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遇佛(1 / 1)

春秋甲 河西老張 2119 字 8個月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魔心一身青衣,背著藍色粗布小包袱,撐著一枝繪滿濃露海棠的油紙傘,行在雨中。   東山是一座困人的籠,東山不器一死,籠門大開,魔心借此逃出生天,去往三吳都會,錢塘繁華處。   魔心一路行來,饑腸轆轆,尋了家開在湖畔的菜館,祭五臟廟。   莫負人間四月鮮。   “古寺春山筍蕨肥,行穿石徑綠侵衣”。嘗鮮無不道春筍,每到春季,春筍就在菜館裡獨占鰲頭,有儀式感的老饕們已經開始享用期盼了一年的鮮嫩春筍。一鍋家常的醃篤鮮,讓臘肉與春筍完美交融,細火慢燉構成一碗濃湯,既滋補又不俗。   白玉盤中一青螺。   “清明螺,賽肥鵝”。清明的螺螄正是尤物,殼青肉肥,嫩味鮮美,展望其身價,有見漲之虞,美味不遜於蘇杭的“早春鵝”。   蘇杭人在春天裡一定有一碗鮮美的螺螄,不管是爆炒螺螄,還是韭菜炒螺螄,亦或是鹹鹵汁螺螄肉,配以小酒,怡然自得。   清明螺螄,最好在衢州。衢州開化的好山好水養出了一批肥嫩鮮美的青螄。長在錢塘江源頭開化地區溪水中的青螄,因其肉質鮮嫩可口、風味獨特,素有“盤中青螺碧玉”之美譽。   每年天氣轉暖,水鄉居民依據青螄晝伏夜出的習性,在山穀溪流中尋尋覓覓,徹夜勞作,才能捕獲這些幽居深穀中的絕世美味。   “小小甏,小小蓋,小小甏裡有樣好小菜。”一般來說,品質上佳的清明螺顏色應該是黃中帶綠的,個頭應該是中等的。人們選好青螄,用針挑出螺螄肉進行烹食,這個做法在當地被叫作“挑青”。   吃螺也是有門道的,怎麼把肉從螺螄殼裡吸出來,實在是門技術活兒。老饕隻需要先用筷子一戳,把螺口堵嚴實了,猛地一嘬,螺肉就混雜著殼內鮮香的汁水,被吸入口腔之中,快意而瀟灑。   湖畔的酒家,招牌菜正是一道“清炒螺螄”。開化青螄配上一把香氣襲人的紫蘇,未見青螄先聞其香,螺肉口感緊致,鮮嫩可口,湯汁中蘊含著青螄的鮮香,螺肉則被沖淡了本身的清苦,回味悠長。   再來一碗豌豆炒飯和薺菜餛飩。   炒飯需剝出最新鮮的豌豆,和糯米、鹹肉、炒散的雞蛋一起在灶頭大鐵鍋裡翻炒至出香氣,無需過多醬料配菜,豌豆的清甜及臘肉和香腸的鹹味糅合在一起,剛剛好。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薺菜餛飩的湯用高湯,再加上蛋絲和蝦米,連著湯汁一咬開便是清香滿口,鮮得掉眉毛。   最後是一碟毛蚶。   新鮮的毛蚶,一澆一燙,肉嫩厚實、味鮮爽美,多少年來都是蘇杭人的可心愛物,更是那幫每天一杯紹興花雕或者一盅杜康後裔們說起來就向往不已的酒伴!   店家掌櫃還貼心送了一壺明前碧螺春。   不飲春茶,怎知春光已至。   所謂“碧螺春”,產於蘇州吳中區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蘇州的碧螺春茶,人稱“嚇煞人香”,傳聞皇帝南巡至太湖時,飲後贊不絕口,欽定“碧螺春”茶名,成為貢茶。   這種茶春分前後開始采擷、炒製,穀雨前後結束,極為名貴。坊間還有“(清)明前為茗,(清)明後為茶”的說法。   魔心吃完,杯盤狼藉。他喝過茶,招呼小二付了錢,起身向外走去。   真是流年不利,剛出門就和一個邋裡邋遢的瘋癲和尚撞了個滿懷。那和尚癱在地上,手背、額頭擦破皮流了血也不去管,隻是對著腰間一枚陳舊的紫皮葫蘆絮絮叨叨,自言自語。   魔心看他可憐,想去扶他,竟如蚍蜉撼樹,不能撼動絲毫,市井之中竟有大佛不動如山。   “那小子,你走就是了,這是靈隱寺的瘋和尚,到時自會回寺,不用去管他!”   靈隱寺,巧了,魔心正要去此處。他耐心哄著老和尚起來,借著送他回寺的由頭,一同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