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林府的觀察日記(1 / 2)

紅樓讀書郎 商狄 8057 字 2024-03-24

  第146章 林府的觀察日記(爆更!!)

  初一過後的幾天裡,陳恒突然就成了林府的常客。這事說來搞笑,他原以為自己是來好好上課,補充課外知識。

  哪想到這兩日所做的,都是端茶倒水的‘小廝’事情。陳恒倒沒有忌諱此事,他也能看出來,林伯父是借著這個機會,把他帶在身邊多見識些世麵。算是彌補他這個寒門子弟的先天不足。

  畢竟能在這個時間,來林府登門拜訪的客人,不說是非富即貴。那在揚州城裡,也稱得上舉足輕重。府衙六科的主簿是少不了的,上來攀關係的富商更不在少數。

  每每這些人上門,陳恒就陪著伯父一起待在書房,一邊記下對方的人名和長相,一邊看著他們跟伯父高談闊論的同時,積極擴寬自己的知識麵。

  其中的妙處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因都是近在眼前的實例,每當客人走後。林如海又會抓著陳恒開始現場講解,這次客人來的目的,以及每句話的深意。

  對方到底是別有目的,還是另有所求。陳恒每每有答錯的地方,林如海就會懲戒他做一篇文章。

  林如海的父親過世的早,在他考中舉人、進士後。也是在官場上,獨自摸爬滾打過好長時間,才逐漸積累下這些智慧。

  世上看書的人那麼多,會用的人卻很少。

  木匠學會手藝,就能打造成品。那讀書人呢?讀好書,就能安邦治國嗎?

  隻是他們忘記了,從他成為官員之後,就是跟天鬥、跟地鬥、跟人心鬥。如何因勢利導,如何掌控時局,把握人心為己所用。

  “知道剛剛為什麼把你踢出去嗎?”

  他又說了一堆抱歉的話,表達的無非是往日自己不好意思登門。林如海一一笑著接下,閑談的差不多時,見林如海突然端起茶,梅堇也知道自己要起身告辭。

  能在揚州當上幾年的學政,已經是他祖墳冒青煙,走了狗屎運。梅堇可不敢指望,這份好運氣能帶到京城。

  “是。”陳恒應聲而動,連忙起身拿過茶壺。

  等到陳恒倒完茶,梅堇已經做出反應。知府既然用了‘師長’這個詞,說明不太想在明麵上談公事。

  在這個基礎上,能做到秉持本心,克製私欲、造福一方百姓,才是真正的聖賢濟世之道。”

  他才將山長布置的作業做到一半,身後卻突然傳來輕咳聲。陳恒以為是伯父去而復返,連忙轉身道:“伯父,你……”

  其實也不怪林如海要求嚴,他一邊希望這孩子能開拓眼界,認識到人心險惡。又擔心壞了陳恒的心性,希望他能不忘初心。

  等到梅學政歡天喜裡的離去,林如海立馬拉著陳恒開始講課,將先前的對話拆解一番後,又問起晚輩還有什麼不懂之處。

  ‘世兄’林如海微微一笑,隻端起茶邀請著梅堇共飲一杯。兩人放下茶杯後,又拿著琴棋書畫之事稍作閑談,氣氛顯得很既輕鬆又愉快。

  因為這個時候,你表露出來的一分好,會被看成三分。一分嫉妒,會被當成七分。

  所謂‘棚規’,就是每個學政自己編成的,關於此次考試的知識點以及考場的規矩等等。一本就要個幾兩銀子,很被一些寒門子弟頭疼苦惱。

  “恒兒,你要記住。”在結束一番講解後,林如海語重心長道,“就像前日你自己說的,讀書跟當官是兩件事。讀完書的人,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還在跟知識打交道。

  那自己就順著他的話鋒,往下談就是。心中生出計策,梅堇到嘴邊的話就變成。

  世兄,也不用過多苛責恒兒。我在書院時,就覺得他是個有出息的,將來成就怕是還要在我之上。”

  “有空記得去看看英蓮,她時常在我耳邊嘮叨你。”

  倒不是陳恒貶低梅堇,實在是對方媚上欺下的姿態,叫人難生好感。

  “你還少算了一件事。我們如今正私下圖謀巡鹽禦史一事。有他放在明麵上吸引太上皇的目光。賈雨村的差事,才算真正十拿九穩。”

  “很好,晚上回去寫三篇四書的心得給我。”林如海又布下功課。

  像這樣私下官聲不好的人,拉到自己的陣營裡,真的會是件好事嗎?

  “恒兒,任何人都會有他的用處。”林如海拿起手點在陳恒的腦門,笑著指點道,“像他這樣見小利而忘命,乾大事而惜身之人。你自己想想,等他前腳走進韋兄家,後麵太上皇的人會不會來找他。如此拉攏之下,你真的覺得他能堅持的住?”

  一朝洗凈往日貧酸,在官場上得到貴人提攜。賈雨村的心情實在好的不得了,態度謙和的叮囑陳恒幾句學習的要點,才轉身告辭。

  “是。”陳恒又一次被伯父拿出來當傳話的工具,隻好厚著臉皮應下。

  如今朝堂中黨爭不休,他這樣上無靠山下無助力的中間派,正為進京之後的前途頭疼。

  而且梅堇在擔任學政時,可是出過好幾本‘棚規’著作,督促應考的學子購買。

  “寫得好啊,僅憑此文,將來拿個院試頭名,也是易如反掌。”梅堇說完,又故作惋惜道,“可惜如此佳才,不是被我親手點中。恒兒,你怎麼不在為師任上時參加院試。白撿的好事,也不知道是要便宜李卞還是田安了。”

  賈雨村見到陳恒時更是吃驚,他早就想過陳恒寫的策論如此優秀,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可他萬萬沒想到,教他的人竟然是林如海。

  昔日韋應宏還在揚州任職時,因左右逢源得利的梅堇,一直惦記著自己的小心思,不敢登門過多拜訪。如今韋應宏升任禮部左侍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對方會成為下任禮部尚書。

  林如海示意陳恒趕緊給自己倒茶,他前麵跟賈雨村聊了半天,也是口乾舌燥的很,“讓他當著熟識的晚輩麵前,說些上不了臺麵的話。那就不是施恩,那是結仇了。你個傻小子,可明白了。”

  好在這梅堇也不是全無腦子,他繞了一圈話題,又借著林如海的話頭,引出陳恒在府內所做的策論。梅學政拿起文章看過之後,連聲叫好。

  梅津心中也是懊惱的很,早知道對方有這種官運,當時就應該抱緊大腿才是。

  史書上那些懷才不遇之輩,大多受困於此。以為憑借一身學識,就能行走天下。是他們蠢,是他們讀讀的不夠好嗎?其實不然。

  伯父,你最近真是越來越愛訓我了。陳恒撇撇嘴,趕忙往屋內跑。這個男人也有意思,見到孩子進來,又馬上考起對方。

  朝堂的資源畢竟有限,不論是許下什麼承諾,總要講個分配,以及兌現的程度。要總是開空頭許諾,事後還怎麼取信於他人。

  林如海跟賈雨村在屋內談了很久,等到對方走出門時,臉上已經是滿麵春風。嘴角微微顫動的虎須,叫人一眼看出對方的高興。

  陳恒閉目思索一會,很快就明白林如海的意思。

  書房半敞開的門,讓林如海對門外的情形看的十分清楚。他雖聽不到兩人的對話,可陳恒的樣子他是看在眼裡。

  伯父,你是不是拿這話點梅堇,不要因為當了幾年學政,就驕傲自滿啊?

  “正是如此。”梅學政不住點頭,“陛下要知道揚州出了個少年英才,一定高興的很。”

  這世上,會讀書的人很多,會用計謀的人也很多。可能始終秉持本心,不在物欲橫流的官場迷失自己,謹記為民、為江山社稷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林如海對陳恒而言,是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二個貴人。第一個貴人是王先明,夫子在山溪村親手雕鑿出一艘小舟,又推著小舟親手交給林如海,讓後者可以帶著陳恒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是這樣啊,又學到一課的陳恒連連點頭,準備今晚回去就把事情通通記下來。

  揚州棋聖林如海嗬嗬一笑,“你現在可想明白了?”

  “部堂大人赴京上任時常跟我說,自己在揚州沒什麼機會跟梅兄深交。想來部堂大人的憾事,等到梅兄赴京述職……”

  是個好孩子,沒辜負我的教導。林如海欣慰的點點頭,等到賈雨村被下人送出門。他才道:“還不進來,在外麵吹風做什麼?覺得自己身體好,不怕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