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亞歷山大召見了殖民部,外交部,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Российская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簡稱PGB)的一部分官員。 PGB的撥款由皇室負責,也隻聽命於沙皇一人。他們目前的經費來源主要就是販賣“止疼藥”,雖然目前每年隻能為皇室帶來300萬英鎊的收入,但是亞歷山大相信,世界市場尚未得到深度挖掘,這類商品的未來是一片光明,一年600萬英鎊都不止,隨著商品的銷售,PGB的成員也快速增加。 “這次把大家喊過來是想討論一下我國接下來的外交形勢與殖民地發展規劃。” “首先就是對待法國的態度,要牢記一點,英國人的陸軍不下場,我們就不下場。對待其餘國家的態度就是穩住西方的盟友,盯著奧斯曼土耳其往死裡打!” “不過我和軍方已經商量過了,與奧斯曼土耳其開戰得等到聖彼得堡-莫斯科,莫斯科-基輔鐵路修建完畢,至少需要6年,也就是1801年後才有可能開戰。” “接下來我來講一講俄國殖民地未來的發展趨勢,對於人口眾多的地區一定不能再采用以往留地不留人的政策,對於開拓殖民地,也不要老是想著乾仗,要多挑動敵方的內部矛盾。” “比如說殖民日本,遠東總督索菲安·霍爾曼提出的方案就是從薩哈林地區入侵日本,這是絕對不可行的!” 原歷史上,1804年,沙皇的使者到長崎要求通商,死磨硬泡還是被拒絕了。這位使者是列劄諾夫,他率隊北上,說要讓日本明白俄國不好得罪,遂攻擊了擇捉島和庫頁島的日本衙門,擄人搶東西,呼嘯而去。 1805至1813年,日本稱之“北寇八年”,雙方在千島群島南段激烈沖突,形勢之緊張,使得日本一度把蝦夷地收為中央直轄,把鬆前藩後撤到了本州。 “首先日本是一個人口眾多且歷史悠久的國家,並且離我方核心地帶過遠,投放力量代價太大,即使征服了也得不償失,很顯然我們需要另一種殖民方法——羈縻統治。” “根據尼德蘭人的情報顯示,德川幕府雖然依舊是日本毫無爭議的領袖,但是南邊的四個大名,長州藩,薩摩藩,土佐藩,肥前藩的野心逐漸增大,事實上進入了半獨立狀態。” “我們可以扶持這四位大名,向他們出售燧發槍。目前日本所用的武器還是火繩槍,燧發槍可以做到降維打擊,我們要做的就是增加他們的軍事實力,挑起他們的獨立,甚至是取代德川幕府欲望。” “在他們起事後讓尼德蘭人向德川幕府出售燧發槍,德川幕府擁有著更多的人口和賦稅,在同樣擁有燧發槍,德川幕府會占據優勢。” “再接著,我們向四位大名提供軍事教官,一部分落後的火炮,讓兩方實力相近,不斷放血!” “等到他們打得差不多了,我們就可以上場了,跟這四個藩談判,歸順俄國,俄國不乾預四個家族的統治,不向各個家族收稅。然後登陸東京灣,活捉天皇,奉天皇以令不臣。” “最終,俄國占據東京灣和加賀藩,東京灣是日本的核心地區,加賀藩則是日本主要的硝石產地,其餘地方依舊歸原來的大名統治,與德川幕府相比,俄國不需要大名提供賦稅,承諾不會改變大名的封地。” “日本的大名實力不如俄國,經過多年戰爭後也沒有能力與俄國抗爭,此外我們還保證他們的統治,他們有什麼理由反對俄國的統治呢?” “但是不收稅我們為什麼要殖民呢?”遠東總督霍爾曼的代表問道。 “首先是市場,現在你們還沒有感覺到市場的重要性,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場的重要性會不斷顯現出來。” “其次是關稅和鑄幣稅,雖然不需要各位大名提供賦稅,但是關稅和鑄幣稅我們還是可以收到的。” “第三就是人力資源,日本幕府人口超過兩千萬,跟奧地利一個水準,北邊修建西伯利亞鐵路,西邊攻占朝鮮,東邊抵禦美國,南邊開發澳大利亞,這些項目都是要靠日本豐富的人力資源去填的!” “最後就是日本的茶葉,生絲等產品。” “殖民日本是一項長期的計劃,可能是十年,可能是二十年,同時日本也是目前我國唯一的殖民目標。” “這個項目就由霍爾曼負責,外交部和PGB會協助他,每年的撥款是40萬英鎊,還有價值40萬英鎊的物資。” PGB局長馬林科夫說:“PGB東亞局局長由沙俄駐滿清公使弗拉季斯拉維奇伯爵兼任,不過由於日本的閉關鎖國,我方對日本的影響力非常小,還需要俄屬東印度群島的官員協助。” 亞歷山大點了點頭,又對高加索總督和中亞總督的代表說:“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地區的擴張行動也要停一停了,你們目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勸說當地的民眾種花(就是英國在印度種的那個),尤其是卡紮爾王朝(今伊朗地區),10年之後,種花的收入一定要超過卡紮爾王朝財政收入的50%!” 接著亞歷山大又詢問是否還有什麼提議,遠東總督的代表提議擴建堪察加半島的港口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灣,得到了亞歷山大的批準,額外提供了12萬英鎊的撥款. 俄屬東印度的代表又提出是否能得到中央的支持,在印度尼西亞群島進行擴張,卻遭到了亞歷山大的拒絕。 “目前我國鼓勵移民的重點是俄屬北美洲,其次是俄屬南美洲,其餘的殖民地可以從意大利或者德意誌地區尋找移民,據我估計,未來20年歐陸的戰爭不會少,意大利地區和德意誌地區更是戰事頻發的重點地區,要從這些地方引入移民。” “今天所說的東西你們整理一下,然後交給內閣和縉紳議會討論,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作為政府對外行動的基本方案了。” 等送走了政府的官員,亞歷山大又詢問了馬林科夫自家產業的情況。 “根據與漢諾威王室的協議,我方產品的市場為美洲(除加拿大),中亞,東南亞,大洋洲,東歐,北歐對方的市場為西歐,中歐,南歐,非洲,南亞。此外,大清屬於共有市場。” “銷售情況最好的就是東歐,奧斯曼土耳其屬於傳統毒品消費強國,貢獻了一年140萬英鎊的利潤,其次是南美和中亞,分別貢獻了100萬英鎊和50萬英鎊的利潤,其餘的市場總共貢獻了10萬英鎊的利潤,主要原因我們的貨源來自中亞地區,這個地區的產量太低,導致市場供應不足,此外美國政府在私下抵製我們產品的出售。”馬林科夫回答道。 “將中亞地區的花田的利潤誇大,吸引當地王公投資,並且告訴他們這東西他們種多少俄國人買多少,一定不會讓他們虧本!” “此外,你把俄國境內的罪犯都集中起來,交流經驗,找出一條可行的道路,然後派遣到北美。” 卡紮爾王朝首都,德黑蘭,王宮,俄國駐波斯公使馬薩伊·弗裡茨正在極力向卡紮爾國王阿加穆罕默德宣傳種花的優點。 1758年,贊德人擊敗了愷加人,哈桑汗陣亡,兩個部落成為世敵。隨後,卡利姆汗出兵遠征,幾乎征服了整個波斯(除呼羅珊之外),建立贊德王朝。卡利姆汗非常注意愷加人的力量,曾將愷加酋長之子阿加穆罕默德拘禁在首都設拉子作為人質達15年之久。 卡利姆汗去世後,阿加穆罕默德潛逃回鄉,經過多次血戰,他戰勝了所有的敵手,成為愷加部落的新首領,又相繼占領了馬贊達蘭、亞斯特拉克和吉蘭地區。隨後,阿加穆罕默德集中力量向贊德王朝挑戰。 1785年,阿加穆罕默德占領了德黑蘭、庫姆、卡尚、伊斯法罕等重鎮。 1795年,阿加穆罕默德統一了除阿夫沙爾帝國之外的波斯全境。 “國王陛下,您要知道,通過售賣這個玩意,俄國一年賺了200萬英鎊,英國一年賺了300萬英鎊,這可是一筆暴利啊!此地的環境非常適合種花,俄國願意提供技術幫助,並且給出每公斤花0.2英鎊的收購價。” 阿加穆罕默德聽完弗裡茨的講述後非常心動,卡紮爾王朝麵積足有120萬平方公裡,人口400萬,但是中央收入隻有80萬英鎊。此外,西北的眾多汗國處於自治狀態,東北又要承擔希瓦汗國的軍事壓力,東邊的阿夫沙爾帝國仍具有一定的實力。 “可以要軍火嗎?”阿加穆罕默德有點猶豫的問道,因為俄國與波斯距離相近,他害怕俄國不放心讓他做大。 沒想到弗裡茨公使直接一口答應了下來,還表示國王你不要擔心,俄國向來是熱愛和平的,不會入侵你們的。 見到俄國的友善態度,阿加穆罕默德又提出俄國派遣軍事教官訓練部隊。畢竟自己就是起兵造反的,自然是不放心由原先的部落首領帶兵,俄國人看起來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此外,從18世紀初開始,俄國的陸軍從無敗績,西邊強大的奧斯曼帝國被俄國擊敗了三次,在阿加穆罕默德看來,俄國的軍隊肯定是天下無敵。 經過友好磋商,弗裡茨與阿加穆罕默德國王簽訂《德黑蘭條約》: 1.雙方結成盟友,為期十年。 2.俄國指導卡紮爾種花。 3.俄國向卡紮爾派遣軍事教官,組建四個精銳步兵師,兩個炮兵團。 4.俄國將波斯地區花的銷售權交給卡紮爾王室。 5.卡紮爾每年向俄國提供3000噸花,超出的花俄國以每噸200英鎊的價格購買。 6.取消俄國與卡紮爾之間的關稅。 7.將公使升格為大使,互相建立大使館,派遣常駐大使。 相同的一幕也發生在卡紮爾東邊的杜蘭尼王朝,俄國可不敢就這麼放任卡紮爾做大。 杜蘭尼王朝領土麵積包括了今日的阿富汗斯坦、伊朗東北部、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旁遮普地區,統治者為紮曼沙·杜蘭尼。 俄國駐杜尼蘭公使在喀布爾向紮曼沙·杜蘭尼的話術基本跟前者一樣,要的就是地區平衡,最終,雙方成功簽訂《喀布爾條約》,該條約與《德黑蘭條約》不同的就是將卡紮爾換成杜尼蘭。 滿清,京師,沙俄駐滿清公使弗拉季斯拉維奇伯爵正在思考如何與英國貨做鬥爭,英國貨的優點就是從印度運輸,成本低,而俄國貨要從中亞通過伏爾加河運往新西伯利亞,然後通過西伯利亞公路運往京師,成本高。 優點就是英國貨要經過廣州十三行,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交一筆不菲的關稅,然後貨物由代理商人倒賣,要經過層層盤剝。 俄國作為鴉片戰爭之前的唯一和中國保持外交關係並派遣外交使團的西方國家,也是唯一獲準在北京擁有宗教、貿易和教育特權的國家,中間商少了,能拿到手的就多了。 此外,俄國貨的質量要比英國貨高很多。 這個時候使館工作人員進來稟告和珅要宴請他,弗拉季斯拉維奇一臉疑惑,他跟和珅也不熟,也沒聽說俄國要對滿清用兵,他來找我乾嘛。於是他詢問道:“你知道和珅找我乾什麼嗎?” “好像是南俄羅斯館出問題了。” 從清朝早期開始,俄國就在北京城裡建立了常駐機構。主要是“南俄羅斯館”。 南俄羅斯館的由來和俄國商團有關。俄國商隊來華的時間始於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獲準結夥二百人的商隊,每三年可以來北京一次進行貿易。雖然盤纏需要自行解決,但是帶來貿易的貨物享受免稅待遇。在北京期間居住在前明朝的“會同館”,也稱為“南俄羅斯館”。 俄國商人每次在滿清貿易的時間限製在八十天,不過這些規定形同虛設。在1698年的一次俄羅斯商隊的到訪,帶了將近三百的商人,和二百名賬房、仆役和廚師。而在1698年到1718年間有十個這種俄羅斯商隊來北京,平均兩年來一次,滿清官方其實也不怎麼管。有時候還向在滿清虧本的俄國商人提供貸款。 “南俄羅斯館能出什麼問題,我知道了,會準時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