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聯姻(1 / 1)

雲夢長河 羸翁 5512 字 2024-03-22

項璟斬了孟起之後,齊楚秦三國震動,尤其是秦國和楚國,秦國退守鄭城,朝野上下紛紛主張避戰,以免黃嘯挾大勝之勢,長驅直入,故而在鄭城修築工事,加固城墻,開始緊閉城門,決不迎戰,黃嘯帶人圍城數月,卻又無法斷了糧道,才引兵退去。   楚國這邊,聽聞項璟陣斬孟起,朝野上下除了袁氏,一片歡騰,黃嘯上告楚王,為項璟黃延靖表功,楚王隨即封項璟為虎威將軍,擢黃延靖為從軍將軍,黃嘯封無可封,仍領原職,不過又給黃嘯加了食邑五千戶。   在黃嘯與秦軍交戰的那段時間,期間恰逢齊王賀壽,齊王以賀壽的名義邀楚王於齊國彭陵南一百裡處會宴,彭陵乃是齊楚邊境的一座城池,彭陵往南,便是楚國的靈州郡界,齊國屯兵十萬於彭陵,齊王先書信楚王兩人僅帶隨從赴宴,楚國君臣得知,便無不反對,群臣極力勸諫楚王此行不可,齊王不懷好意,恐楚王有失。楚王也有顧慮,遲遲不決。   百官皆反對,唯獨那翁仲卻站出來進言:“大王,臣以為大王此行應去,齊王此舉,乃是有意試探大楚,如今強秦在西,齊國又在北邊虎視眈眈,大王若不去赴宴,顯得我大楚畏那齊國,齊國屯兵邊界,是想恐嚇我大楚,想是齊國與秦國已經私下勾結,欲借機攻我,大王不去,豈不正中齊人下懷。”   袁恒站出來反對說:“好你個翁仲,此去齊國數百裡,舟車勞苦,大王此行若是有閃失,當如何,你能擔待得起!?”   “大王,晝有日之烈陽,夜有月之清輝,這天地不因為太陽的落下而不可見,我大楚亦是如此。”翁仲不理會袁恒,繼續說,這翁仲也是不畏死的諫臣,脫口而出就是這般大膽,幸得他麵前的是楚王,若是換了齊王,魯王,恐怕此時已經被人拖了出去五馬分屍了。   “好大的膽子!口出忤逆,來人,速將此叛逆拿下!”袁恒大聲呼叫侍衛。   “慢著,權且退下,翁愛卿說的不無道理。”楚王揮揮手,叫退上前的侍衛,楚王思來想去,亦是覺得此行必去,於是動身前往彭陵赴會,召翁仲同往。   靈州郡乃是季楚鎮守,季楚聞楚王北上,便出城相迎,一直送楚王一行到邊境,離開之前,翁仲又進言:“大王,我等此行來去不過半月,若半月未歸,請季將軍聯絡武安君,另立公子啟為大楚新君。”楚王應允,寫下詔書,交予季楚,同時也命季楚陳兵邊界,以待不測。   到了彭陵,楚王依齊王先前所言,僅帶仆從三百餘人,哪知等楚王到了才知道,齊王竟然帶了甲士三千,在彭陵駐紮,氣得楚王直呼齊人無信,而翁仲則是在一旁悄悄提醒楚王,切勿動怒,靜觀其變。   宴席過半,齊王喝的興起,就說:“寡人聞言,楚人擅鼓瑟,今日寡人壽,請楚王為寡人鼓瑟。”隨即叫人抬上鼓瑟,楚王強忍怒氣,為齊王鼓了一通,這時齊國的史官在旁邊記下,邊記還邊說:“王十五年,楚王於彭陵為王鼓瑟。”此舉又是把楚王狠狠羞辱,楚王正要發作,被翁仲勸下。   翁仲站出來說:“大王,下臣亦聞齊人擅鎛,我王私下甚好樂禮,某亦鬥膽請大王為我王擊鎛。”翁仲亦命人抬上一鎛。   齊王嗔怒不肯:“汝好大的膽子,可是要試試我齊劍鋒利嗎?”   翁仲聞言,抽出腰間配劍,上前幾步:“下臣行伍出身,不懂禮數,十步之內,下臣之楚劍,未嘗不利!”這一下,驚動了帳外齊王的衛士,卻顧忌翁仲,而不敢上前,齊王無奈,隻得為楚王擊鎛,翁仲於是用劍指著齊國史官說:“王十五年,齊王為楚王擊鎛,請君記下。”那史官看著翁仲手中的劍,顫顫巍巍的如實記下。   眾人又繼續飲宴,等宴會快要結束的時候,齊王又發難:“楚國廣博,請楚王以靈州郡為本王祝壽。”誰知那翁仲又站出來,絲毫不願示弱:“來年楚王大壽,請大王以臨淄以南為楚王壽!”翁仲此行著實把齊王氣得不行。齊王見絲毫占不到便宜,欲意用強,卻聞宮人來報,宮人悄悄報與齊王,言:“大王,前線來報,黃嘯在龍州郡大破秦軍,秦軍退守鄭城,那楚將季楚又領軍五萬,屯於靈州郡邊界,日日打探我軍動向。”   齊王聽到楚軍大敗秦軍的消息,開始動搖,最終放棄了對楚王一行用強,待直結束,放楚王南去,楚王一乾人等,出了轅門,便疾步前行,拋去車馬之上的重物,一刻也不敢耽誤,而齊王放楚王離去之後,又在大臣的諫言下開始反悔,便派大軍前去追楚王,可是楚王等人輕裝而行,不多時已經跑出去老遠,追兵一路追隨至靈州郡邊界,也未能追上,反而是遙遙望見季楚的軍旗,於是放棄追逐,在邊境徘徊,季楚望見齊軍,對著齊軍大喊:“回去告訴齊王,楚王謝過齊王護送,楚王安好,請齊王放心。”齊將聞言,無可奈何,隻得率軍退去。   等回到郢都後,楚王即刻擢升翁仲為左徒,代表楚王處理內外事務。楚王本就年邁,前有舊疾,加上去齊國,這一路來回,路上心驚膽戰,回到楚國就大病一場,恰逢這時,齊國又遣使來,齊使先是吹噓了一番楚王,恭賀楚軍大破秦師,又命人抬出一車的金玉珠寶,奇珍異貨以作聘禮:“大王,我王今日遣我前來,其實另有要事,我王命我前來,欲與大王共結二姓之好,特來向大王替我大齊三公子提親,還請大王割愛。”楚王先讓人安頓好齊使,表示齊使先在楚國休息幾日,幾日後再做答復,齊使便落腳會館,等楚王答復。   楚王就此事召集一眾內臣,在病榻前商議,袁恒站出來表示支持:“大王,今天下未穩,四方動蕩,秦國虎狼又頻頻東出,我大楚一國之力恐難以抵擋,隻有聯絡齊國,方能與之抗衡,不如就依齊王,結為姻親,永世同好。”   然而左徒翁仲此時卻不願意了:“袁太傅此言差矣,秦人虎狼,那齊人也不是什麼守信之輩,前些時日借著秦國之難,施壓我大楚,羞辱大王,若不是我軍取勝,齊人那肯放過?齊人早就對我靈州郡虎視眈眈,心懷不軌,此時前來求姻,不過是迫於我軍之威,若是將公主許他,什麼二姓之好,我看是恐怕我大楚又多了一個軟肋在齊人手中。”眾卿分為兩派,一派站隊袁恒,另一派則支持翁仲,奈何袁恒在朝中派係復雜,擁躉眾多,一時占據上風。商討幾日之後,楚王還是決定與齊國聯姻,遣人轉告齊使,過段時間便會送平樂公主入齊,讓齊使先行回去交差,齊使大喜,率眾返齊。   楚王下詔,從龍州郡宣回項璟,命項璟護送平樂公主入齊,項璟接到詔命,一時內心難以接受,卻又要裝作若無其事,即刻從龍州郡出發,返回郢都,走之前,黃嘯單獨見了項璟。   “子瑜啊,我聞人說,你平日裡與公子啟多有往來?”   “是的伯父,公子常邀我同遊。”項璟如實的答道。   黃嘯在帳中來回踱步多時,不時停下,過了一會兒才說:“子瑜啊,軍人隻有一心,此一心全在軍中,方能保一方安寧,保自己全身而退。你可明白?”   項璟聰慧,經黃嘯這麼一提醒點撥,瞬時明白過來,這黃嘯看出公子啟有意拉攏項璟,今日之楚王年歲已高,身體每況愈下,重疾纏身,黃嘯擔心項璟不諳權謀,尤其不懂宮中之事,怕日後項璟會卷入宮中權鬥,引火燒身,故對項璟如此告誡。   “伯父放心,我自有分寸,伯父之言,項璟一定放在心上。”   “如此便好,快些上路吧,以免誤了王命。”黃嘯算是放下心來。黃延靖一路送項璟,直到項璟出了州界,才又返回。   時值盛夏,黃延靖於郢都點五百餘人,車十輛,盡載金玉珠寶,算是楚國給平樂公主的陪嫁之物,於北門靜候,楚王撐著病體自宮內親自送平樂公主於北門,父女兩依依不舍,楚王含淚相送:“寡人年事已高,舊疾纏身,恐難久支,也不知日後還能否再見你,將你許給齊人,你勿要怪於寡人。”   熊柔聞言,已是哭成淚人,這淚一半為楚王,一半為自己。   旁邊的公子啟也是對這個妹妹萬分不舍,千叮嚀萬囑咐,隨後又與項璟攀談起來,拜托他千萬要照顧好自己這個妹妹。而再看公子羸,卻若無其事,壓根根本不關心這個妹妹。   項璟心中刺痛,但還是請公主上車,往齊國方向而去,這五百人行了一月,從郢都到齊楚邊境,要說項璟有沒有私心,那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會走上一個月之久,這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全在路上,二人的情愫卻更加濃厚,以致於公主隨行的婢女常常打趣二人,可越是離齊國越近,二人卻越是心憂。   平樂公主期望項璟能痛痛快快的說出愛意,哪怕是一句,她熊柔就敢調轉車頭,從此棄了這個所謂大楚公主的頭銜,與他項璟私奔,去到一個無人認識的地方,去到一個隻屬於他們兩的地方,從此攜手,共侯白頭,可是,等了一個月,等了幾百裡,項璟也未說出口。項璟所想,自己不過是亡國之人,客居楚國,說到底也不過是外來之人,身份低賤,如何能配得上大楚的公主呢?兩人就這樣你猜我瞞,一直走到齊國邊境。   到達齊境之前,項璟也未帶人進城休息,而是在城外駐紮,同時遣人去齊國通信聯絡,那齊人早早探得消息,早就遣一將統軍前往兩國邊境接應,與項璟幾乎同時到達,因此未花多少時間,項璟便完成交接,將十車金銀轉交,亦將平樂公主托付齊將,臨行之前,平樂公主叫住項璟。   “將軍,這是我的玉佩,是我自小佩戴,現贈與將軍,請將軍收下。”熊柔眼中淚花翻湧,她猜想,這一次應當是二人最後一次見麵了,於是心中鬱結,幾要落淚,熊柔解下腰間的龍佩,便要贈與項璟,項璟自然是明白熊柔之意,雙手接下:“臣謝過公主。”見項璟接下玉佩,熊柔立刻轉過身,走向車馬,不敢再多看項璟一眼,項璟亦是如此,率人返回。過邊境不久,約莫半日的時間,忽然一騎飛到,攔住項璟等人的去路。   那騎拿出令牌,自報門路,原是奉命前來傳令的郎官:“將軍!郢都來報,廷理府於郢都查出齊國細作,先前探得我軍機密,泄漏給秦國,致使我軍大敗,齊王與秦王密謀攻楚,大王恐齊國求姻是假,命將軍即刻護送公主返回郢都!聯姻之事,日後再議!”   項璟聞言,頓時握緊手中的龍佩,心中一驚,久久不能平息,他不知道是高興,還是擔心此時熊柔的安危,亦或是兩者都有。來不及細思,項璟立刻清點人馬,帶著五百人往齊國方向追去,不多時,已能看見齊軍,那齊將也發現了項璟,見大隊人馬向他奔來,於是拉開陣勢,有所防備。車中的熊柔也聽見了動靜,喚來婢女詢問,那婢女告訴她是項璟來了,熊柔頓時心中又驚又喜,隻不過應當是欣喜多一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項將軍為何去而復返?”   項璟沒有回他,隻說:“速速將公主送還!”   “公主已經貴為我大齊的公主,將軍此舉甚是無禮,速速退去,我可不告與齊王,若再是無禮,隻怕將軍悔矣!”   項璟見客套不行,隻得用強,徑直率五百人沖了過去,時值盛夏,齊國的大隊人馬遠道而來,未曾有過修整,多有疲憊,齊將沒想到項璟竟然敢沖陣,倉促指揮迎戰,可那項璟眼中隻有公主的車馬,一路沖殺,無人可當,不多時已經沖到車馬旁邊,斬殺圍在車馬旁邊的齊國士卒後,詢問公主是否安康,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後,領著車馬又沖了出去,留下那五百人拖住齊軍,與齊軍死戰,殿後的楚軍死死咬住齊軍,竟然將兩千人的齊軍整整拖住了一個時辰,解決掉這五百人之後,齊將也率輕騎來追項璟。   追至楚國境內,眼看項璟就在前方,馬上就要追上,正在危機之時,一員楚將飛馬而出,帶人馬趕到,朝著項璟大呼:“將軍快走,此處有文讓,我為將軍擋住追兵!”項璟看清,來人正是項武,原是季楚得知消息,便迅速遣項武來接應項璟,項璟於是對項武說:“將軍之恩,項璟來日再報!”說罷,領著公主一行朝稷春而去,齊將追至,被項武攔下,兩軍大戰一場,項武勇武過人,成功退卻齊軍,齊將負傷而還,項武將齊軍逐過邊境,有人諫言:“將軍,前方便是齊國境地,不便再追。”項武聞言卻說:“我大楚哪裡受過如此屈辱?”於是帶兵越過邊境又奪回十車金銀,方才罷休,引兵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