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勇闖中關村(2 / 2)

人生1984 拾寒階 12612 字 2024-03-16

李雲海聽到他們談話,原來跳樓的人還真是孫鐵鎖,下午跳樓被救了下來,但晚上又跳了一次,終於得償所願。

隻不過人死債未消,那些追債的人,繼續在問他的家人要錢。

李雲海聽罷,不由得愕然。

昨天晚上那個夢,又清晰的浮現在腦海。

嚴格來說,孫鐵鎖的死,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他現在投資鋪得太開,資金周轉本就不靈活,不可能為了救別人,而收下別人賣不出去的機器。

這種正軌渠道進來的機器,進價十分昂貴。就算孫鐵鎖是走特殊渠道拿的貨,價格起碼也達到了三萬左右一臺。再加上黑市匯兌的損失,成本就更高。

而四海集團的組裝機,最貴的才賣2萬7千,李雲海還能賺一大半!

在極佳的性價比機器麵前,孫鐵鎖手裡那些貨,完全沒有競爭力。

李雲海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幫助孫鐵鎖。

但李雲海是個有良心的人,心裡總是隱隱有一絲不安。

這天的展覽會生意,和昨天差不多,李雲海他們又拿到了幾個訂單,賣出去4千臺打印機。

北金是大城市,各種展覽會多,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多,當然同行的競爭力也特別大。

李雲海一直在南方經營,沒有北上,因為他知道北金藏龍臥虎,如果他沒有一定的實力,過來也打不贏別人。

現在他覺得自己羽翼已成,可以到北金一戰了!

他和林芝商量,想到北金開分公司。

林芝當然是支持他的,說我們早就應該到北金來開分公司了。

李雲海說,北金的情況和南方不同,我們在這邊沒有任何人脈,就算想來闖蕩,也會極為艱難。很多產品,都會劃分南北。就連明星,也分南北。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很多產品也和橘子一樣,在特定的地區可以混得風生水起,到了另一邊卻舉步維艱。

不過凡事總要邁出第一步,萬一四海集團能南北通吃呢?

所以,李雲海決定勇闖中關村。

等這邊展覽會結束以後,他將在中關村設立分公司。

當天晚上,李雲海和林芝來看望林振邦,沈秀蘭也跟著前來。

林振邦和他們在學校附近的國營餐館吃飯。

席間,林振邦提到一件事情:“雲海,我在學校認識了一個同學,他在北金部委工作,他主管的某單位,要采購500臺計算機,我得知此事後,便把你的公司推薦給了他。不知道那家單位,有沒有找你訂貨?”

李雲海哦了一聲,終於明白了其中關竅!

原來如此!

那家單位的500臺電腦,是因為林振邦的一句推薦帶來的。

這就難怪了!

北金這邊的單位,很少找四海集團合作,這真的是頭一回。

李雲海說那家單位已經下了采購單,並向林振邦表示了感謝。

林振邦笑著擺擺手,說你謝什麼?一家人說兩家話!

沈秀蘭在旁邊聽著他們的對話,心裡五味雜陳。

這就是林芝帶給李雲海的資源和好處。

如果是她沈秀蘭,又能帶給李雲海什麼呢?

想到這裡,沈秀蘭的心裡十分難受,但又覺得,李雲海能找到林芝這麼好的女朋友,算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運氣。

林芝問父親,下一步的去向定下了沒有?

林振邦說還沒有,要等進修結束,又說我都不急,你急什麼呢?

林芝噗嗤一笑,說我這是關心你嘛!

吃過飯,林振邦和他們散了散步,便即回學校去了。

李雲海他們回飯店休息不提。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生意都還不錯,每天都能賣出去幾千臺打印機。

到展覽會結束的時候,訂單加上零售,一共賣出去2萬多臺打印機,算得上不錯的戰績。

他們帶過來的一車打印機,全部售罄,就連最後的兩臺樣機,也在展覽會結束時,被其他參展商買走了。

這次的小印展,讓李雲海發現了新大陸。

他覺得這種行業展也很有用,不比廣交會差。便讓公司的人收集全國各地的展銷會信息,凡是跟印刷、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信息技術有關的各種會,全部收集起來,盡量參展。

小印展落幕以後,李雲海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來到了中關村。

中關村發端於1953年,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科研樓竣工為標誌,中關村開啟了科學城時代。之後,我國的核能巨星、頂尖精英匯聚於此,成就了兩彈一星的曠世偉業。

一批科研院所圍繞此地、開枝散葉,湧現出一大群現代科學的奠基人。待到70年代末,中關村已聚集了一流高校30多所、科研院所130多家,成為我國真正的科技心臟,人才密集度不遜於矽穀。

發展到1986年,中關村已經初具規模,成了無數創業者的樂園。

堅冰已經打破,道路已經開通。一批新型技術公司的聚集,使中關村走上了一條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生產力的創新創業之路。

李雲海來到中關村,尋找合適的樓房開分公司。

他在電子一條街來來回回的逛了兩遍,將目光鎖定了一座五層樓的樓房。

李雲海直接找到了區委的領導,商量買樓的事情。

電子一條街,已經聚集了140多家企業,基本上都是以貿易為主,因為流通周轉快,賺錢容易,資金回流快,所以中關村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從貿易開始,逐步向產業發展。

像孫鐵鎖做的也是貿易,連一家實體商店都沒有,隻有一家辦公室。

這樣的公司,在80年代有一個專有名詞,被老百姓稱之為皮包公司。老板隻有一個皮包,沒有工廠、沒有商店。

所以,在1986年的時候,有人向上級反映,說電子一條街,是倒爺一條街,騙子一條街,資本主義一條街!

上級派人過來調查,調查之後認為不存在這些問題,但是也沒有肯定,這個事就過去了。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關村開始提出了技工貿這個概念。用白話理解,分別是技術、加工、貿易,是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主要環節。

李雲海做的是產業集群,既有技術、也加工生產,當然也做貿易。

他的公司,和中關村的其他公司完全不一樣。

李雲海的四海集團,成立較早,發展又快,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電子產業公司。

四海集團要來中關村發展,當地的區委是很歡迎和支持的。

李雲海看中的那棟樓,屬於區委的物業。

區委的意思是可以租給李雲海。

但李雲海卻想買下來。

這個時期的北金房價並不貴,大約在一千到兩千之間。而新建的小區樓房又比較多。

北金的房地產發展比西州更快,80年代中期,中科院等院所,在中關村建了大量的物業。

李雲海和區委商議,他願意以兩千元每平方米的價格買下這幢樓。

他開出來的價格,算得上比較高的了。

這幢樓有五層高,總建築麵積有五千平方米,總價一千萬!

在1986年,能拿得出這麼多的錢,買下這幢樓的人可不多。

區委的領導商量了一下,向李雲海提出一個新的報價,說你要買的話,就算2300元每平方米,總價為1150萬。

這個價格,放到全國也是最高的成交價了。

不過李雲海並沒有討價還價,而是一口答應。

電子一條街的臨街樓房,以後肯定屬於稀缺資源,租不如買,他現在買樓的錢,以後也許不夠支付一年的租金,畢竟這裡將是寸土寸金之地,後世房子的均價高達13萬每平,而臨街的門麵價格還要翻倍。

李雲海用1150萬買下的這幢樓,日後價值六、七個億。這樣的投資回報,既穩健又暴利。

這天,李雲海簽訂完買樓的合同,來到樓麵檢查。

樓房以前是一家辦事機構,李雲海買下來以後,辦事機構要進行搬遷。

李雲海察看了一下,打算把一到四樓,都用來當賣場和電腦培訓學校。

周邊學校多,開電腦培訓學校肯定有生意。

一到四樓,隻需要粗略裝修就行,反正是用來當賣場和培訓班,沒有太多的講究,窗明幾凈、燈光明亮就行。

五樓用來當辦公室,這裡原本就是辦公樓,頗為乾凈,收拾一下就能用。

李雲海檢查完畢,走下樓來,到隔壁一家小賣部買了瓶汽水喝。

小賣部所在的樓房,上麵開了不少貿易公司。

李雲海喝汽水的時候,看到有人在搬東西,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其中一塊公司的銘牌,引起了他的注意。

“康信辦公用品公司?這不是孫鐵鎖的公司嗎?”

他正自沉吟間,看到幾個人推搡一個中年婦女下樓來,惡狠狠的說道:“你男人死了,你家欠的債還在!夫債妻還,父債子還!你和你的三個孩子,都要為這筆債務負責!你們別想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我們知道你兒女在哪裡工作和讀書!”

婦女一臉的淒婉,哭訴道:“我們沒說不還,等我們把鐵鎖留下的電腦賣掉,我們一定還你們的債!”

“賣?賣得掉再說吧!”一個臉上有刀疤的男人,用力推了她一把,怒氣沖沖的說道,“本錢還不上,先還利息也行!記住了,我隻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

婦女被他推倒在地,摔到了胳膊,痛得她哭喊起來。

李雲海喝完汽水,把瓶子退給小賣部,走了過來,扶起婦女,對刀疤臉說道:“有話好好說,乾什麼打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