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話裡有話(1 / 1)

崇禎太子 無原盒 6984 字 8個月前

多鐸離開宣城時帶著數千人馬,如此大規模的兵馬調動,明軍哪怕在最初沒有發現,但這最初大抵也就半日多些而已。 麵對這種情況,朱慈烺立刻意識到清軍內部出現了問題,隨後他將宣城諸事給常冠林一番安頓,待覺諸事妥當便領著宿衛向北而去了。 其實朱慈烺原本是想帶著常冠林及其部屬一同北返的。 畢竟應天和蕪湖攏共也有七八萬人馬,早前因為諸般緣由,這兩路人馬雖隻是被動接招,但現在多鐸已然回返,這麼一支大軍自然也就會成為巨大的變數了。 如此看來,領一支得用人馬回返當是必要,可他權衡再三卻還是做出了取舍。 在朱慈烺原本的設想裡,最好的結果就是把清軍逼回蘇南,而他則會趁著清軍重新組織糧草、兵源的功夫盡快消化江南。 待做完諸般準備之後,真正的江南決戰才會來臨。 這樣的判斷雖未與諸臣商議,但也是朱慈烺基於雙方實力所做出的。 說破大天,他手中並沒有多少能夠拉出去野戰的人馬,而應天、鎮江一帶卻少有能夠互通的水網。 在水師無法順暢調動的情況下,想要將清軍趕回江北無異於癡人說夢。 若強行求戰,漫說討不了半點好處,說不得便連先前所獲都要盡數吐了出去。 以此為基,盡快消化所獲的地盤和人馬就成了當務之急,朱慈烺將常冠林留在皖南,以此作為其後諸策的底氣自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至於說蘇南該當如何.............. 對此,朱慈烺看得極其清楚,戰局到了這般地步,明軍無力將殘餘清軍趕回江北,而清軍也不敢再貿然踏足水網密布之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暫時罷戰便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有了這樣的認知,朱慈烺北返的目的也就非常明顯了。 一來是布置其後的防禦,二來則是通過各種手段進一步加強對袁繼鹹所部的影響力。 話到這裡,許有人會問,緣何隻提袁繼鹹卻不提左夢庚。 若要解釋這些,卻也不得不再次說到朱慈烺對諸軍的劃分上了。 早先便提過,在朱慈烺心中已將各軍分了個三六九等,如左夢庚一部便是這三六九等裡最........難搞的那一類了。 由此,在沒將清軍趕回江北之前,他也就不打算對這一路人馬做什麼了。 朱慈烺的這番謀算可謂極其符合江南實際情況,隻是................. “袁督,幫本宮參詳參詳。” 將將入得大營,朱慈烺隻對袁繼鹹說了這一句便急不可耐地往軍帳中而去。 眼見殿下這般模樣,各人自知這是有大事要談,不過太子殿下也未要求旁人回避,諸將在一番猶豫之後終還是跟了上去。 “..................,所以本宮想以溧陽和常州為基點,將韃子鎖死在蘇南。” 將自己的想法細細說了一遍,待到諸人似是消化完畢之後,朱慈烺便將自己有關防禦的設想說了出來。 選這兩處地方倒也沒多少講究,說白了就是它們都處在關節要點,且周遭都有與太湖相連的水路罷了。 這般謀算看似沒什麼出奇,但卻能稱得上揚長避短。 是以,袁繼鹹在略一思量之後也就表示了支持與認可。 不過他與“朝廷”取得聯係也就才這麼點時間,對朝中局麵雖不是兩眼一抹黑,但對各軍實力卻也談不到了解。 所以,在對朱慈烺一番吹捧之後,他也就順口問起了太子殿下關於這兩麵主持之人的意向。 “這個............” 朱慈烺猶豫了,隻是他這猶豫既非不願向袁繼鹹透露心中人選,又非還未思量妥當。 若要究其根源,卻還得與蘇鬆一帶的局麵連在一起說。 此時蘇鬆的清軍主力全都縮在蘇州城裡,其餘各縣的零散人馬要麼在前去集合的路上遭到了明軍大隊的圍攻,要麼仍然堅守於各城之中。 總得說來,雖然蘇州清軍的力量仍然不可小視,但地處水網密布之地,他們倒也不敢做什麼多餘的動作。 由此看來,蘇鬆之光復當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和功夫。 那麼問題便來了。 整個蘇鬆的明軍幾乎都有差事不能輕動,能夠騰出手來光復個城的卻隻有吳誌葵所部,若真讓這一片地方全都落在他的手中.......... 會不會再再冒出來一個左部? 這般心思看起來似是將人想得太壞,但細細想來卻也是不能不考慮到的。 所謂防患於未然。 吳誌葵在之前的戰事中還能算是表現尚可,但從實際情況來說,朱慈烺除了能通過軍餉對其施加影響之外卻無其他手段能夠控製其軍。 當然,這樣的情況其實廣泛存在於江南明軍身上,卻也非吳誌葵一部獨有。 可由於戰事的發展,朱慈烺在蘇鬆已沒了軍事存在。 甚至說,戰局若是按著朱慈烺的設想發展下去,他在很長時間之內都無法將自己的力量投放到這一區域。 如此情形之下,若真由著吳誌葵發展下去,再出現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軍閥幾乎就是必然的事。 所以,朱慈烺也便有了借著這個機會將其調離蘇鬆的心思。 隻是........... “不瞞袁督,我是想讓吳淞總兵吳誌葵與楊廷麟楊先生合兵去拿常州,讓侯指揮與張國維張部堂去拿溧陽,可蘇鬆之地的韃子還未盡滅,若將吳總兵調離............” 說著說著,朱慈烺的話音便停了下來,顯然其中關竅頗讓他覺得頭疼。 他這話從明麵上來看似乎是擔心吳誌葵被調走之後,蘇鬆清軍會趁機生出事端。 可袁繼鹹的總督又豈是天上掉下來的? 眼見朱慈烺在此處停了下來,他自然也就明白了那關竅到底在何處。 “據老臣所知,圍困蘇州的乃是黃蜚和吳易,他二人之部屬皆不擅陸戰,莫不如先命吳誌葵去拿下蘇州。” 老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待聽到此言之後,朱慈烺便不由想起了這句話。 這袁繼鹹雖被左良玉以虛言誆住,但這裡麵卻有很大因素是源於二人的交情。 他能混到總督幾省兵事的位子,又怎會在政爭方麵弱於旁人? 在朱慈烺的話中,是由於蘇鬆韃子未滅才猶豫是否將吳誌葵調走,可袁繼鹹在須臾之間便想明白了太子殿下真正的擔憂。 依著現在的情形,誰都能看出蘇鬆就是擺在麵上的肥肉。 若是太子殿下放著蘇鬆的清軍不管,反倒將吳誌葵調往常州,那麼提防的意味便著實有些明顯了。 如此一來,漫說吳誌葵,便是黃蜚、左夢庚這些人都當生出物傷其類之心。 威望這東西便如景德鎮的瓷器,想要煆燒一件需得花費諸般功夫,可要是想要將其毀掉卻隻需一個不小心而已。 有了這般例子,朱慈烺好不容易攏起來的人心雖不至於徹底潰散,但會不會埋下某些禍因卻也是誰都說不上的。 對於太子殿下能想到這麼深的一層,袁繼鹹自然是老懷甚慰的,但更讓他欣慰的卻是這段話裡蘊含的另一層含義。 實際上,現在的袁繼鹹所部已然有了左鎮的雛形,隻要他不願意聽命,朱慈烺的小朝廷大抵也沒什麼能立竿見影的辦法。 從這個角度想來,他其實當與那吳誌葵、黃蜚、左夢庚屬於同一類,可太子殿下竟然在明知如此的情況下還來與他問計。 這代表著什麼? 由於各人心思的不同,對這般行為自然會有不同的理解,但在袁繼鹹這個老臣眼中,這開誠布公分明就代表著充分的信重! 能想到以這等方式表現出對手下重臣的信重,不正代表著太子殿下除了擅長軍略之外亦在政治上頗為成熟? 作為能為大明死節的兩朝重臣,在發現帝國的繼承人擁有這般素養之後,他又怎麼可能不覺老懷甚慰? “袁督所言極是,我這就修書。” 袁繼鹹看著朱慈烺奮筆疾書,眼中的欣慰卻是怎麼也擋住的,隻是當他看過書信內容之後,那抹欣慰卻又被淡淡地憂慮所替代了。 對此,朱慈烺倒也沒有注意,在將書信交由宿衛送出之後,他便又問起了這幾日防線上的情形。 “袁督,這幾日對麵可有什麼異常?” 對先前那段對話,諸將大抵還是有些雲裡霧裡的,再加上事關朝廷方略,他們自然也就隻能悄悄立在一旁。 但現在話題已然由太子殿下轉到了他們的本行上,諸將自然也就有些躍躍欲試起來。 隻是太子殿下乃是對著袁督發問,這般人卻也不好搶著回答了。 “各將整日守在前麵,他們倒是比老臣還要清楚許多。” 袁繼鹹到底也是一和善的上司,待聽到朱慈烺之聞,他便將回答問題的機會拋到了軍將們這邊。 於表麵來看,此舉是給了朱慈烺和諸將接觸和了解的機會,但更深層次來說卻也是對自己態度的一種表達。 他若是真想將這支人馬死死握在自己手中,必定得隔絕上下,使太子殿下和諸將互不相知,又如何會創造這等機會? 機會到手,不管朱慈烺或是諸將都是萬分珍惜。 其後在場軍將便都事無巨細的將前方情勢報予了朱慈烺,而他亦在聽完一人匯報之後便對其加以勉勵。 待到各人說過一輪之後都已過了半個多時辰,而朱慈烺也依著這些情報對前方情勢有了大致了解。 說來也怪,早先袁繼鹹急於去應天救太子,便趕著麾下人馬如不要命一般撲向設施齊備的蕪湖防線。 可當情勢發生變化之後,蕪湖的主戰場便由城外的防線移到了兩三裡外的河麵上。 到了這時,清軍雖也日日來攻,但其攻擊強度卻遠遜於先前的明軍,待到近一兩日,清軍更隻是沖上一波便直接回返,卻也有些演戲演膩了的感覺。 對於這般情形,諸將也隻是奇怪於清軍的怪異,卻無人能夠想到這不過是雙方高層之間達成的默契而已。 由此,在向朱慈烺稟報之時也就不止一日將這些提起了。 “嗯,你們所言皆有道理,莫不如陪本宮去前麵看看?” 話音落下,本還挺熱鬧的軍帳之中立時安靜了下來。 開玩笑,莫說當麵少年已能算是大明真正的皇帝,哪怕他僅是太子,在場的這些軍將又怎敢將他領到前方? “怕什麼,本宮也曾臨陣搏殺過,隻是去前麵看看而已,又有什麼關礙?” 朱慈烺一言出口,各將皆是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到了袁繼鹹身上。 畢竟...........上司這種東西就是拿來頂缸的,難道還真讓他平素裡頤指氣使,到了關鍵時刻卻縮在一邊? 對此,袁繼鹹倒也不以為意,朝著朱慈烺身上甲胄打量了幾眼,他便笑著說道:“殿下想去看看倒也無妨,隻是刀劍無眼,卻不能靠得太前。” “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個本宮自然理會得,待到前麵一切都聽袁督的。” 話說到這裡,各人自然也就沒有再阻止的理由,更何況這些日子前麵的情勢大抵也就比戲班子唱戲稍稍緊張一些。 漫說太子殿下已然答應不靠前,便是他真的去了前麵卻也不見得真會出什麼事。 此次會議終還是在一片輕鬆和諧的氣氛中結束了,為了應對太子殿下接下來的參觀,各將甚至還派了兵卒去前麵做些準備。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朱慈烺踏出營門往東北方向而去,哪怕有些軍將的防區並不在那個方向,可他們難得遇到一回貴人,又怎會放過這個和太子殿下多加接觸的機會。 若要問緣何會耽擱這半個時辰.......... 倒也隻能說朱慈烺此行是來和袁繼鹹麾下搞關係的,卻非來尋不是的。 以此作為出發點,留下一點時間讓前麵做好準備,倒也能算是給自己和軍將們都留了顏麵。 又過了三兩盞茶的功夫,一行人終於到江邊防線。 果不出朱慈烺所料,此時除了在防線上當值的兵卒,餘者皆已列好整齊的隊列等待著太子殿下的到來。 後麵的事情無需多說也便能想見一二,無外乎就是太子殿下親切的對兵卒噓寒問暖,而兵卒們則對殿下感恩戴德。 這個過程雖然漫長,但不管是朱慈烺還是各級軍將兵卒卻對此甘之若飴。 隻是流程才走到一半時卻有一騎士縱馬疾馳而來,便是還離著一兩百步的距離,朱慈烺也能聽見其焦急的呼聲。 “讓開!緊急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