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情之請(1 / 1)

“車士,隨為父到城墻上走走!”   結束了會議,在偏廳用了些膳食,劉義真就被劉裕叫著,在慧嚴和尚和十數名親衛的隨行護衛下向著北城墻走去。   一路上不少年輕的甲士在將領的指揮下清理著大戰後留下的痕跡。   城墻上甲兵列陣,放眼望去,潼關形勢盡收眼底。   正如後世《潼關衛誌》記載那般:“關之南秦嶺雄峙。北有洛、渭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則華嶽三峰,聳還諸山,高出雲霄。”   極目西眺,明媚的日頭下,大河之水浩浩湯湯,恍若天上而來,巨大的濤浪拍打著兩岸,氣勢磅礴,波瀾壯闊。   “車士!”   劉裕望著洶湧東逝的大河水,輕撫著身旁劉義真的發梢,和藹地問道:“今日會議聽之可有收獲?”   “回阿父的話!”   劉義真揚起小腦袋,天真地答道:“孩兒有一事不明!”   “哦?何處不明?說與為父聽聽。”   劉裕眉目一揚,頓時來了興趣。   他把愛子叫出來,除了登高以望關中山河,更是想要考教他。   二十年南征北戰,再回頭以是暮年。   老驥伏櫪,誌在千裡。   可正如曹操詩中所言:“神龜雖壽,猶有盡時。”   有朝一日,若夙願未了,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們能繼承他的誌向,完成其未完成之事業。   一旁手捏佛珠的慧嚴和尚,這會兒也饒有興致地看著劉家這個第二兒。   作為名滿天下的高僧,除了非凡的佛法造詣,他在識人之術上亦非常人可比。   上午的朝會,劉義真說出的那番看似拍馬屁的恭維話,實則暗藏機鋒,大有取晉室而代之之意。   他想看看,劉家這個第二兒還會說出怎樣驚人的言論。   劉義真歪著小腦袋,稍作沉思後道:“朝會上阿父言,若滅亡姚秦,當留部分精銳於關中,以防萬一!”   “可關中之地素有八百裡秦川之稱,要守住關中,隻留部分精銳恐首尾難顧!”   “倘若關中不守,河南、淮北必將淪為南北爭奪的戰場。一旦江東有變,北虜定會趁機南下,對我宋臺將構成極大威脅。”   劉裕聽得驚訝之情溢於言表。   自己這個兒子竟然將局勢看得如此透徹,這般眼光比之朝中那些久居高位之人亦不遑多讓。   欣慰之餘,劉裕耐心地解釋道:“關中之重為父自然知曉,然秦川之地為各方所覬覦。”   “若屯大軍於此,不論索虜亦或是拂拂虜,必將因此而受到威脅,夏、魏兩國定然結盟。”   “到那時我朝不僅要麵臨倍增的軍事壓力,防禦戰線亦將由河洛延至關中,朝廷財政恐難以支撐。”   “留部分精銳於關中,隻要長安、潼關不亂,便可威懾夏、魏,使兩國不敢輕易染指關中。”   “昨日為父接到朝廷紅翎信使送來的奏疏,三吳之地今夏洪泛再起,錢塘諸縣旦夕間化作澤國,黎民百姓葬身魚腹者不可計數,南方多地因此鬧了民亂。”   “此時穩定朝局才是當務之急。”   劉裕把話說到這,劉義真算是明白了。   征伐關中,滅亡姚秦,不過是劉裕為了增強自身威望而采取的行動罷了。   以滅國之功成就更偉大的豐功偉業,關中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至於什麼洪水泛濫,民變四起,財政難以維持,都是借口。   歷史上劉義真鎮守關中失利,劉裕雖叫嚷著要再次北伐,真正行動起來卻是讓右將軍朱齡石敕令劉義真趕快撤離,自己則坐鎮彭城,為代晉做準備。   “阿父!”   劉義真忽然伏跪於地,在劉裕詫異的眼神中,恭敬地叩首道:“孩兒還是想請阿父多留些精銳於關中。”   “在此孩兒有個不情之請,待關中收復,有朝一日阿父班師凱旋之時,孩兒想為阿父鎮守關中。”   “你要鎮守關中?”   看到劉裕驚詫的眼神,劉義真便知這個時候的他還沒有讓自己鎮守關中的想法。   歷史上劉義真鎮守關中,當是劉穆之突然去世,朝中無人主持,劉裕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   不然他不會把自己最為疼愛的兒子留在關中這個危險之地。   劉裕驚詫之餘,彎下腰將其扶起,拍了拍他膝蓋上沾染地塵埃,笑罵道:“臭小子,年紀不大,誌氣不小。你能有如此誌向為父心甚慰。”   “但關中不比揚州,長安亦非建康。”   “你若鎮守關中,麵對的將是赫連勃勃和拓跋嗣,這二人都乃當世之梟雄,連為父都要示之以弱。你一個娃娃哪來的勇氣敢與他們爭高下?”   “除此之外,一旦為父班師,肯定要留下有威名的大將於關中鎮守。這些人都是跟著為父南征北戰的沙場宿將,功勛卓著。”   “你除了是我劉裕的兒子,可有半點功勞加身?麵對這些沙場老將,你又有何能耐壓製住他們?”   “想要鎮守關中,可不隻是嘴上說說。”   “阿父!”   劉義真撇著嘴,很不服氣地說道:“您這是在長他人誌氣,滅孩兒威風!”   “車兒都能鎮守彭城,我比他年長,為何不能鎮守關中?”   劉義真口中的車兒乃劉裕第三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的弟弟劉義隆。   歷史上劉義隆在少帝被害後從江陵自建康登基為帝,是為宋文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說的就是他。   “關中能跟彭城比嗎?”劉裕沒好氣地點了下愛子的額頭,又氣又好笑地說道:“彭城那是我宋國之地。”   “車兒在彭城自有宋臺官員輔佐,他每日裡隻要讀好書寫好字便可,軍政要事還用不著他處理。”   “但關中不同於南方,你若於此鎮守,為了掌控關中,為父會給予實權。你沒有威望,恐會弄巧成拙。不是每個人都有忠心。”   最後一句,話裡有話,劉裕卻擺了擺手並未往下再說,隻道:“此事莫再提,你就安心跟在為父身邊多看,多聽,多學,待你年紀再長些,為父再放你出去鎮守一方。”   “阿父!”   劉義真顯然不想放棄,扯著劉裕的衣袖左搖右晃,仰著小腦袋懇求道:“要不這樣,您給兒子兩隊人馬,再給兒子獨自招兵的權利,兒子隻招一幢。”   “若兒子能在三月之內將這一幢人訓練得令行禁止,成為能戰之士,就請阿父同意兒子鎮守關中。”   按照歷史的進程,劉義真鎮守關中不會有任何的意外。   自己之所以有這般請求,不過是想向劉裕及北伐文武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個則是培養一支忠於自己的親衛。   關中太過重要,不論是抗擊胡虜,亦或是一統天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如何都要掌控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