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群賢紛至(1 / 1)

招賢令發出後不久,孫策又特意任命了陸績為奏曹掾,以示江東本土士族。   但出乎他預料的是,最先前來投靠的不是任何江東士族之人,而是徐盛。   由於家鄉遭遇戰亂,徐盛早年便從莒縣遷居到了吳縣,並以勇氣而聞名。   對於這位歷史名將的到來,孫策自然很是欣喜,他親自出麵接待了徐盛。   “早就聽聞文向的勇名,今日終於得以見麵,我欲任命汝為別部司馬,授予八百人的兵權,出任皖縣令,不知文向可願意?”   這般禮遇明顯令徐盛很感動,隻見他當場跪地行了君臣大禮,還發誓道:“仆得將軍如此看重,必定以永生永世追隨為報!”   至此,江東十二虎臣又多一人歸位。   念及此處,孫策就想起了此前被孫權要過去的周泰,當時孫權受命領兵攻打廣陵,原身擔心他出什麼意外,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但在經歷了那番大敗後,孫權短時間內不可能再領兵了,周泰跟著他也沒多大作用,孫策調其回來領兵護衛,相信孫權也無話可說。   孫河雖然很忠誠,但就個人護衛能力而言,他比周泰還是差了不少的,畢竟歷史上的周泰,身上受的傷可是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足可見其作為保鏢的敬業程度。   吳縣的顧、張、朱(非朱治,朱治是丹陽人)三家,也很快得知了消息,紛紛第一時間安排族內青年才俊趕來。   其中顧氏來的顧雍曾被州郡表薦,相繼擔任過合肥長,婁縣長,曲阿長,還有上虞長,孫策便任命他為會稽郡丞,協助處理會稽事務。   之後,他又任命了朱氏的朱桓為法曹掾,掌管郵遞傳送、驛站以及測定裡程;張氏的張允為辭曹掾,掌管訴訟。   自此,吳郡的四大本土士族開始帶頭朝孫策靠攏。   當丹陽都尉全柔收到身在錢塘的兒子、全琮送來的急報後,立即讓人帶回口信,送了一萬石糧食給孫策,以示全氏的忠心。   反正隻要權勢與田畝還在,這些糧食用不了多久又能積攢回來。   那些小士族見郡內的大族都表態了,生怕慢了會遭到孫策的清算,也紛紛跟著行動了起來。   他們有錢的送錢,有糧的給糧,還有聽說了毗陵一帶地區在屯田的,一咬牙送出了家中的部分田畝和佃戶,期望能以此獲得孫策的青睞。   身在會稽郡的芮良和賀齊得知全柔的做法後,也相繼派人籌集了一萬石糧食送來,其郡中的其他大小士族也是跟著有樣學樣。   因為各士族之間錯綜復雜的聯姻,消息很快又傳到了其他幾郡,又是引起了一波送禮潮。   得知這個意外之喜後,孫策興奮得連續兩晚都沒怎麼睡,搞得大喬也有些精神萎靡,吳夫人見後立即進行了一番訓斥。   招賢令發布後的第七日,張昭與弘谘先後來到將軍府,各向孫策舉薦了一人,分別為彭城嚴畯與瑯琊諸葛瑾。   嚴畯通曉《詩》、《書》、三《禮》,好《說文解字》,再加上秦鬆也出言贊揚了他的才能,孫策便將其任命為主簿,負責幫他掌管文書。   諸葛瑾年少時曾到雒陽遊學,且後來積攢了很大的聲望,算得上是個名士,所以孫策任命他為從事中郎,文學掾,兼將軍府功曹,主要負責幫他撰寫文章與記錄軍功。   三日後,孫策收到華歆的匯報,得知以目前江東的生鐵儲備,除去用來打造兵器的那些,還遠遠不夠全麵推廣曲轅犁所需的量。   他依次詢問了張昭、嚴畯、諸葛瑾等人有關開采鐵礦煉鐵的事,但都沒有得到實用的答復,於是他隻好命人找來張奮商議。   其實離得很近的廬江郡內就有鐵礦,可惜鐵官都因為兵禍遭到了破壞,而張奮等人全與孫策一樣,都不知道該怎麼建造煉鐵高爐。   送走張奮後,正當孫策為煉鐵之事感到煩惱時,一名侍從走進了前廳。   “稟將軍,府外又來了名為步騭和衛旌的兩個文士,說是想為您效力。”   連日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找上門來,想要得到孫策的接待與任用,其中多數人都隻有一縣之才,還有人連最簡單的治政和行軍問題都答不上來。   無奈的孫策便想出了一個法子:先讓來人通報名字,熟悉的就直接見麵,沒聽過的就交給嚴畯、諸葛瑾、還有周泰考校,若是真有本事,再與其見麵,進行任命。   沒錯,周泰已經從孫權那裡調回來了,孫策任其為虎衛中郎將,統領身邊的侍從和校尉孫河所率的親衛營。   周泰本以為自己被調回來,是要替孫權承擔戰事不利的責任,沒想到非但不是如此,還因為護衛得當而升了軍職,更加忠心於孫策。   聽到這兩個熟悉的名字,孫策立即對侍從吩咐道:“快,去請他們進來!”   聞言,侍從迅速轉身往外走去,不一會兒就帶回來兩人。   孫策客氣地與兩人見禮,在聽完他們的自我介紹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便開口問道:“我正為鐵官之事發愁,不知二位中可有人能替我解決這個問題?”   “這有何難?仆與子山來到江東後,每日都會一起誦讀諸子百家,若是將軍能早些任用吾等,必不會為此等小事發愁!”   答話之人是衛旌,字子旗,徐州廣陵郡人,與張紘、秦鬆還有亡故的陳端是同郡。   孫策知道此人才乾過人,剛烈忠貞,所以並沒有在意他言語中的些許不敬,畢竟衛旌到了江東後確實過得很不如意,心中鬱悶也正常。   而旁邊一言不發,極為沉穩的步騭,還要比衛旌更勝一籌,他與衛旌一起,廣泛地學習了各種學問和技藝,而且性格寬雅深沉,能夠折節降誌,屈己辱身。   “兩位皆是大才,前來投靠乃我之幸,然若是貿然授予高位,恐怕旁人會有所微辭。”   孫策說到這裡,突然一頓,見兩人都很沉得住氣,這才繼續說道。   “我意任命子旗為居巢長,子山為廬江鐵官令,所需一應物品都可撥給,但需要爾等自行尋找人手,盡快想辦法把鐵礦開起來,建好煉鐵高爐,如何?”   聽到自己的仕途是由一縣縣長開始,衛旌臉上毫不掩飾地露出了滿意之色。   要知道一般隻有頗有名望的士族子弟,才能從縣長或縣令開始乾起,孫策如此安排,足可見對他的重視。   至於步騭的鐵官令,就要比衛旌差上不少了,可他麵上卻依然不見絲毫的波動,而是十分淡定地抱拳行禮道:“多謝將軍信任。”   衛旌聽後,也急忙向孫策行禮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