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回 苦口婆心勸孝廉 文安窪地屬自然(1 / 1)

麒麟轉世 袁清義 7867 字 2024-03-16

卻說,現場裡那些看熱鬧的人,全都幫腔攛綴著讓算卦先生給評理,就在眾人的說合下,兩家也願意讓算命先生作評判。然而,袁縣令就用了個激將法道:“現在根據我的看法,他們兩家爭竟的是理,而且新賬、舊賬都有,矛盾較深,比較復雜。若依我之見,還是先到衙門裡去打官司為好!應由縣官大老爺當堂審明問清才是,再說我一個窮算卦的,你們會相信我能把這當子事情問下來嗎?”   眾人都一口同聲的說:“俺們大家都相信你!就覺得你肯定能行。”   這時候,又有位年長的老者說:“我看先生一定能行,你就不必客氣了!”原來講這話的人,他還是杜姓族人裡的家長。對於此事,之前他已做了工作,而且說誰誰不聽,也讓他失了麵子,所以他既生氣,同時又看不慣。   現在兩弟兄都表態說:“俺們願意聽先生的指教”。   袁老爺道:“既然你們大家都信賴我,那我就試試看吧!不過我事先聲明一下,我問得了就問,問不了則不問。也就是說,你們願意聽就聽,不願意聽就拉倒!我走我的,反正誰也不欠誰,到時候,他們還可以再到縣衙裡去打官司,找知縣大老爺過問。”   眾人都說:“是!是!是!”   就見那年長些的人說:“先生說哪裡去了!你就放心吧!俺們都信得過您,隻要你說的對,俺兩家都願意聽您的。光因為這個事情我們兩家,也不會去官府衙門裡打官司,那樣既丟人又現眼!再者說,我們也沒有那麼多銀子,給縣太爺行賄送紅包。”   袁縣令就對雙方當事人道:“你們兩家又是打又是罵,如今,矛盾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不去官府打官司光這樣能行嗎?”   那年長一點的哥哥說:“俺們倆自小就聽爹娘常講,讓俺們長大以後這一生,就是屈死也不能到衙門裡去告狀,那怕是餓死也不能做賊,我們必須墨守成規。”   袁縣令有些好奇地問:“那又是為什麼?你能不能說出原因來?”   另一個當事人,也就是他的弟弟便說道:“俺也常聽人們講,官府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聽說隻要窮人一進去,就得先挨板子打。不光官司打不贏,鬧不好還得渾身脫層皮,因為輕者要坐牢,嚴重了還要被殺頭!所以,我們窮人就是有冤屈,也得自己忍受住。換句話說,就是有苦酒自己喝,是苦果自己嘗,哪怕是遇險有難,也得靠自己去解決!否則的話,如果讓官家粘了毛可就不得了啦。”   袁縣令一聽心裡就覺得很可笑!就問他:“怎麼個不得了法?請你給我說個明白”。   那人回答說:“就是再也脫不清啦!”   袁縣令也沒在乎他這些言語,他與二人說話還是很隨便,於是又問道:“你說的當真,難道就有那麼利害?”   就聽那杜老二說:“可不!據說,官老爺們都像是五閻王,站班的衙役個個都像鬼使判官,特別是那手提竹筆的師爺,就如黑白無常一般,隻要他的筆尖一拐,就能把一個人的命給勾去,你說他們官家的人利不利害”。然後他又喧賓奪主的反問起了對方,“唉!我說算命先生,請問你上沒上過公堂?親自麵見過大老爺沒有?那官老爺又是什麼樣子的?你害怕不害怕?”他還接二連三問個沒完。   縣令袁大人心裡想,看來這弟兄倆是沒有見世麵,更不用說上過公堂見過官,所以才分明把葫蘆說成瓢,心裡對官府的人既不了解又恐懼。鄉下人嗎!也不能怪他們,我今天趁此還有必要,好好地開導他們一下!於是袁老爺也學起了,老母豬吃高梁穗順桿爬,便說道:“你說官府的人利害!我見過可是真的一點都不錯”。   那弟兄倆就問:“是怎麼個利害法!你能不能給仔細講講”。   袁大人道:“如果真是像你們所講,現在我也隻能說確實是利害!所以怪不得窮人們都怕見官,更害怕親自上公堂打官司,那麼你們可以再講講餓死不做賊,究竟又是什麼原因?請你們給解釋一下”。   那年長一點的便接過去話茬道:“我們自小就常聽父母講,凡是用不正當手段騙取財物的,他們也和偷盜者一樣,都不是好人而是賊,大家都稱那些人為騙子或叫三隻手。尤其是搶奪人家的東西進行非法占有,甚至於還有人圖財害命,那些人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到頭來隻能受到法律的製裁。因為凡是壞人終究都要受到,製截或懲罰是必然的!所以,我們的父母就常對俺們講,這輩子若是做了賊,不光是丟人敗災毀名譽,而且還必然吃官司,以至於還會影響到後一代。同樣也是在給爹娘以及,上幾輩子老祖宗臉上抹黑,就是死後到了陰曹地府,閻王爺也不能輕饒!據說還要被打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和超生。所以我們農村人就認定,那怕是被餓死也不能去做賊!說到底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必定要報,就是這個理!”正所謂:   農民歷來心善良,因循守舊老思想;   哪怕餓死不做賊,寧願屈辱不告狀。   袁大人一聽心中暗想,這兄弟倆本質都還算很好,他們也都懂得這些封建禮教,並能牢記父母教誨和囑托,也算得上都是孝子!遂即說道:“那好!你們兄弟既然要聽我評判,那我就不客氣要說了”。   弟兄倆一口同聲地說:“你說!你說!先生有啥就隻管放心大膽的,講出來對我們教誨!”   袁大人道:“那我就有啥說啥照實講了,你們可得認真聽著!過後還需要按照我說的做,因為我和你們兩家,都沒有任何關係和牽扯,所以就不偏不向哪個,倘若是有不當之處,還請你們多加原諒。”   兩家人聽了都說:“那是自然的!”   袁大人道:“乾啥講究啥賣啥吆喝啥,本人是算命先生就得照卦書上講!”   杜家兄弟說:“對!對!對!我們全都洗耳恭聽!”   袁大人先問老大杜強:“你屬啥的今年多大啦?”   杜強回答:“我本屬虎,是四十多歲的虎,聽俺媽說,我是八月初六生!”   袁大人又問老二杜勝:“你呢?”   杜勝回答:“我是屬馬的,今年還不到四十歲,九月二十一出生。”   袁縣令聽了也學瞎子閉起眼睛,心裡一邊盤算著,而嘴裡又在咕噥著,但誰也不知道他在搗咕些啥?豈不知,他是在沽名釣譽糊弄人。接下來他把自己的,左右兩手指微伸,即用大拇指一會兒掐中指,一會兒又掐著食指的分節處,好相是在合計著什麼。原來他也是故弄玄虛,正在想詞和打鬼主意,等過了一會,他便睜開二目念道:“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今年為猴年,老大屬虎四十二,虛歲四十三,八月初六生,本是山上木命人。老二屬馬三十八,虛歲三十九,九月二十一日生,為山下土命人。弟兄倆人一個是土命,一個是木命,土生木,相生不相克,又是一母同胞生,怎麼能為了一點地邊子小事,就發生矛盾呢?且又大打出手,這正是忘卻手足之情,也確實不應該。現在據我推敲,你們兄弟二人的八字,同時又掐算了你們的命運,要說來你兄弟二人的運氣,還都是不錯的,但就是在孝敬父母方麵,都有些欠缺。   當算命先生剛講到這裡時,哥兩個一聽全都有些心裡發毛了,個個臉上發燒,同時還都有點不服氣!兩個人都不由得,在心裡自問自己,難道說我們虧欠了二老爹娘,在他們麵前有短處。可是,想來想去也想不起有什麼,心裡說爹媽在世時,我等並沒有虧待他們呀!怎麼人家會認為,我們弟兄倆是不孝之子。作為子女如若不孝順父母,也就豬狗不如枉為人!於是,弟兄倆都同時說道:“先生是不是算錯了,怎麼有點不符合實際,因為我們都沒有過錯呀!”……   袁大人道:“你哥倆可以提出辯解,認我先生哪裡說的不對!”   老大杜強說:“俺爹娘在世時我們都非常行孝,又都是很聽二老雙親的話,直到給父母親辦完喪事送了終,而別人也都說不出啥毛病來,若不信你就問問,俺們村裡的父老鄉親們,讓大家說說俺們兄弟倆,都是什麼樣的人。”   此刻,在周圍看熱鬧的人群中,就有人借著話題說:“是啊!他們的父母在世時,這弟兄倆是都很孝順,也從沒有人聽說過,他們有虐待爹娘的行為”。   袁大人道:“可是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人問:“那其二是什麼?”   袁大人道:“諸位隻知他們父母在世時,弟兄倆都很聽話都很順從,不惹老人生氣,知道孝敬父母,可是你們誰又知道,他們的父母死後弟兄倆就變了,則變成忘記爹娘教誨和希望。我想如果大家沒有讀過,煮豆燃豆箕的詩句,總應該知道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有個曹操曹丞相吧!他押天子令諸侯要霸占帝業,是一位在歷史上最出了名的奸相。有人說他為亂臣賊子,下麵我就給你們講一講,曹操的小兒子名叫曹子建,在被逼要殺頭的情況下,七步成詩的故事”。   要說在封建社會裡,特別是農村,由於人們都很窮,也沒有念過書不識字,所以有些人就說:“先生識文斷字知識淵博,就請您講給俺們聽聽好吧!”   縣令袁大人道:“三國時期,曹丞相有三個兒子,其長子名曹丕,次子曹熊,三子也是最小的一個,他名叫曹植。曹操死後,曹丕從漢獻帝手裡篡奪了帝位,稱為魏文帝。他得了王位以後,生怕兩個弟弟與他爭奪王位,即逼死了老二曹熊,接著又要殺害老三曹植,那曹植,字子建,頗有才華,小時候就能吟詩作賦。父母又都很喜歡他,而曹丕坐了王位後就更加妒忌他,於是就派人把曹植,拘押到京城打算殺了他。曹丕的母親卞氏得知,大兒子要殺害小兒子,就向曹丕哭鬧說:“如果你把你弟弟殺了,那我也要死不活了”。   曹丕一聽心想,倘若是那樣,我就等於是大逆不道,則成了忤逆之子,他就沒有了辦法,就問計於謀士,謀士給他出了個餿主意,要他以考驗弟弟才學為名,讓曹植在很短的時間內賦詩一首。其意思是:若能夠做得到可以不殺你,要是做不到就決不容情!也就是照殺不誤!接下來曹丕就讓曹植,以他們兩兄弟兩人為題,要立刻作上一首詩,而且還規定詩中字裡行間,都不能帶有“兄弟”倆字。   那曹植聞聽後,便度著步子略加思考,當他剛邁到七步時,即吟了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從而則就證明了,曹植非常有才華,曹丕也因此沒有殺他。這首詩流傳至今,也被後人稱為名詩佳作,變為了成語經典,人們又把這首詩稱為:“七步成詩,七步成章,七步之才,煮豆燃萁,萁豆相煎,相煎何急”等多個成語。現在他們弟兄倆為爭地邊子,這樣一點雞毛蒜皮小事,就打鬧得不可開交,兄弟們動拳,妯娌間對罵,孩子們爭吵鬧翻了天,是惹人恥笑還不知丟人現眼,請問成何體統。這讓你們父母的靈魂,在陰曹地府能夠安生嗎!他們的在天之靈若是知道了,還不傷透了心,請問你們弟兄倆,這叫孝敬父母嗎?”……   眾人一聽也都幫腔說:“是啊!對!對!對!”   杜強、杜勝弟兄倆聽了都是,目瞪口呆感到後悔!就覺得有些對不起,死過的二老爹娘,他們兩家人一時間,也都不知道說啥好了!過了一會兒,還是老大杜強先說道:“請問先生你有什麼方子,也就是好辦法,能夠彌補修復我們的關係?”   袁縣令道:“要說方子辦法嘛,隻有一個是最好的!”   弟兄倆說:“先生快講!我們都願聽您的。”   袁大人道:“兩家都要檢討各自的錯誤,並且要作自我反省!以後你們則需要和好團結,弟兄妯娌們搞好關係,要相互包容才是!首先要給孩子們做出榜樣。兩家可不要再為了,一點小事相互打鬧!讓人們看笑話,則需要多看對方的長處,時常都要檢討,自家的缺點和不足,換句話說,就是要給自己多照鏡子。其次,每當逢年過節你們弟兄兩家,都要同去父母墳上燒紙,以表哀思祭奠!隻有團結好了,也就證明了你們的孝道。再者,為了避免今天這樣,爭地邊的事和磨擦,兩家一起可在,地邊上挑出墑溝,並在兩頭埋上灰橛,或是栽種上小樹,以作為分界線”。對於算命先生的話,弟兄倆不光點頭答應,就連四外圍觀者都很贊同,而且還有人伸出大拇指稱頌!我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何謂灰橛?”   其實,就是挖個坑先倒進灰,再在灰上立一塊磚,埋上土踩實了,讓磚稍露出地麵一點,使人們一看就知道,那是分界線這就叫“灰橛”。要說這也是自古以來先祖們,給後人留傳的一種規距!尤其是在農村,這樣的做法既常見、又普遍,比如說宅基地的劃界,以及田間土地的邊沿上,都是采取這種方法。皆因大田裡和地頭上,容易被車攆、滾軋和牲畜踢,於是人們還想出了新辦法,那就是栽上小桑樹,成活之後則不讓它往上長,經常用鐮刀從下麵攔腰削去。這樣以來久而久之,隻憋得下麵的根係非常發達,就會發出很多芽,即竄出好多紛亂的苗兒!甚至成為了一大坨,並對其每年都要割上一次,而控製著它的生長。   前些年有些地方,各家還在地邊上進行栽樹,以此來劃分邊界,僻如張三和李四兩家,你栽一棵我也栽一棵,相互穿插,這樣誰也不吃虧!而樹長大了也可變為財富。不過,則會影響到莊稼吸收陽光,能導致莊家減收,咱們以上講的這些,居都是農村裡自古以來,使用過的一些辦法,反正也沒有更新發明。   常言講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有智慧不在於年齡大小,占了理也無須爭吵!而袁知縣為這杜家弟兄算卦,到不如說他是用孝廉二字,對弟兄倆的訓斥和教育。他以算卦的形式,善意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對兩家,苦口婆心地疏導勸解,讓雙方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們都決心知錯就改,表示以後再也不為這些小事糾纏了。然而,兩家的矛盾就這樣,經袁縣令一番勸說就給擺平了!同時也避免了兩家的,糾紛和一場毆鬥!這就叫:   明白人知錯必改,糊塗人蠻橫逞強;   杜家兄弟聽解勸,見氣能忍禍自消。   要講這位袁縣令的處事之道,他不光做官清廉又勤政,同時,也多為黎民百姓著想和辦實事,他自從上任來文安後,連一天的空都舍不得閑著,不是在衙門裡處理公務,就是下鄉察看做調查研究,可以說為國為民日夜操勞。然而,在大千世界裡也是無奇不有,尤其是民間的事情,也較為混亂復雜,也就正如人們所講的一句話,林子一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些又都是自然規律。比如說,普天之下的炎黃子孫,當時盡都屬於是大明子民,如果他是清正廉潔的官,都能替下邊黎民所想,為百姓做事,這就叫“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現在咱們就拿這位袁縣令來講,他雖然家境貧寒,出身卑微,但他自幼就有進取精神,而且能夠自我約束,自我管控。所以他就常在心裡想,我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要遵照古人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需要乾乾凈凈做人,盡心竭力辦事才是。他上任後就閑不住,是經常下鄉微服私訪,做調查研究,結果一來二去,也就和庶民百姓打成了一片。   比如講他通過下鄉,就掌握到了文安縣這裡,也確實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而且窮人最多,生活相當艱苦,一般都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所以人民的情緒也不穩定!很多人的心裡都是惶恐不安!若要究其原因,就在於土地荒蕪貧瘠,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好。再就是因為總鬧水災,而使夏、秋兩季莊稼不能收成,另外又加之兵荒馬亂,盜賊猖獗,故而,文安這裡的老百姓,也就更加多災多難。   前麵說過,在這華北平原上,一般都是十年九旱的多,尤其是文安這裡,則又增加了一條災害,那就是經常受水淹!因為在此西麵是白洋澱,方圓上百裡都是湖泊,上遊的幾條大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都源自於太行山中。這裡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就會山洪暴發!水向下流的速度,往往就特別快!結果就給白洋澱周圍,以及下遊的一些地方,造成了水患災害,然而這就叫災難轉移。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文安窪及周邊四鄰,哪怕是他們這一帶沒下雨,老天還是乾旱的,可就因為地理、地形條件,卻把洪水災難給引來,而轉嫁給了這裡的人們,要說這也為自然形成。   眾所周知,我國的地理環境為西高東低,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三大階梯,對於這一點,凡是有點學問的人都知道,若從地形上講,以太行山為界,往西屬於第二階梯,向東邊則是第三階梯,而太行山東麵,南北一線就是結合部,也稱為地理分界線。我以上講的,若是在太行山中下大雨,水往東流落差就大,湍急的洪水就如同,脫了韁的野馬往下遊,很快就會聚集到了白洋澱。再要往東便是文安縣,所以這文安窪地就是,出了名的湖泊澤鄉,可說這在歷史上,華北平原的文安窪,也是由來已久的。   由於文安這裡及乎每年,都要遭受到自然災害的困擾,而歷任縣令又都不管百姓的死活,他們光隻顧刮地皮、喝民血、斂取民財。再不然就是花天酒地,吃飽喝足了無所用心!故而就使得當地的社會治安沒人管,其秩序也十分混亂!可說是民不聊生。僻如說攔路搶截,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煙館妓院,賣淫瞟娼,種植和販賣鴉片者,比比皆是!而文安又經常遭水淹,也就造成了到處都是,沙堿沼澤地和蘆葦塘,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