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莊共有兩個大麥場,宋明與韓莊村委會的乾部分成了兩組,每組三個人。因為宋明離韓莊較遠,來往不便,他們排班排成了每人連值24個小時一天一夜,每三天值一次班。 所謂值班,其實無事可做。宋明早上八點到麥場接班,找個陰涼地方坐會兒,悶得慌了,再到地頭來回走走,再找個陰涼地方兒坐會兒。 人們也沒有幾個人認識他,也沒有幾個人理會他,各自該乾什麼乾什麼。 韓莊是個三四百人的小村莊,麥忙過後,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韓莊村主要剩下婦孺老弱。 鎮裡一位乾部來巡查時,看到有一部分坡地拋荒了,就建議村民把麥秸運到那些拋荒的空地上。村乾部也在村裡麵大喇叭上宣傳動員,鼓勵人們把地頭的麥秸運到拋荒空地上,但是基本上沒人響應。 鎮乾部又來巡查時,發現他們沒有任何動靜,十分生氣,責備村乾部覺悟不高工作不利。村乾部無奈,隻得雇傭了村裡麵的兩輛馬車,由兩位五六十歲的老把式將一些地頭的麥秸運到荒地中。 這項工作做得非常緩慢,上麵來督催時,他們就派人拉上幾車,沒人督催時,他們就停下來。 即便是乾活時,他們兩個老人也是不慌不忙五打四六地一杈一頓地往車上撩著麥秸,仿佛有人給他們打著慢板,在宋明看來,那就是在磨洋工。 兩位老人說,村裡給他們開的工資是日工,一天連馬帶人六元錢,十來包方便麵錢,還不知啥時候兌現。 哎,在街裡坐著也是坐著,就當蹓蹓馬。 他們裝車時慢悠悠的裝,裝到一人多高時,就用繩子慢悠悠的勒緊,然後抽上一支煙,再慢悠悠的趕車,一上午也就拉兩三趟。按他們這樣的速度,就是再拉上一年,都拉不完一方地。 因為宋明離家較遠,每次值班時,如月或如雪就提著飯盒到麥場中給宋明送飯。 這是一件讓宋明感到很尷尬的事情。 他不能和韓如雪走的太近,否則他就感覺對不起方晴。 但宋明來到韓莊,確實也無飯可吃,想買飯都沒地方買去。 中午韓如雪也不在家,她妹妹韓如月給宋明送午飯,下午韓如雪下班後,自己去給宋明送晚飯。 宋明喜歡喝小米粥,韓如雪就給宋明熬一大碗黏稠噴香的小米粥,配一盤鹹菜兩個饃頭,提著飯盒,送到麥場。 宋明邊吃邊和韓如雪聊會兒天。 韓如雪的父母都不太支持韓如雪和宋明往來,因為宋明有對象。韓如雪這次給他送飯,也是以韓如月的老師的名義去送的。 每天中午去送午飯時,都是韓如月去送,從街裡走過人們問起時,韓如月也總是給他們說是去給自己在麥場值班的一位老師送飯。 韓如雪去給宋明送飯時,有時和韓如月一塊兒去,有時候自己趁著暮色一個人去,所以村上的人都知道,在麥場裡麵值班的是韓如月的一位老師,很少有人知道韓如雪與宋明的事。 宋明總是急匆匆的扒完飯,催促韓如雪快點兒回家。因為晚上的麥場,雖然比白天涼快些,仍然是一股熱氣。 為了方便夜間值班,他們在麥場中立了一根木桿,木桿上掛了一盞燈。晚上燈一亮,飛蛾,螟蛉,金龜子、小蚊子等各種小飛蟲,一團一團地圍著燈泡飛來飛去,村邊和田間的樹林中的也傳來一陣陣忽高忽低或遠或近波浪般的蟬鳴。 韓如雪穿著寬大的連衣裙,席地坐在宋明身旁的一攤麥秸上,側臉對宋明揶揄道,哎呦,宋明,沒想到啊沒想到,一個堂堂的大男子漢吃個飯都扭扭捏捏,像隻叼了黃魚的小貓似的。嗬嗬,吃吧,我不看你就是了。 宋明說,我這不是怕自己吃相難看嚇著你嗎?你們女人吃飯細嚼慢咽的,我們可不是,像我這樣喝個飯噗嚕噗嚕的,吃口菜哦呱哦呱的,讓你們看著不笑掉牙呀? 韓如雪說,男人就應該有個男人的樣子,粗魯一點兒,勇猛一點兒才正常嘛。如果男人也都像女人一樣精致細膩,那這世界不就亂套了嗎? 那天畢業典禮,我見你們學校的拚命三娘蘇老師了。女人太強勢太能乾了,不一定都是好事。我這倒不是對我們女人有偏見,我隻是覺得男人女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有些事兒就該讓男人去乾,有些事讓我們女人去乾更好。一個女生教物理總是讓我感覺有點兒別扭,我覺得那樣的學科更適合男人去乾,畢竟女人更感性一些。 宋明說,你別說,有些事兒很難說適合男人乾還是適合女人乾,你看人家蘇老師教的那物理成績,別說在我們宋莊中學,就是在我們這幾個鄉鎮學校裡,我們男教師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的。教學這件事需要一定的基礎和能力,但更主要的是責任心。一個人對學生負責任肯下功夫,他的成績就差不到哪兒去。 隻是現在的檢查和活動太多了,學校是個筐,什麼都能裝。上級的各種事務,如計生工作、普查工作、防火防汛和前一階段的催繳提留等工作,都能和我們學校掛上邊,都能安排到我們學校老師身上,我們常常疲於應付,真正投入到教學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韓如雪說,就是。你們也都成了萬金油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什麼事都管。前一階段兒,如月回家還對我們說,如果誰家要是不交教育集資,就不讓他家孩子上學了。我們實施義務教育七八年了,但我們的學費學雜費一年比一年高,再加上住宿費飯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呢。像我們這個小村莊,有的孩子都上不到底就不上學了。現在有些人也真是的,有些工作不好做了,動不動就拿孩子們說事。 宋明說,可不是嗎?現在,最好拿捏的就是教師和學生了。 韓如雪說,告訴你一件事,我們現在定報刊雜誌也是分任務。今天我們的領導開會,也建議鎮裡把指標分到學校,等到你們九月份開學的時候,直接按資料費從學生收費裡麵收取。 宋明說,說句實話,很多報紙對我們來說沒有實際價值,送到門崗都沒被人翻看過,都被韓運來拿去練鐵筆了。但是也不得不訂,因為這是任務。你今年分了多少任務? 韓如雪說,我們現在的工資也和任務掛鉤,基礎工資隻占了一半,其他就看任務的完成情況了。我在前臺,分的任務最少,今年秋季要完成的報刊征訂任務是2000元。我們有些業務員,都是讓客戶一訂一年的,有的已經完成了。我也完成了300元的任務啦,還剩1700元的任務,我分包的對口單位是各村的供銷衛生所和養老院,有空了我就到各村各單位處跑跑,應該能夠完成任務。 但有的業務員,他們的任務都是以萬計。完成起來有一定困難,估計又都在打學校的主意。因為除了學校,別的地方很難能有這麼大的征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