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在寫信給蕭朝貴後,就在廣州忙著準備北上援軍。此時的廣州實行自由貿易港製度,在自由港製度下,國內外貨物可自由進出該港。 兩廣的土貨也可自由出口,且經廣州轉口的貿易,還能享受稅收優惠。這一政策優勢,促進了廣州商業貿易的迅速發展。 廣州特區還重視基礎建設,隨著香港大小港的修築,尤其是鐵路的連接,廣東腹地的人員、貨物源源不斷地輸往廣州。 “各種水果及蔬菜以及胡桃、豆類、豆油、麻、煙草、毛皮、牲畜均運往廣州,再由該處經海上輸出”。 而國內外其他商品,也經廣州裝卸再輸入內地。不僅腹地範圍大幅擴展,交通運輸效率也得到極大提高,貨物運輸的成本大幅降低。 廣州因此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城市商業發展迅速。 廣州特區的產業,石達開掏錢,用鄭家女兒的名義,興辦了造船、棉紡、食品和機械等近代企業。 南海侯也看的眼熱,軟磨硬泡,從石達開銀行貸款,在廣東創辦了教育、醫療機構。 此時廣州特區,投資規模最大的實業,是石達開投資300餘萬漢王幣,興建的鐵路工廠。 廣州鐵路工廠,承擔鐵路車輛的裝配修理。既然開放了,外國人也紛紛來投資,普魯士商人合資,投資釀酒公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然還要大搞教育。石達開大力鼓勵辦教育,在廣州興辦的中小學,都是石達開銀行出資。 鄭觀應作為負責廣州,廈門和寧波特區的總長,乾活挺賣力的,他和三個海關商量以後,製訂了整體規劃。 華夏軍製定的一五計劃,包括廣州的城市建設規劃。廣州特區大了,要改,分為內外兩界,內界為廣州居住區,外界為商業區,麵積共約20平方公裡。 在內界區域規劃布置了行政公署、住宅等建築,並區分了歐人區與華人區。 以一五計劃為開始,廣州特區的城市建設全麵展開。鄭觀應又製定《市區擴張規劃》,以適應城市發展需要。 按照新的規劃,市區規劃麵積達到80平方公裡,比十年前擴大4倍。 新規劃填海建設新港口、倉庫及物資集散區,還將市區沿海岸線向北、向西擴展,將香港經廣州至澳門連成一片,逐漸形成規模更大的帶狀市區。 建設方麵,石達開基本是批復,已閱轉丞相或者部長。他重點是練兵,蕭朝貴去北上救援林鳳祥,石達開當然不會坐視不管。 他是一個守信的人,既然答應蕭朝貴去救援,那就一定會派兵。 他在香山,開誓師大會。出發前夕,老毛奇不同意,他說這樣是送死! 石達開給他解釋了,山東半島有足夠的糧食,隻要戰術得當,問題不大。 老毛奇被說服了,不過他要求跟著去,他也想指揮軍隊實戰。 石達開找來總參,他打算讓李秀成帶著北伐軍去的,問他的意見。李秀成不反對,他同意老毛奇指揮。 石達開給北伐軍起了個名,山東軍團,目標是控製登州,青州,萊州,救援蕭朝貴。 山東軍團三個師,怎麼去山東?石達開在山東膠州畫了一個點,海運,從這登陸。 石達開還承諾,隻需要兩年,他就可以打到山東!到時合兵進攻北京。 石達開動員所有海軍運輸船,把移民還有其他事放一邊,先送山東軍團北上。 石達開給老毛奇的建議是,圍城打援,聲東擊西,派少量兵力,圍住濟南,主力去接了蕭朝貴到青州,然後分地,屯田,建立根據地。 石達開之所以這麼做,是有自信的,此時的山東半島很不錯。 靠近濟南的青州,處於登州和省城的中間位置,人口稠密。 青州和萊州都開始了商業化的進程,其人口與市鎮的數目,市集的數量都在快速上升。 清康熙年間,濰縣的市集僅有25個,到了清末,市集數量已經達到94個,漲幅接近4倍。 而人口也相應地增加,康熙十一年(1672年)濰縣的人口僅有14萬,而在此時已經達到了50萬。 濰縣快速發展的原因,有很多,清末的地方政治運動,山東推出的實業救國、地方自治等計劃,讓山東半島逐漸發展起來。 山東在濰縣設立工藝局,其目的就在於促進煉金冶鐵、織繡雕嵌等傳統工藝的發展。再如濰縣團練,其開辦的經費來源,就是當地的商界捐款。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鑒於濰縣在周邊是商業中的重要地位,山東將濰縣單獨管理。 鴉片戰爭後,隨著貿易往來的深入,外國銀元也開始流入濰縣。本地生產的原料和土貨,也經由膠州和登州出口到國外市場。 經過十年發展,濰縣逐漸從膠東地區的小市場,成為山東地區的貿易集散地與商業中轉市場。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對山東半島的侵入,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受到挑戰。濰縣南鄉之煙葉,東鄉之機械,西鄉之豬鬃,可以算得上是農家副業之大宗。 同時,濰縣的其他家庭手工業項目還有草辮、發網、皮革等,均是廣大的農村地區的產物。 以皮革為例,皮革業主要包括毛皮及革皮,此前濰縣所產之皮革僅供給當地需要,“清末日漸發達,已成為國際商品,遠銷外洋,已有蒸蒸日上之勢。” 清朝末年,濰縣的農村家庭在外國傳教士的引導下,開始在家中製作發網,並進行售賣。 自濰縣參與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貿易網之後,其貿易網絡逐漸擴大、經濟地位迅速上升,從山東省的地方性貿易中轉站,其貿易格局一躍發展為全國地區。 登州,萊州,青州經濟發達,糧食充足,非常適合作為根據地。 石達開想的是,青州和濟陽隔水相望,也方便糧食運輸,為蕭朝貴進行後勤補給。山東軍團的目的是,牽製清軍主力,方便華夏軍北伐。 石達開相信憑借蕭朝貴的勇猛,加上老毛奇的指揮,還有源源不停的後勤補給,一時半會不會被消滅。
第40章 華夏軍的山東軍團(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