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瀅瀅見了宋明還是有些不自在,一想起自己幾近赤l地仰躺在河麵上被宋明抓著腳的情景還是禁不住讓她臉紅心跳。她對自己身體上最得意的地方除了這張俏麗嬌美的臉蛋就是細腰和腿。她的腿不算很長但勻稱白皙,當然她的腳也小巧玲瓏。但在她眼中腳至多是腿的延伸,是腿的一部分,是美的點綴,這也是她愛穿裙子的原因。 但她也有她的美中不足,那就是胸部發育不夠豐挺飽滿,和她的身型一樣,屬於中等偏小的類型,整體上看,也算風格一致。但與她姣好的容貌相比,就顯得有些平常,就像嬌艷的牡丹花配了一個尋常的土花盆。 平時,她配戴著加了海綿墊的罩,看上去前後曲線有致。但那天,那海綿墊浸了水,先是被河水沖刷著順流滑脫到了胸上方,露了點,被宋明看到了。她相信宋明肯定看到了。如果他這次沒看到,那麼他跳進水中把她拉起來時也隱約看到了。唉,還有什麼可隱約的,他肯定看到了。 當她從河中立起來時,她連打噴嚏帶咳嗽地噴吐著灌進鼻子和口中的河水。那河水灌進了她的鼻腔,她的鼻子陣陣酸爽想打噴嚏。她驚慌失措倉惶間哪裡顧得上自己的形象? 她上了岸才發現那沉甸甸的海綿墊不知啥時滑脫下來搭在胸口下方。而那薄薄的濕漉漉的貼在身上的衣裙宛然一張薄透的窗戶紙將她胸部的秘密展露無遺。 從她內心講,一個女人被人看見了她半遮半掩的引以為傲的地方與被人看見了她的極力隱藏的缺憾不足的地方,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的羞澀中不乏好花知人賞的激奮,後者的羞澀中卻是短處被窺視的愧惱。 這件事本來已經過翻過日歷了,但她明天要做一節實習教師匯報課,她又穿上那條裙子。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鏡中的她裙裙飄飄亭亭玉立,比方晴自多一份婀娜多姿,娉娉裊裊豆蔻梢頭。 但她一看到這身裙子就不免想起那個情景。宋明也要坐在臺下聽她講課,他看著她,會不會也回想起那天的畫麵? 穿長褲不足以展現她的美。算了,不要糾結了,都是成人了,這點事就讓它順流而去隨風飄散吧。 自從那件事兒後。他對宋明。就產生了一點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他一見到宋明,就不由得有些害羞緊張。 不過。宋明看他時卻與平常無異。這讓她放鬆了不少。也許宋明根本沒有在意,早就忘卻這件事了呢。 人們總是這樣,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過度關注,其實,別人早就拋之腦後了。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生死都無非如此,何況像她意外落水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呢?或許是她想的太多了。 但她抓撓的宋明的那道血痕。還是讓她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呢。 算了吧,不去想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或許這次意外事故將來說不定還能變成美好的回憶呢。好吧。從今天起,就把這件事當成一件值得回味的美好回憶吧。 她的課已大致打造成型了,現在她想讓方晴或宋明幫她指點指點。 上一學期,她聽了方晴和宋明的課,讓她耳目一新,向往不已,她也試著學了一點點。 但是,這學期班裡一下增加二三十位學生,九年級又急著趕課,所以也沒有再做下去。 方晴也沒能做下去。她這一個學期,雜事不斷,紛紛亂亂,方晴疲於應付心有餘而力不足。 崔瑩瑩來到方晴辦公室,宋明也在。方晴在看她的皮亞傑。 她讓方晴給她看課。方晴說,唉,還看什麼看?我這一學期,一點兒長進都沒有,武功全廢了。我就是個打雜的收費的小保姆老家園,都想不起怎麼上課了。 崔瑩瑩說。誰不是呢?說起來,課堂是中心課堂是陣地課堂是我們生存的飯碗。可是一忙起來,咱們根本顧不上這個陣地,也顧不洗涮這個飯碗呢。 方晴說,原準備著這學期好好的把課堂做一做,結果又白費了,就這麼半年又過去了。回頭想想,隻知道天天忙忙碌碌,卻又不知道都忙了些啥。 崔瑩瑩說,我也是想著當個老師,就是寫寫教案上上課,批改一下作業。高興了唱唱歌跳跳舞,朗誦朗誦詩歌,不高興了訓訓學生。誰知道會有這麼多雜事?煩死個人。 方晴說,還說呢,你還沒當班主任呢。你要當了班主任,才知道什麼叫煩死人,說不定比當親娘都辛苦。 宋明看了看方晴說,看你說的,辛苦就辛苦唄,什麼親娘後爹的? 崔瑩瑩看著宋明,撲哧一下笑了說,嗬嗬,這原來這不隻有親娘,還有後爹呢。 宋明說,我們班主任是親娘後爹,你們也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呢。 哈哈哈。 就在這一說一笑間,崔瑩瑩感到他和宋明之間那一點點不自在也煙消雲散了,反倒多了一些親切感和那種說不上情愫,一種一男一女共同擁有一個隻有她兩個人你知我知的關於青春的秘密時的那種情愫。 她看著方晴,方晴比前半年稍瘦了些。與方晴相比,方晴的腿比較粗,但她胸部豐挺,前凸後翹。麵如滿月顧盼神飛,更加端莊秀麗。 與她不同,方晴從不避諱自己的粗腿,照樣喜歡穿裙子,不但如此,方晴的身姿並不妙曼,但這並不妨礙她喜歡跳舞,跳的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她不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活的更為自我灑脫。 是啊,老天對她崔瀅瀅已經很不薄了,她為什麼非得苛求自己追求完美呢?誰都有自己的美中不足之處,天造地生,任其自然,又何必太在意呢?她應該向方晴學習,做美的主人,而不是做美的囚徒。別被這點美束縛了,就像穿了一件精美的新衣服,帶上一件精美的枷鎖,拘謹的不得了。 崔瑩瑩這樣想著,心中放開了不少。 崔瑩瑩要做的匯報課,沒有學生。這就少了許多束縛。所以,方晴認為,可以不拘泥於現有的課堂模式,大膽想象大膽設計。 宋明方晴和崔瑩瑩三個人,重新對這節課進行了設計。他們設置了活動場景,用一個旅行奇遇的故事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將這節課中所有要講的單詞、句型、語法,都巧妙地融匯在這個故事情境中,故事中的角色教師和學生共同扮演。他們幫助崔瑩瑩,把可能用到的單詞句式,加上音標和漢語,做成卡片,上課時,粘貼在黑板一邊,以供學生參考應用。 方晴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體驗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語言體驗語言,形成較好的語感。 宋明認為,卡片上的漢語提示過於完整。應該隻批注關鍵字詞的漢語翻譯。適當減少英漢的完整對應。減少學生表達時,先想到漢語再將漢語翻譯成英語的不良習慣。 不應該是這樣嗎?崔瑩瑩問。 宋明說,也可以這樣。但是嚴格的說不能這樣。不管是漢語還是英語的表達形式,他們對應的都是語義。表達過程應該是用語言直接對應語義。就是說,如果用英語表達,就應該直接用英語表達形式對應相要表達的語義。而不是先變成漢語表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再把漢語翻譯成英語表達出來。這樣時間久了,會嚴重影響英語的口語表達和實際應用。 哦。原來是這樣啊。崔瑩瑩說,我上學時就是這麼學的。先把一個意思表達為漢語,再把漢語翻譯成英語表達出來。到現在我也講不順溜英語口語。聽你這麼一說,我似乎明白了一點,原來我說的英語不是直接從語義到英語,而是中間多了一個漢語翻譯的二倒手,怪不得說的這麼費勁這麼別扭呢。 宋明說,這也難怪。畢竟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是我們最熟悉的語言。先把語義表達成漢語,再把漢語翻譯成英語,這倒也符合由易到難有熟到生的原則吧。隻不過,我們這樣要求更高了些,更符合語言表達的規律罷了。 崔瑩瑩試講了幾遍,宋明和方晴又提了一些修改建議。現在,崔瑩瑩看著宋明,已經沒有任何不自在了,反而看著他讓她信心大增。 崔瑩瑩老師的匯報課,講的非常精彩非常成功,贏得了青年教師的滿堂喝彩。大家說,這是這一學期看到的唯一一節讓人眼睛一亮心中振奮的課堂,他們似乎又看到了教學的新希望。 但老教師們依然覺得,這樣的課堂有點兒華而不實,甚至嘩眾取寵。好看,但不實用。 宋明對方晴說,看來,課堂的改進真的需要新的一代人來完成。要是讓老教師來做新課堂,那最多也隻是穿新鞋走老路用新瓶裝舊酒,基本沒有可能做成。 方晴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老教師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使命。新的時代,就應該有我們新的一代人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