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豐粱日中禱告授徒(1 / 1)

白糜小菜 胤更生 6208 字 2024-03-17

晚起的林康順雙眼紅腫,慢悠悠的走出房門,未察覺茶幾正在看書的中年男人。男人挪開書本露出冷峻的眼眸,正盯著林康順走進衛生間洗漱。   林康順刷了牙,稍微醒了醒神,將頭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裡清洗。突然頭被死死按到盆中,察覺不對林康順奮力的將頭往上抬,雙手朝後腦摸去想掙脫那股怪力。   奈何雙手不著勢,無法擺脫隻得向四周揮舞。驟然想起,雙手扶著盆沿,抬腿往後踹去。踹出兩腳後,終於掙脫束縛將水盆打翻,大口喘著氣……   抹去臉上的水,隻模糊的看到一個渾厚的後背,抄起毛巾擦去大部分水,邊喘勻氣息邊追跑出來。   “你是不是有病啊!你哥剛把我爺爺送進監獄,你是準備嗆死我,讓我全家都死絕是吧。”   “我就知道,你們兄弟兩個都不是啥好東西……”   林康順追跑出來,朝著坐在紅木沙發上擦拭褲子的林豐粱一頓輸出,邊大聲咆哮質問,邊不自覺的流下眼淚。   林豐粱拿起茶幾下的本子和鉛筆,在本上寫起字來。原本應當出現的老人阿福也不見蹤影,隻見茶幾前,一人在咆哮,另一人安靜的寫字。   林豐粱寫完將本子遞給林康順,林康順終是想起眼前人是不會講話,接著遞過來的本子看。隻見第一行便寫著“是的,我有病”,很嚴謹、很令人無語的回答,滿腔怒火噎住喉嚨。   “觀你的掙紮行為,可見內心是沒有要去死的覺悟,隻是不願意接受現在的生活!   收起你那死人臉和廉價的眼淚,沒有人需要看你臉色,去理解、去遷就你。   你影響到我的心情了。   這是我的地盤,如果你還板著那副死人臉,請你離開。”   簡潔直白的文字猶如冰冷的箭矢直紮人心,將林康順滿腔怒火攪得稀碎。   自覺受到委屈的林康順好想大聲再質問一聲:“為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要如此對待他?連自己的喜怒哀樂表情都不能表現出來。   可惜紙上的文字,堵住了自己想問出口的話語。是啊!這是他的地盤,沒人需要看他的臉色過活。而自己哀傷的表現影響到主人家,別人可以不客氣的把他趕出去。   林康順呆愣原地,猶如初次見麵時,思緒無法回轉。絲毫未注意到厝主拿著書回樓上,回過神發現大橘正蹭著他的褲腳,開口向他討要零食。   林康順擦去臉上那不知是剛才的洗臉水,亦或是淚水,抬腳將大橘無情踢開,回房換衣服……   臨近中午,廚房傳來聲響,林康順跑過去尋求安慰。看見上午沒看到人的老人阿福,湊過去幫忙順便把早上的遭遇告訴老人,希望得到庇護。   老人邊乾著家務活,邊聆聽著前來告狀的年輕後生的述說。等到林康順終於將他遭受的不公待遇傾述完,老人終於開口應答。   “後生,你隻不停說著他對你不公,有沒有想過是你打擾到他了?   從你進這小院來,每天耷拉著臉,滿臉寫著不高興。我們知道你為什麼不高興,但一天兩天還過得去,但你天天板著那臉色真的沒人需要遷就你。   他今年56歲了,一個人窩在閣樓幾十年,是你闖進他的生活裡。我也是暫住在這裡十多年,之前還有兩位兄長,後來去世了是他和他兄長給送的終。”   說這話的時候,老人眼裡閃著光,思慮著自己以後大抵也該是如此。   林康順腦中正思想風暴著,從小衣食無缺,向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哪管其他洪水滔天。後來家人橫遭禍事,變得愈加自閉,性子更加刁鉆,哪懂得什麼推己及人的變通。   老人拍了拍愣神的林康順,道:“你應該慶幸他願意管你了!以後收起你那性子,不要在人前擺出我很悲傷的神情。待人要謙遜有禮,言語方麵加帶敬語。”   林康順聽到老人的教誨,小聲嘟囔一聲;“哦!知道啦!”   剛說完就被敲了腦袋,老人搖頭說:“剛剛怎麼教你就忘了。跟人說話時你要看向對方以示尊重,回答長輩時要尊稱長輩,再行應答時要如鐘聲渾厚有力,不要嘟囔和大聲吼叫。”   廚房裡年輕後生的告狀,最終以老人阿福點撥開解結束……   中午時分,村道兩旁擺滿了祭品和冥材,婦人們點燃香燭朝四方跪拜。隨後將香燭插滿祭品,將剩下的香沿路插向村道外,如此敬香反復三次,才將插在祭品的香燭和貢獻的冥材拉到村道旁焚燒。   有些地方的習俗,拜完將祭品放置村內曬穀場,讓一些家境不好的和行乞之人帶走……   村道煙霧繚繞,屋內也開始祭祀。   大門屏風後的案臺上,放了碗白米飯和酒茶各一杯。祭品三盤分別是水果盤、粿品盤、三牲盤。   厝主林豐粱很正式的換上一身玄色長袍,將屏風上的簾子拉開,露出“留與後來人”的木牌,中間還掛了把戒尺。隨後恭謹點燃三支大香,朝牌位三拜。   老人將一捆韭菜遞了過去,隨後示意後麵的林康順將百合蓮子枸杞羹和芹菜炒臘肉奉上。   林康順獻上祭品後,手中的菜托被老人拿走,肩膀被林豐粱用力下壓,讓他行叩拜禮。   林康順懵懂的照做,隨後便見林豐粱從懷中掏出一份表放在案臺上,再恭敬叩拜。焚紙之時,林康順又被安排拿著青翠的竹枝在旁守著……   那時的林康順還不知道,這些莫名其妙的行為是在向先人禱告授徒,正式被收為學生!   吃完午飯,林豐粱遞給林康順一張便簽,林康順接住看著上麵的文字:每日做完雜事,在巳時、未時和酉戌時來書房抄書。   老人阿福連忙推了推不解其意的林康順,跟他說明了林豐粱正式收你為學生,準備教授你學業。   林康順滿臉不情願,待老人提醒當他學生以後有困難可以求助他,才眼神不由亮了起來……   下午三點,午休起來的林豐粱拿了一本《九成宮醴泉銘》,放置在另外準備好的書案上,示意林康順抄寫。   林康順看著準備好的罐裝墨水和毛筆,以及帶框粗糙的毛邊紙,再看看林豐粱,仿佛在詢問我需要用這些東西來寫?   林豐粱點點頭,在便簽上寫:先看再動手,慢慢寫不著急,今天先寫好一頁給我。   林康順撓了撓頭,隻得坐下拿起字帖假模假式看起來,看著字帖上拆解的筆法和注解,頭皮發麻。   看了一會兒發現根本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看進去,偷瞄了幾眼在茶幾旁喝茶看書的中年胖子。   看清了手中的書本並無書名,也觀察了胖子先生的表情時而凝重,時而又變得哀傷。   注意力並無半分在抄寫字帖之上,忽然聽到樓下傳來音樂聲,猛然將書遮住臉躲避先生的眼神。   林豐粱起身來到書案前,敲了敲字帖,指了指未開封的墨水,示意其繼續專心寫,隨後下樓而去。   被抓包走神的林康順,收了收心思,眼神又回轉到字帖上,耳朵卻出奇的聆聽著樓下的動靜……   這歌聲似乎是卓依婷的,靈動甜美的聲線配合著悠揚的鄉村小調。   90年代不止有四大天王的流行歌曲,東南亞還流行著一些女童星演唱的歌謠,簡單的歌曲和普華無實填詞,俘獲了一大批民眾。   金蝶豹公司旗下的三大童星:四千金、卓依婷和王雪晶,在90年代紅遍東南亞,進入00年還有一些地方在過年的時候會播放她們的歌曲。   樓下的歌聲被關小聲,二樓書房內獨處的林康順,心思也漸漸平靜下來,開始認真研讀字帖。   一個多小時後來客離去,厝主林豐粱回到二樓茶桌,林豐粱將描摹好第一頁遞給臉色不佳的先生。林豐粱拿起鉛筆圈出錯誤的地方,並予以解釋矯正,最後寫上評語——重寫。   林康順不知道他枯燥乏味的生活將被此二字所籠罩。練字如磨性,猶以楷書極為難寫,要達到字正鋒利、筆意托顯需下苦工,毫無捷徑可走。   房間的大本鐘在林康順進入書房的時候,就被重新擰上發條,每隔半小時都會報時,寧靜的小院又多了些許活力。   第一天六個小時,林康順對著字帖第一頁的21個字,描摹了17次,那21字猶如刀刻斧鑿般在腦海留住。   林豐粱手捧書籍斜眼看著,在年輕後生每每堅持不下時,出手打斷。或叫去幫老人乾活,或是叫去喝茶解渴,終使其熬過第一天的時光。   在去幫忙老人乾活的空閑,又開始控訴對於那中年胖子的暴行。老人隻淡淡的回了一句:“在書案前抄書寫字這件事,他一個人窩在房裡做了42年。”   林康順被震驚到了,42年,也就是他從14歲就一直在抄寫。怎麼會有人在少年跳脫的青春期,甘於蝸居在房間裡讀書抄寫42年?   在聽到老人的話語之後,林康順第一次對林豐粱產生些許興趣,開始好奇的打量起這位教授自己的先生。   晚課的時候,林康順心思流轉老是觀察著上位的林豐粱,致使寫的字帖歪七扭八,被筆敲了兩下腦袋。   在其近距離的窺視下,林康順發現這位先生枯燥無趣的日常,就是看書、寫字以及按時吃飯睡覺四件事。   晚上驚奇的看到,這位大肚便便的中年男人又在他麵前秀了一把,其書法造詣有多高。   但見林豐粱在書案前,左手扶住硯臺,右手拿著帶有墨香的墨條研磨出墨汁。待磨出適當的墨汁,左手拿起筆架的一隻狼毫,放到洗筆缸開鋒。   剛開始是林康順覺察到什麼,待林豐粱提筆蘸墨在宣紙上寫字時,才猛然驚覺——他使用的是左手持筆。   林康順起身朝林豐粱的書案走去,林豐粱也不搭理,聚精會神的寫字。   但見宣紙上開頭書寫“祭侄文稿”,字體是楷書,但又不與先生給的那書帖相同,但給其感覺很有勁。   《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卻是楷書大家顏真卿在悲憤交加下寫成,用以祭奠被叛軍所殺的親人。   楷書中有“顏筋柳骨”之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顏真卿的楷書筋肉豐滿,而柳公權的楷書剛勁有力,而林康順寫的就是柳體。   柳公權學顏真卿的筆法後,在以架構中又取隸書的架構,形成獨特的柳體,其技法比顏體較為難學。正常人用左手寫毛筆字已經很難,更何況林豐粱用左手寫柳體。   這位先生每天在書房看書、寫字,從未將書帶出書房。在每一次看書前都會清洗乾凈手掌,就是翻書時也是小心翼翼地從書角處掀起。   不過時常翻閱的,卻是一本封麵沒有書名的書,時而看得出神還會眼含熱淚。   林康順嚴重懷疑那書是他自己裝訂的日記本,亦或是從哪淘換回來的不知名話本,時常拿出來翻翻……   人的好奇的天性往往推動了人類的前進……   林康順很好奇拿著的那卷無名的書卷,裡麵究竟寫了些什麼,能惹得那先生日日拿起來觀看。過了兩日,林豐粱感冒臥床,終於有了窺視那書卷的時機。   林康順想從中找尋能拿捏林豐粱的方法,以謀求解救自家爺爺。很幼稚天真的想法,辦案機關既然出了逮捕令,自然是掌握了犯罪事實和定罪的證據,哪能由個人意誌而發生改變。   翻開扉頁,便見上麵寫著:   當人類現代文明的雙生子   高舉著自由與公平的旗幟   相互攀比爭魁產生碰撞時   兩桿大旗外的人夾縫求生   尋求獨立自主的自救方法   看著莫名其妙的文案,林康順隨手便翻過了扉頁。殊不知那輕飄飄的一頁,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