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回 先為秀才後中舉 吏部召他進京城(1 / 1)

麒麟轉世 袁清義 7529 字 2024-03-16

書接上回,又如孫悟空龍宮借寶,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另外,還有什麼盤古開天,大禹治水,文王拉纖,薑子牙賣麵,秦始皇修長城,漢高祖斬白蛇,朱元璋放牛等等,等等,有許多。原來他的爺爺袁立業,小時候也念過兩年私塾,因為不願讀書逃學,那時還挨過一些打,後來父母親也就不讓他念了,所以他也有些文化根底。然而小耀文不光有理想、有抱負,同時還是個有心計的孩子,平時讀書學習也用心,學習非常自覺,既知刻苦努力,又很發奮圖強!他簡直就是小靈通,那怕比較難的知識,他是一學就懂,一點就破,就如禿子當和尚,則是天生的材料。   比如說,先生授課他不光注意聽講,並且還作記錄,先生見他學習勤奮,能吃苦、愛鉆研、又心靈、天資聰慧是個奇才,便非常器重和關照他,也對他經常鞭策和鼓勵。尤其對一些難懂、難學的較深知識,還在私下裡單獨給他講解,從而也就說明了,教書先生也是伯樂相馬,能慧眼識真金,因為平常,從一點一滴中,他自小耀文身上感覺到了,這孩子是可造之材。換句話說,他認為小耀文是顆金子,今後一定能成氣候!故而就非常賞識他,便對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先生就經常私下裡,給他開小灶進行單獨輔導,專門給他布置作業及出些思考題,又教他如何寫文章,此做法實際就是有心關照和栽培他。   有關教育問題在封建社會裡,作為教書先生要培養教育學子,還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個好的老師要教書育人,就需要以德施教和以才育人,須要正確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奮發努力。也就和種花木一樣,必須要先認識到花木的特點,然後要根據實際情況,經常不斷地給予施肥和澆水,以有效地保障苗木的茁壯成長!做為先生培養教育學生,既要孜孜不倦有熱情,又要嚴肅認真來對待。而且還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也來不得半點鬆懈和馬虎,否則的話,將會誤人子弟!所以有人就認為:“要說讀書難,隻須點滴勤,下夠苦功夫,沙粒變成金”。   這小耀文也不同於一般的孩子,先生即便是出的作業題很難,他都能夠認真的作出來,並可按時交出作業也從不拉下。教他的先生不光很有學問,也非常關心自已教的學生,實際上是比較愛才,他的住室裡就有不少書,碰到小耀文就特別愛讀書,所以就經常向先生借書看。那教書先生就像是,會相馬的伯樂一樣,他見小耀文愛學習、勤鉆研,而且還非常吃苦努力,因此也十分喜歡他,有書就願意借給自已的學生看。小耀文又是認真好學,平時讀起書來是一絲不茍,就這樣,他是看了一本又一本,一連看了很多書。   有人說天才出自於勤勞,要取得什麼成果個人就得努力!小耀文本是個天資聰慧的孩子,他不僅能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背得滾瓜爛熟,而且又很快接入到了,什麼《詩經》、《史記》、《春秋》,以及大學、中庸、五經四書全都讀了。並且還讀了《大明律》和《大誥》,以及朱熹的《四書集注》等等,他讀書的方法也與別人不同,有些課文不但要熟背死記,更主要還必須理解,書中字裡行間的內容。同時還要把一些段落、句子,背誦得滾瓜爛熟,而小耀文的學習成績和理解能力,也讓教書先生更覺得驚奇和佩服。   古人講得好:“學不可以已;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停止,學業精深來自於勤奮,荒廢是由於玩樂,道德的完成在於反省,而懶惰學壞由於因循!這正是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一個人的學習與積累,就如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所以有人就說:“花盆裡長不出靈芝草,盤子裡栽不成長青鬆,真金隻有烈火煉,蘭天廣闊飛大鵬!欲求富貴或成名,自幼就應下苦功!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隻有讀萬卷書,下筆才有神,小耀文進步就特別快,每天除了完成作業外,還把先生當天教的內容,都一一全部消化了,一有空又要看些別的書,正所謂: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隻有苦讀書,才能人上人。   有人研究認為:小孩長大有沒有出息,一是靠培養;二是看他自己上不上進,而無獨有偶,小耀文又是個超凡的孩子,他讀書學習起早貪黑非常勤奮,平常就多擠時間發奮努力。久而久之,也養成了學習的好習慣!比如他讀書,就看了一本又一本,結果幾年下來,他就讀了很多書。人們好說實踐出智慧,讀書多了有學問,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從事其它各行各業的人,隻有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回到理論上去認識問題,也才能真正明白事理。所以,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才能夠寫出《史記》;明徐弘祖經過遊歷考察,祖國的名山大川後,才能夠寫出《徐霞客遊記》。   就拿農民種地來講,隻有種好了地才算是個好農民,小耀文雖然出身於寒門,但他是個愛求上進的孩子,由於他讀書刻苦鉆研,功夫就不負有心人!也就有了知識才乾,又為以後出人頭地,則打下了良好基礎。由於愛學習他的姨父、姨母,都對他覬覦了很大希望!有誌者事竟成,所以他後來就做了官,成就了一番事業,不僅更改了寒門,為他們老袁家爭光耀祖,同時也讓他姑家、姨家都有麵子,這正是:   老牛也知夕陽短,無須揚鞭自奮蹄;   耀文生來有誌氣,不必操心也努力。   小耀文在家裡除了讀書學習外,一有空還要幫大人做事情,譬如講幫姨父撚藥、打雜、收乾、曬濕,打掃衛生做家務活,等等。此外,一有空閑就看藥書和配方,並虛心向姨父求教,學習藥理知識和醫學方麵的東西,如穴位針灸、按摩、推拿等技術,跟著姨父一起對病人進行診斷。古人曾經說過:“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也就是說,對一些事務學習和掌握,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又叫藝不壓身,尤其是手藝技術,還是一個人生存和創業的必備條件。而從小耀文身上就不難看出,他有一種好學進取的誌向,及其能吃苦耐勞的鉆研勁,正所謂:畫工須畫雲中龍,做人須做真英雄!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的姨父、姨母也把小耀文視同己出,雖然隻是姨與外甥,可說姨娘對他勝過親生,他上學讀書姨家盡力供養,並舍得花錢不心疼。小耀文的學習成績又非常優秀,在他十二歲那年經過考試,便就進入了州立學校讀書,從此也成了一名秀才。小耀文到了十五歲,也就是四年以後,那年他又參加了鄉試,結果又中了舉,這一下,可是對著窗戶吹喇叭——鳴聲在外!也為蟾宮折桂出了名。就連睢州城裡的大人小孩,人們全都聽說了,當然,他姨家、姑家就更為他高興!他們都說這孩子真中、有出息,也真可說是烏鴉窩裡出鳳凰,寒門茅舍裡放霞光!這就叫:   人不可單憑貌相,海水不能用鬥量。   沙中或許有金子,美玉往往石中藏。   才俊也會出寒門,需靠努力和自強。   此事不光是他個人的榮耀,也讓姑家、姨家都覺得臉上有光!同時,也提高了親朋好友的威望,使大家都為他感到光榮和高興!原來,他姨媽和姑母心裡都在想,這孩子也本來是袁家的一根獨苗,從小就沒有了爹娘,起先由爺奶奶撫養拉扯著。自從兩位老人過世後,接下來,就由我們兩家輪番收養,真沒想到他會有這樣大的出息,今後若能得個一官半職,也不惘費了我們的一番心苦。不僅是能光耀門戶、門閭,顯親揚名,且又能更改寒門,娶妻蔭子,光耀祖宗,就連我們當姑、當姨的,臉上都有光是多麼的好啊!……   當我說到這裡時,可能就會有人想起一筆古,那就是隻知道有“和氏璧!”而不了解它是出自於璞石,叫隋氏之珠產於蜃蛤。也就是說,人的智慧本出於學問!如果人要是走了時運,就能一順百順,天上會給他掉餡餅,出門就能撿錢包發大財。要說袁耀文也是不飛則罷,一飛就可沖天;也叫不鳴則已,一鳴就驚人!如今,朝廷又是用人之際,所以,他突然接到了通知,朝廷讓他進京到吏部報到。究竟是個啥情況別說其他人,而就連他自已都不知道,其實就連州裡、縣裡也同樣不清楚,河裡的蝦米到底從哪裡放屁?也不必說人們對事情的真向相,都在進行猜測。也或許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這次就啟用了他去當官,結果才讓他撿個大便宜!但猜想歸猜想誰也不曉得,這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不過,也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兒人家窮不久,無子之人富不長,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恐怕就是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就聽說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問別人:“天下的學子十年寒窗,苦讀詩書,到底為了什麼?”有人回答是“名利”二字。因為儒家早就明講:讀書為了做官!而當官就必須讀書,隻要當了官名和利都有了,這就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也叫相得益彰,不可偏廢。所以封建社會裡,凡是能得一官半職者,就可揚名聲,顯父母,光人前,裕於後,出人投地,更改寒門。如果要說為國出力,為民效命,隻不過都是些冠冕堂皇地話,又實屬於是官場上的好聽話,也可簡稱為“官話”,或許有人說是“屁話”。也隻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而別人也真不清楚,若進一步講就是,胡連八扯忽倏人,或叫說瞎話騙人,反正信不信由你。   有句話講得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筆者認為:此話說得一點都不錯,而且還是一條定律!不光赤裸裸說得入木三分,同時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地真理。開天辟地,從古到今,其私有觀念也根深蒂固,無論是人或動物,隻要它脫離了母體,然後也就知道了為自己,那麼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當官,不想當官的隻是極個別。所以有人就講:“卒想為吏,吏想為官,官想稱帝,帝想成仙,好了還想好,也叫再晉級,反正是人都沒個滿足的時候。這回官府就給了小耀文,這樣一次好機會,別說是他是誰都不會放過!他姨家、姑家都為他準備好了盤纏。在兩家人的大力支持下,袁耀文就收拾了一下東西,要去京城裡走一趟!然而此一去也正是,苦盡甘來熬出了頭!有道是:   能耐十年寒窗苦,方得金榜提名時;   無苦難有世間樂,勤奮才使功名就。   明弘治九年冬,眼看將要進入了臘月,這天,自中原通往京城的大道上,有一位窮書生正匆匆忙忙向北趕路,原來他不是別人,而正是睢州鄉下的窮小子,袁耀文正要進京走一趟。但見他一沒有馬騎,二沒有轎坐,隻是一人徒步,冒著寒冷,頂住凜冽的北風在前進!當他風餐露宿,一路曉行,在過了黃河以後,也就進入了華北。這時候,老天也與他作對,則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而且又一連下了兩三天才停止,也把整個華北大地都給披上了銀裝,使那一望無際的千裡大平原,到處都變成了一個銀白色的世界。這對於第一次出遠門的袁耀文來說,既是麻煩又是考驗,同時也在前進的道路上,給他增添了很多困難和麻煩!難道因為這一點就被難倒嚇著了,或者打道回府卻也不可能!袁耀文還得仍然繼續去。這一來,也就需要克服種種困難,不用說吃苦、挨凍、受罪是一定的,所以,一路上他就吃了很多苦,受了不少罪,可說幾經波折,也歷盡千辛萬苦,最後還是到了京城。   BJ,本是明朝的國都,這裡又為天子腳下,實屬虎踞龍盤之地,可說是人才濟濟,英雄豪傑眾多,有關這一點,袁耀文在家時就早已聽說了。現在他又是第一次出門,不用說他這次來京城,也是老和尚迎親頭一回,所以他就不敢造次,因為在此之前,他也從未見過世麵,這BJ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一個鄉巴佬窮孩子,新到一個地方還真的害怕,會遇到麻煩和惹出什麼事情,所以他在京城裡也不敢任意去逛!便一心要尋找吏部,隻求辦完了事情就快些回去。不過還好一切都很順利,因為朝廷也正當用人之時,也正準備任用他去做官,然而吏部的官員,又當場對他進行了麵試。   事實上,也是要再次證明一下,他袁耀文到底有沒有真才實學?結果一經考核也顯示出了,他是個人才華,那負責考察的吏部官員,對他印像還不錯,就覺得他是一塊好料,可以擔當起縣令之職,於是就擬定準備讓他,三個月以後再到,河北文安縣去當縣令。原來,那裡的縣令年世已高,也將要告老還鄉,所以才讓他袁耀文去頂缺,不過時間還未到,實際也就隻差三個月,由於還得一段時間等,吏部官員又讓他先回家,等過了年後出了正月,再到文安縣去正式上任。其實吏部也想省事,為了使袁耀文及早吃個定心丸,就給他提前辦理了手續,反正就不要再等通知,到時候你自已去就是了,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乾部介紹信,由於那時候是私憑文書官憑印,有道是:   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卻說春節過後,也就在農歷二月底的一天,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雖然還刮一點東北風,但在中原大地上,到處卻是暖意溶溶了。這時候,就見自睢州通往河北的大道上,一行走來了兩位年輕人,走在前麵的一位,大約有二十來歲,頭紮文生公子巾,身穿蘭衫,足登布履,麵似冠玉,文質彬彬。原來他非別人,正是要去河北文安縣,上任的知縣大人袁耀文,緊跟在他身後的一位,仿佛與他相差幾歲,多說也不過十六、歲!但他長得很墩實,個頭又很高,然而兩個人都是,踔厲風發,精神飽滿,每個人肩上,還都背著一個大包袱。   前麵說過,也就在年前,袁耀文曾帶著吏部的手續,離了京城回到家鄉之後,他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姑母和姨媽家。不用說親戚鄰居們,得知了這一消息後,眾人心情都是很高興!尤其是他姑媽和姨母兩位女人,一天到晚都是興高采烈,笑得合不攏嘴。因為她們有了這樣一個,娘家侄和小外甥,都感覺臉上添了光彩!且就連村裡的人,也都為她們拍手叫好!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勢力眼,他們也愛往高墳頭上添土。既然是自己家鄉出了位縣官,誰還不趁機說幾句恭維話,就說他們袁家宗族裡的人吧!一聽說袁耀文要去當縣令,也都同樣很高興!甚至有人隻蹦高。心裡說還是上天有眼,如今也讓我們老袁家祖墳裡,冒出來一股青煙!可說又是由史以來,難得和很少見的一幕。   他們居住的地方也屬於是,睢州城郊區以外的地方,消息則傳到了州城裡,當地的官員們一聽說也所動作,因為他們都明知道袁耀文很有才華,今後也必成為大器。然而那些當官的又都是鴿子眼,如今朝廷讓小耀文去當縣令,肯定以後他有發展前途,如果扒著了誰的肩膀就會高升,到那時人們還真得巴結他,所以,就有一些官員們拍他的馬屁。比如有人以看他的理由送禮!還有人找機會專門宴請,以表示為他祝賀餞行!在當時也就轟動了整個睢州城裡,有不少人為他忙個不停。然而在他們這裡出了一位縣令,也確實是不多見的情況,也可說就如鳳毛麟角,真正是少得很,而這一下子也讓老袁家:   突然一下有聲威,更改門楣耀祖宗;   官居七品凸顯貴,從此袁家出了名。   俗話說人多嘴雜,可總也免不了有人,要說風涼話和打破頭星,比如有個別人就講:“看看!看看!這還真是糞堆旁邊長出了靈芝草,烏鴉窩裡孵出了金鳳凰。”同時還有人講:“我看他一個小毛孩子當恁大的官,不一定能行也讓我很懷疑!興許今天去上任,明天就可能被革職!”反正是咋說的都有。因為人人都長個嘴,長嘴就是要吃飯和講話,你想不讓他們說也不可能,不過講歸講、說歸說,還是事實勝於雄辯,可也擋不住袁耀文照常去做官。再說土裡埋不了金子,柴草垛中藏不住聚寶盆,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就是常有的事,因為他們是被惡劣條件,以及不好環境逼出來的。   所以,就使人們回憶起了當年,他袁耀文自幼死了爹娘,從小就失去了父愛和母愛,是爺爺奶奶把他喂養大的,而時隔不長爺奶奶又相繼去世,則讓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失去了生存的條件,也真是可悲、可嘆、十分淒慘。   後來,又是他姑母和姨媽兩家,合起來把他拉扯大,雖說是道路坎坷,又一波三折,但卻是不幸中的萬興!他又讀書上了私塾,先是考上了秀才,接下來又中了舉。這就說明了一個真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用鬥量!眼下他馬上就要去當縣令,相他這樣的人就屬於,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哪怕是遇難都能逞祥!對於他來講就是擺在,大家麵前的最好事實。當初他們家庭是那種情況,誰還能會把他當人看待,若要扶今追昔,他袁耀文又要馬上去做官,這也叫英雄出少年,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來者可居上!所以人們的觀念,一下子就突然轉變了。   有人說:“他這個後生可畏!”還有人說:“養孩子要從小看大,我們大家從他小時候就看行!事實上他與別的孩子也不同,要不他怎麼能當上官呢?”反正是怎麼說的都有,大都成了事後諸葛亮。這就叫世人愛打順風旗,奉承他人順毛捋!如今在睢州地麵上,這個沒有爹沒有娘的孩子,是真的成了鐵樹開花,石柱發芽,則要烜赫一時了。而古往今來,說到底還是世人的觀念問題,也就正如人們常說的那句話,往往都是鴿子眼多,不光富人看不起窮人,而窮人也看不起自己。換句話說,就是在窮人群體中,他們也相互鄙視!所以,世界上的窮人就沒有地位和市場!因為窮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招人恨、惹人罵、遭人瞧不起,哪怕是較為親近的人,也會鄙薄你!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