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定,袁新林老師也要參與暑期義工巡查值班。但大家都反對讓袁新林老師這個大煙袋參與值班,因為袁新林老師本身就是一個火種。 袁新林老師是原來的老校長又上了些年紀,現在又租用了王敬琛的田地,最終被編到了宋明和華錚這一組充當後備人員。 袁新林老師的媳婦不願意租種王敬琛家的回地,因為在王敬琛家的田地做的麥場上,發生過兩件兇事,他的媳婦認為,他家的這塊地見過血光,不吉祥。 袁新林老師說,發生過血光之災的地方還才是好地方,炮彈可不會一直沖著一個彈坑炸。 這兩件血光之災的當事人都是宋莊人。 一個是現在宋莊小學校長宋春輝的哥哥宋春生。那是剛剛使用上脫粒機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在這之前,他們都是使用牲口拉著石滾子兜著圈碾場,把地麵壓得瓷實平整光滑,沒有一點暄土和土渣。爺爺說,這樣的麥場就是個放大版的石碾,不夠瓷實平滑就碾不好麥穗,麥粒不是被軋進土裡就就麥粒混土,碾成土麥子,碾成麵都帶土味,喂豬都樂得吃。 碾場之後是揚場。趁著風起時,用木鍁把碾過後的麥粒和麥芒混雜物高高拋起,讓風把麥芒等較輕的雜物吹遠,從而把麥粒和麥芒等分離開來。 揚場是一個技術活,揚場水平高的人被稱作好鍁頭老把式。他們用木鍁將麥粒麥芒拋向空中落下時,能夠形成一個與風向垂直的均勻的撒落麵,像一張垂落的珠簾,那麥粒便像金珠玉粒般沙沙的撒落下來,其他雜物像輕紗碎雪般被風吹起飄飛而去,吹飄得最遠的是尖碎的麥芒,然後是像蟬的復眼一樣卵圓麥苞殼,最近的是麥桿和脫了粒的麥穗枝。拋撒幾鍁後,就用掃帚輕輕把這些雜物抹掃一旁,露出沙丘一般麥金色的麥粒堆。 宋明在這方麵缺少天分,他從小學到中學,沒少在麥場裡學揚場。 他拋出的麥粒麥芒,不是遠了就是近了,不是拋的高了,就是拋的低了,而且那拋到空中的麥粒麥芒撒落時總是難以形成一個珠簾一樣的扇麵。 宋明的爺爺總是笑話他說,你這是揚場嗎?這揚場的功夫就集中在最後手腕那一抖一斡上。你這隻知使用蠻力,手上沒準兒沒活兒,沒有揚撒的技法。你這就是用鐵鍁向架子上一鍁一咕嘟上泥的料,直來直去的,可不用擔心泥被你拋撒出去。 宋明看著爺爺輕鬆的將木鍁拋起,手腕輕輕一抖一斡,那些一鍬麥粒就像珠簾一樣從空中灑落下來,沙沙的落在了下方的麥堆上,聲音煞是好聽。 但他怎麼也做不到,爺爺看著宋明笨拙的樣子,不無憂愁的說,這等你將來長大了,連個麥場都不會揚,可怎麼生活呀? 後來,他們用上了脫粒機,不用再揚場了。要不,宋明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後怎麼從那一堆碾後的雜物中分離出一個個乾乾凈凈的麥粒來。 人們在最初使用脫粒機時,因為缺少操作經驗,也沒有必要的操作培訓,不少人都付出了血的代價,每年因為打場受傷的人不計其數。大多數人隻是傷了手指手掌,但也有人傷得嚴重些,被高速旋轉的打場機卷進脫離機丟了半條或一條胳膊。 宋春生就是其中一個。他在往脫粒機中一把一把的送著麥稈時,一不小心,他的左臂被卷了進去,丟了一條左胳膊。 後來宋春輝經常和別人說,他家弟兄三個都是一把手。 他家老三宋春明是大隊支書,是宋莊村的一把手。 他宋春輝是宋莊小學的校長,是學校的一把手。 他哥宋春生丟了一條左胳膊,也隻剩一把手。 在王敬琛地裡麵做的麥場倒是挺寬敞平整且砂石少,唯一的不足是離電源遠,要從地東邊的高壓線上接電線,因為距離較遠,需要拉上三四百米的電纜線才能到麥場。 電工從高壓線上引下三股線,把電表電箱固定到了下麵的電線桿上。他們打場時,需要從電線桿的電表下方,接上那三四百米的電纜線引到麥場中。 因為需要的電纜太長,電纜的中間難免有接口。這麼長的電纜線從大路邊的高壓線引到麥場中,中間也沒有電線桿支架,隻是順著溝,沿著路,拖著地鋪設過來。 麥忙的季節,人多車雜,這拖在地麵的電纜難免不被踩上幾腳軋上幾轍,也難保電纜不會有破損。 一天下午,董梨花的老爺宋和順一家正在脫粒時,突然斷了電,宋和順就順著電纜找斷線口,不料卻被斷口線頭的380伏電壓擊中倒地。 人們發現了,趕忙跑過來。但是他們缺少這方麵的急救技能,胡亂折騰了一陣子,也沒能救過來。 宋紅香在宋和順出事不久,又生了個女娃,她就是董梨花的小妹妹董麥香,據說是宋紅香為紀念她父親起的名字。 為了去去晦氣免免心疑,董新林老師的媳婦堅持請了神婆到地裡燒香驅鬼。 這可把宋明和華錚嚇得不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按要求,這是絕對不允許的。這時節這場地,別說見明火了,抽煙都不允許。但袁新林媳婦非要在這地裡燒香燒箔,誰勸也不行。 袁新林老師也阻擋不了。他們三個人隻得在麥場中清理出一塊兒空地來。宋明和華錚從學校拉來了半缸水,又在旁邊兩側各堆了一堆土,以防萬一。 華錚從家裡拿來一烤破鐵鍋一個鐵桶,讓他們把紙箔燒在鐵鍋裡,鞭炮放在鐵桶中,最大限度的減少失火風險。 宋老三宋春明也派了三個村乾部到現場監督。 他們十幾個人把那神婆供桌圍了一圈,有的手持鐵釬,有的端著水盆,有的拿著掃帚,全副武裝,隨時準備著。 直到儀式結束,宋明和華錚用水澆滅了紙箔餘燼,才放心的離開。 但這件事被上級知道後,仍然開會對宋老三和宋明等人進行了通報批評。 作為懲罰,華錚被調到了大張裡的一個麥場,而宋明被調到了韓莊的一個麥場。 有人猜測,這是韓如雪的叔叔韓主任趁機給宋明穿小鞋。但宋明不這樣認為,從那年二人在宋莊村委會叫陣到現在這段時間中,他和韓如雪也求過她的叔叔韓主任幫忙辦理過一些事情,他們之間的過節早就過去了。 韓如雪說,這次之所以調宋明過來,是因為韓莊沒人來值班。 韓莊是個小村莊,本村的小學早已被撤並,沒有小學也沒有本村教師,吃飯休息都不方便,不好安排教師來她們村值班。宋明他們犯了錯,正好為工作調整找到了由頭,被調到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