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講他通過下鄉,就掌握到了文安縣這裡,也確實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而且窮人最多,生活相當艱苦,一般都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所以人民的情緒也不穩定!很多人的心裡都是惶恐不安!若要究其原因,就在於土地荒蕪貧瘠,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好。再就是因為總鬧水災,而使夏、秋兩季莊稼不能收成,另外又加之兵荒馬亂,盜賊猖獗,故而,文安這裡的老百姓,也就更加多災多難。 前麵說過,在這華北平原上,一般都是十年九旱的多,尤其是文安這裡,則又增加了一條災害,那就是經常受水淹!因為在此西麵是白洋澱,方圓上百裡都是湖泊,上遊的幾條大河,也都源自於太行山中。這裡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就會山洪暴發!水向下流的速度,往往就特別快!結果就給白洋澱周圍,以及下遊的一些地方,造成了水患災害,然而這就叫災難轉移。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文安窪及周邊四鄰,哪怕是他們這一帶沒下雨,老天還是乾旱的,可就因為地理、地形條件,卻把洪水災難給引來,而轉嫁給了這裡的人們,要說這也為自然形成。因為眾所周知,我國的地理環境為西高東低,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三大階梯,對於這一點,凡是有點學問的人都知道,若從地形上講,以太行山為界,往西屬於第二階梯,向東邊則是第三階梯,而太行山東麵,南北一線就是結合部,也稱為地理分界線。 我以上講,若是在太行山中下大雨,水往東流落差就大,湍急的洪水就如同,脫了韁的野馬往下遊,很快就會聚集到了白洋澱。再要往東便是文安縣,所以這文安窪地就是,出了名的湖泊澤鄉,可說這在歷史上,華北平原的文安窪,也是由來已久的。由於文安這裡及乎每年,都要遭受到自然災害的困擾,而歷任縣令又都不管百姓的死活,他們光隻顧刮地皮、喝民血、斂取民財。再不然就是花天酒地,吃飽喝足了無所用心!故而就使得當地的社會治安沒人管,其秩序也十分混亂!可說是民不聊生。 僻如說攔路搶截,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煙館妓院,賣淫瞟娼,種植和販賣鴉片者,比比皆是!而文安又經常遭水淹,也就造成了到處都是,沙堿沼澤地和蘆葦塘,袁大人經常下鄉就能看到,整個文安縣境內四處都是,白茫茫的沙灘鹽堿地,尤其是到了秋天,遍地的蘆蕠被風一吹,好似飄雪一樣的飛舞!能讓人感覺到十分淒涼和悲愴。最近,袁大人也到任了幾個月,他調查了解後,又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後,於是就給自己立下個規矩,並且還定了三年的任內目標。比如說,首先他要治理水患,打算要開河挖渠,圍繞大片湖窪地修築防護堤壩,要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其次他準備要改變文安縣,由始以來的一窮二白麵貌,而且還一定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同時還要搞好社會治安,堅決鏟除黑惡勢力,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然而還要求樹立新風尚,杜絕不良行為時常發生,使社會平靜,讓人民能夠很好的,在這塊土地上安居落業!這些就是他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標。 若要按照縣令袁大人的計劃實施,他準備到時候還要讓,當地的老百姓都能開著門睡覺,並且都能過上安安穩穩的日子,這才是他的主要奮鬥目標。袁縣令了解了文安這地方,不光是多災害、人貧困、地貧瘠,老百姓還要吃國家的賑災糧,也就使得縣裡國庫長期虧空,沒有一點兒積蓄。當知縣袁大人掌握了這些情況後,他也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又讓他無能為力,而問題也始終困繞著他,他心忖我到底該怎麼辦?真需得下大氣力創造條件,才能打開局麵。於是,他隻好一麵往上行文,說明這裡的情況和原因,並向上司爭取救濟撥款,同時還上報了他的治水計劃,以表明自己的堅定決心和立場。其用意也不外呼就是想取得,上方的同意和支持,要為當地窮人爭取些款項,這就叫: 當官需要盡職責,鞠躬盡瘁為百姓; 撲下身子乾實事,最終青史必留名 俗話講好哭的孩子有奶吃,結果還真讓縣令袁耀文,決心治水計劃得到了實現,原來,上邊的官員也早有這樣的想法,不過一直在拖住沒有辦。這回,袁縣令向上麵一提出申請,就等於是主動向上麵請纓,當然也合上了上邊的拍節,所以他的上司就把這件事情,又往上報給了朝廷。那皇上還下旨要工部負責,有關撥款並督辦一事,但也必須要由文安縣官員出麵,組織和率領民工興修水利,結果,也就任命袁縣令出麵掛帥,來領導這一水利工程。接下來時間不長,朝廷工部就撥下了物資款項,現金白銀總共是一萬兩,並要求一切錢物,必須按照計劃作到專款專用!雖然資金不夠還有很大缺口,但是卻給解決了主要大頭。 然而,剩下的問題就好辦多了,同時也就說明了朝廷較為重視,這是給了文安人民在物質方麵的支持,而且又是精神上的鼓舞!這一下就讓袁大人,更有了勇氣和決心。袁縣令本來就是個老實人,他忠於職守,辦事又比較認真,隻要是被他認準了的事,則就像瞎子走路一樣,是非得要一條道摸到黑不可!而且還很犟,如果一旦犟起來,哪怕是用兩頭牛都拉不回來。隨後他便迅即召集了,全縣的鄉紳大戶,地主老財,商賈富人,官家的親眷,以及那些有頭有臉麵的人物,則進行了現場實地的,籌銀損助活動。並提出了“興修水利人人有責,為了全縣人民的幸福,要求每人都必須多做貢獻”的口號!而且,還號召全縣人民立即行動起來!要求大家共同捧場,人人都為治水抗災,消除貧困,盡力盡責!要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和捐款!有詩為證: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人人幫忙,大家捧場。 為了幸福,根治水患。 從古到今,治理水患就是兩種辦法,一種是堵,另一種是挖溝開河疏導,相比之下,還是後一種可行,因為歷史上禹和鯀父子,就已經分出了高下。再說文安這裡,堵是堵不住的,則就必須疏導,要疏導就須興修水利,隻有這樣做,才能改變貧困麵貌,使文安縣黎民百姓脫貧。為了辦好這件事,官府又號召全縣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人做貢獻!同時還需要捐錢捐物,支援水利工程。甭用說袁縣令更是帶頭捐款,他把自到任以後省吃儉用,從俸祿中節省下的一點錢,都全部捐給了工程項目籌款處。由於縣官大老爺都帶頭捐獻了,那些有錢人也都不得不出血!結果很快就又籌措了上千兩銀子,再加上朝廷的撥款,資金缺口也就基本上解決了。 要開河修渠看似簡單,其實可不是鬧著玩的,就說這項水利工程也較為浩大,如果一開工就必須有懂行的,水利專家參與作指導才行,特別是在工程技術方麵,則會遇到很多麻煩問題,到時候還需要靠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發揮專長。所以縣令袁大人已經向,上邊寫了申請報告,要求上司衙門給他派來一位,有治水經驗的人替他謀劃,治水工程中的一些重要事務。可是哪裡有現成的治水人材,上邊的人也為這事情犯了愁,故而一時間也給他派不來人,需得他自已想辦法。 原來,他也經過多處打聽和詢問,也了解到有位水利專家,已經退了休在家閑居,此人姓冀、名宏誌,外人送號“疏導先生”。據說,他家住直隸河間府,相當年他曾在工部乾事,也是一位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又參加過多次治水工程,對治水很有經驗。他祖籍本是白洋澱人,在他爺爺那一代,為逃水患全家遷移到了,如今定居的河間府!他不但對治水是內行,而且又特別熟悉文安周圍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此人雖然是水利專家,但他大智若愚,也從不顯山露水,所以自退居林下後,就一直閑在家中養老!其實就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閑得看馬蟻上樹。 俗話說功遂身退,現在,人們也似乎把他給忘了!對於這樣一位老先生,縣令袁大人得到線索後,又豈能不高興!他也不願意放過這機會,便馬上讓人去請那位老先生。可是派人去請了幾趟,對方就是不肯來!那位冀先生讓去的人回話,說自已眼花耳聾也乾不動老了,還請縣官袁大人另請高明。回來的人把話一學給袁老爺,袁縣令就在心裡揣摩著,有可能這位冀老先生覺得自己,人老了不願意出山,再不然就是使小性子,要代替意拿揑一下,或叫有意擺擺臭架子。聽說凡是有點能耐的人,也被民間稱為所謂的“高人”,這些人一般都是傲氣比較大,你如果要是請他出來做事,他就越要拿揑著,就非要擺擺臭架子不可。其實,這也是小知識分子,通常的脾氣和特點,原來這位冀先生也是把,推拖之言變成了一個理由,而有意刁難對方。 譬如說,古時候就有文王拉纖,邀請薑子牙出山打天下的故事,還有劉、關、張三顧茅廬見諸葛,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等,事例數之不清。袁大人心想,看來我還得放下身段,必須要親自走一趟才是,隻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出,我的虔誠實在和能禮賢下士!換句話說,我的做法需要拿出實際行動,去感動他讓他相信我,若到了那個時候,我想他一定會出山的!這正是: 禮賢下士請能人,興修水利為國家; 黎民受益得好處,迎得百姓人人誇。 這事說辦就辦,翌日一大早,在華北大地上,太陽還未露臉,也正是風清氣爽的時刻,這時候就見從文安縣衙裡,一行走出來兩個年輕人。他們的裝束打扮也都很普通,若把二人比較但又有異樣區別!其相同之處倆人肩上,都是背個小包袱,可說既不像江湖中人,又不像是做買賣的客商。他們到底是誰呢?會不會是專門串親戚,或外出遊山玩水者?其實不然!原來這二位不是別人,而正是縣令袁耀文和他的表弟曹旺、曹寶玉。你道:“他們二人究竟要乾啥去?是不是下鄉微服私訪?” 其實不然!這次袁大人外出既不帶衙役,又沒帶護兵,他身邊隻有曹旺一人,難道他不怕出事?豈不知,他這次隻和表弟兩人外出,卻是要辦一件大事情,也就是我在前邊所講的,他要親自出麵去請那位,冀老先生出山治水,所以他就沒讓其他人去。縣令袁大人為治水,這次隻和表弟曹旺二人,親自去外地請治水專家,冀老先生來幫忙,他們從文安出發後,在路上一連走了兩三日,直到第三天的正午才到河間府。二人心中有事也懶觀街上景致,隨後又經過多番打聽,最終才找到了那冀老先生的家,由於是慕名而來,又是專為拜訪請人家的,又不能空手而去,於是袁縣令同表弟曹旺,就事先買好了禮物帶上。 當表兄弟兩人到了冀家時,不料那位冀老先生卻不在家,家裡隻有他老伴和兒女們,袁老爺也是彬彬有禮,先向冀家人說明了來意,然後便把禮物獻上。那冀家人聞聽後,就沒有當成一回事,而且也不收他們的禮物!尤其是,冀先生的老伴那位老太太,好像是漫不經心,不以為然!其實也讓人難理解,他們一家人心中的想法。袁大人和表弟曹旺,兩人雖然都身穿便裝,盡是商人打扮,但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上,怎麼看也都像是官府公門中人。而且,兩人又自稱是從文安縣來,說是要讓自己的親人去做什麼事情,這兩個陌生人是否可靠,冀家人心裡都是隻打鼓!換句話說,就是全持懷疑態度。原來,那冀家人都在心想,這二位到底玩的是啥把戲?他們不是來行騙吧!常言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全家人都怕出點什麼事情。 袁大人讓表弟曹旺把禮品放下,冀家人硬是堅持不收!後經好說歹說也又經過一番拉扯,他們才算把禮物放下。其實這次表兄弟倆,也確實是來得不巧,因為正趕上冀老先生不在家,據說他這人平時在家裡,一般都是閑不住的,也就是說,一旦沒事做他就要生病。如若要給他個差使乾,他還很熱心去做,所以家裡人也不好好管他,他也犟得得很誰管他都不聽,再說你也不能用繩子栓住他。由於這兩年他閑暇無事,又在家裡待不住,他就成了閑雲野鶴,便經常在外麵不是看鬥蛐蛐,就是聽人說書唱戲,再不然就跑到道觀寺院裡,同道士聊天,與和尚下棋。有時候,還一連幾天不回家,反正家裡人也不去找他,比如昨天也沒有給人打招呼,他就又出去了,究竟去了哪裡誰也不清楚。這就讓袁大人和曹旺,表兄弟倆有點犯愁了,實際上當下老太太也派出了,兒子和孫子們去找他,袁大人同表弟一商量,就決定暫且住下來等。 在此之前,袁縣令和表弟曹旺兩人,誰都未來過河澗府,他們準備先到街上轉轉,於是弟兄倆就向冀家人告辭,冀家人便把他們送出門外。二人姍姍走在大街上,要說方才來時也沒顧上細看,現在也有時間了,乾脆就好好看看吧!不必說,那大街上也是熱鬧非常,二人在街上遊逛了一番,也感覺很勞累,隨後,就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這正是: 請人則似火上房,不料緊病慢先生; 原來他人不在家,主仆隻好耐心等。 卻說次日一大早,兩人起床後洗漱完了,就在街上吃了點東西,又漫步徘徊了一會就去了冀家。世上本來就有許多很巧的事,昨天,當袁大人與曹旺二人,剛剛離開冀家不一會兒,而那位冀先生就回來了,所以雙方就沒有碰到麵,這就叫陰差陽錯。現在當見了麵後,由冀先生的老伴介紹,雙方似乎一下子成了熟人,縣令袁老爺首先走上前去,躬身一禮道:“老先生安好?晚輩這廂有禮了。” 要說起這位冀老先生,一生都很謙虛謹慎,他布衣蔬食,生活儉樸,並還淡泊名利,高風亮節,也從不在人前顯示自己,而且待人非常隨和,從來都不擺什麼架子。當他一見袁縣令給自己行禮時,便馬上說道:“免禮!免禮!咱們都不要客氣!”他嘴說著免禮,可還是一抱拳,向對方還了禮。 袁大人接著說道:“您老最近還好吧?” 冀老先生回應道:“好!好!好!托福!托福!謝謝您的問侯!” 袁大人又道:“那就好!那就好!晚生觀老先生的身體康健,而且這也是您全家之福!隨後他還指著曹旺說,這是我的表弟,我二人也比較唐突,本是慕名而來!還請老先生海涵!” 冀宏誌老先生聞聽後,便不卑不亢的回答道:“謝謝您的關心,我本人和家裡一切都好!但不知二位客官尊姓大名。” 袁縣令便自我介紹道:“晚生姓袁,字耀文,現為文安知縣!”爾後,他又一次指著曹旺,向冀先生介紹道:“他姓曹,名旺,字寶玉,本為我的表弟,這次也是由他陪我來!我倆都是第一次來這裡,今天咱們首次見麵,也就有所打擾!” 那冀老先生說:“啊!原來是貴縣令親臨寒舍,也讓老朽無限榮光!但確不知貴縣親臨造訪,有失遠迎,還望大人多加諒解!” 袁老爺接口道:“您老過謙了!” 隨後,冀老先生就把二位讓到客廳,並命人看茶,當他們喝著茶時,那冀先生則又說道:“從文安縣城到這裡有上百裡之遙,但不知貴縣令專程來,尋找我冀某人究竟有何貴乾?還請明示說在出來!” 這時候,袁老爺也就開門見山道:“啊!冀老先生我就不客氣了,下麵我長話短說,自晚生上任到得文安縣,至今已經過了半年多,但我親眼看到了,那裡的人民非常貧窮,若究其根原主要還是,受水澇災害的困擾比較嚴重。現經過調查了解我才得知,因有數條河流及水係,大都是自太行山流入了白洋澱,而文安縣在其下遊地勢又窪,自古以來在那裡就形成了,一些湖泊、葦塘和沼澤地帶。特別是到了夏秋季節,雨水一多就發生水澇災害,則使農業種植難易收獲,所以那裡的人民始終都非常貧困,生活就沒有了保障。自從我到了那裡後,看到這種情況就十分痛心!就想帶領全縣人民開溝挖渠,興修水利!而需要的資金款項,也籌集了將近兩萬兩銀子,怕不夠還在繼續籌措。 可是,目前又遇到個最大難題,也就是連個開河治水的工程技術人員都還沒有,經過四處訪問了解,聽說冀老先生您是位水利專家,經驗也比較豐富,所以,前不久我曾讓人來請過老前輩。而且,也知道您是上了歲數的人,可能也不願意出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是為了國家大計,工作上的需要,晚生我就又隻好前來,再次需要打擾您老,務必恭請您老人家出山。其目的就是助我一臂之力,還希望您老答應!我的麵子雖說不值錢,但代表的是文安縣的父老鄉親,請您不能撥了我的麵子。根據這種情況,要完成這項水利工程任務,還需要我們大家去共同努力,晚輩非常懇切您要幫我這個忙!這既是咱們共同盡義務,又是在為人民辦好事。因為這也是千百年大計,我可是受全文安縣的人民所托,他們對於我等又寄予了無限希望,所以,我們得要為黎民百姓造福。如果我等能完成這項艱巨任務,那將來我們不但可以青史留名;同時還能夠光宗耀祖,要說這也是一舉多得的事情,且又何樂而不為呢?” 那冀老先生聽了以後,見對方是來求自已的,而且話說得也比較誠懇,就看他隻搖頭好像哭笑不得!爾後是一邊嘆息,一邊又苦笑著說:“哈哈!要根治文安的水患,是談何容易的事”。他少微停頓了一下,接著又道:“老朽現在已經過了六十多個春秋!可說也是歲月蹉跎!眼下又是銀頭皓首,且還耳背眼花,也實屬虛度了一個多甲子年華。而且又德薄才疏,還墨守陳規舊俗蜇居一生,如今,也及乎已經成了廢人,還能有什麼用處呢!我記得有首古詩寫得好,叫鐵甲將軍夜渡關,朝塵帶露五更寒;日出三竿僧酣睡,算來名利不如閑。再說我早就想好了,正準備老在林泉之下,與草木共朽,和黃土同眠!所以,也可能讓貴縣令失望了!還請你多加諒解為好!”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