘軍後來成名的基礎。   湘軍在營製以下,又有哨,設立哨官。睄的編製是八十人,一個營有四哨。   這麼算起來,隻有320人,跟每個營五百人,有了出入。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每個營官,有一部分親兵,可以直接管轄。   而在哨以下的編製,就是隊。每個隊設立什長,一共有十人。這是一個標準配置。對於發放補給,以及戰後統計傷亡人數,有很大幫助。   李鴻章後來組建淮軍時,一開始也是以湘軍的這個編製為基礎,後來才引入外國軍隊的編製、武器和訓練辦法。   編製確立後,自然是對士兵的篩選。曾國藩對士兵,也有很嚴格的選拔。他隻選擇那些忠勇的山民,而不是誇誇其談的街頭無賴。   湘軍的士兵也是由將帥親自招募的,以同鄉親族作為連接的紐帶。   將官士兵之間,更有感情。湘軍中以忠孝鑄造軍隊的風氣。跟當時其他軍隊相比,有很大不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是,他們隻效忠曾國藩一人,對兵部的調令,並不是完全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湘軍更接近於曾國藩的私家軍。   湘軍使用的這套編製,確實讓軍隊有更強的凝聚力,指揮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他因勢在其家鄉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當時稱為湘勇。   他擔心主子怪罪,向清廷上書征用了還隻是都司的滿人塔齊布。   曾國藩獲準練兵,“凡槍炮刀錨之模式,帆檣槳櫓之位置,無不躬自演試,殫竭思力”。   湘軍領導層均出身於耕讀之家,自幼飽讀詩書,尊奉程朱理學。   他派人購買西洋火炮,籌建水師。在組建湘軍時,曾國藩首先麵臨的難題是,要向勇卒發高於綠營兵一倍的餉銀,還要買洋炮和製械。   而石達開的黑旗營不發工資,沒錯,黑旗營是沒錢發的,全家管吃管住,士兵退伍才分田分房分女人。   曾國藩以保衛家鄉的名義,向鄉紳攤派,但所得不多。曾國藩向鹹豐帝求救,主子賞了他幾千張清朝最高學歷“監生”的文憑,和虛銜官職的空白任命狀,他明碼標價出售。   南方幾省的士紳,出錢就能買到真文憑和空頭官職。靠這種出售功名、賣官鬻爵的辦法,曾國藩建成了一支,人數達1.7萬,並裝備有幾百門洋炮的湘軍。   在團練湘勇期間,曾國藩嚴肅軍紀,先後將5000人的湘勇分為塔、羅、王、李等十營,並將團練地點由長沙遷走,避免與長沙的綠營發生直接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