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國都城安陽,深沉而又靜謐。月光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映出點點銀光。玄公的寢殿隱蔽在這片宮墻之後,四周禁衛嚴加防守。 寢殿內,玄公靜臥於雕花床之上,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靜得隻能聽到他沉穩的呼吸聲。就在此時,一道黑影如鬼魅般閃現於寢殿的門前,打破了這寧靜的氛圍。 這黑影身形矯健,行動迅速,似狂風掠過。最終他停在寢殿門前。 "你回來了,權之……"玄公對著門外黑影說道。 黑影微微一動,似乎是在行禮,然後緩緩步入寢殿。 “是的,主上。”黑影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如若深淵中的古鐘,回蕩在寢殿內。 玄公微微一笑,指了指身邊的玉座,“坐吧,權之。” 黑影顯露出真貌,他身著黑衣,其麵容雖被黑暗遮掩,“主上,少主已安然到達京城。” 玄公聞言,他捋了捋長須,輕聲說道:“很好,權之,你的任務完成得不錯。” 黑衣者微微低頭,謙遜道:“為主上效力,是屬下的榮幸。” 玄公點了點頭,眼中透露出深邃的光芒,他緩緩說道:“如今少主已入京城,接下來,便是要靜待時機了。” 權之抬頭,目光堅定地看著玄公,沉聲道:“主上,屬下定會竭盡全力,保護少主周全。” 玄公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目光遠眺著窗外的夜色,緩緩說道:“且論三萬六千是,世間滄桑多變幻。權之,我要你繼續保護少主,你可願意?” 權之聞言,眼神堅定,他沉聲道:“屬下定不負主上所托。” 長陽乾聖殿上,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俯瞰群臣。殿堂之內,香煙繚繞,玉磬聲聲。 皇帝身著明黃龍袍,頭戴玉冠。他的手指輕敲禦案,發出清脆的聲響,似乎在沉思著什麼。群臣們屏息以待,不敢稍有懈怠。 "陛下,如今變法引起戰端,皆為奸相王荊川一人之過啊!"文臣之間,一官員出列說道。 皇帝微微皺眉,目光如電,掃向那位出列的官員。他淡淡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種威嚴與深沉:“哦?愛卿何以言之?” 那官員毫不畏懼,繼續奏道:“陛下,王荊川變法雖有其意,然其手段激烈,致朝野動蕩,民心不安。如今戰端已起,百姓流離失所,皆因他一人之過。臣請陛下明察秋毫,嚴懲奸相,以安民心,保我朝之安穩。” "愛卿之言,是在質疑朕的選官之道嗎?" 皇帝的話音一落,殿堂內的氣氛瞬間凝固。那官員似乎沒有預料到皇帝會有如此一問,心中一緊,但麵色不改,迅速回應道:“陛下,臣非敢質疑陛下選官之道,隻是王荊川變法之策,實有不當之處,臣請陛下明察。” 皇帝的目光在群臣間掃過,見到眾人皆低頭不語,心中不禁暗嘆。他深知:變法之事已引起朝野內外諸多不滿,自己作為一國之君,豈能視而不見?然而,王荊川是自己的親信重臣,要對他嚴懲,又談何容易? "宰相本人如此看待呢?"皇帝看向宰相王荊川,眼神中充滿了審視與期待。 王荊川心中一緊,他早已料到這場風波會波及到自己,但他並未料到皇帝會在此刻向他發難。他深吸一口氣,從群臣中走出,跪倒在皇帝麵前,聲音堅定:“陛下,臣變法之心,始終如一,旨在富國強兵,利在千秋。隻是,如今結果,臣也沒預料到……” 皇帝聽後,沉默片刻,目光在王荊川身上來回遊走。 最終,皇帝緩緩開口說道:“王荊川,你變法之心,朕已知之。然而,變法有誤,致朝野動蕩,民心不安。朕命你即刻中止,退位讓賢,歸家自省。待朕尋得合適人選,再行變法之事。" 王荊川聽後,心中雖有不甘,但也隻能低頭領命:“臣遵旨。” 乾聖殿上,皇帝決斷之後,殿堂內一片寂靜。王荊川緩緩起身,退至一旁,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既有不甘,也有無奈。這是他執宰七年歲月的結束,也宣告著變法的失敗。 在王荊川的身影逐漸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隨著他的離去,朝堂上的議論聲漸漸響起,但無人敢觸及皇帝的威嚴。 然而,在這肅穆的氣氛中,卻有一人站了出來。他是一位年輕的禦史,名叫陸瑾。他深吸一口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聲音堅定而洪亮:“陛下,王荊川雖有過錯,但其變法之心未嘗不是出於公心。如今朝野動蕩,民心不安,臣請陛下三思。” 皇帝將目光轉向這位年輕的禦史。他並未生氣,反而欣賞這位年輕人的勇氣與膽識。他淡淡開口說道:“陸瑾,你可知我為何能一統六國,建立千秋偉業?” 陸瑾毫不畏懼,直視皇帝的目光,回答道:“陛下英明神武,知人善用,故能平定六國,建立千秋偉業。” 皇帝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用人之道,在於明辨是非,賞罰分明。王荊川變法,已然引朝野動蕩,民心不安。朕若不嚴懲之,何以安撫民心?” 陸瑾聽後,沉默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陛下所言極是。然而,臣認為,變法之事本非一人之力可為,需群策群力,才能有所得。” 皇帝聽罷,他微微頷首,沉聲道:“陸瑾,你所言亦有道理。然則,王荊川變法之策,終究引起動蕩,朕不得不予以懲處。” 陸瑾再次拱手,恭敬而堅定地說:“陛下,臣並非為王荊川辯解,隻是願陛下能夠深思變法之本。” 皇帝聞言,陷入沉思。他明白,陸瑾所言非虛,變法之事非一日之事,在於千秋。他緩緩開口,聲音中透露出一種深沉與威嚴:“陸瑾,你所言甚是有理。朕會深思熟慮。然則,王荊川之過,亦不可輕饒。朕自會明辨是非,賞罰分明。” 隨著皇帝的話語落下,乾聖殿上的氣氛漸漸緩和。陸瑾聽後,心中雖有不甘,卻也明白皇帝的決心。他再次拱手,恭敬地退回到群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