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三年,華夏軍在江南打的有聲有色,石達開已經拿下湖南,江西,福建,馮子材進入浙江。 太平軍也是野戰無敵,入河北,進逼北京城。太平軍離北京越近,清軍的阻力越強。 太平軍攻破滄州後,繼續北上攻打天津。太平軍迅速占領靜海,然而天津城久攻不下,雙方僵持。 華夏三年底,北方第一場雪比以往來的都要早,雪後“湖中冰凍,人能行走”,太平軍毫無進展,又擔心陷入清軍的包圍圈。 林鳳祥和李開芳開會商量後決定,正月初八晚上由冰上踏雪疾走。 第一次到北方的太平軍,哪裡見過這麼冷的天氣,更不知道夜裡行軍比白天更痛苦。 當天晚上,太平軍急行軍六十餘裡,這一路,據說林鳳祥是乘坐轎子的,轎子特別的寬敞,為了保暖,裡麵鋪著溫暖的貂皮。 “冰上凍死太平軍,沿路皆有”,等跳出清軍包圍圈,可以休息的時候,有太平軍因為太累,穿的又少竟然被凍死。 《復生錄》的作者,記錄由於腳痛,一直沒怎麼休息,還羨慕旁邊的士兵睡得很香。 後來他去叫旁邊的人出發,根本叫不醒,用手一推就倒了,原來太平軍這一睡就沒有再起來。 二月份,北方積雪開始融化,很多士兵腳陷入泥土之後,無法拔起腳來。而有些人因為無法行軍,被太平軍直接殺死。 北伐軍終於熬到阜陽等待援軍,蕭朝貴的一萬多人,的確在路上。 後來清軍圍困阜陽,林鳳祥又突圍到了連鎮,這是北伐軍主力覆滅的地方,近1萬北伐軍,堅守了10個月,全軍覆滅。 太平軍處於大清腹地,陷入僧格林心的重兵重圍。林鳳祥沒閉眼等死,他不停寫信蕭朝貴求援,但蕭朝貴也遇到了大麻煩。 連鎮是河北省一個鎮,往南不遠就到山東,距離南京1500裡。 連鎮中間有一條河,將連鎮分為東連鎮和西連鎮。連鎮物資較為豐富,太平軍用浮橋把東西連鎮連為一體。 太平軍開始的時候,打算長期據守。此時林鳳祥是迷茫的,要說攻打北京,沒戲,要說再運動作戰,太冷了! 所以他打算先停下來,向蕭朝貴求援,等援軍一起,再北上奪取北京。 太平軍在連鎮建造防禦工事,不僅有長濠四通八達,可以通往各村,還有各種密集的竹簽,陷阱,地雷。 僧格林沁追來了,本想一鼓作氣,將太平軍拿下,但發現做不到。 太平軍從墻內暗放槍炮,子彈像雨一樣落下,清軍占不到便宜。 僧格林沁很憂慮,想要圍困,兵少,要進攻,太平軍固守,打不下來。 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圍困。清軍遠遠地建土墻,把連鎮圍在裡麵。 如果墻離太平軍近,必然被破壞,難以建成。遠遠建墻,太平軍也沒法,容易建成。 清軍建墻後,不跟太平軍作戰,打算長期圍困,他們認為,不出一個月,太平軍糧盡彈絕,不可能還有戰鬥力。 僧格林沁反復思考,又仔細看了地圖,說築墻從某處開始,到某處結束,某處是某縣境內,命某人負責建,一一指示。 其實建墻並不是多麼新鮮的招數,在一個多月前的阜城,僧格林沁就用過了這一招,但沒能困住太平軍。 雙方的防守能力太強,而進攻能力又都嚴重不足,這種情況下拚的就是耐心。 僧格林沁也考慮過,雙方進行大會戰,大概率太平軍會突圍。 從鹹豐和僧格林沁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 僧格林沁又要挖壕溝建土墻,鹹豐不認可,挖長濠就是作繭自縛,還得想別的辦法,把敵人引出來,比長期圍困好。 鹹豐想的很好,但想引敵出營,難比登天,太平軍又不傻。 鹹豐遺傳了老爹道光的節約品質,總以浪費軍餉為由,六百裡加急,催僧格林沁趕緊進攻。 僧格林沁隻好耐心勸說,各營的步兵都備嘗艱辛,冒著槍林彈雨,傷亡較多,以至於現在都有點害怕了,臨陣不免退縮。 幾天後,鹹豐又來一封600裡加急,要他親自督陣,有抗令不尊者,不敢上前者,立即軍前正法。 到底是自家人,僧格林沁就敢抗旨不尊,鹹豐也無可奈何。 僧格林沁親自到現場監督工程進度,結果太平軍的炮臺,往工地就是一頓轟。 一個月後,長達70裡的土墻建好了,太平軍才開始擔心,多次突圍,都沒有成功。 70裡長的溝壕土墻是個大工程,花了5萬多吊錢,跟一年後水淹馮官屯修水渠的錢差不多。 很快到了夏天,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雨水連綿,河水大漲,僧格林沁命人修堤壩,打算水淹太平軍。 不想這一招殺敵一千,自損二千,水沖破堤壩,反而流向自己,導致清軍營地一片汪洋。 這些清軍士兵們隻好坐在船上,瞬間由陸軍變成了水軍。 太平軍也有部分村莊被水淹,水有幾尺深。 雨水過去後,水也慢慢褪去了,水淹這一招沒有奏效。 到達連鎮四個多月後,太平軍已經意識到情況不對頭,他們也想突圍。 這裡說明一下,清軍修的土墻高5米,寬3米,長六七十裡,墻上有大小槍炮位,每隔3米就有一個營帳,住十個士兵。 5米高的墻,墻前麵有壕溝,敵人還架好武器,怎麼突圍? 首先你得帶土,將壕溝填平,再架上梯子,乾掉墻上守軍,再讓大部隊陸續通過。 華夏四年9月24日,太平軍突圍失敗。那一個月前在阜城,怎麼就突圍成功了呢? 當時太平軍運氣好,也是很驚險才過關,一開始攻了3天,都沒有成功,又過幾天,才終於找到一個薄弱點,才順利突圍。 太平軍想了很多主意,很多辦法一看就不太靠譜,比如造很高大的車(類似呂公車),跟城墻一樣高,車很長,直接填平壕溝。 車頂部裡麵有士兵,向清營拋火球,其他人再順著車爬上去,攻打土城。 這個想法很好,但當時的機械技術不夠成熟,很難拉動,用了兩次,就卡在壕溝不能動了。 一天天過去了,太平軍突圍失敗,林鳳祥的日子越來越難熬。
第38章 太平軍連鎮之戰(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