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多山地其交界處有塊獨立的小平原——義安平原 東北方向以鳳凰山與閩地為界,西北有蓮花山脈為屏障,西南有大南山和龍江阻隔,東南臨海易守難攻。 其人口構成主要分為平原地區的閩南徙民(不止閩南人也有南下路過的徙人),鳳凰山脈的當地土著畬族,以及沿山區遷徙來落戶北部山區的客家人。 義安平原下轄八邑也稱義安八陽,有揭陽、海陽、潮陽、饒陽、蓮陽、洪陽、葵陽和從茶陽拆分出去的新陽兩縣縣,民眾對外統稱義安人,外出行商設有義安八邑會館。 韓江、榕江以及練江三條江河,沖刷出占陸地四成的平原孕育了百萬人口。 海陽縣歷史悠久是整塊平原的中心地帶,其文化底蘊深厚、人口繁多。“一江二樓三姓半,四鎮五宗陸地分”這句俗語很好的概括了當地風土人情。 江是指是韓江,樓是陳林二姓大族各自建的四方樓,俗稱東蔥閣(陳姓族人所建)和西石樓(林姓族人所建)。三姓半是指“陳”、“林”、“蔡”三姓人口合占了本地人口一半以上。 四鎮分別是東壟鎮、西嶺鎮、北湖鎮、南塘鎮,各鎮主要人口又分別對應陳、林、蔡、楊和許五姓大宗族。五姓宗族人口占據大部分南部平原,其祖地又各居四鎮之中,陸地宗族主事以四鎮為尊。 其主事權一直由陳、林兩大姓所把持,而蔡姓則在幾百年的陳林爭權中,逐漸沒落被瓦解。 沒有了大的人口聚集地,淪落為第三方調節者,很好的闡釋了老大老二打架,老三遭殃這一說法。 兩座四方樓就是互相爭鬥下的產物,凝聚無數能工巧匠的心血建造而成。清末戰亂民不聊生,陳林二姓族人摒棄前嫌合作救民,邀各大宗族主事在四方樓共商大事,各姓宗族互嫁嫡女。 逐漸演變陳林二姓於四方樓點燈主事,協管各方鄉鎮大小事務,二姓每載輪流主事,其他小姓宗族協管監督。 ----------------- 已巳年仲秋,天氣爽朗。 “阿大(大兒子的昵稱,不是陜西方言的父親),課業寫好了沒?去叫阿公和阿爸回來吃飯。”廚房傳來中年婦人的呼喊聲。 在房間收起課業本的林稷大聲朝窗外回道:“阿媽,我寫好了。這就去喚阿公阿爸回來吃飯,再去找跑出去玩的阿黍。” 林稷收拾好東西,轉頭發現老二的床鋪被褥還未整理好。明明早上出門叮囑要收拾好,中午跑回來午睡又把被子弄亂了。 林稷今年十五歲,正月裡“出花園”,辦了成人禮後就跟弟弟林澤中分了床睡。 “出花園”閩南和潮汕地區小孩子的15歲成人禮的獨稱。舊時小孩在15歲前容易夭折難成活,過了15歲的小孩子精力充沛能存活下來,固有15歲成人禮之俗。 “花公花嫲”是守護花蕊的神靈,也有稱其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未達15歲前的小孩子是受“花公花嫲”守護的,過了15歲小孩要辦宴席答謝神靈的保護,走出花園成為當門立戶的生力軍。 二弟林澤中夜晚總會和老大在被窩裡乾戰,二人總是悶在被子裡對其報以亂拳,以爭奪被子的多寡。 每每戰況激烈之時,隔壁的老母親總是拿著竹枝沖進房間,先狠狠的抽打在被褥之上,再對其二人進行嗬斥…… 10歲的林澤中和8歲的林艾君,正是人憎狗厭的年齡。林稷和林澤中各自分得一張鋪位,而幼弟林艾君從小體弱多病,跟著父母睡大床。 林稷正欲開門,便聽到一陣“咚咚咚”的腳步聲朝廚房跑去,不用看就知道是老幺那個小胖墩。 “阿媽,我聽到可以吃飯啦!”小胖墩跑進廚房抱著母親的大腿道。 “先前不是給了你幾顆棗子吃,怎麼又餓了?要等你阿公阿爸回來再吃,現在還不可以。” “阿!可是我已經餓了阿!等他們回來天都暗了。”小胖墩邊說邊吸溜著人中上的鼻涕。 正忙活的中年婦女,伸手將鼻涕擤去,隨後將小胖墩拉到灶臺邊坐下烤火。 小聲指責:“怎麼不穿好衣服就跑出來,待會又要花錢問先生(醫生)。那先生開的藥都吃了好幾貼,咋也不見好?還是得去‘花公花嬤’那上香求下平安。” 中年婦女邊嘟囔著,手卻麻利的從蒸屜飯心處,舀出半碗飯,再將旁邊的扒拉回填。轉身再從豬油罐裡舀了小勺豬油放上,再澆上醬油,最後遞給小胖墩吃。 “給你半碗呆在灶臺邊吃,免得待會吃不下,我去把衣服拿來穿上。”見中年婦女要出來,林稷退後幾步,作要出門狀,叫道:“阿媽,我去叫他們回來吃飯。” 林稷出門先走去書齋,看看老二是不是被先生留堂,怎麼還沒回家? 遠遠便見到新任齋長(校長)正站在門口送客,仔細一看,原來是每天清晨書齋開門便來的兩位陳姓族人。 這二位清晨來黃昏走,聽說是來借閱謄抄某本經典古籍,每每在二樓謄抄一整天。 齋長揮手相送,轉身便見到林稷走來,隨即問道:“阿稷是課業遇到不解的地方,來尋我解惑的嗎?” 林稷身子略斜作勢鞠躬行禮,隨後應答:“先生,我是來尋家弟的,他還沒歸家?” “放學我看他們一群人都跑去火柴樹那邊去了,你可以去那邊找找。”身著長衫的齋長抬起左手朝西南方向指去。 得到訊息的林稷跟齋長鞠躬告辭,朝前麵的前厝公廳走去。 前厝公廳是全村唯一的三進宅邸,由前院、中廳和後宅組成。之前前厝有中秀才的後人想擴建,因為戰亂和錢財等原因才放棄了擴為四進宅。 林稷走到前厝的明堂,明堂上掛著兩個竹紮的油皮紙燈籠,燈籠上了燈火示意祭拜先人聚集議事。 破了些許小洞的油紙燈籠,上麵紅漆寫的“林”字被燭火和夕陽互相照應得愈發紅亮。 外墻的墻柱上寫著“前西山明水秀天麓,厝內堂前人傑地靈”,內墻壁上書:舊樓派出源流逺,大宇開枝世澤長。這兩幅對聯既寫出了此地的來源,又舒展了其野望。 隨後便見有幾位身材魁梧的年長者,推來三輛滿載的板車。走近去打了招呼,便仔細打量起那被包裹起來的物件,正要挑開一角打量之時,被院內的人喚進院。 “阿稷,是來喚你阿公回家吃飯嗎?他們正在裡麵開會,你先進來坐會兒。”院中一人朝門口叫道。 “阿義哥,你們在乾什麼呀?” 守義正欲開口,被旁邊記賬的守仁打斷:“阿義,還沒歇好?快幫忙把這些抬進院來盤點,等會師父回來,發現還沒搞完,小心被罰去幫小叔掄大錘。” 守義嚇得連忙起身跑出門去幫忙,守仁對林稷道:“阿稷阿!河道上出了點事,我師父和你爸一起去查看了。你要是著急就先跟著去,我這邊東西卸完要關門了,要是不急就坐天井旁邊的圍階等裡麵開門。” 林稷表示不急,先在此處等爺爺,隨即便在旁邊階下尋了處乾凈的地方坐下。待門口的板車上的一捆捆東西卸到院中後,門口隻進來一位身材魁梧的黑漢子,便將大門上鎖,院中隻餘下四人。 “小叔……”守仁和守義分別對黑漢子打了招呼,黑漢子點了點頭,再看了一旁的林豐稷。 林稷起身朝黑漢子道:“剛鋒叔好,我來喚我爺爺回家吃飯,你們吃飯沒?等會一起到家裡吃去,別急著回去打鐵掙錢呀!” 黑漢子朝林稷微笑點了點頭,擺擺手回道:“不用了,家裡做好飯了,改天有空再去。” 隨後招呼兩個年輕後輩開始乾活,守仁和守義將麻布包裹紮緊的東西解開,將裡麵的東西取出。 但見麻布下麵的稻草席裡露出一把把兵器,林豐稷心思流轉,難怪那些賣力氣的人扛得那麼用力,這東西也不能露出來見人要鎖門。 黑漢子仔細檢查著那些銹跡斑斑的老物件,倆練武的年輕後生分門別類,將要維修的歸置一旁…… 前院裡正忙得熱火朝天,中廳內正嚴肅著進行小會。 中廳被前院和後宅的兩個大門隔在中間,從前院大門進入兩邊各有一個房間。中廳中間也有一個天井,四角各有一個大個大缸,接著瓦簷交匯處砌的鯉魚吐水。 天井兩旁在走道各有兩間小房,與中廳交匯有兩道小門通向兩旁的廊道,再往上走才是真正的中廳。 中廳鋪著四方的大紅磚,四根大木柱支撐著南北走向的屋頂,兩旁各有兩間大房間。木柱中間南北各擺了四張太師椅和茶凳,東邊木製屏風下擺了兩張太師椅和一張案臺和香爐。 開宗族會時,上座前後厝宗長,下座後厝四房和允祖、灰樓六房老,末座由齋長和族子坐。 開大會時,每房房佬椅子後麵,長條凳會坐上各自房頭的人,需要商議時會進入各房所屬的房間進行商榷統一意見。 當然能坐到這裡的全部是男人,女人是不能進來議事的。 後厝的小宗長林巘主持著會議:“各房報上來的賬大差不差,除去祭祀用度、保障不夠吃的人一些糧食過冬。 到現在來看還略有盈餘,跟外麵那些逃荒的盲流情況不會出現。” 大家連連點頭誇贊經營有方,高興今年不用餓肚子真好。 “我問過人今年冬天應該會冷一些,在這裡先跟你們說一聲,家裡的棉被該去彈鬆就去彈,別省那幾個錢,回頭生病了更不劃算。”眾人相視一笑。 林巘見氣氛比較輕鬆隨即道:“我在此提議家中較為清貧有50歲以上的人,都由公廳出錢做床新被子,年長者的長衫也一起更換了。嶽東兄你看如何?” 林嶽西在旁氣得差點跳腳,花公家的錢,名聲卻被你掙了。 看了看自家大兄老神在在的點了點頭,隨後道:“剛才說的今年多辛苦些,多運點回來,別到時候涵道築了閘門就不好搞了,阿巘你要安排好,仲秋晚會和其他事你就看著辦吧!” 林巘隨即著手一一安排具體事務,過了一盞茶的時間,會開完散場。族子林弘仁打開了中廳大門,在香插上插上點燃的香,而房老們從小門走廊道出去。 林稷朝大伯打了招呼便進了中廳,但見林巘老叔正拉著允祖房佬說話。 “春輝兄,林泵叔咋還不肯過來參會,是不是生氣我針對他了?” “不是,叔父他自己還沒想開,沒個男孫抱香爐,他在公廳羞於見人。”二人嘆息搖了搖頭,聯袂走出中廳。 走到自家爺爺跟前,林稷先跟伯爺問好,再喚爺爺回家吃飯。 此時的沐嵐姐也出來喚伯爺:“爺爺,白糜煮好可以吃了,叔爺和阿稷也一起來吃阿!” “老二,留下一起吃吧!” 林嶽西連忙拒絕:“不用,家裡飯都做好了。” “我都沒牙隻能吃白糜配點小菜了,羨慕你78了,每頓還能兩碗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過晚上吃點白糜配小菜,好消食對腸胃也好。” “不了,我也不喜歡喝粥,跟喝水一樣寡淡無味。我牙口和腸胃都挺好的,還是吃飽飯踏實些。” 祖孫二人出門,林稷表示要去叫阿爸回家吃飯,未提及老二未歸的事,各自出行。 林稷往南走,看到將要完工的小學樓,感慨明年要搬到此處學習。 從旁邊小路走,穿過竹林便見到遠處的火柴樹,林稷見四處無人,便脫下鞋子踩在砂石小路上。踩了踩滿是砂礫的小道,心中滿是歡喜,蹲下身子欲奔跑起來。 河道上兩個歸來的知青,其中有一個注意到小道準備奔跑的小人兒。在遠處幫忙默數計時,大概是11秒,那小人便下來穿鞋走開。 林稷跑了一截發現河道上有人在遠眺,隨即減緩了速度,停下來穿上鞋子,而後穩步走開。 小心臟撲通撲通亂跳,不知是跑步還是被人發現,抬頭遠望發現正跟人比膽量爭老大的自家二弟。 二人爭搶掛在樹梢上的風箏,一人爬到半道不願再爬,老二跳到旁邊的樹上,爬了一節再跳回去拿風箏。 在下麵的人歡呼認其做大哥,旁邊的林稷不敢大聲嗬斥,怕驚到樹上的人。 待二人都下來時,狠狠揍了林澤中一下,林澤中對眾小弟說到:“今天先回家,明天再說。” 有幾個調皮的喝倒彩跑走了,老二不忿對林稷道:“給我在小弟麵前留點麵子阿!” 林稷出手愈發重了,埋怨二弟受傷怎麼辦……叫其回家後又乘竹筏朝上遊找阿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